分享

昭君出塞之“心机”——红颜自古多薄命,江山情重美人轻

 云语禅心 2022-08-17 发布于河南

【免责声明:个人见解,主观性强,仅供娱乐,不喜勿喷!不同见解,欢迎交流!】

关于昭君是不是自愿出塞?网上呼声最高的观点是:昭君并非真的想去匈奴,而借报名出塞求一机会面君而已。关于这一说法,本人认为:对,也不对。

历史书上关于王昭君的史料挺少的,下面是《后汉书·南匈奴传》中关于王昭君的记载:

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斐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节选自《后汉书·南匈奴传》)

我们不要忽略了很重要的一句: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呼韩邪一死,王昭君就立马上书请求离开,如果这位姑娘真的那么热爱和平,大义凛然,那么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可能再次出现动荡的前提下,还要上书请求回家?难道她不知道新单于想娶自己就立刻请求回家,这种做法明显是打了人家的脸。倘若惹恼了他,他会不会用这个作为打仗的新借口呢?

无法忽视的前后矛盾,这并不像是一个自愿和亲的人的做法。我们不得不去怀疑史书里自愿的分量。

文章图片1

图文无关

我们再次回顾一下王昭君出塞的过程。

王昭君面见皇帝时周围人的反应。很显然王昭君艳惊四座,不管皇帝有没有那么做,他终究是动了毁约的念头。自负美貌的王昭君,在辞行之前,真的对周围人的反应没有预估吗?

不可能。

要知道汉元帝的评价可是“柔仁好儒”,面对这样一个娇滴滴的美人,他有可能不后悔吗?

而且在这里,要补充一点:汉元帝的怦然心动,可不仅仅是怦然心动。

历史记载汉元帝此人也算专情(一个皇后四个妃子,真心不算多),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司马良娣,可惜这妹子也是福薄,早早就死去了,汉元帝难过不已,从此对美女毫无兴趣。

有人估计要问那王政君和她孩子怎么来的?

事情是这样的。

她妈看他这样,担心不已,就挑选了五个美女给他选。汉元帝呢,看都懒得看,随手指了一个,就是王政君。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也算是专情了吧——这样的男子倘若恋慕,又会掀起多大的风浪(事实上昭君出塞同年汉元帝就去世了,有说法就是汉元帝看着心爱的女人离开了抑郁死的)?

我不相信王昭君不知道司马良娣,相反,她很清楚,很自信,所以才敢拒绝贿赂。

那么,这次的辞行,让事情有转机的几率有吗?还真有,而且不少。

失去了司马良娣的汉元帝,真的愿意再次失去心爱的女子吗?

难说,倘若事实真的是如此,真得说:王昭君打得一手好算盘!

文章图片2

图文无关

让他对自己一见钟情,然后立马面对生离死别。一个痛失所爱,好容易再次坠入情网的男人,为了第二次情缘,不做出什么才怪了!

这样,不仅仅可以给自己博个热爱和平的美名,也能顺理成章地留在后宫——妙,太妙了。

可惜的是,她终究是忘记了,这是个柔仁好儒的皇帝——爱又如何?终究不能失信。

这步棋,走得精妙无比,可惜还是失败了。

到底还是造化弄人,心心念念多时的场景出现得如此不合时宜,而胡人在知晓实情后的举兵又加剧了悲剧的发生。再不舍,昭君终是要踏上边塞的路途了。

昭君出塞十五年间,汉朝与匈奴边境出现了难得的和平景象,“边成宴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王昭君死后,这种友好关系又维系了近半个世纪。

只是,并没有人知道,王昭君远离家乡,在匈奴的那些年里,生活的究竟如何?内心有过怎样的波澜?也根本没有人关心,王昭君有没有过真正的幸福?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文章图片3

图文无关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在开疆拓土征战杀伐的男权世界里,女人的命运不过是一粒尘埃,微不足道。

斗转星移,岁月流逝,两千多年过去了,青冢荒草萋萋,只留下一段故事,传诵至今。

正所谓:

红颜自古多薄命,江山情重美人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