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了有什么用?这句话到底有没有用

 速读速记 2022-08-17 发布于河北

昨晚,又是读书会一起读书的日子。

已经进入到《西方哲学简史》第二章,早期自然哲学。

有人可能不理解,你们不琢磨着怎么好好搞钱,没事儿总研究哲学有啥用?

怎么说呢,还是打个比喻吧。

你培养孩子上学读书有啥用?能考上清华北大吗?能考上985211吗?能成为千万富翁(估计得说亿万富翁了,也就这几年房价跌了,不然一线城市很多人都是千万富翁,1套房就2000万)吗?

未必。

但是,还是毅然决然地让孩子上学读书。

这不就是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嘛,我们相信一代更比一代强,不光是经济,还有文化、艺术等其他方面。

哲学这个词,在古希腊语里是“爱智慧”的意思,显而易见,学习哲学史也是爱智慧的表现,也能增进我们的智慧。

书中提到,泰利斯被公认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

为啥呢?

他第一个提出了“什么是世界本原”这个有意义的哲学问题。

哎,是不是觉得泰利斯跟一般人不一样,别人关心的都是咋生存,咋搞民主,搞政治,他可好,关心世界的本原,这个不实用的形而上的东西。

他的回答是,水是世界本源。

并且,试图借着经验观察和理性思维来解释世界。

这也是认知发育的基本过程,感性认识第一层,会借助各种经验,逐渐学会了归纳法;理性认识第二层,开始讲逻辑,发展出了演绎法;第三层是认识到到世界本原,发展出了哲学思维。

人类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认知程度的发展。

从蛮荒的上古时期,到精神文化高度发展的中古时期,再到科技文化高度发达的近现代社会,每个时期都是人类整体认知进步迭代的最好例证。

举个例子,小孩子认识世界,总是二分法的,好坏;美丑;你的,我的;好人,坏人;非黑即白,非此即彼。

为啥呢,这就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初级阶段,随着受教育程度的不断发展,小孩变成了大孩子,慢慢变成了成熟的成人,看待世界也不再是简单的二分法看世界了,而是更多元化,多维度,更小颗粒度的去看世界、事物和人。

你所能看到的颗粒度更细小,那么你的分辨率也会越高级。

书中提到哲学思维的可贵之处不但是在别人习以为常的地方提出问题,而且还表现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哎,这个才是很高级的思维方式啊,独立的思考习惯,重新定义问题和解决方案的能力,这里面充满了自主和创造力,这也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

中国的哲学发展史按照西方的传统观点只能算是思想史,大体是从老子或者是孔子开启,以后各个朝代各个时期,不断地融合发展、迭代,孕育出了独特的东方文明。

而西方文明的一切源头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哲学发展。

为啥呢?

神学孕育出了哲学,哲学又孕育出了科学,数学、物理、生物、地理、天文等只不过是科学本身验证的一部分。

那么,中国一直领先西方几百年,为啥到了清末,却落后西方这么多呢?甚至到现在咱们还在大力学习西方。

原因是多种的,也是复杂的。

要我说就是发展的重点不同,中国独特的文化制度发育出了大一统的国家,并且延续几千年仍然拥有超强的凝聚力。

而西方文化从古希腊时期就奠定了反对和分裂的基因,古希腊不是国家概念而是地区概念,是所有城邦的统称,其实各个城邦的制度也不相同,比如雅典是公民民主;斯巴达则是军国主义。

虽然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联盟败给了斯巴达联盟,但是这也并不是好事,整个古希腊不可避免衰落了。

后来啊,就被马其顿王国给灭了。

马其顿国王菲利普二世遇刺身亡,他有个儿子叫亚历山大,继位了,从此开启了亚历山大大帝时代。

可惜,亚历山大大帝33岁就生病去世了,帝国轰然崩塌,大家各自为政分裂成多个国家,从此西方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东西方一对比,我们就发现了,其实早期东西方惊人的相似,都是被蛮族入侵,然后开始融合,然后改朝换代,然后迸发出新的活力。

不同点嘛,也很多,以后咱再慢慢分享。

有人说,你说这些有啥用?

嗯,以我目前听了200多本历史类书籍的经验来看,一个人的认知离不开相应的历史知识,和认知框架,所谓以史为镜是有道理的。

人类文明已经发展了这么多年,很多看不到的影响已经刻画在了基因里,很多时候,很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也不理解对方为什么不理解自己。

别说各个国家了,就算是家长跟孩子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代际认知差异,互相理解先从互相了解开始。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