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疑生信(只要拿出一点诚意,大地也不至于荒芜)

 树洞书社 2022-08-17 发布于江西

把真理请进门,把歪门邪道请出去

去疑生信

 

世间所有
       世间所有,若根身、即吾人之身若世界,即现在所住之天地皆由众生生灭心中,同业世界别业根身所感,皆有成坏,皆不久长。身则有生、老、病、死,界则有成、住、坏、空。所谓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者,此也。以因既是生灭,果亦不能不生灭也。极乐世界,乃阿弥陀佛彻证自心本具之佛性,随心所现不思议称性庄严之世界,故其乐无有穷尽之时期。譬如虚空,宽廓广大,包含一切,森罗万象。


为什么很多书友或朋友圈评论区留言给我,我基本都没有回复?

因为大多都是存在疑虑的问题,比如你们几个人去了?什么时候回来或者回来了吗?

还有一些是给我不需要的建议,因为他们只看部分不看整体,不知道我公众号文章做的攻略里面已经有你说的内容。

如果有诚意一开始在我招募游学时就可以给我提建议,而不是游完之后再给我指指点点,这里该玩,那里该去等。

还有一些书友看到我发的书店信息问我家能不能开一个书社等直接问题?

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能不能附带你开这个书社的目的是什么?目标人群是什么,以及当下你有什么样的资源去结合打造,甚至能够拿出多少资金来打造这样的一个书社?

如果只是单纯的一句我家能不能开一个书社,不是找话就是找抽,聪明人都不会这么问的。

你家在哪?面积多大,什么地段?目前周边用户群体是什么?这个书社用来做什么?服务于谁等!

最后附带一句我想请你帮我看看怎么打造这样的一个书社,如何满足自己的情怀又能实现商业变现,这样才是一个尊重别人,又尊重自己的问题。

一切都不过脑子的话,除了满足他个人的好奇心找一个打法自己的答案,就是剥夺你的时间和注意力,他们是一群变异新型吸血鬼。

只要拿出一点诚意,大地也不至于荒芜

只要是尊重对方或者认真做一件事,也不至于问出这样一个不过脑子的话。

有没有过脑子,是不是出于尊重,连你自己都能看出来的问题,别人也同样能感觉到。

认真做一件事的态度和模样是骗不了别人的。你付出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什么都不付出,也就什么都得不到。

你信任别人,别人也会选择相信你。你犹豫要不要,别人也会犹豫给不给。

因为相信人性,我这人不会轻信别人,也不会和别人靠的太近,除非是自己人,有相同的价值观为基础,才愿意经常走动。

被我认可的人,我会把对方当做自己人,只要在能力范围内,对方有需要,不说我都会为对方着想,因为我们就是一体,一样的价值观,帮助你就是帮助我。

这是我相信的,也是去疑生信的开始。

哪怕没有回报,也是人生的一次尝试。

相信有巨大的能量,能帮助对方做成事,也能建立牢固的感情链条。不为闲言碎语所侵蚀,也不为风吹雨打而动摇。

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相信一个人,那就完全的相信对方能把这件事做好,就不要左右插手干扰,要不然就不要用这个人。

一个人的靠谱,是他最大的靠山

一个人是否值得信任,看他做事是否靠谱,而靠谱看他做事是否有追求,是否能够坚持。这是核心源动力,缺少这两者再有能力和资源也是很难成事。

一个人靠谱,不只是他最好的靠山,也是她最好的出路。

也许你不相信我说的话,你也就不会以这个为标准去看人,自然也就不会得到这种人。

当你选择相信提升自己才是最好的出路时,你也就会对自我要求,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比如阅读旅行,学习写作和演讲等,都是最好的投资时,你就不会怀疑学习这个有没有用,就不会在意花了几顿火锅的钱。

相信本身就是一种能量,这个能量比金钱更纯粹,更能让人与人之间产生化学反应,成事的概率比单纯用金钱的效果还大。

可培养这种信任的门槛很好,除了信仰,就是建立在相同的价值观之上,而挖掘你我的价值观需要通过社交,而社交的本质就是花钱交流,吃吃喝喝玩玩,不断的通过这种方式逐步认识和排除,最终找到一群能走进心里的那群人。

只有渡过了这样一个花钱社交互相筛选后,才上升到无需花钱就能把心交给对方,自由来往的同类。

但很多人都死在了一面之缘,或者几次饭后的一个瞬间,或者一次旅行之后,慢慢就不再来往,甚至拉黑删除。

为什么会这样,大概率是不能同步,不能成为自己人,或者不能把自己或要做的事交给对方。

如果不能成为朋友,那就简单做一个陌生人也是好的,不合作有时也是一种良好合作!就像公司解体部分存活也好过整体倒下!

去掉疑虑,选择相信,就能看到实相。

《金刚经》有说到:信心清净,则生实相。选择简单纯粹的相信,你就能看到想看到的真实现象。

这就像吸引力法则,当你想要什么,成为什么人,先把自己表现的像这类人,你想要富有,先要从思想观念上去靠近富人,模仿富人行为,做什么决定,只是单纯的从表面去看像一个富人这是没什么用的。

大多数人表现的像暴发富而已,但和真正的富人有很大区别,富人有涵养,有延迟满足感,热爱学习,行动力一流,做事从来不选择风险很大的,一定是具备反脆弱的项目。

从本质上去相信,而不是表面上看到而去相信,就会看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这需要高等的智慧,也需要足够的阅历才能培养开发这种能力。

佛说:「我所说法,唯信能入。」什么是信?

信就是相信佛的智慧,而非相信自己的智慧。相信佛所说的话,才能契入佛法。

佛法之宏深,非凡夫智慧所能测度,我们首先要多多听闻,从中获得信心。

 对于闻佛的教法而信心深厚的人来说,喜悦之心自然生起。入此境地,当不再进入迷惑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