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男友称“中国99%家庭家暴!”:余秀华恋爱“幻灭”启示录

 一杯咖啡心理 2022-08-17 发布于上海

婚恋两性专刊
浅韫专栏

我摔了一跤,摔得好疼。

  可我回头看了一下,

  这不是当初我自己跳进来的吗?

  我站了好久,久久不能释怀。

 一开始我以为这里是花是路是家,

  可是现在的我满身疲惫,

  伤痕累累,

  才知道这是劫,是坑,是深渊。

                          ——余秀华《遍体鳞伤》

诗人余秀华和前男友杨槠策的“八点档”狗血剧,看样子还没那么快结束。

之前两人高调拍摄婚纱照,引来无数网友祝福,后来又突然宣布因为家庭暴力等因素分手,引发全网热议。近日,余秀华的前男友又面对媒体放话:

自己并不后悔打余秀华,因为在他看来,中国99%的家庭都有家暴问题,只是家丑不可外扬。

如果说之前的各种感情纠纷,可能还有双方各自性格、具体矛盾等值得商榷的因素,那么杨槠策的这番话实在令人无语。

我们无意去甩出正面的数据去和他辩论家暴比例,以及“家丑外扬不外扬”的问题,因为那是中了对方的圈套,实质上这就是一个有严重心理问题和个人品行问题的人。而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如何才能在更早的时候发现这些迹象,不像余秀华这样被一段感情弄得伤痕累累,至今都在消费她?

因此,我们想复盘一下这两个人的关系,从中找寻一些值得大家思量的地方。

亲密关系的本质

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一书中,提出了婚姻的本质:“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其实在于需求。

余秀华的童年是不幸的。出生时由于缺氧而造成脑瘫,走路时摇摇晃晃,说话时口齿不清,脸部会不受控制地抽动,这些都让她无法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渴望着拥有健康的身体,但这显然只是奢望,因此她骨子里是自卑的。

(余秀华和前夫)

19岁时,余秀华被父母自作主张,安排嫁给了比余秀华大13岁的尹世平,二十多年的婚姻生活,她从未得到丈夫的爱和理解。

于是她写诗。她写她的热烈,她的内心,她的欲望,她的伤痕,她把她的整个灵魂全部装在诗里......

(余秀华诗歌作品)

离婚后,余秀华终于重获自由。

她无比渴望爱,她把那份想要得到的,炙热的爱,在诗里写了千万遍。

就在这个时候,他们在文字里遇见了。

杨槠策是出生在神农架的养蜂人,他知道余秀华喝酒导致胃疼,于是寄来了蜂蜜。

他知道她为情所困,就一步步从武当山脚下走了6个小时到山顶,只许了一个心愿:希望她幸福。

他推她荡秋千,写蹩脚的情诗,送她玫瑰园里最美的玫瑰。她不顾一切地去爱了,放下世俗,带着勇敢。

(余秀华和前男友杨槠策)

余秀华那些曾经的创伤,终于有了被治愈的可能。

对杨储策说,初读余秀华的书,那些热烈又直白的文字,让他感到了共鸣。他觉得,他们是相似的人。当然,余秀华拥有的社会价值,也是他一直所憧憬的。

于是他们见面,热恋,火速宣布“结婚

(余秀华和前男友杨槠策的结婚照)

 幻灭

可是,他们的婚姻,却是不成熟的。

1、余秀华的幻灭

生活教会了她不屈服于苦难,但却没有教会她如何去爱。

余秀华内心安全感的缺失,让她的内心极度地渴望着爱,于是她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

她写诗,她向全世界宣布她的爱情,把自己的生活曝光在媒体面前,就像一个偶然得到了糖的小朋友,拼命在其他小朋友面前炫耀。

在脆弱的亲密关系上,这些过度的情绪索求,失望是必然的结果。

当她发现杨储策手机上给陌生女子“1314”的转账,她内心的创伤被再次揭开了。

她争吵,口不择言,像个孩子一样又哭又闹。

她渴望爱却又始终无法得到爱,而他们爱也在一次次的争执和不断猜忌中不断走向幻灭。

     2、杨槠策的幻灭

在亲密关系里,这个90后的大男孩,也没有学会真正的尊重。

在未见面的时候,他憧憬着那个在文字彼岸的她,是自己的“完美伴侣”,不管这个“完美”的内涵到底是什么。然而,幻想随着时间流逝而回归现实,现实世界里的余秀华,和他幻想的那个完美情人不一样,憧憬被现实扯碎。

他并不能接受那个最真实的她,包括余秀华也给不了他的东西。

期望终究转变成愤恨,而当初的爱意也变成了愤怒的拳头。

这些,都是余秀华婚姻的枷锁。

而爱人日渐高涨的名气,也让他极度缺乏自信。面对自我的低价值感,他把矛头对准了爱人。

他开启了情感控制,心理学称之为“煤气灯效应”。

他不断打压余秀华的自信,在爱人最狼狈的时候,开了直播,做无辜状。不断指出她的错误。把她最难堪的事情“昭告天下”。

在杨储策的控制下,余秀华当初的锐气慢慢变弱,她开始不断怀疑自己,认为自己不够好。

当初那个勇敢的女“战士”,如今却只能因为家庭暴力躲藏起来。

在婚姻关系里,杨储策同样缺乏责任感。他不顾妻子的不满,和陌生女子保持亲密的联系。

杨储策随后在直播中“自扇巴掌”,也变成了一出闹剧。他口口声声地反对“网络暴力”、反对“家庭暴力”。

他对自己施暴,企图用暴力来对抗暴力,企图用暴力来对别人进行精神施压和掌控,这种近乎极端的行为,实在不能算是一个心智成熟的男人。

余秀华恋情“幻灭”

给我们留下的启示

余秀华和杨储策的关系里,有着期待,冲突,差异。而他们不恰当的处理方式,最终导致了亲密关系出现了问题。

这一场恋爱,幻灭了,也给我们留下了如下启示:

1 、学会真正的尊重

尊重是亲密关系的前提。美国心理学家艾瑞克·弗洛姆曾提出,“没有尊重的爱是控制。

杨储策把余秀华最不堪的伤疤展示在公众面前。他给予的那些狼狈和羞辱,言语间的傲慢和不屑,带给余秀华的,是不可抹去的伤痕。

从始至终,杨储策从来没有学会真正的尊重。

在我看来,尊重是理解,是接纳对方的不完美,是理解对方的付出,是在对方狼狈时能够俯下身来,拥抱对方的脆弱。

要想拥有长久舒适的关系,需要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在爱别人前,请先学会真正的尊重。

2、不使用语言暴力,或肢体暴力

亲密关系里,我们会面临着许多冲突。在面临冲突时,我们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来沟通。

但不要使用暴力来解决冲突。爱,并不是伤害和原谅的理由。每一次暴力行为都应该被抵制。

在亲密关系面临冲突时,双方要保持正向的沟通,尝试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而不是向对方强制性灌输自己的观点。

正如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中所说的那样, “我们看事情的角度,只不过是千百种角度的其中一种,而且没有哪个角度是完全正确的。

面对冲突,我们试着从对方的角度来看一看,或许就会有不一样的感悟。当然,如果面对另一方的暴力行为,我们不要纵容和怯懦。必须坚定地,对暴力说“不”。

3、 勇敢承担选择的责任

承担责任是基础,我们要对婚姻关系负责,对家庭负责。

在亲密关系里,我们可以有自己的生活。但是,面对其他异性,必须有“界限感”。

守好自己的底线和分寸是对友谊的一种尊重,更是对爱情的一种敬畏。

当亲密关系出现危机时,不要逃避,也不要一味地责任推卸到对方身上。

面对危机,首先要学会“自省”,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需要两个人共同承担起责任和义务。

4、主动不代表卑微

张爱玲在给胡兰成的照片的背面写下了“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了尘埃里,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就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

在自己爱的人面前,余秀华和张爱玲一样“低到了尘埃里”。在这段亲密关系里,她满身伤痕,失望离开。

但主动并不代表卑微,而是勇敢。能够勇敢地表达爱与恨,是一种宝贵的能力。

但我们需要知道,爱不是放弃自我来满足对方的感受。爱是平等,是尊重,是因为有你,我变得更像我自己。

5、不要过度使用亲密关系来疗愈自己的创伤

童年的经历我们无法选择,那些隐藏的创伤,在亲密关系中,会不断“被看到”。

一个好的爱人,可以疗愈一个人在原生家庭里的创伤,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过度地把自己的期待加在对方身上。

亲密关系并不是疗愈的工具,一味地向对方索取,只会给亲密关系带来沉重的包袱。

只有看透自己内在的创伤,才能实现自我疗愈。

爱情最好的样子是,携手同行,相伴成长。

6、学会礼貌地告别

我们见过太多的分离,而余秀华和杨槠策则是用最伤害对方的方式来告别,给彼此带来的,只能是更多的遗憾。

如果不爱了,请坦白告诉彼此。如果决定离开,那就好好地道别。

转身离开,我们不负遇见。

那些好的坏的,幸福的,遗憾的东西,都组成了现在的自己。抽丝剥茧的过程会有疼痛,但总会有更好的蜕变。

正如余秀华诗里写的, “爱恨皆过往,南墙已撞故事已忘,不欠不见不想不念。

亲密关系的解体,不存在赢家。对于杨储策和余秀华来说,两个人都经历了一次创伤,这时候谁能够更勇敢、更体面的告别,就可以更早走出伤痛,继续接下去的生活。诚如余秀华所说,”在这泥泞的人世间,拖着一副千疮百孔的躯体,勇敢而体面地告别,继续领受命运的馈赠。

近期,余秀华近期和某化妆品公司合作,喊出了“敢爱,也敢不爱”的口号,算是她对这段关系做出的公众交代,亦或者是对自己的一次警示。

近年来,社会的主流观点是“去恋爱,去学会爱,去拥抱爱情“,却没有告诉我们,爱其实也可能是玫瑰花上会扎人的刺,当我们抱着幻想进入亲密关系之时,也要做好幻灭的准备。因此,余秀华这次的恋爱“幻灭”,或许是给我们大家的一次集体警醒。

且爱,且珍惜,当然,在看清真相后,也要敢于“不爱”。


作者 | 浅韫  

简介:洪韫捷,笔名浅韫,浅浅相遇,中科院心理研修班就读中,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希望大家都能在各自喜欢的故事里,熠熠生辉。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六神磊磊:伴侣间“千万不要聊热点” | 价值观不同注定不能在一起吗?
你爱上的人可能是“爱无能”|伴侣“情绪无能”,常说这三句话
90后董子健孙怡离婚:伴侣咨询师总结的5个拯救亲密关系经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