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80后,曾花钱读高中,考上本科却发现工作难找,被迫逃回县城

 冬不拉拉 2022-08-17 发布于安徽

我是雪后草原,1985年出生的广西人。

弟弟辍学之后我就成了家里的希望,他和父亲靠做木工供我读书上学。然而,乡镇教育水平受限,我最终中考失利。但,父亲没有放弃,花钱也让我读了高中。高中三年我脱胎换骨,背负巨大压力考上大学。

毕业后,我回到老家电视台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也体面。这工作我一干就是十几年,30岁时我家庭事业稳定还在县城买了2套房。但在“功成名就”,生活归于平淡之后,我的内心却感受不到一丝生活的快感,迷途中四处碰撞寻求新的出路。

文章图片2

(相机是一个记者的眼)

1985年,我出生在广西的一个自治县,家里还有个弟弟。父亲是一个木匠,也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艺人”,拉得一手好二胡。每逢春节要举办大型文娱活动,必请父亲所在乐队上台表演,他们曾到首府参加过歌舞大赛,也曾在中央电视台露过脸。

我受父亲的影响最大,从小在他的光环下长大,梦想着将来有一天也能跟他一样,到外面见见世面。父亲也非常支持我,希望我们兄弟两个有出息,能走出小县城。

母亲非常踏实能干,是过日子的一把好手。她平时在家操持家务,农闲时,也会到镇上做点小生意,比如卖凉拌菜、瓜子之类的,家里过年杀的猪也都是母亲喂大的。

我和弟弟从小就非常懂事,是村里出了名的“乖乖仔”。特别是弟弟,他很小就懂得为父母分忧,每天早早就起来煮猪食、喂鸡、放鸭子,天天如此,从不睡懒觉。

文章图片3

(拍摄家乡的小孩)

有一次,父亲在大山里帮苗族兄弟做木工活,弟弟去当副手,负责接木板、拉方条。他跟伙伴说,他要和父亲锯木供我读书。我听说后,心里特别感动。

一语成谶!可能弟弟早就决心如此,初中就早早辍学回家了。自此,我成了家里唯一的希望,明白身上的担子有多重,并发誓一定要混出个模样来。

上了小学,我偏科非常严重,数学一直不是很好,但语文基本都是满分。特别是我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读。老师非常喜欢我,让我当了学习委员,还要求同村的同学晚上去我家,跟我一起学习。那时候,我很喜欢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可即使自己在村里拔尖,我还是没能考上县城中学,只能在镇上读书。90年代,在镇上的初中生,不是打架逃学,就是扰乱课堂,甚至很多早恋,读到初二就结婚生子了。很少有人能考上高中,去外地读大学的。

文章图片4

(又是一条通往故乡的康庄大道)

初二那年,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一个“卖老鼠药”的故事。我非常喜欢这个故事,就把它写成文字,投到了县报副刊。没想到一个星期后,文章竟然被发表出来了。班主任把报纸拿到班上,同学们争相传阅,称赞不已。

说实话,区区县报不值一提,但对一个十几岁的农村孩子来说意义非凡。我看到自己的名字被登在了报纸上,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可以说这是我人生路上的一次自我启蒙,间接影响了我未来职业规划。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那张报纸,我整整看了一个星期,收藏了23年。自此,我有了自己的梦想,长大后到报社当记者,天天发表文章。

文章图片5

(收藏23年的报纸,一直激励着我)

虽然我学习很努力,但在中考时,我还是落榜了。父亲想让我继续读高中,即使花再多的钱也要送我去。但母亲看到邻居家小孩都去了广东打工,一个月能挣600块钱,可以帮衬家里,就不想让我继续读书了。最终,父亲还是坚持了他的选择。

为了让我读高中,一向腼腆、不善交际的父亲,硬着头皮提了一袋苹果,敲开了校长家的门,想让校长帮忙联系县里的高中。后来,父亲还到县里请了一个远房亲戚吃饭,托人找关系,但都没有办成。

最后实在没办法,父亲给我交了很大一笔入学费,进了县里刚刚成立的高中部二中。我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同时感到压力特别大,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背负了全家人沉甸甸的希望。

高中三年,是我人生最苦的一段时光。乡镇中学走出来的学生,自然成了班里垫底的。无论我怎么努力,都难以提高名次,无力感令人抓狂。再加上花钱入学、贫穷这些现实情况,像大山一样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进入青春期后,我异常自卑压抑。

文章图片6

(闲来无事也喜欢登山游玩)

但是,我始终没有放弃。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每天我第一个进教室,晚上打着手电学到后半夜。利用了两年时间,成绩稳步提升,高三那年一下子到班里上游水平。2004年,我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当地的一所本科院校。

就这样,我靠自己的努力,为人生赢得了一次转机。家人们为我长长舒了一口气,父亲那天破天荒地喝醉了,里面分明藏着他如释重负的喜悦。我也为自己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并幻想着很快就能过上好日子,出人头地。

上大学后,我选了自己喜欢的中文系。那时候,我最喜欢泡在图书馆,读纯文学的书籍和杂志。同时,我还喜欢写写文章,到处投稿,此时我瞄准的是省市级以上的媒体,还成了校报和文学社总编辑。

那是我人生中最快乐、最充实的一段日子,不仅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还能为将来的梦想蓄力。

文章图片7

(大学时,自己也曾是个文艺小青年)

大学四年很快就过去了。2008年毕业那天,我抱着一大摞简历,信心百倍地,坐了一夜的大巴车,来到了广州。我想靠之前的作品,找一份专业对口而又体面的记者工作。

曾有这样一句俗语:“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你自己而活?”我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来到了开放包容的广州,圆自己的梦想。

然而,在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尤其是在这样一座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人才特别多。像我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本科毕业生,既不是“985”,也不是“211”,想要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实在是太难了。

最后,为了解决生计问题,我找了一份销售工作。每天上街摆地推,发传单。这种工作,不需要太多知识,谁都可以做。我提不起兴趣,每天浑浑噩噩,过一天算一天。这不是我想要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那会儿,我心想:“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父母供我读大学的钱就白花了。”于是半年后,我毅然选择了辞职,然后继续找工作。

文章图片8

(我在后台编辑作品)

就在这时,我的大学同学在他老家县城的电视台工作,月薪800元。他知道我想当记者,就问我想不想来。

我想都没想,连夜打包行李,坐上大巴直奔县城。我清楚地记得,在抵达的当天下午,正下着大雨,等不及休息,直接去了领导办公室。看过我的简历后,领导表示很满意,但需要开会讨论,就让我回去等通知。

第二天下午5点,我接到了单位的电话,同意聘用我。不过工资只有800元,吃住自费,怕我坚持不了多长时间。我说:“当记者是我从小的理想,为了实现理想,我不在乎钱多钱少,只要有平台就行。”事实证明,当初我的选择是对的。

罗曼·罗兰说:“每个人都有他的隐藏的精华,和任何别人的精华不同,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气味。”就是在这里,我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出路。

文章图片9

(采访一天之后,还要进行后期的编辑)

进入单位后,我从一线干起。在白天,我扛着最重的摄像机,跟着老同事到田间地头采访。到了晚上,我回办公室加班写稿、制作。拍、采、写、编等全套流程,基本都是我一个人完成的。

年轻就是资本,我总感觉有使不完的劲。这是一项即耗体力,又耗脑力的活,有时甚至会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但我也不觉得累,反倒觉得很充实。能找到一份喜欢的,而且还能养活自己的工作,这就足够了。

这也是一项危险系数极高的工作。有一次半夜,因两个村发生矛盾,引起群众性聚集斗殴,我开着车跟公安一起进村里维稳。因群众情绪激动,场面一度失控,我停在路边的车都被掀翻了,好在保住了性命。

还有一次,夏天连续降雨,村庄里发了洪水,我跟消防员一起转移群众。由于进村的路都被洪水淹了,我们只能坐着小划艇进去。当时,我坐在小艇前头边撑伞边拍摄转移画面。结果,被大风一吹,我直接就掉水里了,好在穿着救生衣,喝了几口洪水后,才被拉上来。

文章图片10

(足迹遍布大街小巷,田间地头)

一次次的困难和挫折,不仅没有打击到我的信心,反而让我变得越发成熟和坚强。在这个只有45万人的小县城里,几乎所有的大场合都会有我的身影。我用肩上的相机和手中的笔,记录了这座小城的一次次变迁。

这份工作,我一干就是7年时间,弹指一挥间,很快就流走了。现在,我已成为了单位的“台柱子”,并在县城买了两套房。我很庆幸当初自己的选择和坚持。

2016年,我从一线到了一个相对清闲的部门。在闲暇之余,我喜欢看看书,写点小文章。但在生活归于平淡之后,我始终没有找到人生的下一个突破口,总感觉内心是空乏的,缺少点什么。

文章图片11

(工作稳定,家庭幸福,就是内心缺少点东西)

那时新媒体刚兴起,我也跟风尝试在新媒体上写东西,纯粹就是娱乐。我在10个平台都开通了账号,坚持每天发文,想在一年内把账号做起来,顺便当作副业赚点外快。

可是,我发了40多篇后,阅读量最高的才3万多,收入5.6元。其余的每天收益也就一两块钱。这样下去,我感受不到一丁点的成就感,觉得非常苦闷。不断尝试,也曾给其他账号投稿,但是投了几十篇,但都石沉大海,直接摧毁了我的自信心。

之后,我就有点心灰意冷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形式内容确实不同,要想在新行业内找一个出路实在太难了。这也许就是大家所说的转型阵痛期吧,我开始打退堂鼓了。

今年4月份,我闲来无事,拿着手机浏览网站,想看一些真人故事,感受一下他们的真实生活状态。就在这时,我刷到了真采。立刻就被里面的文章吸引了,她涉及到各行各业、各类人群,这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不正是滚烫的人间烟火吗?

文章图片12

(竟然有800w+的文章,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其中,有一个中国小伙在越南娶媳妇的故事,彩礼是9只公鸡和一头猪。通过他们的故事,我感受到,虽然各国风俗文化不同,但亲情和爱情都是纯真的。

还有一个安徽小伙在西班牙闯荡20年,从月薪300元到拥有2套房的故事。这满满的正能量,非常接地气,写出了人的七情六欲,特别动人心弦,我立刻觉得人生当如此。

就这样,我一口气看了大半天,她满足了我所有想象,也和我之前的职业爱好非常吻合。

带着好奇,我开始研究她。这时,我才知道她的团队组建才不到一年,竟然拥有了40多万粉丝。我就想为什么自己不能尝试着写这种文章呢?

于是,抱着试试的心态,我联系了真采,没想到老师非常耐心地解答了心中的疑惑。这下,轮到我犹豫不决了,害怕自己不能胜任,耽误了彼此的时间。甚至,有些担心自己做媒体行业这么多年,写出来不好害怕被笑话。

经过一段时间考虑,我还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因为她的调性风格太符合我心中的期待了。

文章图片13

(温馨的大家庭,互相报团取暖)

加入团队后,我发现自己的顾虑太多余了。这个大家庭里,有全职宝妈、有作家、有老师、有退伍军人还有退休人员,他们很多人写作水平都比我高,还能够扑下身子进来学习。让我感到汗颜。

而且,大家相处的氛围非常愉快,写稿的时候讨论写作技巧,没事的时候大家相互加油鼓劲,抱团取暖。我感觉这个大家庭非常有爱,特别温馨。

我满怀期待学完课程开始实践,没想到遇到当头棒喝。我的辅导老师也是80后,相处中有很多共同话题,但是改稿要求特别高。图片不能留白、不能有错别字、文章逐句修改……我当时都在怀疑这是在做自媒体的吗?有必要这么较真吗?

文章图片14

(助教打回的稿子,惨不忍睹)

第一篇文章真是惨不忍睹啊!反复修改了3遍才算过稿。

我拿到的第一个国外的采访对象,是一位在西班牙创业的温州人。虽然我在电视台待过,也掌握了一定的采访技巧和沟通艺术。但是,这要跨国采访,而且无法面对面,也不知道对方态度怎么样,心里还是非常忐忑。

为了做足准备,按照老师的提醒,我提前了解了西班牙的国情、时差和风俗习惯等基本情况,然后就约了采访时间。

没想到采访对象是位和蔼可亲的大哥,对我非常热情,我顿时打消了顾虑,敞开话题聊。当时,采访了将近两个小时才结束,由于时差原因联系不便,我很多问题没有问到位,但他后来都非常耐心地回答。

采访完后,我自信满满地完成初稿。由于在传统媒体时间久了,我的文笔文风都烙下传统媒体的印记。助教从语言风格到逻辑层次再到过渡转折等方面,手把手地教我,不厌其烦地反反复复帮我修改。

文章图片15

(自己发布的文章,从来没想过有这么高的阅读量)

文章发表后,阅读量很快就突破了10W+,这给了我很大信心。我铆足劲,用了大约10天时间,就采访完成了三篇稿子,顺利签约。

之前,我行文毫无方向,也被割过韭菜,大多都只讲空洞的写作技巧,缺乏案例和目标。加入真采后,我才发现,这里真的非常适合我。老师会持续提供采访对象,我只管用心写,每天都会接触拥有不同经历的人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