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谦墓”为什么会在杭州西湖?

 新用户1165JJUL 2022-08-17 发布于江苏

这位于谦不是目前红得发紫的相声演员于谦,而是明朝的民族英雄于谦。于谦的事迹可以媲美宋朝的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其成绩之卓著,际遇之惨,与岳飞、文天祥相比较,也不遑多让。

他挽救了摇摇欲坠的大明朝,抗击了蒙古游牧民族瓦剌部的入侵,最后却被奸臣陷害,死于皇权斗争,被千刀万剐,后来才被义士陈逵偷偷地送回生他养他的故乡杭州安葬。

岳飞的一首词《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抒发了爱国主义激情,被人们传唱多年。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的诗作:“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文天祥爱国主义的情感,可以说是彪炳史册。
同样,于谦的诗作《石灰吟》“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同样光照日月,展现了于谦的赤胆忠心。《石灰吟》也成了于谦一生的写照,可以说是对其生平的描述。




于谦的出生地是杭州,在杭州长大。《石灰吟》据讲是于谦12岁时的诗作。当时就有个和尚对他进行观察后,感到非常惊奇,说道:“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

于谦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人,从小受到忠君爱国的儒家思想的熏陶,走的是读书入仕的路线,从小就立下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他20岁考中秀才,23岁中举,24岁考中进士,担任山西道、湖广道监察御史等职,在任期间,平反了 很多冤假错案。
同时还以御史的身份参加了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并以御史的身份对被俘的朱高煦不法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斥责,于谦的话语让朱高煦深感惭愧,当场流泪哭泣。于谦因此深受明宣宗赏识,担任了江西巡按,宣德五年又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
在任期间,他兴修水利,筑路铺道、植树挖井、贷粮济贫、施药救难 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政绩卓著。



明英宗时,宦官王振专权,地方官进京觐见皇上都要向宦官王振送礼。因为于谦是名清官,没有向王振送礼,王振怀恨在心,在明英宗正统十一年找到一个理由诬陷于谦,将于谦下狱论处。
因为于谦在任上为当地老百姓办了很多好事,河南、山西的老百姓和当地的官吏甚至连所在地的藩王都纷纷为于谦说情,王振没有办法,最后只能将于谦释放,并官复原职。正统十二年,任兵部右侍郎,次年又升为兵部左侍郎,协理军务。


正统十四年六月,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蛊惑下,不懂利害关系,好大喜功,轻举妄动,亲率五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在战场上又没有详细的规划,屡屡丧失先机,连吃败仗。
在主力大军退至四面环山的土木堡时,被瓦剌部首领也先率大军追至,从征得明朝官员和士兵死伤过半,英宗也在战场中被俘虏,大太监王振也被杀死,史称“土木堡之变”。
乘着明朝无主,京城空虚的情况下,也先率领大军直逼京城,准备一举拿下明朝北京,大有风雨压城,推翻明朝之势。




在这明朝面临着国破家亡的紧急情况下,举朝震恐,文武百官聚集在殿廷上号啕大哭。在此危急关头, 有些官员主张将京城南迁逃跑。
时任兵部侍郎的于谦挺身而出,对逃跑南迁的主张坚决反对。他认为京师是天下的根本,轻易不能动摇,一旦迁都南逃则大势便去。他针对危局,奏请皇太后另立新君,主持朝政,以巩固人心。同时迅速调集各地勤王兵入援京师,誓死抗击瓦剌军,保卫京师的安全。
于谦的主张得到皇太后、明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及大多数朝臣的赞同和支持。




在于谦等大臣的一致请求下,郕王朱祁钰继皇帝位,即明代宗,奉英宗朱祁镇为太上皇。明代宗以次年为景泰元年,历史上也被称作为明景帝。


明景帝登位,使得瓦剌借明英宗要挟明朝廷的阴谋破产了。明景帝于是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统率各路人马。于谦立即将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的运粮军,全部调进北京,下定决心与瓦剌部也先直面硬杠。


当年十月初一日,也先挟持英宗,率十七万铁骑分三路向京城进发,于十一日直抵京城城下,准备向北京城发起进攻,北京危在旦夕。于谦认为面对强敌,不能示弱,将22万大军列阵于京师九门之外 ,军阵布署完毕后,将城门全部关闭, 背负城门,破釜沉舟,决一死战。


于谦离开城内,亲自到防守的重点地区德胜门督战,下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顺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在这次北京保卫战中,于谦真正做到了将自己的生死付诸度外,与22万官兵同生共死,与北京城共存亡。




于谦不仅有敢死敢战的决心,同时还有着精心的谋划和巧妙的布置,做到知己知彼,充分发挥了明军的长处,对付瓦剌军队的短处。
瓦剌军队是游牧民族的军队,非常凶悍,善于野战,但攻击能力比较差。明军在于谦的带领下,士气得到了恢复,并且以城池为依靠,后勤上可以及时补充。

在战斗中明军发挥了自己火器多,装备精良的优势,先以小股兵力诱敌迫近,在敌人迫近时,伏兵突然出动,以火铳、火炮、火箭等向敌人发射,打乱敌人的阵势,然后用步兵、骑兵发起冲锋。使明军迅速地变被动为主动。在这场战斗中,有“铁元帅”之称的也先的弟弟孛罗和平章卯那孩都中炮身亡。
在勤王军队不断汇集的情况下,由于也先害怕后路被截断,只能狼狈撤军。于谦领导的军队赢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大明朝摆脱了覆灭的命运。




于谦为明朝的江山社稷立下了如此的大功,耿耿忠心,可昭日月,却在八年后明英宗复辟时被冤杀,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也先在攻打北京失败后,认为手中掌控着明英宗,认为奇货可居,借口通过和谈可释放明英宗,以此为筹码想大大地敲诈明朝一大笔财产和土地。

哪知道于谦为首的主战派在关键的时候,秉承儒家思想,即“民为上,社稷次之,君为轻”,根本不上这个当,以国家已另立新君为由,根本不与也先议和。同时对也先边境入侵行为给予迎头痛击,并且封锁边境,不与瓦剌部互市。
也先把明英宗握在手中,左又不是,右又不是,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只得不提任何条件将明英宗乖乖地释放,以换取明朝与其互市交易。




明英宗虽然被释放,其实是对于谦怀恨在心了。明英宗被释放回来以后,被明景帝尊为太上皇,幽禁在后宫八年。
在明景帝患重病生命垂危时,明英宗在奸臣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的唆使下,明英宗发动了“夺门之变”,废黜明景帝,重新登上了帝位。明英宗复辟后,立即反攻倒算,以“谋逆”罪抓捕于谦,对于谦实施凌迟之刑,对于谦千刀万剐。同时还命人抄了于谦的家。
可怜这位为明朝立下汗马功劳的明朝大臣的家中除了几件被他封存的明景帝赏赐给他的衣物外,家里是一无所有。




冤枉啊冤枉
于谦被冤杀后,京城的无数老百姓都对他的死感到无比的悲伤,连明英宗的母亲皇太后,明英宗的皇后也为之伤感不已。


过了一段时间后,明英宗回过神来,良心发现,知道自己铸成了大错,即使朝中的大臣们讥讽到这件事情的时候,明英宗也是默默地不作一声,可见内心是非常惭愧的。


明英宗在位期间,他对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几个奸臣最后也是杀的杀,贬得贬。


明英宗死后,明宪宗继位,于谦的儿子于冕从流放地回到京城,上书为父亲鸣冤。明宪宗为此亲自审理,下诏给于谦平了反,同时在诏书中说明了于谦是一位忠诚的大臣,明英宗在世时已经深知于谦是被冤枉了。


明宪宗之子明孝宗继位后,又进一步追赠于谦为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赐谥号“肃愍”,改葬于谦于杭州西湖三台山麓,并建立了祠堂,予以供奉。到了明神宗时期,明神宗再次对于谦忠心报国行为进行了表彰,将于谦的谥号“肃愍”改为“忠肃”,并对他的墓地进行了修缮。



于谦祠堂

杭州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除了有岳飞这样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的墓外,还有于谦这样一位伟大的爱国人士的墓。于谦墓历史上虽然曾遭到毁坏,但是到了1982年时又重新修缮一新。
对于谦和岳飞的这两座坐落在西湖边的墓,清代大诗人袁枚曾经赞颂道:“赖于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说明西湖有了这两座英烈墓,更加有了灵气。

如今,岳飞的墓、于谦的墓,还有另一位忠义之士张苍水的墓被称作“西湖三杰”。近代史上的英烈秋瑾的墓也在西湖。

这些英烈的浩然正气可以说是亘古不灭,永远护佑着这一方的水土和人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