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午海战》(上):落后的技术装备和海防观念,如何铸成“甲午之殇”?

 自在飞花轻似烟 2022-08-18 发布于黑龙江

2004年初,我还在学校,4月的一天凌晨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老儿子,你爷爷没了,赶紧跟学校请假,今天回温州”。

在爷爷的灵堂前,翻看族谱之时,才发现我的爷爷竟然参演过1962年拍摄的电影《甲午风云》。就肃然起敬,但是看电影还是不如看书来的痛快,于是拿起《甲午海战》仔细阅读,在这本书是著名海军史专家陈悦的代表作。为完成本书,他曾亲赴日本,搜集了众多一手史料,然后以海军史研究为基础,以大量翔实的细节和数据为支撑,从技术和战术层面全景还原了甲午海战的经过,以及北洋海军惨败的真相。

  

我将分上下集为你解读本书。在上集,我将带你简单回溯一下中日海军的发展历程,然后具体聊聊丰岛海战和大东沟海战前期的经过;下集,我将继续为你讲述大东沟海战后续的发展,并带你去看看威海卫之的经过,最后,再聊聊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及后续影响。

一、中日海军的发展历程

中日海军的发展历程如果用一个词概括,那就是“军备竞赛”。中日海军的军备竞赛,最初是家底更厚实的大清明显占上风,但后期大清主动放弃发展海军,以致甲午战前日本海军实力后来居上。下面,我们展开聊聊。

先说大清这边。早在1840年鸦片战争发生时,清政府就见识到了洋人“坚船利炮”的威力;到1874年,一向被清政府视为蕞尔小国的日本,居然依靠初步发展的海军,悍然侵台,终于打醒了清政府。于是,清廷展开了第一次海防大筹议,决定尽快发展海军。此后,清廷每年从国库拨400万两白银作为海军军费,购军舰,造基地,建水师学堂培养海军人才,大清海防建设初步展开。然而,进展缓慢。

  

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爆发,福建水师在半小时内全军覆没,进一步刺痛了清政府。清廷又发起了第二次海防大筹议,最后下决心“大治水师”,并在中央创设了主管全国海军的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标志着中国近代海军从此成为一个独立军种。1885年,大清向德国定制的两艘一等铁甲舰“定远”号和“镇远”号交付。加上之后几年陆续交付的“济远”“经远”“来远”“致远”“靖远”等巡洋舰,一支近代化的海军俨然成形。1888年12月17日,即光绪十四年,朝廷正式颁布《北洋海军章程》,北洋海军正式成军。此时的北洋海军,拥有大小军舰25艘,官兵4000余人,号称亚洲第一,规模和实力都远超日本。结果朝廷上下普遍认为大清海防已高枕无忧,开始逐步削减海军经费,北洋海军开始由盛转衰。

说完大清,我们再去看看日本。1853年“黑船来航”事件爆发,美国以坚船利炮威逼日本打开国门,让日本第一次见识到近代化海军的威力。明治初年,日本天皇就谕令“海军为当今第一急务”,但由于国家财力拮据,陆军又牢牢控制军费预算,日本海军发展并不顺利。1874年侵略台湾受挫后,日本政府深感海军力量不足,向英国订购了扶桑、金刚、比睿三艘铁甲舰,几乎与大清同时开启近代化海军建设。

此后十年中,日本历任海军大臣都认为“东洋形势今非昔比”,要求加强海军建设,但始终不受重视。1886年,日本海军发起了第一期军备扩充计划,发行海军公债1700万日元,用于建造军舰。为弥补海军经费不足,1887年日本天皇公然带头捐款30万元,全国富豪也有样学样竞相捐款,半年之间捐款数达到203.8万元,全部用作扩充海军军备。

  

1888年,中国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后,清政府停止购买军舰,而明治政府则提出了庞大的第二期五年造舰计划,并先后向英、法两国购买了6艘大型新式战舰。至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日本海军已拥有军舰31艘,且普遍航速快、火力强,综合实力全面超越北洋海军。

不同于强调“海防”的大清,日本发展海军之初就意在“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即开疆拓土。首选侵略对象是邻国朝鲜,但当时朝鲜是大清藩属国,受大清保护。1884年,日本支持朝鲜亲日的开化党发动甲申政变,虽被驻朝清军快速镇压,但事后日本借口其公使、侨民受到攻击,与清廷展开强硬交涉,最终中日两国签订《中日天津会议专条》,约定“将来朝鲜国若有重大变乱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互行文知照”。这一条文,使得日本获得了和中国对等出兵朝鲜的权力,为甲午战争埋下隐患。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无力平叛,按惯例向大清求援。清政府出兵后,叛乱很快平息。但日本却援引《中日天津会议专条》,也悍然出兵朝鲜,且拒不撤军。可是,日本不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事端。所有外交努力全部失败后,清廷也只得继续增兵。甲午之战,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二、甲午海战的经过

前面说到,1894年中日双方在朝鲜形成对峙之势,清廷被迫增兵。

1894年7月25日,北洋舰队“济远”和“广乙”两舰执行护航任务返回时,在丰岛海域,与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三艘军舰“吉野”“浪速”“秋津洲”不期而遇,日方不宣而战,中日甲午战争正式爆发。

1.丰岛海战

丰岛海战是甲午第一战,日方有备而来、不宣而战,中方则仓促迎敌、损失惨重。令国人倍感耻辱的,也许还不是失败这个结果,而是当时中方主力“济远”舰的落荒而逃。

  

丰岛海战中中方参战的主要是“济远”和“广乙”两舰。“济远”是一条服役十多年的老船,僚舰“广乙”是一条排水量只有1000吨的国产军舰,而他们的对手,则是日军最精锐的三艘战舰“吉野”“浪速”和“秋津洲”。刚开始,中方将士志气昂扬勇猛反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军舰性能落后的弊端开始凸显,中方人员损失惨重。特别是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在亲眼看到大副沈寿昌和一干同僚身首异处后,几乎吓破了胆,躲入全舰装甲最厚的舵机舱,一心只想逃跑。

弱小的僚舰“广乙”并没有随“济远”一道逃亡,反而在管带林国祥的带领下,掉转航向高速冲向日军旗舰“吉野”号,期待拉近距离后发起鱼雷攻击。但是“广乙”航速过慢、火力不足,在日舰围攻下严重受损,只得被迫向附近海岸撤退。就在“广乙”与日舰鏖战时,方伯谦非但没有指挥“济远”配合,反而趁机加速逃离。

就在中日军舰你追我赶的关键时刻,中方运兵船“高升”号及运送信函、军饷的“操江”号不幸闯入战场。三艘日舰开始分头行动,“浪速”和“秋津洲”分别对付“高升”和“操江”,航速最快的“吉野”则继续追击“济远”。“浪速”逼停运兵船“高升”号后,要求船上官兵投降,但他们宁死不降,最终“浪速”号舰长东乡平八郎下令击沉了“高升”号,只有少数官兵泅水到达附近荒岛,得以幸存。与此同时,秋津洲号则俘虏了运送信函和军饷的“操江”号,船上还有本要运往朝鲜的20万两饷银。“吉野”追击“济远”一段时间后,因担心距离战场太远,且前方水文情况不明,放弃了继续追击。日舰队会合后,一起押送被俘虏的“操江号”返回基地。

  

中方这边,济远舰侥幸逃脱后于次日清晨返回威海基地。僚舰“广乙”号驶离战场后,最终在朝鲜西海岸十八家岛附近浅滩搁浅,为免遗舰资敌,管代林国祥下令自焚军舰,幸存的官兵向牙山方向寻找清朝陆军,后辗转回国。

1894年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此后一个多月中,日本陆军逐渐控制了朝鲜南部地区,而入朝的清军则以平壤为据点,陆续集结了一万五千多人,阻断了日军继续北上之路。为彻底占领朝鲜全境,日军各部开始向平壤运动。9月7日,负责平壤防卫的统帅叶志超电告李鸿章局势紧急,要求再次增兵朝鲜。李鸿章急忙调兵遣将集结了4000援军,让他们从大连湾出发,走海路开赴中朝边境的大东沟,再沿陆路入朝增援平壤,北洋舰队主力负责护航。

9月16日凌晨一点,北洋舰队主力护送着五艘运兵船抛锚起航。经过大半天的航行,舰队顺利抵达大东沟。北洋舰队派“平远”“广丙”两舰在大东港入口处负责警戒,而舰队主力则在大东沟口西南方驻泊,扼守通往大东港的深水航道,防止日舰偷袭。与此同时,日本联合舰队正在进行紧张的补给。他们收到情报,近日有大清运兵船在大东沟一带登陆,计划截杀运兵船及护航军舰。

2. 大东沟海战

9月17日,中日舰队在今天辽宁丹东港附近的大东沟海域狭路相逢,主力决战即将上演。在这场世纪大海战中,中日双方各有12艘战舰参战。经历了5个多小时的鏖战后,中方被击沉4艘,重伤4艘,日方重伤4艘,但无一艘沉没。从战果上看,北洋舰队好像一败涂地,但其实整个战斗过程一波三折,中方多次有击沉日舰的机会,但最后却都阴差阳错,让日舰侥幸逃过了,实在令人扼腕叹息。下面,我们具体去看看战争经过:

  

发现日军舰队后,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立即下令起锚迎战。北洋舰队起锚出击时采用的是犄角鱼贯阵,大致呈双列纵队前行。随着与日本舰队距离的拉近,丁汝昌下令变犄角雁型阵迎敌,大约呈中央突出、两翼落后的“人”字形横阵。北洋舰队摆出人字形横阵,主要是因为各舰火力主要集中在舰首,对着敌人才能发挥最大威力,可以发挥舰首火力强的优势,也想以此打乱对方队形,将局面引入乱战,这对于航速偏低的北洋舰队更有利。而且当时普遍认为舰首迎敌,中弹概率更小。

面对来势汹汹的北洋舰队,日军舰队则摆出了纵向的一字长蛇阵。这是因为日方各舰火力主要集中在侧舷,纵队迎战可以充分发挥其侧舷火力强的优势。此外,日方军舰普遍速度较快,他们决定充分发挥自身航速快的优势,两面夹击北洋舰队。日本舰队本队和北洋舰队正面迎战,面对日舰的猛烈攻势,两舰虽奋起抵抗,但由于实力悬殊,正式开打半小时后,“超勇”号就在烈火中开始下沉,北洋舰队损失了第一艘军舰。“超勇”号管带黄建勋拒绝救援,随波沉没,时年43岁。“扬威”号也重伤撤离战场。

战争初期,中方结阵迎敌,日方两线作战,最终日方占得先机。当然,战场局势瞬息万变,日方也并非毫无破绽。当联合舰队本队即将从北洋舰队前方驶过时,伊东祐亨命令各舰提高航速,向左进行大回转,以改用左侧火炮与北洋舰队作战,让右侧炮位得以修整补充。可在行进过程中,日方四舰老旧军舰由于航速较慢居然掉队了,给了北洋舰队一个取得战果的好时机。

其中掉队的“比睿”号受到了“定远”和“经远”的猛烈围观,逃无可逃,竟然冒险掉头直冲中国军舰,从定远和经远两舰之间穿过。因为距离太近,中方因担心误伤友舰而无法使用大口径火炮,只能用小口径机关炮攻击。最终“比睿”号侥幸逃过一劫,虽然严重受损,被迫退出战场,但并没有被击沉。

这时,日军掉队的四艘船中,航速较快的“西京丸”和“扶桑”已经逐渐追上了联合舰队本队,“比睿”也穿阵逃走,只剩下弱小的“赤城”号还在被北洋舰队联合围攻。这艘小炮舰,看起来难逃被击沉的命运,但关键时刻幸运女神站在了日本舰队一边。赤城”号在逃跑中用尾炮击中了“来远”号甲板,引发大火。北洋追击各舰只得降低航速,先行救援“来远”,“赤城”号趁机逃出生天。

  

这时,一支有生力量加入了战局:原先在近海为运兵船担任警戒任务的“平远”号和“广丙”号,带着四艘鱼雷艇终于赶来了。它们到达战场后,立刻向日军旗舰“松岛”号发起了挑战。战斗中,“平远”主炮射出的发炮弹,直接命中松岛号舷侧。

与此同时,和他们一起赶赴战场的鱼雷艇编队正好遇见了正在大火中下沉的“超勇”号,其中三艘鱼雷艇立马停下脚步,开始救援落水的战友。唯有火力最强的“福龙”号鱼雷艇单枪匹马继续冲入战场,它盯上的也是受损严重的“西京丸”号。

“福龙”号是鱼雷艇,主要攻击武器是鱼雷,但当时鱼雷的有效射程只有400米。所以,“福龙”号冒着枪林弹雨一直逼近到“西京丸”号400米之内,才向其侧舷发射了一枚鱼雷。危急关头“西京丸”号居然掉头正面冲向鱼雷,企图用军舰行驶时掀起的浪花改变鱼雷航向。它赌对了,最终鱼雷被其船头扬起的浪涌推开,在距其右舷仅一米处擦过。

这时,两船的距离继续拉近,在即将相撞时,福龙号来了个向右急转弯,并在两船距离拉大到50米时,又射出一枚鱼雷。但由于福龙号发射时船体倾斜,导致鱼雷入水角度太大,从“西京丸”舰体下方穿过了。

  

就在中方围攻日方落单军舰期间,日本联合舰队本队和第一游击队逐渐完成了对北洋舰队腹背夹击的部署。不久,一场巨大的灾难降临到了中方旗舰“定远”舰上。当时,日舰“扶桑”号,发射的一枚大口径炮弹击中了定远号船壳板下的军医院,爆炸后引发大火,火势迅速蔓延,整艘军舰几乎都被烈火和浓烟笼罩,所有火炮都停止了攻击。日方欲趁势扩大战果,多艘军舰开始了对“定远”的猛烈围攻。

千钧一发之际,邓世昌指挥“致远”号毅然驶到“定远”号之前,为“定远”遮挡炮弹。借助这难得的喘息时间,“定远”舰上官兵终于扑灭了大火。“定远”号转危为安,但“致远”号却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多处被击穿,舰体倾斜,即将沉没。这时,邓世昌做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决断,下令“致远”号全速冲向吉野。令人扼腕的是,在即将逼近敌舰的那一刻,致远号中部突然发生爆炸,迅速下沉。致远舰沉没后,民族英雄邓世昌拒绝救援,与爱舰一同沉入海中,这一天刚好是他45岁生日。事后光绪帝曾亲自为其书写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