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体裁与风格——朱光潜《谈文学》笔记(十三)

 陋室夜读 2022-08-18 发布于辽宁

十二 《文学与语文(中):体裁与风格》


Image

一、文学家与体裁风格

语文常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文学家是语文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一方面因继承传统而受到传统的制约,另一方面运用个人在特殊情境的思想,“取精光烂污的语文加以一番揉捏洗练,给它一种新形式,新生命,新价值”。“文学的创造是思想(抽象的连同具体的)的创造,也就是语文的创造。”

二、关于体裁。

一个作品的语文既有普通性又有个别性,因此不同的作品表现出不同的体裁和风格。严格来讲,一篇完整的作品必有一个内容不能分开的特殊形式。体裁的分类没有谨严的逻辑性,它们之间往往互相包含,很难截然分清,所以形式不等同于体裁。

体裁只是一个空壳,用来创作的媒介,与内容并无必然的关系。所以“韩昌黎以做文章的方法去做诗,苏东坡以做诗的方法去做词。”他们“用迎合风气的方法来改变风气”。

三、关于风格。

“风格即人格。”

“一个作者的人格决定了他的思想情感的动向,也就决定了他的文学风格。”

所以那些看重字的选择与安排的枝节做法,在骨子里仍是重视思想的谨严。“一个作家最难的事往往不是在创造作品,而在于创造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如果作品本身有缺陷,应该去追求思想情感的深厚,而不只是雕章琢句。专在辞藻上下功夫只是雕虫小技的显摆。

现在流行的被我们称谓的一些风格,比如“古典的”“浪漫的”等,一部分是实在的,另一部分是由文学史家和批评家夸张出来的。前者是“趣味的旋转、文学自然演进的结果,我们承认它们的不同,但是不必强分优劣。

同样,中国人谈起阳刚与阴柔、浓丽与清淡、朴直与委婉、艰深与平易,往往厚此薄彼,互相瞧不起,都是没有认清上面的道理。它们的分别只在于作者的个性和所写情境。

以上观点可以回到作者对于表现的基本主张:思想必须与语文同一,人格必须与风格同一。《易经》所谓“修辞立其诚”。



Image




关注本号精彩呈现

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Image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