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羚羊】当涂历史上的八大古镇

 古稀童趣 2022-08-18 发布于安徽

【羚羊】  当涂历史上的八大古镇

[编者按】自《也说天门山》一文刊出后,许多热心读者纷纷来(微)信来电,对文中提到当涂“八大镇”发表自已的见解,如曹女士和槐先生指出,旧时对当涂八大镇的排列流传着这样的口诀:“薛(镇)、新(市)、丹(阳)、博(望),采(石)、大(桥)、乌(溪)、黄(池)”。而本文则从历史的大尺度详尽地阐述了当涂“八大古镇”的产生与变迁。文章史料详实、立论严谨、论据充分,行文流畅,是研究马鞍山市与当涂乡土历史不可多得的佐证材料。





当涂县境内,自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丹阳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建县历史。历史上经济发达,文化繁荣,除了有气势宏大的姑孰城以外,还有八大镇。

    《当涂县志》记载:“北宋元丰三年(1080),当涂辖14乡6镇。史籍记载的有6镇,即采石镇、慈湖镇、黄池镇、青游镇、丹阳镇和薛店镇”。  

明朝嘉靖十年(1531),全县设有采石、黄池、大信、丹阳、慈湖、五镇。基本上是沿袭过去的宋镇,新增大信镇。青游、薛店两镇则由镇降为市。
清康熙十二年(1673),已发展到14个镇。除了明代已有的5镇外,新增了薛镇、博望、新市、塌桥、乌溪、塘沟、青山、亭头、花津9镇。
      宋代以来“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将禁防者谓之镇。”即市以经济功能 为主,镇则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衍至明代,户口滋繁,商业兴盛,均向市镇集中,镇的概念因之变化,或指人烟稠集之处谓之市镇,或指商贾聚集之处谓之市镇。到了清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镇的经济功能日益显著,市和镇也有了一定的区别。清代“贸易之所曰市,市之至大者曰镇。”明清时代,传统的市镇均脱离了它的原始含义,而一以商业机能为标准。“镇市”已成为江南地区一般商业聚落的通称。
当涂历史上有“慈丹博薛,采大乌黄。”八大古镇,即:慈湖镇、丹阳镇、博望镇、薛镇、采石镇、大信镇、乌溪镇、黄池镇。从地理位置和宋元明清及以后行政区划资料来看,八大镇在当时应具有较大商业规模和行政功能作用。

据《当涂县志》记载,黄池镇,于唐大顺二年(819年)置镇,宋以后历代均为当涂县属镇,历史上,镇内曾有风景优美的桃园、水阁凉亭、风峙庙和丹阳书院等建筑。既有人口稠密的住宅区,又有贸易繁荣的商业区,主要商业街均有青石板铺筑。
      乌溪镇,于清康熙十二年(1865)置镇。民国时期,镇上有东街、西街、陡门街等4条街道,街宽5--6米不等。沿街建筑一般为2层阁楼,底层经商,楼上住家。民国二十二年(1933),街内共有商店140家,营业颇盛。
      丹阳镇,是秦朝丹阳县的治所,唐贞观元年(627)年废丹阳县,改设置为镇,属当涂县管辖,嗣后历宋、元、明、清, 丹阳均为其属镇。它是当涂县境内最古老的镇。唐代,丹阳有城垣,城南丹阳河可通丹阳湖,水路交通便利,李白《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诗,“周子横山隐,开门临城隅。”句,即指丹阳故城。民国初年,丹阳商贸十分繁荣,尤以米、蚕业为盛。
      博望镇,建于南朝梁时。明代为市,清代为镇。镇内有1条青山板铺筑的狭长街道,街道由东桥、中桥、和西桥3座街道桥连接而成。镇四周四面环水,颇具江南水乡特色。民国22年(1933),镇上共有各类店铺112家。

采石镇的设立, 大约在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康熙《当涂县志》云:“采石为南北孔道, 舟车辐辏, 故人物之盛, 他镇罕比。”南宋以后, 采石历元、明、清直至民国时期, 均为当涂属镇及区署所在地。民国年间,民间有“采石虽小, 七十二庙”的口头禅, 由此可以想见采石的兴盛和繁荣。    

历史上的大信镇,在县西南三十里,座落在天门山下,南宋太平州知州陈垲于淳佑六年(1246)创办天门书院于大信镇,为官办州级书院,因山命名,是当涂第一书院,安徽早期设立的第二所书院,与绩溪桂枝书院、颍州西湖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号称皖南四大书院,它是南宋时安徽6所书院之一。大信镇是扁担河入江口。由长江上游和皖南而来船只可由青弋江经扁担河从大信镇入长江,这样可避开天门山口长江水急浪高造成的凶险。后因扁担河入江改道,入江口封堵而逐渐衰落。大桥镇成立后,大信镇为东梁村所在地。
      薛镇在县东三十里,为县内最古老的集镇之一,宋《元封九城志》即有薛店镇的记载。慈湖镇在县北四十五里,宋代就有商贾云集。   

当涂八大古镇的形成皆因水路交通发达而起。乌溪和黄池镇都滨临水阳江,水阳江,东通丹阳湖,西通长江,在主要依靠水路运输的年代,成为大公圩粮食外运和外地货物进入该地区的集散地,人口聚集、商贸繁荣。黄池镇在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中就有“诸路往来之冲”,“四方物货尽萃于此”的记载。采石镇,大信镇、慈湖镇皆座落在长江岸边,依靠水路交通,可通江达海。丹阳镇、博望镇均滨丹阳湖、石臼湖而座落,由丹阳湖、石臼湖经姑溪河入长江,薛镇可由花津南渡经姑溪河出入,当时水路交通十分便利。随着时代的发展,主要交通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的改变,古镇的发展也随之起起伏伏。有的已发展成为充满现代气息的小城镇,有的已衰落。令人惋惜的是古镇的原始风貌已完全湮灭。
      采石镇、慈湖镇在1956年成立马鞍山市时划归市区。大信镇所在的大桥镇,在1983年区划调整时划归芜湖市。薛镇即后来的薛津镇,并入丹阳镇,丹阳镇和博望镇于2012年区划调整划归马鞍山市,成立新的博望区。如今县域内八大古镇仅存乌溪镇和黄池镇。
【作者注】原创于2014年1月3日,2020年3月7日修改定稿。

【作者简介】

杨小明,网名羚羊。高级工程师,喜爱阅读,偶有文字见之于媒体。

当涂凌云山与凌云塔

【编辑】老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