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人游安徽 | 含山的这两个千年古镇,你去过吗?

 平面居士 2022-10-01 发布于安徽

起古镇

我们总会想到江南四大水乡
小桥流水、亭台楼阁
青砖灰瓦,古色古香
但你不知道的是在马鞍山
也有许多历史遗留下的古镇
它们安静祥和的矗立在这片大地上
尽显烟火气息

采石|古镇

采石成镇因军事而起。唐贞观年间,设置采石戍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又改为“采石军”,“采石戍”、“采石军“都是采石最早的名字。采石镇因风光秀丽,古迹众多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李白、白居易、刘禹锡、梅尧臣、苏轼、曾巩、王安石、贺铸、沈括、李之仪、陆游、辛弃疾、文天祥、萨都剌、萧云从、黄景仁、张之洞等都曾在这里留下华章佳句。

未入采石矶,先达采石镇。而采石镇最出名的一条街便是唐贤街,也就是马鞍山人口中的采石老街。唐贤街上没有多少喧嚣,雕梁画栋与青砖小瓦映带左右,烧饼铺子的香气顺着马头墙爬上云霄,如百年前古镇的模样。

军事虽然成就了采石名镇,但真正让古镇扬名的却是名胜古迹,是秀丽风光,是众多文人墨客。旧时的采石镇和采石风光是密不可分的,采石矶、翠螺山,以及山上山下的三元洞、锁溪河、太白楼、三台阁、燃犀亭、蛾眉亭、广济寺、捉月台、大脚印、虞允文祠、三公祠等风景名胜和人文景点,都是属于采石镇的。当时的人们都知道,采石镇有采石矶、翠螺山,风景奇绝、风光秀丽、古迹众多。人们把采石镇看作旅游集镇,游采石矶、翠螺山,是到采石镇去游采石矶、翠螺山。因此,可以说采石镇是因风景名胜而扬名,大江南北很少有人不知道长江之滨的采石镇。

姑孰|古镇

姑孰镇又名姑溪镇,因城临姑溪河而得名。今为当涂县城关镇,距离南京七十公里,为古金陵西南门户。姑孰城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元年(222年),是为县城创建之始。东晋大司马桓温曾镇守于此,并大兴土木,扩建城池。此时的姑孰域是江南的一个军事重镇。隋开皇九年(589年)置当涂县,徙县治于姑孰, 姑孰为当涂县治所, 由此开始。从此, 姑孰历为县、州、路、府的所在地,成为马鞍山地区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军事政治中心。

唐代中期以后, 姑孰镇一度繁华, 诗仙李白曾数次光临,晚年又在此盘桓,留下诸多瑰丽诗篇,歌颂此间风物。宋代以后,姑孰城也多有修筑,清代中后期由于太平兵赛, 姑孰城池几乎成为废墟。清政府打算重建姑孰城,同治九年( 1870年)在城内建起 “长江水师提督军门衙署” 、 “安徽省督学使衙门” 、 “陆军协镇街门” ,以及府县等各级衙署13处。城内街市逐渐恢复, 尤其是城南采虹桥至西街南段一带最为繁华。姑漠柯中客货运输的船只来往如梭,两岸梳帆林立,百业又趋兴旺。

姑孰镇风光秀丽,人文萎萃,名胜古迹诸多, 文化底蕴深厚。如黄山塔,始建于南朝,李白 曾以 “长啸倚天梯” 诗句为之吟咏。金柱塔建于明代,八角七层,内有石刻浮雕,登临塔楼可观大 江东去及采石、天门雄姿。黄山塔和金柱塔是镶嵌于姑孰境内的两颗明珠。兴建于唐代的阻山禅林,香火旺盛,延脉至今。

环峰|古镇

环峰镇系含山县县政府所在地,也是含山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环峰镇因周围环山而得名,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麻油、茶叶、封扁鱼更是全国闻名,名胜古迹颇多,南郊梅山,“望梅止渴”之典故即由此出。宋相王安石游历环峰镇褒禅山写下了至今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游褒禅山记》。

公元前522年,“伍子胥过昭关”一人过关,几国兴亡的传奇故事也发生于此。古昭关东为马山,西为城山,整个山脉呈东西走向形成一道天然屏障。现今,伍相祠便矗立在关隘之上,这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五开间的仿古建筑,祠内供奉着仗剑持简、极目远眺的伍子胥塑像,车门拱门内青石板上的深深车辙真实地记录了古昭关的悠悠沧桑。

历阳|古镇

历阳镇, 为和县县治所在地, 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芸萃的历史文化名城。2000多年前, 项羽封范增为历阳侯,始建历阳城, 又名亚父城, 自古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居县境中部,东靠南京, 与马鞍山市区一江之隔, 已有马鞍山长江大桥相连, 境内有长江黄金水道和三条通江河流,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历阳镇有春秋时期伍子胥渡江的 “渔邱渡” 和 “浣纱祠”,三国时孙权为其母做寿而建的万寿塔,唐代刘禹锡的居所 “陋室” 及其千古名篇 “陋室铭” ,唐代诗人张籍读书的 “桃花坞” ,宋代建造、朱元璋登临赋诗的 “镇淮楼” ,明代建造的 “文昌塔” 、 和阳桥” 等诸多名胜古迹和遗址位于其中。

运漕|古镇

运漕镇始建于南北朝古名“蓼花洲”。三国时,曹操举兵伐吴,在这里屯兵,为行军作战和粮草运输之便,开挖漕河。明朝成化年间,运漕镇由河名衍化而成。历史上为安徽江北八大重镇之首,被称为“小芜湖”。2014年被确立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5年被选为安徽省首批千年古镇。

运漕老街是运漕镇最核心的历史街区,高高的马头墙,精美的雕刻,古老的当铺,还有那复建的码头和老字号,见证了运漕镇百年来的商贾云集,市埠繁荣。佘氏宗祠、李鸿章当铺、明清古民居、运漕老街等一批珍贵文化遗产一直保留至今。

乌江|古镇

乌江,地处和县东北,自长江逆水而上,是八百里皖江的第一镇。两千多年前,楚汉相争的悲壮历史就在这里宣告结束,西楚霸王项羽就在这里自刎身亡。其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引来无数墨客骚人、诸多名家来此凭吊。唐朝诗人张籍、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近代书豪范培开、当代草圣林散之都出生于乌江,并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他们奋斗的足迹。

公元前202年, 西楚霸王项羽终不肯过江东, 于乌江自刎,结束了楚汉之争, 乌江也因此名扬天下。项羽兵败身死后,当地村民就墓葬了项羽的“分裂之余”,即残骸和血衣,故称“衣冠冢”。后人于此建亭祭祀,人称“项亭”。

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命名乌江项羽庙为 “英惠庙” 。历代屡经修茸与扩建,有正殿、青龙宫、行宫、水灵富等共99间半。殿内有项羽、虞姬、范增等人塑像井有石狮、早船、钟、鼎、匾、碑等文物。唐宋诗人孟郊、杜牧、苏舜钦、陆游、王安石、李清照等均有题诗。后屡遭兵赛,大部建筑物被毁。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塑霸王像。悬 “拔山盖世” 匾额,并有楹联曰"山襟水带,虎啸龙吟” 。

丹阳|古镇

丹阳镇有2200多年的历史,自秦至唐均为郡县治所,唐贞观元年废县。历史的丹阳镇是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商贾云集的江东商贸重镇。丹阳镇素有“江东重镇”、“金陵门户”之美称;
如今是安徽省面向苏、沪、浙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个重要窗口。黄梅戏名剧《天仙配》就取材于丹阳,董山村即是传说中董永的故乡。2016年,丹阳镇入选安徽第三批千年古镇名单。
这些古镇不敢说让你回味无穷
但绝对能让你不虚此行
长假在即
带上亲朋,约上好友
一起去走走看看美景
比个剪刀手拍拍照……
幸福,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来源|马鞍山文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