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挥公】 爷爷的豆芽菜(三)

 古稀童趣 2022-08-18 发布于安徽

【知青回忆录】 爷爷的豆芽菜(三)

 






  六、拔河

  关于豆芽菜的“斗争”史,不仅表现在夏忙,还表现在冬闲,最考验人的是“拔河”。
  此处的“拔河”,不是体育比赛项目,而是当地对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称呼,寄托了“引水入淮”的希望,即人工挖沟,疏通沟渠,拓宽河道的意思,往往集中在冬闲时期。
  那是一个很热闹、很有干劲、很有激情的劳动场面。
  如果说,我们经历了夏天的抢收抢种,“抢”出了淮北土地男人的“火性子”。那么,在冬闲时的“拔河”,更加能“拔”出了淮北大地燥土生金的男人“脾气”。
  男女都一样。河堤上,红旗飘飘,“某某大队第一民兵营”,醒目的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基干民兵部队编制,营为单位,下面是连排班,各司其职,投入战斗。
  人们都积极向上、肯干、能干,不偷懒,勇挑重担,能吃苦。
  我亲身投入,亲眼目睹,深有体会。那是全县总动员投入的一个战场,在一条长长的河堤上,拓宽河道,引水灌田,没有一台机械设备,全是人山人海,场面火烈。
  挖土的,锹不离手;回填的,土筐满满,挑肩飞奔;夯土筑堤,号子震天。 

夯土,是男人的重活,一声响亮的号子,肌肉男手臂凸起,有力,“夯”被高高举起,重重砸下,“同志们呐,嘿哟,使把劲呐,嘿哟,打起夯呀,嘿哟,吃细粮呀,嘿哟—— ”,鼓动人心,回填凹凸,河堤平实。
  男人逞英雄,女人不示弱;知青,也不示弱,女知青,更不示弱:挺身站出来一位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她推起了独轮车,土装两大筐,微胖的身体,屁股一扭,就上了高高的河堤,令一片男人倾倒、喝彩,为战友们赢得了“钢城姑娘”的美誉。  

这个回忆,心中暖暖的,那个年代,人为什么要争得荣誉?因为荣誉高于生命,心中有爱,就会紧追不舍。
  日子好过了,人心为什么却茫然浮躁了?
  拔大河,伙食好,实惠。 

夜晚降临,工棚内,劳作一天的男人们开始大碗喝酒了,没有一片肉,猜拳行令的声音却乱响成一片,喜“转”人,逗乐子,拼智慧,输了,手指对方,喊:“你孬熊!”
  有的男生反应慢,不胜酒力,醉后尿夜,踏地铺,人头而过,一觉醒来,成为传世的美谈。一觉睡好,第二天,劳动竞赛更加拼命。
  豆芽菜在斗争考验中慢慢长。






七、豆芽菜的原料从哪里来的?
  打谷场北边有一个牲口棚,放着一把铡刀。还记得刘胡兰英勇就义的故事吗?在学校原来的课本里读过,就是这样的一把铡刀,卧在刘胡兰英雄的面前,还乡团头子耀武扬威,为了报复,一铡刀就铡去了一个弱女子的头颅。为后人留下了要学习革命人不怕牺牲的榜样事迹。

这一把铡刀是老乡用来切草喂牲口的。我曾经去玩过,铡刀很重,一把并不锋利的刀,嵌入铡口,尽管口大刀薄,铡草也并不利索,需要使巧劲,压铡刀时,需向铡口靠齐,与喂草人配合,否则铡草不断。
  可怜女英雄,如果不是一心为革命,怎么可能去以身赴死?
  牲口棚圈有牛有马有驴,是集体最重要生产资料,老乡宝贝,专人饲养,口粮再紧张,它们也不缺吃,还往往比人吃得好,草料拌“细粮”,有麸子,还有炒熟了的豆料,个个毛顺油亮,膘肥体壮,干活是一把好手。
  牲口棚里有一匹枣红母马,因为难产,请不到兽医来,老马死了。
  一天,队长沉痛的宣布,“马是集体的,生前干活是一把好手,死了也不能浪费,就把肉分给大家吃了吧。”
  记得,生产队烧了一大锅香喷喷的老马肉,乐呵呵一家分到了一小碗,“天上龙肉,地下驴肉”,马属同类,我们也分到吃了,虽入牙粗糙,却“嚼”劲十足,口中留香,不敢忘记。
  队长和饲养员没吃。(为什么?我想读者会理解的) 

似乎是当年的“炕房”

由于炕房和牲口棚相邻,我常去玩,亲眼目睹了母马生驹的过程,牠十分痛苦。老马死了,小马活了,在队长和饲养员的精心照料下,小马驹比妈妈长得还要高大、漂亮。


八、差点成了“赤脚医生”
  我当知青的时候,曾有过为老乡针灸治病的历史,因为我住6区的时候,邻居是一位老军医,还有同学送了我一本医书和银针,教了我“一把。”
  当时,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大胆,小小年纪,没去学“易” ,拿起银针就扎人。当然,我常常是先“扎”自己的。老乡孟召英大娘,是位小脚婆婆,她的老寒腿很愿意当我的活“靶子”,说“有效果”。
  说来也怪,有的同学生病了,只要我到现场,不治,病就好了,现在想想还好笑。为什么?我想读者也会理解的
  我确实也治好了某男孩的尿炕老毛病。想当初,在那一片青春热土地上,哪一个人没有留下几多传说,今生无悔。
  真后悔,我完全丢弃了一门好手艺。当时,怎么就没有想到去当一名赤脚医生,或者,沿着学医的人生道路一直走下去。

九、骑马  
小马驹一天天长大了,我常为牠的母亲惋惜,没有看到自己的孩子跪乳之恩。
  有一天,我动了歪心思,趁饲养员薛清跃大爷不在,牵出了小马,牠已经长大,我要骑马。
  骑牛容易。站在前面,让老牛低头,脚上犄角,一扯牛鼻绳,就可以上牛背了。 

跨在牛背上,漫步田野,扑鼻草香,吹响一曲牧笛,绝对是人生的一种浪漫。
  这一匹枣红马长大了,背光溜溜,又高又肥,牠低头,是想让我骑上的,但没犄角,我也上不去,又没有马鞍子、马蹬子。
  当时的浪漫,现在的痴呆,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是不是找了一块上马石?
  或许,牠非四蹄卧下了,我才能骑上?真是一匹好马!
  反正,我是上了马背,人生浪漫了一把。
  “爽!”当我被马驮着,从小路上小跑了一圈回来后,远远的,饲养员喊:“小子,你的腚沟有没有冒水?”
  我吓坏了,以为一定要受到惩罚,慌慌张张下不了马背,只好被薛大爷一把抱下来。下马后,我双腿发抖,又迈不开步,一脸苦相。
  薛大爷在一旁哈哈大笑,又问:“小子,你的腚沟冒水了吗?”
  老乡爱“转人”,幽默玩笑,豁达乐观,我一向反应慢,转不过弯来,不敢回答。
  当我一瘸一拐地走在回知青点的路上,才感觉到腚沟又热又疼,疼得我浑身冒汗,路过水井旁喝了一口水,真甜。
  到家后,一摸臀部,摸到了一手腚沟的血水,原来,是被马背彻底磨破了,血水嘟嘟,好疼哦,现在想想还后怕。
  因此误了几天工,权当生产队对我的罚款,在家休息,好了才上班。 





 十、爷爷是豆芽菜

  “爷爷,你做的豆芽菜快做好了吗?” 8岁的孙子,打断了我的思路。
  冠状病毒解禁了,我终于摘下了口罩。
  一盘绿豆芽炒韭菜,一盘黄豆芽炒粉丝,被老伴端上了桌子。
  “好吃!”我拿起筷子夹了一口菜,填入嘴中,又喝了一口老酒,连声称赞,又打开了话匣子。

“看看这可爱的芽苗菜,一个个长得多水灵,细细的身体,细细的根须,将小小的脑袋顶在前面,像爷爷年轻在固镇当知青的时候,同学们都喜欢看月亮数星星,又喜欢拉琴,唱歌,还调皮,贪玩,却总是那么洁白,那么稚嫩,那么脆香,因为有一分执念,才会有十分的滋润。”
  我说完,又喝了一大口酒。
  “不对!”我的小孙乖乖一向跟我唱反调,只见他用筷子撬起了一根豆芽,细细观察后说:“爷爷你看,这颗豆子虽然长成了芽,但皮脱落了,豆瓣也变小了,有的还发黑了。”
  我戴上老花眼镜,进一步观察,立刻肯定了孙子的眼光,果然是这样。
  为什么豆皮会脱落,豆瓣变小,变黑了呢?我在思考。
  突然在镜子面前看到了自己的脸,是一脸的干燥,满脸的皱纹,肌肉已经变形扭曲。
  突然,我觉得自己就是一根豆芽菜。不管旁人听不听,转脸严肃地对孙子说:
  “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少壮要努力,只有学会把自己头脑里的营养,输送到身体里去,变成长处,变成执念,才能真正长大,懂吗?”
  “爷爷,你长大了吗?”孙子仰脸问我。
  镜子面前的这根豆芽菜,大脑里的营养,在提供给身体成长的同时,早已经缩尽水,“燃烧”殆尽,所以褪皮,发黑了。
  人老会变矮,器官会衰竭。
  思念,当年下放固镇的知青战友,五十多年过去,岁近古稀,童趣都在,身体都好吗?
  弹指一挥间,意大利游击队名曲《再见了,姑娘》已经被改编成为电影《桥》的主题曲,请再度唱响:
  “啊,朋友再见,再见吧,再见吧——!”
  一个即将被尘封的历史,今生无悔。

 
  ——谨将此文献给当年同去固镇塘南下放的老同学战友们,五十周年纪念,祝:健康快乐长寿幸福!

鸣谢:任春先、温汉京、黄穗等老同学辛苦搜集并提供1970年马鞍山市初中毕业生首届下放固镇的知青名单,共203人如下。





【作者简介】



作者:张求全 ,爱好文学,喜欢在文字中寻找自己,在网络发表多篇散文、小说,诗歌曾在“散文在线”获得三等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