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居吟|姑溪河(姑孰古城水系之一)

 古稀童趣 2022-08-18 发布于安徽
【程建华】           姑溪河

姑溪河,当涂的母亲河,她养育了当涂人民,有许多美丽、传奇的故事,留下许多名人的诗篇。杨柳轻烟,菱歌唱晚,渔笛吹晴,文明富饶,醉美当涂人,聊当涂都要聊一聊当涂的姑溪河。    
姑溪河的形成应追溯到三国时期。三国时期,姑溪河属古丹阳湖水域,包括固城湖、石臼湖、丹阳湖、南圩、北圩、南漪,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首,此时姑溪河没有明确的航道。吴景帝永安三年(公元260),孙权在丹阳湖设农校尉,筑丹阳湖甫里塘,即开始围湖造田,就是今天的大公圩。以后各个朝代北方人移民当涂,落户于圩区,加大围田规模,逐渐“挤”出一条河航道,就是姑溪河。由于是官方围垦故称官圩,这时圩区有几十个小圩独立分散着,圩圩之间有水沟,沟沟如网交错,小沟与大沟(姑溪河)相连。宋代之后,圩区水患明显增多,智慧的圩区民众对传统的筑圩方式进行革新,创造了“联圩”筑圩方式,通过筑外围大堤,将众多小圩联并起来,缩短防洪堤线。联圩后称作“大官圩”。到了民国,大官圩不再是官田,又是公共圩口,故改称大公圩,解放后已有84个小圩联成一片。联圩大堤筑城以后,沟与姑溪河豁口建成水闸,称陡门,传说大公圩有十三个陡门,以调剂圩区旱涝。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陡门改建排灌站。清朝以前,姑溪河水不是直泻长江,在金柱关西有抱流沙洲,阻挡河水直泻,河水由此北行,在采石旁处流入长江。道光二十九年(1849)四月,淫雨浃旬,全境圩堤皆溃,城内水深丈余,大水冲破金柱塔西的抱流沙洲,造成姑溪河水入江口改道直泻长江。姑溪河进入城区,河道变窄,河水湍急,为了保证汛期泻洪,保障两岸人民财产、生命安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国家投资将河南马驿街、飏板街、来清坊铲除,将大堤拉直,拓宽了河道,形成今天姑溪河模样。      
 姑溪河古称姑孰溪,又名姑浦。《当涂地名志》记载,姑孰溪由姑孰城而得此名,然而《读史舆地纪要》 记载“城南临姑孰溪,因曰姑孰城”,历史记载存在矛盾,我同意前者。“溪”是吴越人(土族人)叫法,而楚人(江北人)叫江或河,楚人来到吴地后改溪叫河,并除去孰,即为姑溪河河名由来。原姑溪河指丹阳湖至上司渡这段,流入姑孰城南的河段叫南州津,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变如今。

曾经的当涂是闻名的鱼米之乡,大公圩产粮,姑溪河产鱼,胜似天堂。上世纪六十年代前,河上有一个群体,以捕鱼为生,他们没有耕地,没有财产,没有余钱,没有家当,一条船就是家,一家几口人住在上面,没有吃没穿时就捕鱼去,鱼卖了换钱,有钱就打酒买肉买衣裳,他们就这样一代一代传承着,这部分人大都是安庆人,称船上佬,红旗社区前生。那时河里鱼真的多,日产斗金呀,就这群人依赖姑溪河生存着,姑溪河盛产江鲤,鲥鱼,鱽鱼,江,河豚,鲌鱼,毛花鱼,鲳鱼,比目鱼,银鱼,河虾,河蟹,刺.........

上世纪六十年代,南京军区在丹阳湖再次围田,县政府指派各乡镇围垦南圩、北圩,丹阳湖最后一块湿地从地图上消失了,鱼的繁殖场所没有了,鱼少了,没有了,“船上佬”上岸改行了。河宽了,水清了,却失去往日的风采。

END

【作者简介】

         程建华,网名闲居吟,大专,一九五七年生,曾从事教师、企业职工、机关职员,二O一七年退休,热爱历史、证券。对当涂历史及方言叵有研究。

【图文编辑】老骥

温馨提示

喜欢作者点红条点赞文章点在看”,体恤编者点广告(任意)。三个都点则更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