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戴梅英| 一间平房

 古稀童趣 2022-08-18 发布于安徽

《我想有个家》

戴梅英|  一间平房

在我的记忆深处,永远珍藏着一间平房。那间平房仅二十四平方米,简陋、狭小,但却令我终生难以忘怀。它记录了我年轻时代最美好的回忆。

上世纪七十年代,作为一名上海知青,我被分配到黑龙江省某工厂。几经辗转,我调到了江南小城马鞍山。我被分在一家仅二百余人的小厂政工科担任文秘。几年之后,我在马鞍山成了家,先生也是上海人,由上海冶金专科学校毕业分配到了马钢工作。那是1976年,那个年头,结婚由男方单位分房。当年马钢公司少说也有好几万等待分房结婚的单身汉大军。因为我俩都超过晚婚年龄,好不容易求爷爷告奶奶,单位分了一间约十几平米的单身宿舍,位于车间后面的小山坡上,要从宿舍走到厂外马路,需在厂内绕行半个多小时,而且多半是在小火车铁轨上跨来跨去,需时时提防呼啸而来或擦肩而过的小火车。

一年以后,我们有了一个女儿。那年头单位分房靠爸爸,哺育孩子靠妈妈。所有的托儿所、幼儿园都只为女职工开放。我每天必须抱着孩子步行四十分钟上下班。晴天还能坚持,可一到雨雪天,大人小孩都是浑身湿透,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时常因为淋雨,我和女儿都发起高烧。这日子实在没法过下去了。我打听到丈夫单位附近有家化工厂,我打算调到那里去。经联系后,对方很爽快就答应了,表示欢迎。于是,我找了我们厂书记,向他提出调动申请。书记是位十七岁参军的红小鬼、老革命。听完我的诉苦,他批评我这个上海姑娘娇气,他说,哪个女人不带孩子?哪个妈妈不吃点苦?所有女人都是这么过来的!我感到这位书记一点都不近人情,于是,争辩道:人家?人家都有父母兄弟,婆婆小姑帮衬,只有我这个上海小姐孤身在外,举目无亲!我又说,当年您十七岁上战场,也抱着一岁的娃娃吗?我越说越气,又想起自己早逝的母亲,忽然大放悲声!书记摆摆手,说他与两位厂长研究一下再答复我。

大约过了两天,厂行政科长突然来找我,说厂里的电工老秦头退休回南京老家了,厂领导研究决定把他住的那间家属宿舍分给我。接着他就把房门钥匙交给我,让我打扫打扫尽快搬过去。

我听后惊呆了!我厂有两排家属宿舍,共住了二十来户人家。地址就在厂大门对面的小马路上。虽说是一间平房,但都隔成了前后间,有二十四平米。厂里还给每户门前搭建了一间约十平米的厨房,水、电、煤气一应俱全。

厂里明文规定:厂家属宿舍只分给双职工居住。家属在农村或外厂工作的职工,都无权分房。更没有分给女职工的先例。真是喜从天降,我激动万分,一口气跑上三楼,冲进书记办公室,连鞠了几个躬,大声对书记说:“谢谢您!谢谢您!我一定加倍努力工作,报答厂领导的关怀!”书记正戴着老花镜在看文件,他抬起头笑骂道:“这丫头疯了!我还没死呢,你就来向我遗体三鞠躬了,滚一边去!”

没有半句官话、套话,可就是这几句看似粗糙的话,令我感恩一辈子!

星期天一大早,我和先生提着铅桶、扫把,去新居打扫卫生。然而到了那里我又惊呆了!怀疑自己走错了门!当时我们是从后窗绕过去的,只见屋内门窗敞开,四周墙壁粉刷一新,窗明地净。有一大群人聚集在屋门口,正忙着给我家砌院墙呢!来人基本上都是住在这里的邻居,也有特地赶来帮忙的本厂工人。男人们在干活,女人和小孩在一旁说笑,看到我俩来了,大家一起拍手笑道:“热烈欢迎上海阿拉们参加我们的队伍!”孩子们在一旁雀跃: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因为分给我们的房子是西面第一家,所以围墙砌得比屋子稍宽一些。“砌墙”总指挥——车间主任老陶,笑眯眯走过来说:“这宽出的一条小长廊,可以堆放杂物,过两天我给你拖棵树来栽在院子里,再砌个小方桌,等你孩子长大了,好在院子里写作业!”

我感激地看着这位老大哥,不知该说什么好。心想就是自己的亲兄长,也不会为我考虑得这么周全!

老陶家并不住在这里,他家住在佳山乡农村。那天一大早,他就用拖拉机运来了红砖、水泥,带领大伙为我砌院墙。我想起了上中学时经常唱的一首歌:“……在那高高的山岗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在可爱的马鞍山,我有这么多的好兄弟、好姐妹!

我是“三‧八”妇女节搬的家,到了夏天,我的小小花园已经十分迷人了!红砖墙上爬着绿色的常青藤、粉色的牵牛花,墙角佇立着一株桂花树,小院内开满了蔷薇、紫罗兰。

转眼就进入了八十年代。八十年代,那是一个拨乱反正的年代,那是一个百废俱兴的年代,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我市轻工局获批建立了一家占地50亩,员工人数超过两千人的大企业。从局机关及下属企业抽调管理人员,去从事管理工作。

我也被抽中。当时我极不情愿去新厂,因为我舍不得离开现在的单位,舍不得离开这些亲如家人的邻居。在这里,一切都是那么顺心如愿。我的女儿是吃百家饭长大的,谁家烧了什么好菜,都会送一碗来给她吃。我们厂工人三班倒,厂办机关上常白班。在当时几乎成了规矩,邻居姐妹们谁下班早,谁就会把我的孩子领回家。甚至有时候我去省里开会,几天不在家,只需跟邻居打个招呼,她们一定会把孩子喂得饱饱的,穿得干干净净,打扮得漂漂亮亮。我完全没有后顾之忧,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如鱼得水。于是,我又去找书记,说了自己不愿去新单位。书记沉思半响,缓缓地说:“听着,丫头!你不能把自己放在一个小妇女的位置,不应该光想着丈夫、孩子、小家庭。要有大理想,要学会干大事业!”接着,他又说:“这次局里调你去,是当那个两千多人大厂的劳资科长,这就是干大事,一定要干好!”停顿了一会儿,他又补充道:“你到新单位,不比在我们这里。我们都是大老粗,讲话直来直去!到了新单位你要凡事动脑子,长心眼,要沉得住气。记住了,人这一辈子,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眼泪,大颗大颗的眼泪沿着脸颊滚落下来。我又一次深深向书记鞠了一躬。第二天,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生活了近十年的小厂,这个记录了我十年快乐时光与美好生活的小厂,去新单位报到。

随着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先生调到了马钢公司机关工作。不久,马钢给我们分了住房。

搬家的前一晚,厂里来告别的师傅们络绎不绝,把我家小院挤得水泄不通。除了表示祝贺外,接下来就是谆谆叮咛了。有人说,到新单位不要太拼命了,要学会爱惜身体。有人说,厂里登记医药费报销,你怎么有十几年没报过医药费?平时要去看看中医,开点当归红枣补补身子,毕竟也是三十多岁的人了,不是二十出头的小姑娘!还有人说累了就开两天病假休息,你怎么从来不去医院,不开病假呢?我又一次眼眶湿润了,当人们在关注你飞得高不高时,只有这些朝夕相处的弟兄们、姐妹们在心疼你飞得累不累!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我已步入老年。可是那一间平房,那一个小小花园,那一份浓得化解不开的邻里亲情,将永远、永远驻扎在我的心灵深处。

                     戴梅英

                   2021年3月17日

作者简介

戴梅英,女,大学文化。网名浦江之鹰,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协会会员。退休前任安徽省马鞍山市政协港澳台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致公党市委秘书长。退休后任马鞍山市雨山区法律援助中心法律工作者。

【图文编辑】老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