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汤深礼|【调查报告】家教并非灵丹妙药,家长还是慎用为好

 古稀童趣 2022-08-18 发布于安徽

汤深礼

【调查报告】

家教并非灵丹妙药

家长还是慎用为好

【编者按】这是作者13年前写的又一份调查报告,对照今天的教育现状,仍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NEWS

家教并非灵丹妙药

家长还是慎用为好

现在,随着升学率竞争的不断增强,请家教似乎成了一种时尚。特别是在中、高考之前,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考上理想的学校,纷纷拿起了“家教”这个武器,更有甚者,在小学就开始为孩子请家教了。随着“家教”这一现象的日益增多,请家教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

水哥家有高中生,儿子从小学到初中,倒也争气,顺利考入本市省属重点高中,正招录取。到了高中后,迫于高考升学压力和学业偏科严重,成绩极不稳定,且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家长迫不得已想到要为儿子请家教。谁知进入家教市场,让人看的眼花缭乱,满大街的家教广告,特别到了暑期,一些在校大学生也纷纷把家教小广告往居民楼道里贴,门缝里塞,至于服务承诺,一个比一个吹的神乎其神,弥漫着浓郁的商业气息,家教市场的泛滥、变味,倒是提醒了我们家长为孩子请家教时的谨慎,“病急也不敢乱投医”啊。放眼身边孩子的家长,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无论是成绩好的还是差的,都在为孩子请家教奔忙,与此同时,各种辅导班、培训班、补习班、强化提高班等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广告铺天盖地,生意异常火爆,让人不得不信服家教市场存在的合理性,且发展空间的巨大,同时面对无序的市场竞争,又不得不怀疑其间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甚至涉嫌虚假、欺诈的商业暴利或犯罪。为此,水哥利用业余时间和有限的人脉资源,做了一番家教市场调查,并对这一现象的利弊进行了认真思考和理性分析。

其一、家教市场管窥

家教市场持续走旺,这自然与当今社会重视知识、重视人才,以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关。那么,家教究竟能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它又真的是百试不爽的“灵丹妙药”吗?为此,水哥走访了几位身处其间的“当事人”,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孩子和家长:获益不仅仅在于提高成绩 ,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王同学去年“小升初”,摇号进了本市民办重点初中学校,他理想的高中是一所竞争很激烈的本市省属重点学校,为了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家里为他请了家教。虽然,他的业余时间因此变少了,但他感觉还是很不错。其父母告诉我,通过家教的指导,孩子不仅成绩有了提高,更主要的是从家教身上学到了许多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孩子来说可能是终身受益的。王同学说,他喜欢年轻的大学生来做家教,而对年长的老教师则感到没有趣味。

据专家分析,在校的大学生或研究生受孩子欢迎,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身份使他们更理解学生的处境,也没有某些老师居高临下的权威意识,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一切困难。不懂就问,家教老师对此的欣赏与鼓励比学校老师更多一些。同时,做家教的大学生或研究生们的思想更活跃、更开放、更具有进取和竞争精神,这些无疑也是现代孩子所具有的特点。他们受欢迎也在情理之中。

中学校长:家教只不过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盲目行事。

笔者的一位同学现为某中学校长,他告诉水哥,家教只不过是一种辅助手段,远远起不到课堂老师的作用。因为无论请什么样的家庭教师,都不可能像教学大纲要求的那样,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其主要的教学方法都是给学生讲解一些有代表性的例题,介绍一些分析难题的方法,但说来说去还是为了应付考试。他还认为,盲目地聘请家庭教师,不仅会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和学生的学习负担,有时还会冲击学校的正常教学。据他讲,他们学校有一位学生为完成家庭教师布置的习题,却把学校老师留的作业给忘了。另外不少聘有家庭教师的学生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听不懂还有家庭教师”的依赖心理,因而上课听讲不专心,学习上时常出现被动局面。

家教老师:当孩子成绩有了提高后,觉得很有成就感。

安徽工业大学的小陈同学已经做了两年多时间的家教。谈起体会,她感触颇深。她说,“虽然一开始做家教是冲着钱去,但到最后收获的却不仅仅是金钱。通过家教,我走进了社会,走进了很多家庭,结交了很多朋友。我觉得和辅导对象不仅仅是师生关系,还是朋友。当孩子的成绩有了提高后,我自己也觉得很有成就感的。此外,通过做家教,也是对自身学业的一种促进,为了能上好课,就需要作充分的准备,这样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基础知识,在一定程度上系统梳理了知识结构。”

至于家教服务机构,大多管理规范,也不乏有骗钱的不良机构和个人。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家教服务机构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高校学生勤工助学部门设立的家教服务中心,它们的师资是在校的大学生。据笔者了解,这类机构大多管理规范,服务良好。笔者在安徽师范大学家教服务中心了解到,在学生工作前,该服务中心都会进行岗前培训,以求保证教学质量。同时,中心完全实行电脑化管理,将供需双方的资料输入电脑,然后根据需求进行“一对一”配对。家教还有试用期,如果在试用期内,有家长觉得不满意,可以“包退包换”。中心最后会与家长签订协议书,规范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不仅保证为家长提供优秀的教师,同时也为勤工俭学的学生提供保障。

还有一类家教中介机构就是社会上的家教服务所。其中不乏操作规范、服务良好的家教中心,但也有不少是借“家教”之名行骗钱之实的不良机构和个人。他们多以赢利为目的,缺少责任心和规范性,有个别的还是未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无证家教,们在经营中只留下电话号码,不敢公开经营地址,或者留下一个虚假的地址,让人上当受骗。笔者所居住的小区里有一位学生家长曾向媒体反映一件事,去年中考前,他在家庭信箱里收到一张某家教公司的广告,上面写着“名师亲授”、“包考进重点中学”之类的介绍,于是,他为了能让孩子考进一所重点高中,到某家教服务中心请了一位家教老师,该老师自称是高级教师,并能通过关系,让孩子进好的学校。可是,几个月下来,孩子成绩毫无起色,而那位高级教师最终也不知去向。事后,这位家长才得知,这位“老师”并不是什么高级教师,也不在教育单位工作,根本没有执教资格证书。笔者从工商部门了解到,时下家教市场鱼目混珠,有的拉来几个愿发挥余热的老师,便搭起中介“草台班子”,大做广告,广拉生源;有的介绍的家教老师属滥竽充数者,根本没有教书资质。工商部门提醒家长,要提防“家教陷阱”,请家教要到正规的中介单位,并且还要能“慧眼识人”,这样才是对孩子负责。

教育界人士:通过行业自律规范,保障学生家长和教师双方的权益。

家教市场红红火火,家教中介机构也应运而生,为了能让家教市场健康运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解决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教育界人士建议对家教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应从管理社会中介机构入手,使之合法而有序,形成一定的行业规范,这样才是真正对家长和受教学生负责,才能保障学生家长和教师双方的权益。

对于在职教师做家教,本无可厚非,因为有这个市场,学生和家长有这种需求,但凡事有个度,如果教师本末倒置,喧宾夺主,一心就想赚钱,那就不对了。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校长告诉笔者,现在部分教师只把精力投入到做家教上,而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根本不上心。有的教师甚至在学校的课堂上故意留一手,把一些重要内容和“绝活”放到做家教时讲,这样迫使学生请他来做家教。这位校长认为,这种做法对于在校学生,特别是一些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是非常不公平的,也影响了学校的教学声誉。这种家教行为也有悖于当前倡导的师德教育,有愧于教师为人师表的典范。有关人士建议学校要加强教学管理,通过思想教育、政策导向、精神鼓励和物质激励等措施的综合运用,充分激发教师努力搞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并且要建立家教教师注册登记制度,凡从事家教的教师必须到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开征家教所得税。

其二:家教利弊浅析

家教是当今社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社会风气下的产物,也是竞争意识波及到孩子身上的一种表现。家长请家教的目的很明确,为了提高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那么,请家教是否真的能达到这个目的呢?我觉得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有利因素: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孩子全面竞争的能力

从最近家长为孩子请家教的态势来看,家教还是有很大的市场的,这无疑证明了“家教”还是得到很多人的肯定的。适当的、高质量的家教辅导,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孩子全面竞争的能力。以我个人的观点,我觉得家教的益处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查漏补缺。目前,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均较重,新知识多,作业量大。对于孩子来说,难免有一些消化不了的东西。如不能及时地把所欠缺的知识补起来,不理解的东西越压越多,学生对于这门课就越没有信心。当过学生的人都知道,碰到问题可以问老师,但是当老师第二遍讲解后,你还没有弄清楚,那就不好意思再问第三遍了。很多人会选择“不懂装懂”来过关,这样的话,对于难题,就仍然无法攻破。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但请家教就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学生在课堂没有弄明白的地方可以回家问家教老师,及时的补习可以把学生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补起来。至于难题,则可以周而复始的询问,而家教老师也会一遍一遍耐心地讲解,直到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为止。

第二,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他们知识水平、智力、情感发展状况都不相同。有的学生领悟能力强,有的学生则比较差。但是在课堂上,教师要面对的是所有的学生,他只能根据大多数同学的水平和进度授课,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时候,思维活动较慢、接受能力较弱的同学,就会感觉听起课来很吃力。往往是几句话反应不过来,随即就失掉了继续向下听的兴趣。相比之下,家教老师就会更好地照顾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利于因材施教。家庭教师可以先熟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上的不足,然后根据这些特点,采取适合这个学生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一笔带过,而对于学生的弱项,则可以精讲,直到学生把把问题全部搞懂为止。这样,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第三,建立自信。居里夫人凭着对自己科学假设的坚定信念,在艰苦的条件下从几吨沥青中提炼出了一克的镭。爱迪生在寻找一种材料做电灯丝时,曾千百次失败,被人讥笑,如果他不是对自己充满信心,就不可能坚持实验。从上述资料看,自信对于一个人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所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平时在学校里,受表扬的常常是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成绩平平或者不是很好的学生往往很难引起老师的注目。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从而自暴自弃。而家教老师却不一样,家庭教师的学生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教学环境相对比较轻松,学生不会有紧张、急躁等情绪。而且经验丰富的老师不仅会用幽默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适当的时候,还会真诚地表扬学生取得的进步,树立学生的信心。而这些都是平时在课堂上难以得到的。

存在弊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很多地方还不够完善。

根据哲学中关于“矛盾的观点”,我们知道凡事都有两面性。家教出现的时间还很短,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很多地方还不够完善,因此,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缺陷。家教的弊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增加课业负担。前几年,“减负”是一个很流行的名词。可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这一举措成了一纸空文。对于学校来说,升学率就是一切,为了追求升学率,很多学校牺牲了学生正常的娱乐活动,尽可能腾出时间来给学生灌输知识。与此同时,家长也给学生添加了很多的课外作业。老师教授的知识要消化、课后作业要练习、家长的任务要完成……学生几乎没有了自己的时间,如果还要多一个老师来辅导,必然要占用孩子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这样,势必打乱了孩子的学习规律。学生没有了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作业,更不要说是预习接下来的新课。既要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又要应付家教老师的学习任务,双重负担怎能不把学生压垮呢?

第二,形成逆反心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绪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而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既定目标,自觉克服困难,不断调节、支配个人活动的一种心理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不单单是知识的学习,他们在认知水平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发展着情意水平。当代的中学生有强烈的自主性,他们不喜欢家长或者老师干涉他们的自由,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处事原则,因此,很多事情只有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请家教也是如此。可是,我们很多家长在没有征得孩子的同意的情况下,就一厢情愿地给学生请了家教老师,还有些家长甚至以各种方式来胁迫学生接受家教老师。这些学生,虽然在表面没有反映出对家教老师的不满,可是在心里却已经埋下叛逆的种子。他们有自己的方式来反抗这件事。如故意刁难、答非所问等等,在这种心态下,就不可能期望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家教老师所传授的知识。长此下去,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成绩也只会越来越差。因此,如果家长们不问青红皂白,乱请家教,白白花了许多钱而不见什么成效,这是不可取的,如果为此甚至产生了反作用,那就与家长们请家教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第三,产生依赖情绪。家长请家庭教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尽快“摆脱”家庭教师的辅导或指点,让学生成为独立的个体。可以这么说,家庭教师就像是暂时辅导学习的“拐棍”,他的任务不是永远“伴随”孩子,而是通过他自己的努力,使孩子尽快地“摆脱”他,让孩子能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完成作业。如果孩子在家庭教师的辅导下,越来越离不开家庭教师,一旦离开就寸步难行,照样是不能独立学习。还有一些学生不能正视家教老师的作用,把老师当作“救生圈”,把所有的问题都交给家教老师。有些学生上课索性不听了,他觉得反正有家教老师可以教我,上课听不听无所谓。而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学生越来越离不开家教老师,学生的成绩也越来越差。

第四,助长歪风邪气。一千多年前,大文豪韩愈在《师说》这篇文章中提出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道出了老师的神圣的职责和使命。可是,现在有一部分老师似乎忘记他们的本分,忘记了社会给予他们“园丁”“红烛”的美誉,在他们心中有一样东西正在腐蚀着他们,那就是金钱。为了更多地得到他们想要的,他们把课堂教学看作副业,把家教当成了他们的主要工作。在他们心中,学生只是他们赚钱的工具。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他们不是真心诚意地为学生着想,不可能会考虑学生的需要或水平,不会去认真备课去做准备,很多时候草草了事,甚至讲错了,也不去纠正。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现在,教师队伍中正在出现一股不良的风气:为了多招几个学生,相识的老师互相介绍生意,更有甚者,明确示意学生去自己认识的老师那里补习。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学生在一起补习,其效果可想而知。这种做法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声誉,而且误人子弟。所以我们要坚决杜绝这种现象,不仅为了你的孩子,也为了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

综合分析:家教并非灵丹妙药,家长还是谨慎点好。

每年到了冲刺高考的关键时期,有很多家长给孩子请家教。有的是为孩子补弱,以求齐头并进;有的是为使孩子“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有的属于盲目投资,以求心理平衡。其实,家教并非“灵丹妙药”。请家教也可能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打乱孩子自己的时间安排,不能对症下药,浪费时间,分散孩子的精力等等。因此,家长给孩子请家教前应考虑:如果孩子不要求,则不强求;如果孩子成绩不理想,则要找准病因,对症下药;若是由于知识欠缺,则可以请老师辅导;若是能力方面的问题,则要求孩子加强训练,常找任课老师交流;若是心理压力问题,应常交流、常疏导,必要时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如果孩子缺少独立思考的精神,拜再多的师也没有用,永远是咀嚼别人的知识残渣,无法得到真正的智慧。歌德曾说“被人思考过千百次,但要想使它成为我的,一定要再三思维,直到它在我们个人经验中生根为止。”因此,我们请家教的目的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综上所述,水哥以为请家教一定要慎重。请家教虽然能为孩子带来不少好处,但因每个人自身情况不同,并受时间、精力和经济方面所限,对家教也不是多多益善。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家教,切莫盲从。如果孩子成绩较好,各科发展得比较平衡,就大可不必要请家教。倒不如腾出时间让孩子好好休息休息,劳逸结合才有利学习。但是如果孩子偏科,其他几门功课都很好,只是特定的几门很差,那就可以请个家教老师;还有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讲了也没用,那也可请个家教利用课余时间补补课了;还有的孩子比较“闷”,上课即使听不懂也不会向老师发问,这种类型的孩子也不妨请个家教进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教授,让老师主动启发式地发问,这对他的成绩会有所帮助。家长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仔细考虑请家教后是否真的利于自己孩子的学习,在征得孩子的同意后,才可以去寻找合适的家教老师。

本文写于2008年9月

【图文编辑】老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