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视片《马鞍山味道》解说词 (二)

 古稀童趣 2022-08-18 发布于安徽

戎林|电视片《马鞍山味道》解说词(二)

           (征求意见稿)

【编者按】

由中共马鞍山市委宣传部、马鞍山市文化和旅游局、马鞍山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美食类电视栏目《马鞍山味道》已于2022年3月12日在马鞍山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正式开始播出。

为宣传家乡,广为散发家乡的“味道”,受有关方面委托,本公众号将跟期配套发布该片的解说词(文字初稿版)。该解说词初稿由我市著名作家、市政府文化顾问戎林先生撰写,在拍摄过程中由电视台编剧根据拍摄具体情况作了修改与补充。

【编前】第二集解说词有两种版本,一并刊出供读者品味。

第二集:鱼味传千年(稿一)

马鞍山市,地处长江流域中下游,境内河网密布,气候温润,百姓安居乐业,千百年来便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对于勤劳朴实的马鞍山人来说,鱼,是餐桌上一味绕不开的食材,也是一道无法割舍的美味。

解说人之一戎林老师

草塘鲫,是一道承载着岁月与文化沉淀的马鞍山美食。说起来,这道美食还与唐代大诗人李白之间有一段轶事。

唐天宝二年,李白蒙唐玄宗赐金放还,自长安出发,从此寄情于山水之间。上元二年,已年近六十的李白过金陵,至当涂,投奔自己的族叔、时任当涂县令的李阳冰。为了款待李白,李阳冰命人烹饪特色鲫鱼,李白食后觉口齿留香,对这道菜念念不忘。当被问及此道菜的菜名时,李阳冰却答道:“不过是一道普通的红烧鲫鱼罢了,哪里会有什么确切的名字呢?”李白病逝后,出于对这位诗人族侄的怀念,更为了不让李白的名篇失传于世间,李阳冰把李白的部分作品编纂成《草堂集》一书。因感陈年往事,李阳冰遂取“草堂集”的谐音,将李白生前爱吃的鲫鱼命名为“草塘鲫”。

“草塘鲫”佳肴

时至今日,鲫鱼,早已成为马鞍山人餐桌上的一道家常美食。马鞍山也因为诗仙李白而成为一座诗城。茶余饭后,如今的马鞍山人,依旧能忆起诗仙与诗城这段美妙的历史邂逅,而这,正是马鞍山城市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地处马鞍山市当涂县城东南的大青山,是李白的终老之地。如今,大青山脚下的酒家饭店,似乎都在续写诗仙与美食的一份不舍情结。

鲫鱼的做法多种多样,想要做到色香味俱全却绝非一件易事。在吃的法则里,风味重于一切。清蒸、红烧、炖汤,做法不同,鲫鱼的风味也迥异,无论你喜欢哪一种口味,总能吃出鲫鱼的鲜美。

昂刺鱼,学名黄颡鱼

昂刺鱼,学名黄颡鱼,又名“安鸡”(音),南方叫“黄骨鱼”,周身无鳞,肉质细嫩,是马鞍山人餐桌上常见的一道美味。昂刺鱼有一种做法被称为“婆婆安”。

婆婆安这道菜,说起来也与李白有段渊源。客居当涂的这段日子里,李白常泛舟游于长江,至牛渚矶。当地人仰慕诗仙的盛名,争相宴请李白。期间,就有昂刺鱼烧豆腐这道当地的特色菜。由于此菜最早是一位老婆婆所作,故得名为“婆婆安”。“婆婆安”这道菜不仅味美,而且寓意鲜明,一直传承至今。

烧制好的“婆婆安”

采石第一楼饭店内,老师傅已经做了二十年的鱼,他最拿手的一道菜,就是婆婆安。

(将鲜鱼洗净去除内脏,下锅煎至金黄,加入豆腐两块,而后加入爆香的葱、姜、蒜、干辣椒,盖上锅盖烧至鱼肉软糯,最后用酱油上色,一道香气扑鼻、鲜美可口的“婆婆安”便制作完成了)。

牛渚矶,今名采石矶,得名于三国东吴赤乌年间,临江绝壁,山势险峻,居长江三矶之首,是古代重要的津渡。李白在此留下了跳江捉月、骑鲸升天的传说。采石矶现已成为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也是马鞍山城市对外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采石矶内建有太白楼、谪仙园、李白纪念馆等著名景点。马鞍山人,至今仍然深深缅怀着这位大诗人。

穿越千年,李白一生钟情于山水,与马鞍山这方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写下了大量不朽的诗篇,也留下了很多和美食有关的传奇故事。

草塘鲫、婆婆安、剁椒鱼头、红烧鳜鱼、清蒸鲈鱼、小杂鱼,等等,这些马鞍山人耳熟能详的菜名,逐一构成了马鞍山城市记忆中鱼的“味道”。而遍布于我们这座城市与李白元素相关的大小酒店,无不寄托了马鞍山人对诗仙的景仰之情。

第二集:吃货李白(李白菜系)

              (稿二)

说起马鞍山的美味,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李白菜系”了。李白菜系到底有多少种,谁也说不清,我们还是先从李白爱吃的”草塘鲫“说起吧。

相传1300年前,57岁的李白四处漂泊,无家可归,便投靠了时任当涂县令的族侄李阳冰。李阳冰热情地接纳了他,到处收集李白的诗歌,为他编了一本诗歌集,叫做《草堂集》。

书成那天,为表示庆贺,特地派人在门前的草塘里捕捞几条鲫鱼给李白尝鲜,那鱼条条活蹦乱跳,新鲜极了。

鱼做好了,端上桌子,李白闻闻,真香呀!他问李阳冰:这叫什么鱼?李阳冰看看手边刚刚编好的《草堂集》,笑着说:“就叫草塘鲫!草塘里的鲫鱼。“

李白感到纳闷,怎么叫这个古怪的名字?

肥美的桂鱼

李阳冰告诉他,这道菜取了草堂集的谐音,”堂“成了池塘的”塘“,”集“成了鲫鱼的”鲫“,草塘鲫,草塘鲫,你听听,多好听哪!

李白哈哈大笑,心想,不过就是几条红烧鲫鱼,却落得这么有趣的名字,不禁连声叫好!

从此“草塘鲫”这个菜名便流传下来。你到采石和当涂问问老人,不少人还知道这一道菜,那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实际上就是红烧鲫鱼,便宜、实惠,就叫作”草塘鲫“。

后来,草塘里的鲫鱼越来越少了,只剩下一些杂七杂八的小鱼,可李白喜欢吃鱼的念头却越来越浓,李阳冰便让人把小杂鱼捕捞上来,给李白煮汤吃,李白依然吃得津津有味。

你知道吗,我们现在在餐桌上看到的小杂鱼早在李白的时代就有啦!今天,这道菜竟然堂而皇之地登上高档饭店的餐桌,成了顾客喜欢的美味。

那时,人们还在江里捕捉到一种江鲫鱼,颜色金黄金黄,烧好了,上面摆着几片红椒,放几棵绿色植物,十分好看,有人把这种鱼做叫作“宫锦袍”。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原来李白当年来到采石,经常穿着皇帝赐给他的宫锦袍饮酒吟诗,他无非想告诉大家,这是皇帝赐给我的呀!

(金色的袍子,化为金色的鱼)

相传李白跳江以后,宫锦袍飘到了江心洲头,好长时间,人们把那座沙洲叫宫锦洲,把这种鱼叫做“宫锦袍”,至今,江心洲上还有个叫宫锦的村庄,据说,那段江面就是盛产这种金色鲫鱼的地方。

(江面,江心洲,宫锦村)

不知你可听说过鲥鱼,那可是赛过黄金的鱼呀!曾经作为贡品向京城进贡。千年前的李白时代,那时长江里有很多鲥鱼,肉细味香。李白非常喜欢吃。鲥鱼直到本世纪初才逐步消失,现在几乎看不到了,真遗憾啦!

遗憾的是这种鱼太娇嫩了,离开水以后很快就会死去。鱼一死鲜味就损失大半。李白是老百姓心中的仙人,怎么能让他吃死鱼呢?于是有人想出一个聪明的办法,捕捉鲥鱼后,不急着捞上来,就放在网里,顺着堤河岸慢慢拖,拖上来马上收拾,很快下锅。这道菜就叫“拖网鲥鱼”。也是李白爱吃的美味。

清蒸鲥鱼

李白62岁病逝,生命中最后几年就是在这块土地上度过的。他爱这里的山山水水,爱这里的父老乡亲,也爱这里的美味,特别是鱼,真是独有情钟。什么胖头鱼、船钉(丁)鱼、鲢鱼、鲑鱼、青条(可根据情况拍摄)管你什么鱼,只要上了桌子,他都会两眼圆睁,心花怒放。

李白呀李白,不知你听见过没有,有人说你是诗仙,也有人说你是吃货!是个嗜鱼如命的吃货!

李白先生,如果你活到今天就好了。你可知道,现在马鞍山这一带鱼的品种更多了,少说也有几十种,制作方法更是花样翻新,味道比你那时候更鲜美了。不信,你来看看,今天的吃货们是怎样品尝你享用过的各种鲜鱼。

(车轮滚滚,闹市,酒楼)

来,李白先生,请坐下,上鱼罗!

视频链接:

电视片《马鞍山的味道》第二集

【图文编辑】老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