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喝酒不是简单的事

 朝晖图书馆 2022-08-18 发布于河北

酒之性,能娱情开智,可祛疾除痛,亦伤身损神。只有驾驭酒性,方能超然于无物,坦然而饮之。而酒性真谛,又有几人知?

酒之品,醴醪甘美,芳冽沁心脾,然伪劣多祚,良莠参差。所谓酒品如人品,如若不识,岂不成“万般皆下品”?

酒之饮,饮乃礼也,控则彰其仁显其义,不控则失其德,失之则礼崩乐坏。酿之有技,饮之亦有道,不知君懂几法?

衮衮饮者,碌碌酒人,以一言而蔽之。好酒者须解其道,善饮者当得其法,究学者应识其理,方知个中味,获其个中乐。我酒海浮沉半生,好酒而爱酒,饮酒而论酒,饱饮浅学之余,斗胆以“酒人”自居。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论酒技:有仪狄、杜康、刘白堕、焦革、纪叟;论酒政:有姬旦、商鞅、桑弘羊、张居正;论酒章:有贾思勰、朱肱、窦萍、袁宏道;论酒人:有刘伶、陶渊明、李白、苏轼。真可谓,前赴后继,名家辈出,酒人不绝。在浩如烟海的古籍典章中,以酒为题有感而发的诗词曲赋,可谓灿若星辰,构成一幅幅月明星繁、觥筹交错的美酒图。刘伶的《酒德领》、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饮中八仙》、欧阳修的 《醉翁亭记》、苏轼的《水调歌头》、李清照的《声声慢》、陆游的 《钗头凤》等等,或哀怨凄婉,或奔放豪迈,或苦楚悲凉,或风花雪月,或情深意切,以酒为喻,以酒托志,人在酒中,酒在情中,寄托了人间最真的一切,而这样的“真”都依托于酒,所谓“无酒不成文”。

我好酒,但不嗜酒;饮酒,而不酗酒。自20世纪90年代与酒邂逅,即深深折服于酒中的神奇奥义。于我而言,酒乃师者、友者、兄者,忧时可以酒开怀,乐时可以酒励志,愤时可以酒平复,得时可以酒自省,失时可以酒劝慰。独酌也罢,对饮也好,一杯在手,顿觉灵魂有了寄托,胸中释然许多。这是我对酒的情怀,不绝于斯,不绝于酒。

用现代流行词来讲,我算是“酒粉”,爱酒,却也怕酒。爱的原因不必赘述,相信大家爱酒的理由要比我充足。我倒愿意更多地分享一下自己“怕酒”的心态。其实,大多数爱酒者并不真正懂得酒、认识酒,仅仅把它与“烟”相对,视为一种消遣,或者仅仅是饮料的一种,甚至对酒产生误解。比如,我喜欢独酌,家人却认为这是在喝闷酒,无益身心;我喜欢酒后散步,可有“专家”说酒后不宜运动;有人热衷喝比较廉价的酒品,也有人说“价格决定质量”;有人说喝红酒对身体有益,而喝白酒则有害;其至有时和同饮的酒友为“酒精勾兑”的是是非非而辦论不休….…每每遇到这些情境,爱酒的我便心头一沉,抑郁难平。

凭借多年的品赏经验,我自信对酒的解读颇有见地,有时也很信服行家的判断,可远未达到成体系的科学研究。在我看来,酒是商品,是酿技,是文化,是情怀;而饮酒、赏酒、鉴酒更是一门学问。

遗憾的是,目前尚无一本相关的酒文化专著,为我等“酒人”指明一条正确饮酒、爱酒的康庄大道。我想这不仅仅是我一人的困惑,也是众多酒友的困惑,更是中国酒业的困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