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策是笔法,不是笔画,除了横和挑,还有其他笔画需要他

 泊木沐 2022-08-18 发布于辽宁

学书法,笔法离不开“永字八法”,八法中的笔法如果用现代汉语解释,就可能是非颠倒。可是按古文之意不加斟酌、独字解读也会出现错误!其中“策”便是一例。

八法中说:“策须背笔,仰而策之”。因为“策”的本意是“马箠”,也就是击打马的竹棍。有些人就说这“策”是象马鞭一样的横画,有人更形象说是象马鞭一样的挑画。

这样的说法合理吗?单就原文看就不合情理。从句子结构就能看出,第一个策是名词,是“策这种方法”,第二个策是动词,是“用马鞭击打”。这里当然不是直接用马鞭击打,而是用这种形象的动作,让人领悟用笔的动作。

东方传统的教化方法之一就是运用直觉感悟,用不同的场景或行为表现某种意义。书法中这样的例子很多,锥画沙、屋漏痕之类都是,公主担夫争路、公孙大娘舞剑器也是。甚至于佛教中,拈花一笑也是这样的用法。这也是因为许多形以外的意的东西,是不可言传的,只能意会。明朝汤临初在《书指》中就记载了这样的语言,“禅学贵悟,诗学亦贵悟,唯书亦然”。

古人骑马和赶马车所用的鞭子不一样,赶车才会用长鞭子,策马则用的棍棒。策马的动作是一手执缰绳,一手执策。想让马速度加快时,在身后用策箠击马的后半部分。没有打前边的,那样马会害怕而不敢往前。

曾记得读过黄庭坚从“长年荡桨”悟到笔法,这是黄庭坚《山谷题跋》里记载,“元佑间书,笔意迟钝,用笔多不到。晚入峡,见长年荡桨,乃悟笔法。”“长年”是船工之意,他看到船工用桨催船而悟到书法用笔方法,就像船工摇桨那样用力。这样的用笔方法才会笔意遒劲凌厉,完全没有“迟钝”之意。

我看有人见有个“荡”,便觉得“长年荡桨”是要写出荡漾的状态。不如考证荡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样的含义。汉典中有专门的解释,“荡桨”中的荡就是摇动的意思,荡桨就是摇动船桨的意思。

荡桨行船,是利用船桨向后划水,使水产生向前的反作用力,促使船只前行。船桨在入水之前的位置方向也是与行船方向形成大于九十度的夹角。这样的角度用力是大于垂直入水的力的,所以都是这种近似于仰策的用力角度。

而在策这个动作中,策(策马用的短棍)和马的运行方向的夹角是大于九十度的,就像是相背的。背笔也是这样,笔向前行,笔杆向后仰,笔杆与行笔方向也是呈大于九十度的夹角。

这其实就是逆锋中锋,只不过唐宋这些书法家大多都是文武双全的,对战斗、战阵、兵器、战马是非常熟悉的。就象今天的人对汽车、对手机的熟悉程度,理所当然的拿来做比喻。永字八法都是与此有关的动词,“勒”、“弩”、“掠”、“磔”都是。

这也很好的解释了张怀瓘永字八法的原文,“策法必须要背笔,”后面解释道:“笔杆向后仰着,用策马的动作来写。”策马的动作当然是快速给力,只有这样打到马身上时才能聚集力量,让马感觉到疼痛。

策这个动作之所以不是写踢挑的动作,原因也是因为这个动作结束时的力是最大的。而写踢挑的用力是逐渐减弱,直到消失。这从李世民对策的解释中可以看出来,他在《笔法决》中是这么说的,“策须仰策而收”。

仰策已经明白了,收是什么意思呢?是收住,结束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笔法强调了要用力收笔,而不是普通的收笔。

“策”既不是横画,也不是竖画,它是一种书写时行笔用力的方法。它不仅仅用于横画,竖画、撇画、捺画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