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吒S要想成功逆袭的关键是什么?

 cheyunwang 2022-08-18 发布于北京

哪吒S上市,又是一个极具话题点的事件。虽说从销量层面看,哪吒的表现可圈可点,上半年居然超过了“理”(想)和“蔚”(来),仅次于“小”(鹏)而排名第二(新势力销量榜,以下同);7月份,哪吒的交付量更是达到1.4万辆,首次尝到了“销冠”的滋味;然而大家都懂的——哪吒这个销量的含金量与“蔚小理”仍无可比性。

大多数人印象中的哪吒,是从哪吒N01开始的。目前哪吒的销量支柱,则仍然是哪吒V。这些,都是售价七八万元的“低端小型纯电SUV”。随后哪吒虽推出了高一级别的哪吒U,但上市时的起价也不过10万元+,且截至目前的总体表现只能算平平。

而此次上市的哪吒S,车长接近5米、纯电版的起价则蹿升至25万元附近,顶配的“四驱燿世版”更是卖到33.88万元。从传统眼光来看,这不失为一种逆袭。于是,争论点来了:它能逆袭成功吗?如果最终的结果是:“能”,那么关键点又在哪里呢?

新能源为逆袭提供了可能

这种事儿如果放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可以直接“判死刑”了。想当初,长安就因为“出身问题”(“小面厂”)打拼了多少年才有了当下的地位。奇瑞、福田,编造各种故事、营造各种噱头打造观致、宝沃,最后也都只能是“壮志未酬身先死”。

不过,电驱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一切。直观的案例可谓比比皆是,远到特斯拉、近到蔚小理,它们无不都是“从无到有”、“凭空出世”且定位“高端”。

先做中低端后做中高端的案例也有,那就是小鹏——从G3到P7的跨越虽不像从哪吒V到哪吒S那么大,但如果再结合即将上市的G9,是不是感觉有点类似(G3→P7→G9,对应V→U→S)? 

这背后的逻辑也并不复杂,即卡叔说过无数次的电驱相对燃油驱动的革命。这不光是技术本身的革命,更体现为模式的革命。

横向看,不同厂商(无论新老)三电技术彼此之间的差异,要远小于不同品牌燃油总成的差异。以至于当下人们买新能源车,已很少关注三电(技术)。

不仅三电本身。电驱布局方式与油驱的截然不同,也大幅度降低了整车开发难度。有人说,现在造车,只要有钱、有人、有想法,大抵都能弄出靠谱的产品来——话糙理不糙,且这在燃油时代是无法想象的。

对应的结果就是,当下研发整车的核心,已不像传统燃油车时代那样完全由主机厂主导。不光三电拥有完善的供应链体系,芯片(高通、英伟达、地平线等)、车机系统(德赛、华阳等),也有非常成熟的供应商。甚至整车的基础研发(底盘、车身),目前也有了大量的第三方作为技术支撑。

基于此,无论哪吒之前的定位如何,它想要打造出一款高素质的B+级纯电轿车,理论上不存在障碍。更关键的是,由于一个个的案例,市场也能接受这一点。

所有这些,都为哪吒S的逆袭成功提供了可能。

产品策略:堆料+内卷,总体是靠谱的

新能源车都这样,即便是上市了,离交付还有时间,所以目前我们对于哪吒S的了解仍只能停留于“看资料”和“静态体验”。好在这方面,哪吒S还是相当靠谱的。

基础部分,基本上属于“行业标配”——前双叉臂后多连杆,后驱+四驱的布局。尺寸层面,典型的B+,长度和轴距和P7等车型可谓各有高低,但哪吒S更突出宽度——接近2米,有点夸张。

造型,也无需多说——基本上特斯拉就树立的一个标准,然后后面的电动车跟着“改”就是。例如从侧面线条,哪吒S与P7就有这很高的相似度。哪吒S的区别或者说“创新”,主要体现在前脸和尾部的设计——有点大胆,但无论你喜欢与否,未来感有了(这很关键)。

内饰——新势力同样淡化了内饰的造型,而将重点放在了系统上。哪吒S的特别点仍在于屏。一个是中控竖屏达到了夸张的17寸。第二是隐藏式的窄条仪表屏有些新意。第三则是现在最时髦的副驾驶屏。

功能布局上,哪吒S可能有个争议点。即哪吒S几乎取消了所有的物理按键。不光空调音响什么的(调节按键)没有,连座椅调节都要在屏幕里操作。这个做法刚开始肯定有人不适应,但从趋势来说,似乎哪吒S“走得更远”。哪吒也表示过,这种设计经过了反复的人机工程测试,驾驶者适应起来并无问题。因此哪吒S此举看似冒险,但弄不好会成为新趋势。

以上这些,都足以让人对哪吒S刮目相看——绝不可能将其划归到与哪吒V、哪吒U一类的产品。

然而作为后来者,哪吒也很清楚,光凭这些肯定不足以“虎口夺食”。更何况,哪吒在很多场合也表示,它需要更大的销量。所以,哪吒S选择在配置上做足文章。我们可以将这种策略定义为“堆料”——尽可能把所有能想到的“好东西”全堆上。

例如纯电版续航,没有什么400公里/500公里的版本,而是直接700公里起步。四驱版因为性能续航确实不了700公里,但还是比两驱版追加了更多的电池量,使得其续航仍能达到650公里(强于P7四驱版的562公里)。

增程版也不含糊——起步就是310公里的纯电续航且支持快充。之前我们在分析摩卡PHEV、拿铁PHEV的时候曾提到过,这种支持快充的长续航增程或PHEV,含金量是常规续航比不了的。

然后是性能,起步就是6.9秒(包括增程版),四驱版则达到3.9秒。

接下来是配置。虽然不是像某些品牌那样直接顶配起步,但起步配置也是相当的“卷”。例如智能化,标配NETA PILOT 3.0单从硬件和功能看已足够强大(支持遥控泊车、远程召唤等)。车机也同样,屏幕、功能也没分三六九等,包括高精地图、面部识别、5G网络等等。芯片(8155)、算力(低配16TOPS高配200TOPS)等等,都是拿得出手的硬货。舒适配置方面,诸如电动感应后备箱、前排座椅加热、后排电动调节、12喇叭音响等等,也都是标配。

这么说吧,小版、中版、大版之间的区别,仅体现在副驾屏幕、HUD、副驾腿托、座椅通风等等“更高端”的配置上。

这样一下来,如果跟竞品比,它的“鲶鱼效应”就出来了。例如与哪吒S纯电后驱中版(24.58万元)配置相当的情况下,小鹏P7大致得拿出31.79万元的670E+对阵——价差达到7万元。

如果你认为二者的基础素质差别不大,这个价差还是相当“猛”的。当然,这个“差别不大”只是如果,实际情况还得哪吒S大批量交付后才能印证。

关键点:智能化到底够不够硬气

单靠以上这些,哪吒S打开市场局面应该问题不大,但能否真正实现“逆袭成功”,则还不够。理由很简单:一味的拼价格,这不符合最起码的商业规则。

也就是说,哪吒S能比竞品价格低那么多,无非两条:要么大幅度控制成本,这些自然会体现在产品上,要么就是“赔本赚吆喝”,但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你总不至于认为哪吒的融资和烧钱能力,强于小鹏、比亚迪吧?

当下的新能源市场,之所以呈现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局面,甚至更多人已更倾向于选择新势力的产品而非传统车企的产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不在三电,而在智能化。

一方面,新势力的背景让它们反而显现出某些智能化的先天优势,另一方面,新势力也更侧重于押宝和高投入研发智能化,从而事实上与传统车企(在智能化方面)拉开了一定的差距。

而智能化的好与坏,硬件固然重要,但并非决定性的——很多传统车企的产品,在硬件方面已经丝毫不输特斯拉、小鹏等等。这背后,其实折射出软件和生态的差别。这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了强势新势力品牌的技术壁垒。

哪吒S能否逆袭成功的关键点就明确了:即它的智能化,更具体的说是软件和生态层面是否足够好。

小结

最后要稍稍明确一下。哪吒一直以来“也是新势力”,它的哪吒V、哪吒U也有智能化。哪吒V取得不错的销量,甚至与其(与同类车型相比)不错的智能化还密切相关。然而你懂的,此智能化非彼智能化——你总不至于觉得哪吒V、哪吒U上的那些智能化,能和特斯拉、蔚小理它们的智能化相提并论吧?

因此,哪吒S的智能化,某种程度上说是全新的,是要能与特斯拉、蔚小理PK的智能化。目前从官宣和硬件看没问题,但“软”的部分到底如何,则仍需要观察。尤其是,大家都知道,软件和生态是需要成长和积累的,尤其是对于哪吒这样“全栈自研”的品牌而言。

所以,大概率人们也不会奢望哪吒S一开始就能在智能化方面超越“特蔚小理”们,但只要能接近、相对靠谱就可以。然后再伴随着保有量的提升,哪吒在高端智能化领域逐步“内生成长”,哪吒S、亦或者说哪吒品牌的逆袭也就水到渠成了。


入榜世界500强,比亚迪缘何“蝶变”?

智能车机20问|全新宝马i3能代表BMW智能化的未来吗?

马斯克的“一个亿小目标”,可能真有戏

犀智驾系统要跟你“共情”,上汽通用五菱眼中的智能驾驶是什么样的


我就知道你“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