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融学基础1》连载——第3章 信用(2)

 巨蟹座思考者 2022-08-18 发布于北京

信用关系的古老形式——高利贷

1928年那个大雪纷飞的傍晚,杨白劳真的是揭不开锅了,自己尚且可以忍饥挨饿,但看着饿晕在板凳上的喜儿,杨白劳泪如雨下。年辰不好,租的田里种出来的作物全交了租金了,颗粒不剩,而还欠着黄世仁的债。杨白劳不忍心喜儿饿死,只能借粮食、借钱,但全村唯一能够借钱给他的也还是黄世仁。

杨白劳走出家门,也不知自己怎么走的,就来到黄世仁家大院门口。进去之后见到黄世仁,请求借点粮食和钱,黄世仁一脸不快,说:“你还欠着我的钱没还,现在又来借,有抵押吗?”杨白劳摇摇头说,“我可以跟你当长工。”黄世仁说,“就你这个老骨头,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倒下了,我不干,除非用你的女儿抵押。”迫于无奈的杨白劳只好与黄世仁签了借贷合同,借款2个银元,月利息5分,利息不付计入本金,以此类推,若一年后还不起,喜儿就成为黄世仁的家奴。

杨白劳与黄世仁签的借款合同就是高利贷,高利贷是利息极高的一种借贷关系。高利贷往往不是一种正常投融资行为的反应,而是迫于其他方面资金需求的压力而产生的,因而其无法偿还的风险也高。高利贷的存在常意味着资金供求关系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的困境。

在1928年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杨白劳所在的地方穷人穷得一无所有,富人富甲一方却又屈指可数。有钱的人有钱,但钱的私人所有权是明确的,除非暴发武装革命,否则只能正常借贷,同时想借钱的穷人太多,有钱的人又太少,这便构成了高利贷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财产的私人所有属性;二是资金需求者众多,而资金提供者很少。

高利贷是一种古老的信用方式,但与现在正常的信用关系不同,高利贷的资金不具有资本的生产属性,在贷者手里作为资本,但资金在借者手里却无法作为资本使用,而是用作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解决更迫切的资金问题,例如生存的资金需求。

无益于社会进步——高利贷的特征

杨白劳终于从黄世仁那里借到了2个银元,摇摇晃晃地往家里走去。路过米店的时候买了两斤米,他已经两个多月没尝过米饭的味道了,但现在有米了,他仍然一点都高兴不起来。这两个银元根本就无法用于买种子、种粮食,而且还要维持父女二人的生存。回到家里,先让女儿吃了香喷喷的米饭,然后告诉喜儿实情,父女俩只能抱头痛哭了。

当杨白劳离开的时候,黄世仁看着他拖着蹒跚的步伐缓缓向院门走去,睥睨的眼神却又夹杂着飘忽的怜悯。“除了女儿,你还有什么可以拿来偿还的?”黄世仁咕哝着。他知道杨白劳无以还钱,其实他也无法确信喜儿给他做家奴可以为他带来多少收入,但他确信这可以让杨白劳继续生存下去,而且他的钱是可以继续再生钱的。

杨白劳从第二个月就开始付利息了,每月5分的利息,意味着第一次付息是一角,如果每月正常付息,那一年的利息是1元2角,年利息是60%,而且还不算每月还钱的时间成本。实际上,半年后杨白劳又到身无分文的地步了,还不如去年。现在田里什么东西也没种下,只能等待着黄世仁拖走他的喜儿。

像杨白劳这样所借的钱,年利率高过60%,表明了高利贷的最直接特征:高利率。虽然杨白劳试图用钱来进行生产活动,但实际上借的钱只能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不能用做生产资本,这注定了高利贷的第二个特性:非生产性。高利贷的贷出者被高利率吸引,无意于革新生产模式,安逸于小农经济的统治位置,而借入者无能力将资金用于生产,更遑论推进生产方式的进步,所以高利贷的第三个特性是保守性。

这些特性决定了高利贷本身不会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不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除了在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初期具有一定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外,在其他时期都无益于社会发展。在当代,高利贷更没有太多存在的理由。

古代人们对待高利贷的态度

尽管现代社会对高利贷大多采取打压的态度,但在国内外的历史上,人们对高利贷的认识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汉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制度发展和完善的阶段,而高利贷在那时也较为盛行。西汉政治家晁错作为“重农抑商”的代表人物,对高利贷报以排斥的态度,因为他认为高利贷压榨广大劳苦农民,只会导致人们负担越来越重,最后沦落到卖田地、房子,甚至子孙来偿还债务的地步。而晁错去世后才出生的司马迁对于高利贷的认识就更全面一些,他认为应将放债与种田、畜牧、经商同等看待,高利贷也是一种正常的经营行为。在当时信用关系发展的早期,高利贷是建立更复杂经济关系的一种开端,尽管高利贷本身在后来会阻碍社会发展,但它是形成更有效信用关系的基础。虽然司马迁并不能知道未来的信用经济是什么,但从较为开放的思维出发,其对待高利贷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在古代的西方国家,由于受宗教教义的影响,对高利贷一直是持否定态度。圣经《旧约·利未记》中就有记载:“借给人钱,不可取利;借人以粮,不可多要”。意思是说,借给别人钱,只能要回本金,不能要利息,借给别人粮食,不能要求他偿还更多的粮食。亚里士多德就认为无限度地追求货币的货殖是违反自然和不合理的,他对商业资本和高利贷持反对态度。古代的欧洲文明与现代资本主义完全不同,特别反对用钱赚钱的手段。

高利贷的发展——民间借贷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大部分家庭除了满足自身需要之外,很难有富余资金从事其他事业,而且一旦碰上点天灾人祸,便可能会破产,这就造成了需要钱的人多,而能借钱给别人的少之又少,只有大地主才能扮演贷款人的角色。只要自然经济不解体,这种借贷资金严重供不应求的局面就无法从根本上改变,高利贷活动也就始终占据着信用活动领域的统治地位。

高利贷也是民间借贷的一种,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民间借贷泛指没有经过国家批准的专门机构(如银行)发生的资金借贷活动。民间借贷在资金的提供方和需求方群体都大为扩大,所要求的利率自然有很大差异,许多民间借贷也不能归于高利贷的范畴。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借贷更能接受,越来越多持有富余资金的人参与到借贷活动之中,其目的也许是为了追求如高利贷一样的高收益。但由于进入借贷市场的资金越来越多,民间借贷的平均利率逐渐下降。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民间借贷依然有其生存的空间,这是因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无法满足市场需要所致。民间借贷成为正规信贷市场的补充,同样发挥着配置资源的作用。

但是,民间借贷资金供需两方都存在明显的非专业性,容易产生金融诈骗、恶意信用违约等事件。如果民间借贷规模占整个经济体金融活动的比例很大,那么有可能会因民间借贷市场的风险而引起整个经济体的风险,而国家在宏观调控上的能力也会降低。

民间借贷是个自然演化的金融方式,它的存在有其现实需求根源,我们应该正确地利用民间借贷,随时监控民间借贷状况,保障民间借贷的风险不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

赊账的生意——商业信用

南山部落的依依用下一年的衣服向猎人换今年的猎物,王宝宝向银行申请信用贷款,这些都是信用的表现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主体,不同的信用载体,我们可以有很多不同的信用形式。但许多人从市场容量的角度来看信用,认为下面几种信用是最值得了解的,这便是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等。我们首先来认识商业信用。

    皂君庙东村王宝宝的三环食品公司生产的冰糖猪蹄馅月饼非常受欢迎,2016年在中秋节没有过完时既已售罄。2017年中秋前1个月,四圈食品贸易公司的杨智总经理来到三环食品公司。四圈公司已经有多年销售三环公司产品的历史,但是还没有卖过三环的月饼。杨智得知冰糖猪蹄陷月饼后,亲自来与王宝宝商谈。王宝宝得知杨智的来意,高兴地说:“没问题,你提早一个月来,我们有时间生产,你要多少?”杨智道:“我要两万块月饼。但是,……”杨智欲言又止。“但是什么?你不妨讲讲。”王宝宝问道。“我们店现在的现金都用到存货上了,刚下的决定销售这个月饼,没有准备进货资金,不知可不可以先赊,等两个月后还款?”王宝宝回到办公室,调出电脑里与四圈公司的销售记录以及三环公司对四圈公司的信用评估后,走了出来,对杨智说,“好啊,不过,我要微微上调一点价格。”王宝宝将销售给杨智的月饼价格上调了0.5%,杨智完全接受,两人即刻签订了赊销合同,并签订收到月饼后1个月内支付所有货款的承诺书。一个月后,王宝宝将2万块月饼发送到四圈公司的仓库。

杨智通过赊购的方式从三环公司得到了月饼,这种商业链中相邻的经济主体之间的赊销赊购关系也是一种信用关系,称为商业信用,即商品交易中因延期支付或预收货款而形成的关系,这是商品交易环节中,结算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同步而形成的企业间的直接信用关系。

王宝宝和杨智之间的赊销赊购对于双方都有好处。杨智利用这种信用方式进货销售并取得收入,在收到货物后1个月之内将月饼销售出去,并支付货款给王宝宝,杨智在不用任何资金的情况下就实现了收益。同时,如果没有杨智的赊销,王宝宝就会少销售2万块月饼,赊销实现了销售量的上升,这是工厂发展壮大的关键。

在杨智收到月饼但还没有付货款的期间,三环食品有一笔未收到的收入,这个就是它的应收账款。如果2018年杨智怕订不到冰糖猪蹄馅月饼,将货款先转给三环食品,以保证成为首批收货者,那这笔钱对三环食品来说就是预收款。

杨智为了赊购月饼,向王宝宝签订了一个支付承诺书,这个承诺书即为商业本票。其实也存在另一种方式,那便是三环公司依据赊销合同向四圈公司发送一个支付命令书,这个支付命令书叫商业汇票。它们都是商业票据,是信用工具的一种。商业汇票必须经过四圈公司的承认才有效,四圈公司承认付款的手续叫承兑。无论本票还是汇票,期限皆不能超过一年。

   陈红在北京鸟巢附近开了一家大型体育用品商店。2017年4月,陈红从波斯运动服装厂赊购了10万元运动服,承诺在半年内支付货款。但2017年7月,波斯服装厂需购买布料,还缺10万元资金,财务主管王波在陈红承诺付款的票据背面签上自己的名字,用以向衣料厂支付货款。

       这种票据转让的方式叫做“背书”,衣料厂卖出了布料,虽然有10万元不是现款,但可以在3个月后从陈红那儿取得10万元现金。背书者承担连带责任,假如陈红到时不付款,服装厂必须偿清债务。如果在未来三个月内,衣料厂缺乏资金,它也可以再次背书该票据用以支付款项。这也是商业票据之所以可以广泛流通的原因。

 但是使用商业票据也有一些不便。如果服装厂向衣料厂购买布料的货款只是5万,那么这10万的票据就存在差额;如果衣料厂希望1月内可以到账,因这张票据里约定支付日还有3个月,存在支付时间的不一致。这些不匹配会限制商业票据的使用。

在一个商业链条中,经常是上游企业为下游企业提供商业信用。衣料厂可以向服装厂提供商业信用,但是服装厂不能给衣料厂提供商业信用;服装厂只能为经销商陈红提供商业信用,而陈红不能为服装厂提供。这说明商业信用是严格单向性的。

商业信用的额度一般不会太高。服装厂可能提供给陈红的商业信用受限于陈红的销售能力,反过来,服装厂能够提供给所有经销商的信用是不能超过其产量的

声明:本文系FUTO玩转金融原创文章,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