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学基础》连载——第9章 通货膨胀

 巨蟹座思考者 2022-08-18 发布于北京

“万元户”曾经是个响当当的头衔,尤其在80年代,简直就是土豪的代名词。那时候米价0.14元,肉价0.95元,走亲戚送礼2元左右,压岁钱0.1-0.2元,有了1万元简直可以数年不愁吃穿了。而在今天,“万元户”已经风光不再,成为历史概念,因为存款多于1万元的人比比皆是,价格超过1万元的商品不胜枚举。当初的1万元和现在的1万元能买到的东西相差太大了,让人不免感叹:“昔日可买一套房,今日只抵一瓶酒”。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种钱变得不值钱的现象对个人、家庭以及整个国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如果在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的物价都在下降,这又是为什么?我们将在本章中一一探讨这些问题。

昔日可买两头牛,今日只抵一粒米——什么是通货膨胀

1977年,成都的汤玉莲婆婆将400元钱存入银行。33年后,这笔钱产生了438.18元的利息,扣除利息税2.36元,汤婆婆连本带息可以取出835.82元。

不要小瞧这400元钱,在当时这可是一笔巨款了。因为那时我国居民的人均存款只有20元,一个普通工人的月收入只有几十元钱,一个大学生每月的伙食费大约只有15元。

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汤婆婆可以用这笔钱买1套房子、400斤猪肉、1818斤面粉、727盒中华香烟或50瓶茅台酒。但是33年后的今天,汤婆婆连本带息取出835.82元,仅够买420斤面粉、69斤猪肉、20盒中华香烟或者1瓶茅台酒。

1977201033年,商品的价格在不断上涨,汤婆婆这400元钱的购买力在不断下降。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在一段时间内普遍连续上涨时,我们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水平的一种上升现象,一般是价格水平普遍且持续地上升。当发生地震时,大片农田被损毁,家禽被掩埋,农产品的价格骤然上涨。但是这种个别、少数商品或劳务价格的上涨并不是通货膨胀。

在通货膨胀中,物价上涨的形式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各种经济比例失调,市场商品短缺,长期供应不足。虽然在这个时期物价水平并没有上涨,但是政府却通过商品限量配给、凭票供应等手段来平抑物价,这是一种隐蔽的物价上涨,这种通货膨胀属于隐蔽的通货膨胀。

按照物价水平上涨的速度,通货膨胀主要分为三类:温和的通货膨胀、严厉的通货膨胀、恶性的通货膨胀等。温和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速度较慢;而恶性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速度很快,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

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有一次崔中石在南京的茶馆听曲,他想掏钱点一首歌,却被跑堂的当场拒绝,“不好意思,我们不收法币。”出现拒收法币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法币的疯狂贬值。

当时的法币贬值到什么程度呢?《北平无战事》中有这么一个场景,蒋经国委托曾可达送方步亭一套紫砂茶具,方步亭一眼就认出了这出自范大生之手,他估计这套茶具现在的市价有五百英镑,他感叹道:“如果换成法币,就连大卡车也装不下啊!”的确如此,如果一斤大米有五百粒的话,在1948年8月,100法币只能买到1粒大米,然而在1937年时可以买到两头牛。

物价的疯狂上涨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就连处于高收入阶层的大学教授也不例外。1946年12月底,清华大学一位知名教授得到了83万元法币月薪,这些钱能够买到23袋面粉,但是由于物价的疯涨,到了1947年5月,这些钱已经连10袋面粉都买不到了。更夸张的是,1947年底该教授的月薪涨到1000余万元法币,却连5袋面粉也买不到了。而北平中小学教职员的生活更凄惨,他们要依靠美国援助的旧衣服才能遮体避寒。

1935年至1948年,国民党统治期间发生的通货膨胀属于恶性通货膨胀。我们一般认为恶性通货膨胀是指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超过100%,亦称极度的通货膨胀或超速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一旦发生,则表现为社会物价持续飞速上涨,货币大幅度贬值,人们对货币彻底失去信心。这时整个社会金融体系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正常的社会经济关系遭到破坏,甚至容易导致社会崩溃,政府垮台。

社会经济晴雨表——通货膨胀的度量

每个星期一上午九点,王姐都会风雨无阻地出现在广州市万松园菜市场,这位特别的“家庭主妇”在市场里四处转悠,从白菜、豆芽、番茄等蔬菜的价格问到猕猴桃、荔枝的价格,再到肉禽蛋鱼的价格。整整一个上午,她询问了市场上33个品种的蔬菜价格,20多个品种的水果价格和肉禽蛋鱼的价格,但却两手空空,什么也没买。

与此同时,在东山区的东川新街市、荔湾区的清平市场、越秀区的豪贤市场等近190个各类市场,都出现了这些“只问价、不买东西”的“顾客”,他们询问价格的商品种类加在一起有670种之多。

同一天,广东省21个地级市和部分县以及县级市的80多个农贸市场、1000多个商场超市,1100多个服务网点也都出现了同类的“顾客”。这些“顾客”的真实身份,其实是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的物价调查员。

平均每五天,物价调查员们就要准时出现在全省各大零售商场、超市、菜市场,在允许讨价还价的农贸市场里、采集市场上买卖双方购买某种商品的最终成交价。虽然农贸市场的档口一般都按规范标示出当天商品的挂牌价格,但这些都是市场最高限价,物价调查员还会像普通购物者一样讨价还价。经过数以百计的物价调查员的询价,670种商品在全省各地的平均价格就向统计局汇集,经过每月六次的汇集之后,当月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也就随之出台。

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是一个反映城乡居民家庭购买的一般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由于直接与公众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该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CPI越高,通货膨胀就越严重。在统计物价水平以计算CPI时,统计局不可能面面俱到,将市场上每一个商品都囊括在内。因此在调查时,会抽取一些商品在某些市场上的价格来推断该商品的平均价格,这种方法称为抽样调查法。物价指数的计算方法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可,也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计算时采用的方法。无论对通货膨胀的定义有何不同,各国对于通货膨胀的度量都是采用物价指数。常见的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还有零售物价指数(RPI)、生产价格指数(PPI)等。批发物价指数(WPI)是反映大宗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批发价格变动程度和趋势的指标,反映了出厂价格或收购价格的变化。PPI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消费品。因此,PPICPI有一定的传导作用,作为经济周期的指标,PPI更像是“敏感物资”指数。

100元法币的购买力——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我们在第一小节讲到,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中很多情节都反映了1935到1949年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通货膨胀。在1937年,100元法币可买到两头牛,1938年变为一头牛,1939年可买一头猪,1941年能买到一袋面粉,1943年能买一只鸡,1945年能买一个煤球,到了1948年,只能买到几粒大米。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通货膨胀呢?

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中央、中国、交通三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同时禁止银元在市面上流通,并强制将白银收归国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为了支付巨额的战争费用,开始大量发行法币。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余亿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60万亿以上,等于抗战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1937年到1948年,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100元法币的购买力不断下降。国民政府的货币供应量爆炸性增长是通货膨胀不断攀升的原因,这是典型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也称需求拉升型通货膨胀。它是指当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均衡,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时,过多的需求拉动物价水平上涨。供给表现为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而需求则体现在用于购买和支付的货币上,所以对这种通货膨胀也有通俗的说法——“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从货币因素考察,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可能通过两个途径产生:一是经济体系对货币需求大大减少,即使在货币供给无增长的条件下,原有的货币存量也会相对过多;二是在货币需求量不变时,货币供给增加过快,货币供给过多所造成的供不应求。

上面的分析是以总供给给定为假定前提的,如果投资的增加引起总供给同等规模的增加,物价水平可以不动;如果总供给不能以同等规模增加,物价水平上升较缓;如果丝毫引不起总供给增加,需求的拉动将完全作用到物价上。

声明:本文系FUTO玩转金融原创文章,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