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学基础》连载——第10章 失业(3)

 巨蟹座思考者 2022-08-18 发布于北京

工会真的为工人争取到利益了么?

我们在前面小节介绍了引起工资刚性的第一个原因是最低工资法。引起工资刚性的第二个原因是工会的垄断力量。表格 10‑6表明在一些主要国家中工会的重要程度。在美国,只有18%的工人通过集体议价确定其工资。在大多数欧洲国家,工会起的作用大得多。

参加工会的工人——他们工资的确定,不是由供给和需求均衡决定的,是由工会领导人与企业管理层之间的谈判决定的。最终的协议常常把工资提高到均衡水平以上,允许企业决定雇用多少工人。工会确定工资后的结果是所雇用的工人数量减少了,入职率下降了,结构性失业增加了。工会还能够影响那些没有工会的企业所支付的工资,因为工会的威胁能够使工资保持在均衡水平之上。大多数企业都讨厌工会,因为工会提高了工资,增加了工人在许多其它问题上的谈判力量,比如,工作时间和工作条件。当然,企业也会采取一定的办法来应对工会,比如企业可以选择向自己的工人支付让他们满意的高工资,抑制工人组成工会。

除了工会与企业之间会存在利益冲突之外,失业者和已经被企业雇佣的工人之间存在一定利益冲突。我们称已经被企业雇用的工人为局内人,他们一般都想使企业的工资保持在高水平。而失业者显然变成了局外人,他们承担了高工资的部分代价,他们在较低工资水平时可能会被雇用,而工资太高会导致他们一直找不到工作。这两个群体的利益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局内人与局外人之间的冲突在不同国家的解决方式各异。在美国,工资谈判是在企业或工厂的层次进行的。在瑞典,工资谈判是在国家层次进行的,政府往往起着关键作用。尽管工会化程度高,但瑞典在历史上并没有经历过极高的失业,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工资谈判的集中化和政府在谈判中的作用给了局外人以更大的影响力,这使工资接近于均衡水平。

法国的新劳动法

2006年3月9日,法国通过了一项名为“首次雇用合同”的新劳工法。该法案规定,法国20人以上规模的企业,在与26岁以下青年人签订雇用合同后的最初两年内,可以随时将其解雇,而无需说明解雇原因。但作为补偿,被解雇者可以获得企业的违约金,还可以向政府申请460欧元的补助。

在当时推行该法案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当时的法国,25岁以下青年人的失业率高达25%,一些教育落后地区年轻人的失业率甚至超过40%。 “首次雇用合同”法案是法国政府针对劳工体制过于僵化而推出的改革举措。该法案起到了给法国中小企业松绑的作用,鼓励企业多招工,目的在于促进青年的就业。

法案出台就在全法的高校和工会引发了大震荡。2006年 3月7日,由全法近40所大学在校生和大部分工会发出联合总动员后,进行了旨在抗议《首次雇用合同》的百万人大游行。从2006年 3月9日开始,45所法国大学在校生联合罢课,以示抗议。当地时间11日凌晨,法国防暴警察更是攻入巴黎著名的索邦大学,以武力驱逐占据校内建筑的学生,以控制局势。结果双方爆发冲突,造成十多人受伤,数人被捕,大量公物被损毁 。

该法案出台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青年人的高失业率问题,为何会引起青年人的反对呢?

青年人的不满是担心改革会冲击既得利益。因为法国长期实施高度的社会保障体制,在这样的体制下,劳工制度严格限制雇主解雇员工,一旦找到工作,就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这种僵化的体制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已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但民众却早已习惯了这种安逸而稳定的模式,这样,当政府想打破原有体制以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时,就遭到了部分民众的强烈抵制。

法国政府为何一定要改革现行劳工制度呢?因为这是一个不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制度。按照原有的劳工制度,法国企业只有招工的自由,而没有解雇员工的自由。除非企业倒闭或职工犯有严重错误,否则企业解雇职工就要冒被告上法庭的风险。在实行高福利制度的法国,企业每雇一名工人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每月至少要支付1200欧元的工资(最低工资保障),每月缴纳的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金也不低于八九百欧元,除周末和近10个节日休息外,企业每年还要为工人的带薪假期(每年四至五星期)支付高额工资。而根据法律,工人在工作季节每星期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5小时。这就意味着,雇主多雇一个员工就多一份“永久性负担”。

这种制度使企业不敢轻易雇用缺乏经验的青年人,而这被认为是青年人失业率偏高的重要原因。但青年人似乎并不担忧失业,因为失业者可以通过失业救济金确保生活无忧。所以,高福利制度被普遍视为“养懒人的制度”。

提高员工工资对老板有利?——效率工资

秦强的伯父是FUTO集团公司的老板,今年年初,伯父改革了工资制度。公司开始向其工人支付每小时50元的工资,而现在流行的工资在每小时35元~40元之间,所以FUTO集团的工资远远高于均衡水平。毫不奇怪,求职者在FUTO集团公司门外排起了长队,希望有机会赚到这种高工资。

秦强怎么也想不通大伯的动机是什么。大伯说:我们想支付这些工资,以便企业有一个持久的基础。我们在为未来而建设。低工资的企业总是不稳固的,为每小时支付50元是我们所作出的最好的减少成本的行动之一。秦强从传统经济理论的角度看,还是觉得大伯的解释似乎有点奇怪。大伯的意思是:高工资意味着低成本?大伯说:这是效率工资理论。用高工资来提高工人的生产率。

一年过去以后,改革果然取得了成果。FUTO集团的高工资除掉了工人的懒惰,工人缺勤的状况减少了75% ,工人的努力程度大大提高了。FUTO集团这一年的劳动成本大幅下降。这项政策提高了工人的纪律性,赋予工人以更多在本企业的忠诚利益,提高了他们的个人效率。

当然,尽管效率工资促进了FUTO集团的发展,但是它却不可避免地在社会上引起了失业。

如果市场上的企业在支付雇员高于市场供求工资的条件下,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可能产生一定的失业者。从员工的角度来看,很多人会把FUTO这类公司作为自己的求职目标,而忽略其它公司,这样会产生摩擦性失业。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在效率工资制度的企业中,即使失业工人愿意以较低工资去工作,企业也会辞退他们,因为原有的很多员工达不到高工资的标准。

那么高于正常工资水平的效率工资从何而来呢?这是因为很多企业会选择雇佣较少的员工。如果产出水平不变,人均效率工资上升,那么这部分工资的增加就会以某些员工的失业为代价。换句话说,效率工资的高水平至少有部分来自于失业员工的工资转移。

效率工资理论提出了最低工资法和工会化之外的第三个工资刚性的原因。该理论认为,高工资使工人的生产率更高。工资对工人效率的影响可以解释尽管存在超额劳动供给,企业也不能削减工资,因为即使削减工资减少了企业的工资总额,它还会降低工人的生产率和企业利润。

效率工资影响工人生产率存在四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工资影响营养,主要适用于贫穷国家。工资更高的工人能吃得起营养更丰富的食物,而更健康的工人生产效率更高。企业可能决定支付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以确保有健康的劳动力。显而易见,这种考虑对大多数欧美这样富裕国家的雇员并不重要,因为均衡工资远远高于维持良好健康所需要的水平。

第二种解释是高工资减少了劳动力的更替,这种解释与发达国家更相关。工人由于许多原因而辞职,例如,接受了其它企业更好的职位,改变职业,或者迁移到其它地方。企业给工人支付的工资越高,工人留在企业的激励就越大。企业通过支付高工资减少了工人辞职的频率,从而减少了用于雇用和培训新工人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

第三种解释是高工资减少了工人的逆向选择。企业劳动力的平均质量取决于它向雇员所支付的工资。如果企业降低工资,最好的雇员就会到其它企业工作,留在企业的是那些其它机会更少的低质量雇员,这种不利的分类是一种逆向选择,有更多信息的人(在这个例子中,是了解外部机会的工人)以一种不利于信息更少的人(企业)的方式进行自我选择的倾向。企业通过支付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可以减少工人的这种选择,提高其劳动力的平均质量,从而提高生产率。

第四种解释是高工资提高了工人的努力程度。企业不可能完全监督其雇员的努力程度,雇员工作的努力程度是由他们自己的。工人可以选择努力工作,也可以选择偷懒及冒着被抓住和解雇的风险这种可能性。当人们的行为无法被完全监督时,他们会有不适当的行为倾向。企业可以通过支付高工资减少这种道德风险问题。工资越高,工人被解雇的代价越大。通过支付高工资,企业促使更多的雇员不偷懒,从而提高了生产率。

虽然这四种效率工资理论在细节上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企业向其工人支付高工资能使企业更有效地运行。所以,企业可能发现保持工资高于供给和需求均衡的水平是有利可图的,但这种高于均衡工资的结果是更低的入职率和更多的失业。

自然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自然失业是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我们在前面小节中讲到的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都属于自然失业。 10‑9就是一个很好的总结。

自然失业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如果劳动市场上只有自然失业存在时,就叫做实现了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并不是人人都有工作。充分就业时失业率并不是0,而是等于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的大小也是因时、因地而异的。例如,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自然失业率为5.5%-6.5%,如果此时失业率为5.5%-6.5%,有93.5%-94.5%的人就业时,就可以说实现充分就业。

周期性失业一般出现在经济萧条阶段中,由于社会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劳动力需求不足所产生的失业。 10‑10表示的是自然失业率与周期性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图中平行于横轴的直线代表的是自然失业率,而围绕其上下波动的曲线代表的是周期性失业率,它表示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之间的背离。

美国在1929-1933年出现的经济大萧条引起了大量失业。1929-1933年,美国GNP下降近于30%,失业率从3%升至25%。从1931-1940年的10年间,失业率平均为18.8%1937年失业率最低,为14.3%1933年失业率最高,高达24%。现在国际上通常将12%的失业率作为临界线,因而经济大萧条时期持续10年之久接近20%的失业率确实称得上奇高的失业率。大萧条的出现是由于社会的总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决定着社会总产出,当有效需求不足时,厂商出现大量的产品积压,会压缩生产,解雇工人。因此,有效需求不足是造成失业人数剧增的主要原因。

我国的失业问题和政府政策

我国失业的类型

失业是我国进入21世纪所面临的重要要问题之一。它不仅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在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是“低工资、广就业”的就业制度,实现了失业率的最低水平,但这种最低水平的失业率却隐藏着相当大的隐性失业。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部分隐性失业逐渐显性化,由此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失业高峰。我国的失业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劳动力总量过剩型失业。劳动力供给总量严重大于需求总量。而用来衡量劳动力需求总量增加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就业弹性系数。即经济增长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业率增加的百分点。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我国就业弹性系数都在0.20以下,这就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增长对劳动力需求强度越来越小。即便经济增长,带来的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也是较小的。

劳动力供求结构失衡导致失业。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的产业结构升级,使无法适应新技术的劳动力从原有岗位或企业中退出产生的失业,以及新技术应用直接代替劳动力所引起的失业。所有制结构变动也会引起失业,例如国有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客观地要求分流富余人员,从而产生失业。此外,由于需求结构的变化,新的适应市场的产业不断发展,从而也必然有一部分劳动力被淘汰成为失业人员

劳动力的观念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导致观念型失业。每个人对于就业单位和就业地区都有不同的偏好。有的人愿意在公有制企业工作,不愿意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有的人愿意到大城市就业,不愿意到小城市就业;有的人乐意到城市就业,不乐意在农村就业……还有一些人不愿到新兴服务业就业、对新兴的工作方式不适应等原因都会导致观念型失业。

信息不畅通而导致的信息阻滞型失业。由于信息的不畅通,有大量劳动力不知道哪里有工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种类型失业逐渐减少,但在一些相对不发达的三四线城市,由于信息不畅通而导致的信息阻滞型失业依然存在。

造成失业的原因

在我国造成失业的原因众多,首先,技术进步是一大原因。由于科技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企业可以用更少劳动力来完成生产活动,机器和技术的普及导致了很多工人失业。

其次,产业结构调整引起失业增加。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下半期,我国开始产业结构调整,到目前调整仍在继续。第一产业开始排斥劳动力,农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下降,而第二产业九十年代末以来就业比重开始下降,第三产业却成为吸收新增劳动力的主要渠道。这种结构调整使从事一、二产业的非熟练劳动力释放出来,但这些劳动力又不适应第三产业的工作要求,失业就产生了。

国有企业改革使富余人员下岗也是造成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吸纳了大量超过自身需求的富余劳动力,降低了劳动生产率,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客观地要求分流富余人员。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一些企业面临破产命运,从而使这些企业职工被推向社会,这些人员大多数成为失业人员。

最后,教育结构不合理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的现象说明大学生不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是由教育结构的不合理引起的。一是教育内容及方法重理论轻实践,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较弱,这样会加大企业的培训成本;二是教学理念不合理,使大学生期望过高,一些原本能就业的毕业生因工作差而放弃就业;三是专业设置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诸如此类的原因造成了大学生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

失业治理

失业给失业者本人及家庭带来了损失。他们失去了本来用劳动可以换得的收入、地位和声誉,因而身心健康受到影响,这样会造成家庭不稳定。而失业本身也是社会资源一定程度的浪费。失业增加了社会福利支出,造成财政困难,同时加剧了社会收入分配不公,使犯罪率上升,这些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可见如果对失业问题置之不理,必然会造成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要想治理失业问题,首先要区分短期失业和长期失业。短期失业一般说来属于摩擦性失业,这种条件下失业者受到的损失较小。长期失业则不能简单归因于时间,它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工资刚性造成劳动力市场的供大于求,这时失业引起的社会成本较高。确定一国的失业主要是由短期失业构成还是长期失业构成对选择对应的治理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政策目标是降低失业率,就应当着重治理长期失业,但政策选择必须得当,因为失业人口绝大多数属于短期失业。

我国对于失业的治理政策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主动治理政策被动治理政策。主动治理政策是要求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失业率。政府可以通过控制劳动力的供给,使劳动力供给在数量、结构和质量上符合劳动力需求,具体措施主要有延长劳动者受教育时间、加强职业培训等。此外政府可以更好地提供就业的信息服务,加速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政府还可以采取一定措施提高工资变动的灵活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采取了种种方法和措施,失业现象仍然是无法彻底消除的。这时候就需要通过被动治理政策进一步改善。例如,对失业者进行救济,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失业保障体系;通过发放失业救济和失业保障,使失业者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水准,达到社会稳定和公平的目的。

声明:本文系FUTO玩转金融原创文章,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