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能与文明》30. 什么样的企业管理才是好的?

 巨蟹座思考者 2022-08-18 发布于北京


偶读闻歌的《本能与文明》,其对许多事物的理解或许对当下有重要意义,问他为何不发表,他却认为人们追求的大多是短暂的愉悦,没人会对他思考的问题有兴趣,我便说今日自媒体发达,不妨一试,或许对部分人有所裨益,这也算不枉费思考与写作的辛苦,他仍然拒绝。而此次却找我试试自媒体发布,我自然欣喜。因我知其经济拮据,还望对其文章有兴趣之士赞赏之,或能助其继续思考和创作。


30. 什么样的企业管理才是好的?

闻歌 著


大多数人可能都会认可,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也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内容,是文明的直接体现。

在人类发展的初期,当个人的所得仅够自身生计时,人们对能吃什么是没有选择的,得到什么就吃什么。而当人类的工具水平提高,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物品,并有了些储存,有人发现别人的储存物很有吸引力,便有可能拿着自己的物品与对方交换。倘若对方恰好也想要自己的物品,那么这个交换就很容易发生。

“交换”标志着人类的经济活动真正开始。个人不必去寻找所有种类的生存物资,只需寻找自己容易得到的即可,于是人们开始主动分工,获取生活资料的效率提高。从此可见,经济活动很可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经济活动很可能也是符合自然定律的。
经济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专门为人类的某种需求而生产物品的组织。这些组织越来越多,有些甚至变得异常庞大,逐渐成为了当前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社会组织单元——企业,并成为与个人、家庭、国家等概念相似的人类基本结构单元。

但企业与个人、家庭和国家有不同之处,后三者都有着比较容易发现的天然来源,也即可以在动物群体中观察到的相似特征或结构,而企业却是人类成为人之后的产生物。一个人成为一个家庭的一员、一个民族的一员或一个国家的一员,不是个体自己选择的结果,是大自然决定的。企业包含着更多的文明内涵和文明特征,更少的本能短视;成为某个企业的成员本身不是一个人本能的需求。
企业组织内的个体是自愿加入的,也可以自由的离开,所以一个企业要使一个个体留下,它必须提供足够的回报。足够的回报是多少呢?足够的回报要超过他独自一个人从事经济活动能够得到的回报,也要超过他与其他伙伴一起生产能够得到的回报。一个企业若能更好地克服人类个体的短视行为,对个体的吸引力就越强,而这也正是文明的含义所在。

可见,企业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与文明始终保持着一致性。一个文明中能够实现群体目标的企业越多,那么这个文明的发展程度一定是更高的。同样,一个企业能够使越多人变得更好,那么这个企业一定也是更好的。
因为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在它保证成员个体获得足够回报的同时,也需要保证自己的存在。企业存在的一个条件是这个企业在支付个人的报酬后还有能维持自身发展的“结余”。这意味着个人在企业中能够创造的经济价值不仅高于他不在该企业里创造的经济价值,也超过他的所得。

一个企业管理是好是坏可以根据企业成员的认知成长和财富创造结果来评价了。人类财富的终极来源是对自然的认识,个人可得的超额财富来源于自己比别人认知更多的部分。而人的认知增加由三个动力推动,企业必须能够实现在某些方面促进人进步的动力。如果一个人的能力及其所处的状况是在为自己的生存而劳动,那么提供解决其生存问题的回报或许就可以激发其本能动力,引导其行为与企业目标一致;如果一个人对未知世界充满着好奇,那么就要创造条件让他去发现规律;如果一个人构建了生活的梦想,那么企业就需要为其营造梦想的场景与舞台。
由于个人在不同阶段的主要动力不同,一个好的企业管理还需持续考察个人的动力变化,并因应这些动力来提供相应的回报形式。而更重要的是人的认识变化的同时,其主要动力也会变化,教育的目的正是为达到这个目标,所以企业管理好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通过教育来转变人的行为动力,通常是由生存动力转向梦想动力再转向好奇心动力。倘若有企业对某位成员改变的方向是相反的,那么要么是企业在衰弱,要么是个人在堕落。

企业对个人的教育是企业生存所必不可少的,与文明社会的教育要求一样,企业教育的三个指标:创造力的维持与激发、认知技术与知识的传授、个人回报的形式塑造。倘若一个企业没有基于以上指标的教育体系,那么该企业的管理定不是好的,容易被别的企业超越。
声明
本文章所有权归贝博文化所有,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时,注明“来源:贝博文化”。违反上述声明者,贝博文化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