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瓶中的牡丹花签为何暗示薛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

 小说红楼 2022-08-18 发布于云南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抽花瓶签,她抽到了牡丹花,下边一句唐诗:“任是无情也动人”。

牡丹,艳压群芳,众人都说:“你也原配牡丹花。”

她,是薛宝钗。“薛宝钗可谓是贾府上上下下众人眼中的大家闺秀,举止娴雅,安分随时。她一来,赢得了众人包括众多丫鬟的喜爱,甚至让黛玉在贾府的地位都”岌岌可危“。

但是就如就如曹公笔下暗示的一般,薛宝钗活脱脱是一个冷美人。相对于黛玉的外冷内热,薛宝钗是恰恰相反,她是一个”无情“之人,那么她无情在哪?动人在哪?

宝钗的无情

第一,对待旁事的冷眼旁观。

金钏儿之死,王夫人感到很不安,于是薛宝钗跑到王夫人那里开解了一番。

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王夫人是她的姨妈,她当然不能去指责王夫人,但是一向”事不开口“的她在这时反而没有保持沉默。她站在了第三人的立场上,在金钏儿尸骨未寒,就连王夫人都感到愧疚与不安之际,她说出的那番话,令人心寒。

她对事情的冷眼旁观更甚者,在于对尤三姐之死的冷漠。尤三姐自刎,柳湘莲遁如空门。薛姨妈听了惊奇不已,薛蟠则为之落泪,唯宝钗理性得让人毛骨悚然。

宝钗道:”俗话说的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前日妈妈为他救了哥哥,商量着替他料理,如今已经死的死了,走的走了,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

对于薛宝钗而言,与她无关的事情她基本是不会理睬的,可人命关天,她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却连一丝谈论与感怀的心情也没有,她那外热表面下藏着一颗冷漠的心,这种冷漠,这种为人处事的圆滑,在十几岁的薛宝钗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感情的理性。

翠庭扑彩蝶事件,她二话没说,第一个想到替她背黑锅的就是林黛玉,对于小红和坠儿,她心里是这样痛骂的呢?“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此洞察人情世故的薛宝钗真的觉得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是如此优越吗?事后她也从来不会去想黛玉在那时候早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怨恨。

抄检大观园后,薛宝钗立马就从大观园中搬离,就连李纨、尤氏都有种措手不及的感觉。在一旁的探春冷笑道:”很好。不但姨妈好了还来的,就便好了不来也使得。正是呢,有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

有如此反应的还有史湘云

原文:湘云:“可恨宝姐姐,姊妹天天说亲道热,早已说今年中秋要大家一处赏月,必要起社,大家联句,到今日便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社也散了,诗也不作了。”

薛宝钗对于贾宝玉的感情,肯定是有情的。但是宝钗却把这种感情藏了起来,但她的有情里也掺杂着很多别的东西。自从薛宝钗进京选妃一事失败之后,她在贾宝玉的面前,寄托了她的愿望,她愿望”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但是她这一愿望也落空了。 

她的无情几乎都在于她那不符合年龄的老成干练与处事圆滑。所以薛宝钗是备受争议的人物,可她看似无情却又看似有情。

金钏儿死了,她献出自己的新衣裳为其裹妆,她很大度丝毫不避讳;史湘云要结社,她做东出钱出物置办螃蟹宴;林妹妹复病需要燕窝调理,她二话不说派人赠送燕窝;行酒令一事发现林黛玉偷看禁书,特地私下提点;邢岫烟家贫,她每暗中帮忙救济。

她待人也确实真心,她照顾身边的姐妹,在大观园中如同一个知心的姐姐。有人这样评价她:她,才华不输黛玉,相貌可比客卿,才能不输凤姐,女工可比袭人”,她是众花之首,艳压群芳,这就是她的动人之处。

也只有她,才的确配牡丹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