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鸡头米的时令

 昵称ZmY8ItTt 2022-08-18 发布于河北

                 鸡头米的时令

      这时节,苏州时令当红花旦自然是鸡头米。

      莲藕、水芹、茭白、鸡头米(芡实)、慈菇、荸荠、莼菜、菱被合而为一水八仙的名字,就有了江南水乡的风味。其实这八仙有些在江南之外也很常见,比如莲藕、慈菇,别处可种植,或者易于运输至别处。而正是难于运输,莼菜和鸡头米在别处就不多见。

     我所说的鸡头米是新鲜的鸡头米,不是指食品商店里常见的干芡实。鸡头米是水八仙中的一品,被称为水中人参。

     生活讲究的苏州人告诉我,家里要备一专用冰箱,专门冷藏两种物品,为的是坚持用到第二年时令接续。这两种物品一是鸡头米,一是太湖洞庭的碧螺春。

     鸡头米收获剥粒后,自然状态很快就会变色变质,长期储存是需要放在冰箱的冷冻屉里,冻成冰块,勉强可以满足馋嘴的人一年之需。“不时不食”的苏州人,在鸡头米的魅惑下,似乎放弃了对时令的坚持。在短暂的鸡头米时令之后,只能以冰冻的解馋。即便这样,苏州人大概也不忍把鸡头米晒干了食用,晒干保存倒是容易得多了。

     江南民歌是甜糯的,诸如《采红菱》、《采茶曲》,其实无论采茶还是采菱,都是十分辛苦的劳作。每次吃莼菜时,一位朋友总会讲起弯腰坐在木盆,烈日下漂在水中,手在水下摸索的辛苦场景,意思是要珍惜这道菜,吃完每一片莼菜。鸡头米的采摘到剥出米粒,一点也不比采莼菜轻松。虽不用弯腰在木盆的别扭,池塘淤泥移步艰辛,也需要弯腰在水下摸索,为了不伤根系和果梗,用自制的竹刀紧贴果实的基部切取。更辛苦的还在后面,形如鸡头的果实如石榴怀抱众子,小如豌豆的子实外壳需要一粒粒的剥出果肉来。在秋八月,苏州集市或古镇街边,常见有人手带专用指套在剥鸡头米。或许你想试一下,不过你只要看一小会儿,就会放弃。

      剥好的新鲜鸡头米每斤要一百好几十元,从价钱看也不是寻常物,好在这样的精致物适合少量的吃。鸡头米最常的吃饭是糖水煮,小碗端来,清水可见每一颗粒,或沉或浮的星点桂花,看不出经过火烹水煮,浑如天然。无论糖水、清炒,鸡头米都不改变刚剥出来色相,其它混在一起的食材也别想去改变鸡头米的本色和原味,就就连霸道的盐味也不能入得了鸡头米内里,其质地让其坚守自己的本色清纯。入口的鸡头米,基本上没有一个恰当的字词可以精确表达。说起软糯,却又用其不易察觉的弹性混淆你对软糯的解释,当你刚想用弹性来体会,酥而不脆的感觉马上让你改了主意。正是鸡头米口感和质地的特殊,就只用其本色原味征服人,让千滋百味没了斗志。这让人想起大道至简一类的道理。从老子《道德经》常见一个“朴”字,书法也常以“抱朴守拙”为题材,看见这些常常无心会意,倒是从吃鸡头米中有了一点悟出。

      最是江南秋八月,鸡头米赛蚌珠园。鸡头米的时令,这些天来的江南酷暑又算得了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