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中明月—略谈中西方文化之善恶观(上)

 訫已 2022-08-19 发布于陕西



为什么说善恶观的问题我非常想讲,因为它太重要了。人类社会小到一个吵架口角,大到一场战争,它可能本质上都是源于人们对善恶的认识。比如说我觉得这是个好事,这是善的;你觉得这是坏事,这是恶的,就矛盾冲突了,然后就开始打架,产生各种问题。所以这是一个认知上根本的问题,非常之重要,这就是我今天为什么要讲这个主题的原因。

关于这个,还有个好玩的事情。我之前在美国读博士的时候,当时我有个同学,他是北大毕业的,北大的高材生,跟我在一个实验室。他是个才子,饱读诗书,那是博览群书啊,各种宗教、哲学,西哲、儒家、道家,都懂,看了很多书,最后结果呢?我就问了他一个问题,我说你看了这么多书,了解了这么多思想,你究竟觉得谁说得比较有道理,你能不能告诉我?他说我觉得都有点道理,但是我现在自己也搞糊涂了,我搞不清谁说得对,谁说得错了。

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很长时间,因为我很长时间觉得他说得也对。因为我也是看了很多书,我觉得这个人说得有点道理,那个人说得有点道理,都有点道理。直到后来慢慢地经过了差不多有20年吧,我觉得我一点儿一点儿地把这个问题梳理清楚了,也不敢说完全清楚了,但是我有一些心得,想今天分享给大家。

好,那么我们先从西方的善恶观开始讲起。

西方人他在评定善恶的时候,究竟是按照什么标准来进行的?通过这些年的研究,我发现他们大体上是有三种善恶观我先把这个标题大概说一下,第一种是“基于信仰的善恶观”;第二种是“基于结果的善恶观”;第三种是“基于准则的善恶观”。大体这三种。

我们先从第一种讲起,就是“基于信仰的善恶观”。西方人从很久以前,两千多年前他们就开始流行基督教,或者说是“一神教”——就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些一神教的信仰。由于这样一个主流思想史上的地位,所以他们很多善恶的评定是根据一神教的信仰来判断,那就产生一种“基于信仰的善恶观”。简单地说就是:你信上帝就是善,不信就是恶;你违背了圣经上讲的那些话就是恶,你遵守了就是善。这就是他们大体的一个善恶观。

那么我们说,可能今天的西方人不太会按照这个善恶观去评价事情吧?不是这样的。我可以给你举一个例子,你们就知道了。比如说我们都知道美国人特别偏向犹太人,特别偏向以色列。以色列是他的小弟,甚至以色列在中东胡作非为……我们都知道,他在巴勒斯坦,把巴勒斯坦人打得死伤无数,流离失所,非常地惨重。结果呢,好像美国还是支持以色列在耶路撒冷建都,在耶路撒冷乱搞,把巴勒斯坦整得很惨。

美国这个国家一向讲这个自由民主人权的,他怎么会明摆着这么恶劣的事情还支持以色列做呢?难道就仅仅是因为他人坏吗?没有善恶观吗?基本的这些良心都被狗吃了吗?其实没有这么简单。他这个事情呢,你觉得他是恶,你说你怎么一点良心都没有,他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我是很有道理的,为什么呢?这个道理就是:他是一个基于信仰的善恶观。

原因就是,美国的基督徒有很大一个比例是福音派的基督徒。福音派的基督徒呢,他们都相信一件事情,就是圣经上的预言一定会发生,并且他们在努力地促成圣经上的预言发生。圣经上有什么预言呢?其中一个就是关于犹太人的末世预言。说到了末世的时候,基督会降临这个世间,开启千年的基督的一个统治,统治这个世界。

那在基督降临之前,怎么才能降临呢?有什么前提条件呢?有几个条件,第一是犹太人要建国,第二是犹太人要返回耶路撒冷,重返耶路撒冷,然后建立第三圣殿。这个我就不详细解释了,时间有限。建立第三圣殿以后,开启七年的苦难,七年战争之后,耶稣降临世间,开始他的统治。所以它是这么一个逻辑。

为了要促成这个预言成真,变成现实,所以我们美国要努力地帮助犹太人建国,把巴勒斯坦这些人都赶出去,然后占领耶路撒冷。他们不是为了犹太人,是为了耶稣能够降临,为了圣经的这个预言能够成真,这样的一种想法。

所以他们觉得,凡是美国围绕这件事情去做努力,就都是善,它符合上帝的旨意。所以你明白他为什么会这么做了。美国的这些政客们,他们不能不在乎选票吧?就算你说他不在乎上帝,他也不能不在乎选票吧?美国福音派的基督徒占到整个选民的很大一个比例啊,具体我忘了。可能当时的共和党里面,共和党的很多支持者都是福音派的基督徒,那么才造成了今天的这么一种局面。所以你觉得他是不道德的,他觉得我是很善良,很道德的,因为“我在用我的基于信仰的善恶观在看待问题”。好,这个问题我们不再展开了。

图片

我们再讲第二种,叫做“基于结果的善恶观”。

这种善恶观的一个很有名的代表人物是谁呢?就是Jeremy Bentham他是个英国人,他提出的理论说,什么叫善和恶呢?“善”说白了就是让快乐和幸福指数最大化。那么就比如说,如果牺牲了一个人,能维持一万个人的快乐和幸福,那么这个牺牲就是善。

我们加起来的幸福指数更高,而牺牲和痛苦更小,那么总体上,这就是善,更大的善,对吧?诸如此类,你可以这么去延伸。或者说我做这件事情,总之结果就是导致我很快乐,我很幸福,那这个就是善。这个就是所谓“基于结果的善恶观”。

听起来很有道理啊!听起来很有道理吧?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问题是什么呢?好,那我就说,我们现在全世界的人民70亿人,我们都指定今天把主持人杀了,干嘛呢?做药,做成药材,然后可能可以治疗一种什么疾病。这对整个的人类都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人类实现了更大的一个快乐和幸福,那你愿不愿意呢?

那主持人可能说:“哇噻!就算你们全世界人都同意,但我不同意呀!那你们都快乐幸福了,但不能是你们来决定我的命运,我的命运是操控在我手里呀,它不能是属于你们来决定的呀,对不对?”好,所以就产生了很多后世的争论,就是基于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护。这个是我们后面要讲的第三种——“基于准则的善恶观”,这里我们先不展开啊。

基于结果的善恶观,到后来呢,又产生了很多分支的流派,包括享乐主义的出现。享乐主义出现,最有名的一个代表人物就是古希腊的Epicurus他号称是“花园哲学家”,他喜欢在花园里享乐。为什么呢?他说人生什么叫善?善就是让我的快乐最大化呀!所以我纵情地享乐,这个才是最大的善,对不对?

你说任何东西,你说破了嘴,你说得再好,结果这件事儿让我很痛苦,让我不快乐,你能说它是善吗?或者说让大多数人都痛苦,都不快乐,它怎么能是善呢?很有逻辑,很有道理啊!表面上看上去是这样哈,我们先不往深谈,我们先讲他们怎么说的。

那么这个事情呢,这种基于结果的善恶观,后来又引起了更严重的影响。到后世呢,就产生了严重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甚至到后面就是“性解放”。比如说性解放的时候,人家说我们没有强奸谁,我们只是男欢女爱,那这个为什么是恶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是自愿的,我们都很快乐,我们没有带给世界任何痛苦,我们自己也很快乐,别人也没有受苦。总体的快乐最大化了,更大了,它为什么会是恶呢?它当然不是恶了,这是善呐!所以说后来产生了性解放等等一系列的思潮,他们觉得这个没有什么问题啊。

因为这个时候呢,启蒙运动开始了,然后启蒙运动后期,以前的这种基于信仰的道德观瓦解了。以前呢,你说基督教——原始天主教,他讲:哎哟,这个性是sex,是恶。但是到后来,他说,这怎么是恶呢?我基于结果来看,它不是恶呀,我很快乐。这又产生了人类的进一步的思考,这个我们再讲,这里就不展开。

图片

第三种善恶观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所谓的“基于准则的善恶观”。

那么这个准则一直都在变,因为人的思想就会变。佛教说,人的妄念特别多。这个时代产生了这么一个准则,到下一个时代又产生了另外一个准则,所以它一直都在变。主要的总结起来,有这么几个大的流派。

影响力最大的几个流派,第一个就是康德的哲学思想。康德说,什么叫善和恶?他说所谓的善要有三个标准,就是道德的三原则。然后,他首先说什么呢?这个是我们中国人比较认可的。他说首先呢,你的动机得是纯粹的。比如说,商人去帮助客户,你不能是为了赚钱,你得是纯粹的动机,这个才能叫做善,否则那就不是真正的善,你得是出一个纯粹的道德动机才行,这一点中国人都比较认可。但是他另外的还有两个关于道德的说法,可能很多中国人不知道,也不一定能理解啊。我们先把它说出来,先不评价对错。

他另外的两条道德的原则是什么呢?第一个他说要具有普遍性。什么叫道德普遍性呢?就是说它就像法律一样的,你不能说一会儿灵,一会儿不灵,一会儿执行,一会儿不执行,那不就没有普遍性吗?举个例子,不能说假话,对康德来说就是一个普遍性的道德原则,也就是说任何情况下你都不能说假话,必须永远说真话。

他立了这么一个准则。举个例子,他说如果有个坏人,是个杀人狂,他在追赶一个无辜的人,要去杀他。比如说这个小孩儿躲到你家里去了,这时候杀人狂他问你,你应不应该说假话?康德的答案是:不应该说假话。他说你应该告诉他,就是这样的,他就在这儿。但是你也可以告诉他,你如果去杀他,他可能会奋起反抗,你这样做的话,对你也未必是好的。所以说人家康德是把这个“直心是道场”,他发挥到极致了——我这是打引号的“直心是道场”啊。好,我们这里先不讨论他这个是对是错,我们先说他是怎么说的。

第三个原则是什么呢?他说道德要在理性的原则上,什么叫理性的原则呢?他说你不能是感性的东西,因为人的感情随时在变,这个就不能成为道德真正的准则。比如说一个小孩儿掉到沟里去了,那现在你出于同情心,你说,“哎呀好可怜啊,我去救她吧。”康德说,对不起,这不是真正的最纯粹的那种道德。

为什么呢?因为他说,那如果换了一个人,他不是出于同情心,比如说他看到自己的仇人的孩子掉到井里面去了,掉沟里去了。他说,哎呀,我跟这个仇人有仇,那我就没有这个同情心了,那我就不去救他。他说:所以你看基于感情的东西都不靠谱,所以他说要基于理性。

也就是说,你必须认为救人就是善的,你也不要管他是出于什么心,就不能是出于任何心,就是说我认为救人就是善的,这样去救人,这才是真正的道德。他提出了这么一个标准,我们也暂且先不讨论他这个对不对啊,我们先说他怎么说的,这就是他所谓的理性,就是康德提出的三原则。

在西方呢,其实也有很多人认可或者部分认可康德的道德原则,也有些人在拿这个去要求自己,也得承认这一点,因为人性中都有善良的地方。但是康德的问题呢,就是他把这个道德当成了一种准则,就是一种固定的、固化的、僵化的准则在执行。这个我们到后面讨论中国的善恶观的时候,我们会拿这个继续来讨论,这里我们也不展开了。

图片

好,那我们再来说,西方还有什么基于准则的善恶观。还有一种非常流行的……我们都说欧洲的哲学史里面有两个特别大的流派:一个是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保守派,还有就是尼采为代表的激进派。

那么尼采是什么样的善恶观呢?他是这样子,他说呀,因为一切的人都是在一个社会中生存,生存是有竞争的,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适者生存的社会。所以尼采说,什么是善呢?就是能让你在竞争中更加有利于自己的生存,然后呢,你更加能激发出自己生命的那种潜能,那种生命的光辉,那种创造力,那种生命的意志,他说这个就是善。他说那种懒惰的、慵懒的、和和气气的,就是消沉的那些东西都不是善,而是恶。这就是尼采的善恶观。

尼采的善恶观,事实上在19世纪的西方世界影响了很多人,其中一个被他影响的人就是希特勒。希特勒特别地崇拜尼采的学说,如果你们看过希特勒的很多演讲,我的天呐,他经常引用尼采的学说。他说我们德国现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割地赔款,这么屈辱,我们这个民族怎么生存?于是他提出了纳粹主义。

这个纳粹主义是啥呢?就是我们的人种是高贵的,日耳曼民族是最高贵的民族啊,犹太人非常下贱啊,当然还有很多民族也是下贱的。那么我们要奋起,奋发起来,激发出我们的那种意志,然后去战斗,去把那些低贱的、弱小的民族都打败。然后我们要去奋斗,拼命地去搞。

他的演讲极具煽动力啊,那是不可想象的。有一些学过德语的朋友都说,他这个演讲太有煽动力了!为啥?他在拿尼采的学说在鞭策自己,甚至他的演讲经常会出现尼采的话,具体的一个……我记不得了,它有点类似于什么呢?他说这个强者的格言是什么?强者的格言就是不要理会那些弱者的唏嘘呻吟,就让我们去夺取,去战斗,就是这样子。

他经常就是拿这样的话在说,充满激情啊,激情澎湃。所以后来你看看德国人在二战的时候干的那些事儿,咱每个人都知道,就是从这种善恶观来的——基于准则的这种社会达尔文主义,这种纳粹主义的善恶观。

还有什么样的准则呢?还有在西方影响力非常大的这个善恶观的准则是什么呢?就是后来的一系列的这个……不知道该怎么叫了,可以叫做是“新自由主义”吧,就是自由主义的这个善恶观。

(待续)

图片

慧远闲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