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丙肝健康③ | 丙肝会导致其他疾病吗?

 新用户8825scGG 2022-08-19 发布于北京

作者: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程书权

感染HCV之后,肝细胞常出现脂肪变性,即我们俗称的“非酒精性脂肪肝”

据统计,脂肪肝在健康人群的占比目前已达到30%之多,中、老年群体则更为明显。而在慢性丙型肝炎人群中,合并有脂肪肝者可达到50%~80%以上,即使排除了性别、饮酒、肥胖等因素,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者亦超过50%,比正常人群高2.5倍以上。一般健康人肝细胞内可有不到5%的脂肪存在,当其含量达到5%以上,或肝活检显示每个单位面积中有1/3以上的肝细胞内有脂滴的存在时,就表示有脂肪肝了。若脂肪在肝细胞内达到5%~10%则为轻度脂肪肝,10%~25%为中度脂肪肝,大于25%则为重度脂肪肝。

体内脂肪过多或已经出现脂肪肝时可导致脂类的代谢、运转和免疫功能的下降,但一般情况下并无特异的临床症状出现。脂肪肝长期、持续的存在,导致肝细胞肿胀、炎症及变性坏死,最终由于纤维组织增生和假小叶形成,变为肝硬化。约25%的脂肪肝会合并出现肝纤维化,1.5%~8%发生肝硬化,其中,不少人还会在此基础上恶变为肝癌。

脂肪肝的出现还有利于HCV的复制、肝功能恶化和癌基因的突变。目前认为脂肪肝的发生与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的表达相关,HCV载量越高,发生脂肪肝的几率越大,基因3型的HCV感染发生脂肪肝的几率远高于其它几个类型。

似毛阿姨这般,机体可能原本已潜存有脂肪肝,抗HCV后病毒载量和肝功能康复,随着她心态和胃肠消化功能的好转,胃口大开,又未注意饮食和运动、保健方面的管理,身体进一步发福,实为以脂肪肝为主的代谢综合征进一步的加重,影响到肝功能指标而出现转氨酶的异常,而非丙肝复发。

另外,许多病友在漫长的HCV感染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脏器功能的减退,会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硬化等慢性基础疾病。一方面影响原本已经伤残的肝细胞功能,另一方面还可能需要长期配合服用多种药物对这些基础疾病进行调控,也难免会蓄积一定的肝脏毒性,对肝脏造成二次或多次伤害,出现了隐匿性的药物性肝炎,使肝功能波动、异常。

有的丙肝患者还合并有乙肝病毒、HIV、自身免疫性肝炎等状况,在丙肝康复后需要细加甄别警惕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尤其是治愈期间出现的原因不明性肝功能改变,更需要逐一甄别。

如有饮酒、使用中草药、保健品调理等习惯的病友也应谨慎,尽量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一旦出现肝功能的反复,宜及时到医院检查复诊

长期保持肝功能稳定者,亦不可以为病毒已清除就进了保险箱,定期体检仍十分重要。

(医学科普具有普适性,如有个性化需求,建议您就诊咨询。)

分享一波

顺便点个赞

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