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三味淑屋原创文章 — “以教为学,让对方听懂,接受追问质疑” 我身边有一位优秀的伙伴,他是机械工程出身,现在做咨询培训。 他每三年,就会让自己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学习,每三年掌握一个新领域的技能。在不断地精进的过程中,他比身边很多人进步得更快,领悟得也更深。 这位朋友,就是以教为学的榜样。 进入新领域以后,他也会把自己所学所思所想所悟,以结果为导向去输入输出,去设计课程,去运用到咨询和培训之中。 如今,帮助的人越来越多,也得到了很多身边人和学员的认可。 想起自己以前在一个社群里,因为临时需要我给大家分享如何设计微课这个话题。 我从来没有设计过啊,怎么办? 于是,赶紧买来关于设计课程的书籍,结合自己经常听到的微课,按照类似的思路,最后自己也梳理出来了课程提纲,之后找到有经验的老师给我指点,后来又不断优化,慢慢地,自己也会设计微课了。 我把自己是怎么做到的,整个思路分享给大家后,大家都觉得很受益。 回顾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以教为学的过程。 要不,怎么说教是最好的学呢。 ![]() “高手过招,找到自己的能力边界” 设计师山本耀司曾说过,我们人自己是看不见自己的,非要经过什么反弹回来,你才能看见自己。 是呀,我们是看不见自己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外界的人事物,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看到自己。 对于我们个人的能力来说,你说你有多大的本事,这是看不到的,要过过招才知道。 俗话说,是驴是马,拉出来遛遛。 以前,我在一个知识付费社群,每次分享的时候,大家都会一堆鲜花和掌声,一顿夸,我理解这是大家的习惯和赋能,但是,总会让人有种飘飘然的感觉。 自我反思后,我知道,这对于我个人成长来说未必是好事。感觉有点过了,我自己并没有优秀到这种地步啊。 后来,我暂时离开了那个平台,很大的原因也是担心自己在那样的环境里,会迷失。 别人看起来的高大上,反而让我很不自在,觉得虚得慌。得意时容易忘形,这是人的本性。还是要回到现实当中,好好提升自己,修炼自己,才是关键。 从那个环境里走出来后,我发现,在生涯规划领域,我自己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特别是和身边优秀的导师们相比,看到大家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实践经验,不对比不知道,一对比,真的是汗颜。 好在,这是好事。 如果没有过招,我就没有机会去提升了。 ![]() 学的东西,要如何检验自己学到了,其实,就是要在实践中运用起来。 古人把“知行合一”的智慧给到我们,这不就是在提醒我们,要去实践吗?你知道的,但是你不去做,等于不知啊。 如何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简单的办法,就是输出后,看看有没有人愿意为你付费。 以前在做咨询的时候,最开始是公益,后来,有人在获得我的咨询后,给我发红包。 随着公益咨询做得越来越多,自己的时间不够用,于是,变成了有偿服务。 就这样,一来二去,从单个咨询到个案咨询,陪伴指导收私教,付费也从最开始个案399元/时到现在的899元/时。 我想,这样的变化,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变得越来越有价值,另一方面,就是倒逼自己产出成果,交付价值。 如果我们不能够真的帮到对方,给到对方价值,那么,人家凭什么要给你付费呢? 作为知识工作者,我想,这也是鞭策自己的最好方式吧。 小结一下: 以教为学。 就会启发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输出为导向去输入,要懂得用别人懂得的语言去表达出来,不能自说自话。 在这个过程中,欢迎追问质疑。 高手过招。 向比你更厉害的人学习,过招,你才能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也才能过看到你和更厉害的人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缩小差距,老老实实修炼自己。 持续行动。
其实,学习的方法不外乎就是这些,真的就是要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去把每一件事情做好。 如今已98岁高龄的查理芒格曾提到,如果我们每一天都是进步一点点,如果我们活得足够长的话,再来回看我们的足迹,一定是和别人拉开很大的差距的。 是的,自己真的成长了,真的能够解决问题了,真的能够去帮助身边更多人一起变得更好了。 皆大欢喜。 回归当下,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其他的,就交给时间吧。 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三人行,必有我师 持仁爱之心,敬天爱人,持续践行 一起遇见更多美好 记得帮我点个“在看”哦,么么哒 作者:符景淑,生涯规划师,培训师,『三味淑屋』创办人,《敢比会更重要》作者,『叁仁行进化岛』岛主,专注生涯规划与心理疏导咨询、培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