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描述下肢运动时,一般都只讲髋、膝、踝三个关节产生的各种运动;对于足的运动也只谈距上关节和距下关节,而且多以足跖屈为主。 在实际下肢运动中,尤其是以走、跑、跳运动为主的蹬离地面的动作中,由于各运动环节是被原动肌在远固定条件下牵拉而运动的,这样足也必须作为一个运动环节参与下肢运动;所以只谈踝关节的运动是不够的,跖趾关节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特别是跖趾关节的背屈及其背屈肌的作用很有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 ![]() 跖趾关节属于足关节的一部分,由跖骨头与近节趾骨底构成,属椭圆关节,能绕额状轴作屈(足跖屈),伸(足背屈),绕矢状轴做少量(运动幅度较小)的外展(五趾骨展开),内收(五趾骨并拢)运动。 跖趾关节的背屈及其 背屈肌的作用 在走、跑、跳等运动中,经常要求足跟提起或保持提起。对于足来说,要提起足跟,运动的发生必定是在跖趾关节上。这时运动环节应是除趾骨部分外的足其它部分,足的背屈肌在远固定条件下收缩完成跖趾关节的背屈运动。 特别是在所有落地缓冲动作中,由于前脚掌着地,体重和重力加速度的作用迫使足在跖趾关节跖屈,这就需要足背屈肌在远固定条件下做离心工作以保持足跟提起,使运动中支撑反作用力在足弓的传递过程中逐渐减少,从而防止足跟在重力矩作用下着地或着地过早而造成足关节的损伤和对人体的直接冲击。 美国的菲利普·J·拉希和洛奇·K·柏克两人,在他们合著的《 运动学和应用解剖学》中论述到踝关节和足的非固有肌一章时,指出“ 胫骨前肌,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和𧿹长伸肌通常称为脚的屈肌(背屈肌)。在走路、奔跑和类似的所有动作中起着提高足趾和足的前部,不让它们碰擦地面的作用,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还起着提高足弓高度的作用,𧿹趾伸肌起配合作用,这组肌肉失效的人每走一步,足都会在地上擦一下。” 跖趾关节的背屈在 提踵动作中的作用 关于提踵动作,运动解剖学普遍认为完成提踵动作的原动肌是小腿三头肌,那么问题在于提踵动作的发生是在踝关节还是在跖趾关节? 跖趾关节的背屈肌群在 蹬地起跳动作中的作用 对小腿和足来说,蹬离地面之前的下蹲运动是小腿三头肌在远固定条件下做离心工作完成的。以维持踝关节跖屈发力,使小腿不向前倒的状态,同时足背屈肌也在远固定条件下做离心工作,维持跖趾关节背屈,使脚跟不着地状态。 蹬离地面时,小腿三头肌在远固定下做向心收缩,使踝关节跖屈,对于足来说,此时蹬离动作的足不是发生在跖趾关节,而是以末端趾骨所接触地面那一点为转动中心,是脚前掌部分向前上方运动,这时足运动的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反,故原动肌应是环节运动方向同侧的足背屈肌,这些足背屈肌群使足在蹬离地面动作中属于速度杠杆的运动。 上述肌肉同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一起,在远固定条件下进行爆发式收缩;使髋伸、膝伸、踝跖屈,足背弓的连续运动给地面一个强大的作用力,从而获得同样强大的支撑反作用力使人体离开地面腾于空中,从而完成蹬离地面跳起动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