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梅兰芳故居

 访古游记 2022-08-19 发布于广东

梅兰芳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占地面积716平方米。1961年梅兰芳逝世前,曾在这幽静、安适的四合院内,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10年。此院原为清末庆亲王奕王府的一部分,解放后经过修缮,梅兰芳搬到这里居住。梅兰芳逝世后,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提议建立梅兰芳纪念馆。纪念馆成立后,收藏有梅兰芳夫人福芝芳及子女在1962年捐献给国家的大量珍贵文物、文献资料。辟有4个展览室:正院北房为“故居陈列室”(原状陈列),客厅、书房、卧室、起居室的各项陈设均保持梅兰芳先生生前原貌。梅兰芳故居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兰芳故居正门

梅兰芳故居大门为典型的蛮子门,蛮子门是将槛框、余塞、门扉等安装在前檐檐柱间的一种宅门,门扉外面不留容身的空间。门口抱鼓石为圆形,门框上有四颗门簪,朱漆大门上悬挂着邓小平同志亲笔书写的馆名匾额。

故居大门上“梅兰芳纪念馆”匾额为邓小平同志在1986年10月亲笔题写

北京市文保碑

国保碑

一进大门,迎面是青砖灰瓦的大影壁,影壁前安放着梅兰芳先生的汉白玉半身塑像。

故居门内梅兰芳先生像

故居前院一排房子在梅兰芳先生生前曾用做大、小客厅、箱子间等。在辟为展厅,以大量的照片、实物详细介绍了梅兰芳先生童年、青年、中年的艺术生涯,以及晚年在新中国成立后为国家戏曲艺术作出的贡献。

故居二门

故居二门为小门楼式,并非传统的垂花门,不是王府别院的形制,可能是后期修缮时改建。门内有一朱漆屏风,起到隔断、障景的作用。

二门内屏风

后院三面合围,正房(北房)现为故居原状陈列,东西厢房现为展厅。院内种有两棵柿子树,两棵海棠树,寓有“事事平安”之意。

二门内庭院

故居正房(原状陈列)

正房会客厅内摆放着梅先生使用过的硬木家具及练功用的穿衣镜、鸽子哨等,西墙上挂着清代画家沈蓉圃的《同光十三绝》,客厅的里间是起居室,东耳房是卧室,西耳房是书房。

故居正房内景

同光十三绝(清 沈蓉圃绘)后排左二为梅兰芳先生的祖父梅巧玲先生

故居内紫檀嵌螺钿大穿衣镜

东耳房(卧室)

东厢房与正房间连廊

东厢房

东厢房原为梅兰芳先生之女梅葆玥的居所及梅兰芳先生的家庭餐厅。西厢房与东厢房外观相同,原为梅兰芳先生长子梅葆琛一家居住。


梅兰芳先生生平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是我国戏曲艺术大师,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继承传统,勇于创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集我国戏曲艺术精华于一身,发展并提高了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梅派艺术。他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被誉为伟大的演员和美的化身。

梅兰芳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者之一,为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曾多次出国访问演出,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艺术的了解,使中国的戏曲艺术跻身于世界戏剧之林。如今,梅兰芳被视为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当选为中国人民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副主席,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学院院长。他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梅兰芳先生是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象征,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拜师学艺 沪上成名

1894年10月22日,梅兰芳出生在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的一个梨园世家,他的祖父梅巧玲是清“同光十三绝”之一。

梅兰芳家庭关系

梅兰芳8岁开始学戏,9岁师从吴菱仙,11岁首次登台,后搭喜连成科班借台习艺。

梅兰芳与幼年学艺时的小伙伴

1912年,他与“伶界大王”谭鑫培合演《桑园寄子》,确立了他在北京戏曲舞台上的地位。1913年,他首次赴上海演出,受到上海观众的交口称赞,遂崭露头角。

改革创新 名旦之首

梅兰芳在长期的舞台艺术实践中,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舞台、服饰、化妆、剧目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使京剧旦角表演艺术不断地发展。1912年之后,他编演了多部时装新戏和古装新戏,进行了舞台艺术上的改革尝试。他在唱、念、做、舞等方面,均达到了京剧旦角行当的艺术巅峰,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京剧旦行表演艺术流派——“梅派”。

1927年春,北京“顺天时报”,举办的“五大名伶新剧夺魁”活动开始投票,梅兰芳参加评选的剧目为《洛神》、《太真外传》、《廉锦枫》、《西施》、《上元夫人》等。1931 年,《戏剧月刊》发表了观众对“四大名旦”艺术优点诸多项目统计比较表,梅兰芳排名第一,确立了名旦之首的地位。梅兰芳创排的大型古装舞台剧——《太真外传》,使用了当时先进的灯光和布景,并以此剧被评为四大名旦之首。

《凤还巢》 梅兰芳饰程雪娥

出访海外 享誉国际

1919年至1935年,梅兰芳先生曾先后到日本(1919年、1924年)、美国(1930年)、苏联(1935年)等国家演出,赴欧洲多个国家进行考察,结识了许多国际上各界知名人士,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获得了极高的国际声誉。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促进了国内外文化交流,使我国戏曲艺术跻身于世界戏剧之林。

梅兰芳在苏联表演《霸王别姬》“剑舞” 片段

蓄须明志 爱国情怀

在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罢歌歇舞,蓄须明志。为了维持生活,梅兰芳以鬻画勉强自给,直至战争结束,重返舞台。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抗金兵》 梅兰芳饰梁红玉

1948年《生死恨》被拍摄成中国第一部戏曲彩色电影 梅兰芳饰演韩玉娘

老骥伏枥 重焕青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重新焕发了艺术青春。他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多次受到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毛主席接见梅兰芳

周恩来总理接见梅兰芳

他经常率剧团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每到一处,均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他于1952 年赴维也纳参加世界和平大会,1956年再次率团东渡日本,并于195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2年梅兰芳赴维也纳出席世界和平大会

晚年的梅兰芳仍然活跃在京剧舞台之上,1959年作为建国十周年的献礼,梅兰芳编演了他最后一出剧目《穆桂英挂帅》。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心脏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67岁。

梅兰芳编演的最后一出戏《穆桂英挂帅》剧照(1959年)

梅韵留香 桃李满园

梅派艺术雍容典雅,具有中和之美,深受中外观众的喜爱。梅兰芳先生广收弟子,许多优秀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都曾拜梅兰芳为师,在他所收的115名弟子中,既有同为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先生,也有像张君秋、杜近芳等优秀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与弟子程砚秋

直至今日,梅兰芳所创出的梅派京剧表演艺术仍然在舞台上屹立不倒,梅派经典剧目久演不衰。在京剧被列入世界“非遗”代表作名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京剧优秀演员拜入梅门,如梅兰芳之子,当今梅派艺术的掌门人梅葆玖先生门下已有38位弟子。人们坚信,梅兰芳将永远与京剧同在。

梅兰芳与弟子言慧珠

梅兰芳与弟子顾景梅

梅兰芳先生弟子姓名一览表(按姓氏笔画顺序)

丁至云 于素秋 王志怡 王佩瑜 王素琴 王熙春 王慧萍 毛世来 毛剑秋 申丽媛 白玉薇 任颖华 吕慧君 言慧珠 沈小梅 沈曼华 汪剑耘 李元芳 李玉芝 李玉芙 李玉茹 李世芳 李吟香 李金鸿 李香匀 李桂云 李国粹 李砚秀 李湘君 李斐叔 李毓芳 李碧慧 李慧芳 李慧琴 李蔷华 李燕香 李薇华 李  丽 杜近芳 杜丽云 吴若兰 范玉媛 周曼如 胡芝风 胡漱芳 胡  蝶 南铁生 红钱女 高玉倩 高  华 唐富尧 郭建英 海碧霞 秦慧芬 陶默庵 马小曼 马金凤 闫立品 华慧麟 阳友鹤 陈永玲 陈正薇 陈伯华 陈书舫 毕谷云 徐再蓉 徐东来 徐碧云 许守义 章遏云 梁小鸾 黄世恩 曹慧麟 张世孝 张志英 张君秋 张春秋 张南云 张淑娴 张曼玲 张蝶芬 张丽娟 崔秀茹 童芷苓 云艳铭 喻志清 舒昌玉 程砚秋 邹慧兰 焦鸿英 新凤霞 新艳秋 贾世珍 杨玉娟 杨秋玲 杨惠敏 杨维君 杨畹农 杨荣环 趟文漪 赵慧娟 醉丽君 刘元彤 刘肖梅 刘淑华 冀韵兰 卢  燕 谢虹雯 谢黛林 韩淑华 魏莲芳 关肃霜 罗慧兰 顾正秋 顾景梅

梅兰芳与弟子李斐叔

梅兰芳与弟子顾正秋


走向世界的梅兰芳

梅兰芳是中国戏曲传统表演艺术的集大成者,也是戏曲艺术的创新者、推进者,是中国近代史上较早自觉进行中国戏曲文化海外传播的先行者,足迹所及,包括亚、美、欧、非各大洲的诸多国家。其海外戏曲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彰显出梅兰芳作为中国戏曲艺术家高度的文化自觉。

20世纪初,中国京剧艺术发展走向繁盛,但是世界各国对于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所知甚微。梅兰芳1919年首次迈出国门,开启了中国京昆艺术走向世界的先河。梅兰芳先后踏上了日本、美国、加拿大、苏联、波兰、德国、法国、瑞士、奥地利、英国、意大利、埃及、新加坡等十余国的土地,或传播艺术,或交流文化;中国的戏曲艺术渐被海外戏剧界了解、认知和接纳,由此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屹立于世界戏剧之林。

梅兰芳在美国演出《汾河湾》剧照

前苏联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把梅兰芳的表演艺术称誉为“富有诗意的程式化了的现实主义艺术”;前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看了梅兰芳的京剧表演后,不禁赞叹道:“现在我才算看到了真正的戏剧”;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则表示,中国戏曲对他的戏剧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和启迪。梅兰芳及其艺术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获得了高度赞誉,与多位世界级艺术大师和国际友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谊。由此可见,梅兰芳所创造的艺术,不仅屈于中国人民,而且也属于世界人民,他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实践者与探路人。

梅兰芳与苏联著名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出访日本 震撼扶桑

梅兰芳先生在1919年和1924年两次访日演出,将他的表演艺术精华展现给日本人民,获得了极高的载誉。1956年梅兰芳先生再次访日,对于增进当时尚未恢复外交关系的中日两国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56年中国访日京剧代表团行程

直至今日,梅兰芳和他所代表的中国京剧艺术仍然为日本人民所称颂和赞扬,而梅兰芳先生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有组织、有规模地将京剧艺术全面推广和介绍到国外的第一人。

日本友人与梅兰芳的往来信件

美国之行 载誉西方

1930年,梅兰芳率团访问美国,在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地进行巡回演出。他以中国戏曲艺术的巨大魅力和个人精湛的演技,赢得了美国民众及艺术界、学术界的一致赞扬和高度评价。

旧金山市长小卢尔夫亲自陪同梅兰芳,受到当地民众夹道欢迎

南加州大学和波摩纳学院分别授予梅兰芳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此次访美之行是中国向海外传播东方艺术的历史中影响极大的一次民间活动,不仅促进了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而且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中的一座丰碑。

梅兰芳在美国演出《贞娥刺虎》剧照

访问苏欧 誉满全球

1935年,梅兰芳率团踏上了前苏联的土地,演出在苏联引起了轰动。著名苏联电影导演艾森斯坦亲自操刀将梅兰芳的京剧表演动作和《虹霓关》片断拍成电影。

梅兰芳在苏联演出《虹霓关》饰东方氏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等著名戏剧家也与梅兰芳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随后,梅兰芳又赴英、德、法、意等国进行考察和交流。至此,中国戏曲艺术因梅兰芳而走向了世界,其舞台表演中地虚拟性、写意性、程式化的特性,让注重写实的西方戏剧大师们真正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一个完全不同的表演体系,这就是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体系。

俄文梅兰芳演出戏单

民间外交 文化大使

梅兰芳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民国时期来京的国际友人,无论是文艺界的,还是政商界的知名人士,大多要求访梅宅拜会梅兰芳。 当时的梅兰芳每月都会在位于无量大人胡同的梅宅举行多次茶话会。在这些场合中,梅兰芳竭尽所能地宣扬我国的民族传统戏曲艺术,为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梅兰芳(左六)在北京寓所接待英国驻华公使,陪同有冯耿光等

《贵妃醉酒》 梅兰芳饰杨贵妃

《贵妃醉酒》选段

梅兰芳先生作为中国京剧艺术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一生致力于传承和发展我国戏曲艺术,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深受人民的尊崇与爱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