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定天宁寺凌霄塔

 访古游记 2022-08-19 发布于广东

天宁寺凌霄塔位于河北省正定县镇州南街与中山东路交汇处东侧的原天宁寺内,唐代原名慧光塔,后因巍峨高崇而得名凌霄塔,又因塔身多系木结构,故俗称木塔。据塔中出土石函记载凌霄塔始建于唐代宗年间(公元762-779年),较县志记载的唐懿宗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年)提早了一百年。宋庆历五年(1045年)在唐塔残基上修建了一至四层,金皇统五年(1145年)重修并建设四层顶至九层的木质塔身。其中该塔贯通五层的塔心柱为现存古塔中最长的一根,且结构特殊,仅此一例,极其珍贵。1988年天宁寺凌霄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凌霄塔正立面

凌霄塔侧面

国保标识

据清光绪《正定县志》记载,清代天宁寺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牌坊、重门、天王殿、前殿、后殿、凌霄塔等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暮鼓晨钟,香火鼎盛。民国初年,寺院屡遭厄难,殿堂一一毁坏,主要建筑独存凌霄塔。凌霄塔是一座九级十檐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塔,平面呈八角形,高40.98米,矗立于八角形台基之上。塔身一至四层为全砖结构,四层顶至九层,斗拱、飞檐皆为木制,每层正面各辟拱形洞门或直棂窗。凌霄塔从第五层开始,各层高度逐层递减,外部轮廓亦逐层收缩,从而形成抛物线外廓,给人以端庄稳重之感

凌霄塔远景

凌霄塔近景

凌霄塔的内部十分宽大,内部有楼梯可以攀爬,在第四层的中心部位,竖立着一根直达塔顶的木质通天柱(塔心柱),并用放射状八根扒梁与外檐相连,上托龙骨楼板。中心柱的柱脚坐在第三层顶部十字交错的大梁上,柱顶承托塔刹。这是古代修建木塔常用的方法,这样的建造结构对塔身的稳定性非常有利,然而,我国保存下来的实例并不多,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在《中国古塔》一书中指出:“我国现存实物中,仅正定天宁寺木塔存在这样一种结构方式。”

凌霄塔全景

凌霄塔在千余年的沧桑巨变中屡遭毁损,1866年3月22日地震时将铁质空心枣状塔刹震毁,此后,又因风吹雨打,塔身的八、九层也相继坍塌。为保护这座在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古塔,人民政府组织力量进行了全面勘察,并在力求保持原貌的前提下,于1981年落架大修。

凌霄塔夜景

1982年2月,专家在勘察凌霄塔的过程中于塔基下发现地宫。经清理,出土一批珍贵文物,其中宋祟宁二年(1103年)和金皇统六年(1146年)的两方刻有铭文的石舍利函为断定该塔创建的确切年代提供了可靠依据。据两方石函铭文记载,该塔原名慧光塔,始建于唐代宗年间(公元762—799年),至宋庆历五年(1045年)大修,金皇统五年(1145年)重修。文物资料对县志记载予以订补匡正。

宝塔雄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