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居庸关及云台

 访古游记 2022-08-19 发布于广东

居庸关是明长城的内三关,“天下九塞”之一,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西北的军都山峡谷之中。居庸关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系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规划创建。居庸关城中的云台是元代过街塔的基座,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年),台顶四周及券门内外满浮雕佛像、经文和佛教纹饰,均为藏式风格。居庸关云台为研究民族关系史、佛教史、建筑史、艺术史等提供第一手材料,保存下来的西夏文和八思巴文石刻文字对破译古代文字,以及研究西夏、蒙古历史都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1961年居庸关云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居庸关云台

居庸关南关城楼

居庸关长城

国保碑

元至正二年(1342年)元顺帝下令在居庸关修建宝塔云台,帝师喜幢吉祥贤和国师南加惺机资喇嘛参与设计建造,为一座底部台基,上建三座喇嘛塔的过街塔建筑,佛经说过往行人从塔下经过,如同拜佛。建塔的目的是要使来来往往经过塔下的百姓,都能“皈依佛乘,普受法施”。至正五年(1345年)宝塔云台落成。明初三塔毁于地震,明正统四年(1439年),云台上破败的塔基被拆除。正统八年(1443年),信官林普贤出资在云台上修建泰安寺佛殿,并于正统十年(1445年)完工,殿内供奉有毗卢遮那佛和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佛像。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五月,云台上的殿宇被大火焚毁,成为今貌。

《穆默的摄影日记》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

居庸关云台下大上小,由汉白玉石砌筑,呈长方形,通高9.5米,基座下部东西长26.84米,南北长17.57米,基座顶部东西长25.21米,南北长12.9米。台顶四周为雕花石栏及排水龙头,云台下部正中南北方向辟有一形状如半个八角形的券洞,构造特殊。券洞宽6.32米,高7.27米,长17.57米,车马可在内通行。居庸关云台台顶四周及券门内外满布佛经和佛像浮雕。

云台顶部雕花石栏及排水龙头

居庸关云台顶部的四个方向均有挑出的两层石平盘,上有如意云、兽面和缨络垂珠的浮雕。石平盘上方安装有一圈石质护栏,护栏望柱下方和台顶的四角位置均有排水用的石雕螭首,造型生动,雕工精美。

门券外沿上部的大鹏金翅鸟和七头蛇护法神

云台门券外沿上满饰浮雕,门券的上部为大鹏金翅鸟和七头蛇护法神组成的图案,外沿两侧装饰夔龙、持莲童子异兽骑象、金刚杵等,间隔雕刻卷草纹,整幅画面生动饱满,充满藏传佛教的特色。

持莲童子异兽骑象纹

金刚杵

居庸关云台券洞内壁的顶部雕刻有5个曼陀罗图案,曼陀罗即坛城,是密宗佛教术语,用以代表一切圣贤、神明的聚集之场所。曼陀罗的主尊佛像,由北往南依次为:释迦牟尼佛(如来佛)、阿弥陀佛(菩萨形)、阿佛(菩萨形)、金刚手菩萨、普明菩萨。其中除释迦牟尼为佛祖之外,其他四菩萨在此显现,则有四方教主的意思。五曼荼罗内共有佛像197尊。

内壁的顶部曼陀罗图案

券洞的斜顶部雕刻有十方佛图案,十方佛周围还分别刻有小佛1020座,取千佛之意。这些小佛,是明朝正统年间,修建泰安寺时,由镇守永宁(今延庆县境)的太监谷春主持补刻的。连同十方佛下的菩萨、比丘,券顶两侧共有刻像1060尊。

十方佛和千佛浮雕

两侧垂直的内壁雕刻有四大天王造像,东西两壁各有两尊。在四大天王造像之间的两面均有石刻文字,其中一侧为藏文、梵文、汉文、八思巴文、维吾尔文和西夏文拼写的《陀罗尼经咒》;另一侧为藏文、汉文、八思巴文、维吾尔文和西夏文记载的《造塔功德记》。

南方增长天王像

北方多闻天王像

东方持国天王像

西方广目天王像

汉文

八思巴文

西夏文

藏文和梵文

维吾尔文

居庸关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地形极为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燕国就扼控此口,时称“居庸塞”。汉朝时,居庸关城已颇具规模。南北朝时,关城建筑又与长城连在一起。此后历唐、辽、金、元数朝,居庸峡谷都有关城之设。朱元璋攻克大都(今北京)灭元后,蒙元军队被驱逐回漠北,为防御蒙古军队的袭扰,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规划创建居庸关城。建成的居庸关建有南北券城、城楼、敌台、水门等功能各异的配套建筑,构成了完整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居庸关在清末逐渐颓圮,至上世纪已成为遗址,1993年十三陵管理处在原址上修复南北关城、长城和附属建筑等。

居庸关南关城和云台


从云台望南关城楼

国计坊位于云台和南券城之间,形制为三门四柱七楼,面阔22. 4米,顶部为绿琉璃瓦顶,中额书“国计坊”三字,意为“警示居庸关是北拒强敌,南卫都城的关口,是国事军务的重中之重,国家大计的所在”。牌坊两侧额为黄琉璃花板透雕“二龙戏珠”图案,下部为汉白玉夹杆石。

国计坊

南关城

南关城门上有“居庸关”石匾,是明景泰五年维修后刻立的。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之变”中被俘,蒙古瓦剌部三万余人围攻居庸关,奉命镇守居庸关的右副都御史罗通据城固守,亲率守军大败敌军,使京师转危为安。居庸关内有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为罗通建立的表忠祠。

“居庸关”石匾

表忠祠

南关城内建有关王庙,供奉武圣关羽,庙宇建于明代正统年间(1436-1442年),1997年重修。南关城墙上还建有闸楼、角楼等防御设施。

南关城关王庙


角楼

闸楼、角楼和西山长城

东西山脊之上蜿蜒曲折的城墙都是1993年以后在原基址上修复的,全长4142米。巍峨的长城沿东侧的翠屏山和西侧的金柜山山脊曲折蜿蜒与南北两关相连,两山山顶的直线距离达1150米,成为一个封闭的关城。

西山长城

东山长城

距南关北850米为居庸关北关城,与南城形制基本一致,城内有明洪熙元年(1425年)建立的真武庙一座,真武庙所祀主神为真武大帝。真武即玄武,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明代对真武信仰达到鼎盛。朱棣称帝后,特加封真武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相传,洪武初大将军徐达北征“屡有真武灵助之”,因而在关内修建此庙。现在的真武庙是1996年修复的。

北关城楼

北关城真武庙

真武庙俯瞰

居庸关城内还建有城隍庙一座,是城内规模最大的庙宇,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7年),清代乾隆三十年(1765年)重修。城隍是道教所传守护城池的神,在这里建城隍庙除为了护佑关城外,还有约束军民的用意。1996年庙宇得到重修,庙内供奉有城隍、阎王、山神、地神等。

城隍庙戏台

城隍庙山门

城隍庙大殿和东西配殿(阎王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