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下)

 访古游记 2022-08-19 发布于广东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79号,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三·二九”起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七十二烈士墓已在上篇做了详尽的介绍【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上)】,在墓园内还安葬有为数不少的民国革命志士,本篇将逐一介绍墓园内的其他烈士墓。

邓仲元墓

邓仲元(1886-1922),又名仕元、邓铿。广东惠阳人。著名的辛亥革命元勋、军事家、革命烈士。早年加入同盟会,深受孙中山器重,历任东江第一军参谋长、中华革命军东江总司令、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等职。他积极参加讨伐袁世凯、龙济光、莫荣新等军阀及反对陈炯明的斗争,功绩卓著。民国十一年(1922年)3月21日,在广九铁路(相关阅读:东莞广九铁路石龙南桥广州大沙头车站,遭暗杀,终年36岁。孙中山痛失良将,追授为陆军上将,安葬于黄花岗。

邓仲元墓俯瞰

邓仲元墓

邓仲元墓位于七十二烈士墓东南,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坐西北朝东南。由墓道门楼、铜像、乐台、八角亭、墓冢及墓表组成。墓道门楼面阔三开间,两边有厢房,是仿西方古典建筑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正面中间的门洞两旁有方形倚柱和圆形旋柱各两根,是仿希腊的科林斯柱式,柱头混线变化多样,柱础线脚简洁,旋柱支撑旋拱的门洞,门楼正上部的山花有“邓仲元先生墓道”字样。门楼两侧有围墙50多米。

邓仲元墓门楼

墓门后是宽阔的祭场,其右侧有邓仲元先生铜像和八角亭,铜像原置广九车站门前邓仲元被刺牺牲处,20世纪50年代初移置到这里。铜像中的邓仲元身穿军大衣,头戴大檐军帽,右手叉腰,左手握军刀,再现了陆军上将的英姿。

邓仲元先生像

八角亭建于铜像东侧,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为邓仲元墓的附属纪念建筑,混凝土结构,绿琉璃瓦,八角攒尖顶,为中国传统建筑样式。上层构造类似雨伞,结构体系牢固,是极为罕见的建筑形式。

八角亭

八角亭屋顶梁架

祭场西侧设乐台,为举办纪念活动时奏乐的场所。乐台混凝土结构,东、南、北三面设阶梯,台周建有栏杆。

乐台

祭场后就是邓仲元先生的墓冢,上建有一仿西式古典风格的亭子,高8米,平面方形,亭中央竖“邓仲元先生之墓”墓碑,孙中山题书,墓冢前设一拜桌。

邓仲元墓

西式古典风格的墓亭

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墓碑

墓亭后是方柱纪念碑式的墓表,高约15米,柱身有凹槽,柱座四面镶有青石,镌刻胡汉民撰、陈融书的《陆军上将邓仲元墓表》。祭场左侧为邓氏夫人李顺春及其子邓伟东墓。

墓表

青石墓表

邓仲元夫人李顺春墓


梁国一墓

梁国一(1892—1923),海南文昌人,越南归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民国十二年(1923年)参加东征,升任团长,牺牲后追赠梁国一为陆军少将,葬于黄花岗。该墓坐西朝东,由墓道牌坊、墓亭和墓碑组成。

梁国一墓道牌坊

墓道牌坊混凝土结构,顶饰西洋山花,坊心镶嵌石板,上刻民国陆军上将陈济棠题写的“梁国一先生墓道”。牌坊后建有西式墓亭,形制与邓仲元墓略同,墓亭前设供桌。

墓亭

梁国一墓碑

墓亭内立有孙中山亲书碑文“梁国一先生之墓”,墓碑背面刻有其兄梁朴园的记述和胡汉民题写的挽联。

墓碑背面


叶少毅墓

叶少毅(1895-1919),广东台山人。民国八年(1919年),叶少毅作为援闽粤军飞行员在漳州上空侦察敌情,飞机失事,壮烈牺牲,年仅24岁。

叶少毅墓

叶少毅墓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方台,镶嵌林森题写的墓志铭;上部为方尖碑样式,镶嵌石质墓碑,上刻“援闽粤军飞行家叶少毅墓”。

墓志铭

叶少毅墓(前)、冯如墓(后)


冯如墓

冯如墓位于叶少毅墓后。冯如(1883-1912),号鼎三,广东恩平人,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家及飞行家。民国元年(1912年)8月25日在燕塘驾驶自制的飞机作表演时失事牺牲,时年29岁。

冯如墓

冯如墓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墓碑为建于二层台上的四棱锥,墓碑正面镶嵌“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冯君如墓之墓”,左侧是冯如制造的飞机照片,右侧是冯如遗像。墓碑其余三面分别镶嵌“民国第一飞行家冯君如墓志铭”、“临时大总统令”、“墓道铭”。

民国第一飞行家冯君如墓志铭

临时大总统令

墓道铭


杨仙逸墓、谢铁良墓、苏从山墓

杨仙逸(1891-1923),字学毕,号铁庵,广东中山县人,被孙中山誉为“中国革命空军之父”。民国十二年(1923年)9月,随孙中山出师讨伐陈炯明。20日,与海军鱼雷局局长谢铁良、长洲要塞司令苏从山往博罗梅湖白沙堆检阅水雷时,因水雷爆炸,三人同时遇难。孙中山下令追赠杨仙逸为陆军中将。

杨仙逸墓园

杨仙逸墓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由墓门、杨仙逸墓、谢铁良墓、苏从山墓、墓表碑组成,占地面积150多平方米。墓门为红砖砌成的双柱拱形门,高5米,宽12米。铁制拱形上镶“杨中将仙逸墓”六字,中央弧顶置铁制飞机模型,象征烈士“志在冲天”的志气。

杨仙逸墓

杨仙逸墓呈方形,高约3米,石米批荡,正面镶嵌孙中山手书“杨仙逸先生墓”石碑,上款“民国十五年”。墓上立“杨仙逸中将纪念碑”高2.8米,上刻着烈士生平事迹。

孙中山手书“杨仙逸先生墓”

杨仙逸中将纪念碑

墓后东西两侧分别为同时殉难的谢铁良和苏从山两人之墓。

谢铁良墓

苏从山墓

在三墓之间竖有一块高1.70米、宽0.84米的石碑,上刻1924年9月27日孙中山以大元帅名义颁发给杨仙逸、谢铁良、苏从山三人“技术湛深,志行纯洁,尽瘁国事,懋著功劳”褒令的石碑。

大元帅令石碑


金国治墓

金国治(1883-1917),沅陵县人。1917年任潮梅军第一支队长兼前敌司令,受命讨伐莫擎宇,遭桂军拘禁杀害,1920年移葬黄花岗。

金国治墓

金国治墓坐西北朝东南,平面呈方形,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墓碑,正面镶嵌“潮梅军前敌司令金公国治之墓”石碑,下部方台嵌“潮梅军前敌司令金公墓志铭”。

潮梅军前敌司令金公墓志铭


雷荫堂墓

雷荫堂(1877-1924),同盟会会员,任东路讨贼军军法处长,民国十三年(1924年)被暗杀,葬于黄花岗。墓呈方形,坐北朝南,由墓亭和墓冢组成,民国二十年(1931年)重修。

雷荫堂墓

雷荫堂墓志


王昌墓

王昌(1886-1918),革命志士。民国七年(1918年)在加拿大枪杀段祺瑞政府众议院议长汤化龙后,自杀就义。民国十二年(1923年),孙中山派人把王昌的遗骨送回广州,以党礼葬之于黄花岗,以为表旌,为中国国民党党葬第一人。

王昌墓(中)、雷荫堂墓(左)

王昌墓

王昌墓坐西北朝东南,由墓冢、墓门牌坊、墓表组成。墓冢建在宽大的花岗岩石台基上。墓台西北面为墓门,墓门为牌坊样式,上书:王昌烈士墓,石牌坊下为墓道,西立民国十三年(1924年)刘震寰所撰“烈士王君墓表”。

墓门牌坊

墓表

王昌墓全部用花岗岩石砌筑,雕刻精美,构思独特。墓建在花岗岩石台上,左右各出一八字形三级台阶,三面设石栏,墓后石屏中西结合,西式外观饰中国传统花纹,富有民族特色。墓屏中央镶嵌民国十四年(1925年)由汪兆铭(汪精卫)所题“烈士王昌之墓”墓碑,正对着平卧于墓碑前的石椁。

王昌墓侧视

王昌墓石椁建于三层石台上,青石制,雕工精美,石椁前装饰石狮一对。

王昌墓石椁


梁沾鸿墓

梁沾鸿(1886-1923),广东江门人。民国八年(1919年)任北伐粤军第一军的团长。民国十二年(1923年)在东莞被敌杀害,追赠陆军少将,葬于黄花岗。

梁沾鸿墓

梁沾鸿墓坐西北朝东南,占地9.4平方米,为方柱形的纪念碑,碑上刻“追赠陆军少将梁故团长沾鸿之墓”、“故陆军少将梁公沾鸿府君之墓”,纪念碑前有一对石狮。

梁沾鸿墓侧视


韦德墓

韦德(1900-1925),革命党人,民国十四年(1925年)枪杀陈炯明前线总指挥洪兆麟后,自杀就义,葬于黄花岗。

韦德墓

韦德墓坐西北朝东南,为方柱型纪念碑式。纪念碑建在三层石台之上,碑高约8米,上部纪念碑刻“韦德烈士之墓”,下部基座四面镶嵌韦德烈士墓表。墓前左右各立一抱鼓石。

韦德墓全景


史坚如祠

史坚如(1879-1900),原名久纬,广东番禺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加入兴中会,从事革命活动。次年10月28日,他挖地道用炸药谋炸巡抚衙门及巡抚德寿未遂,后被捕。11月9日壮烈就义。时年21岁。孙中山先生称赞其为“为共和革命牺牲的第二个健将”。

史坚如祠大门

史坚如祠也称史坚如墓,原址在先烈路青菜岗,民国二年(1913年)建成,1978年因建设需要,迁葬至现址。现墓园由门楼、史坚如像组成。门楼为西洋造型,门楼正中嵌石额,上刻“史坚如先生祠”,上款为“民国二年”,落款“胡汉民题”。

史坚如先生祠

过一花岗岩石砌的三级平台和石阶,置史坚如立像。像与方形石座均由白云石雕成,基座的正面刻有烈士的生平简介,末署“中华民国二年七月孙文等公建”,背面为英文简介,均是从原墓葬迁来的。

史坚如像

史坚如像背面

史坚如像正面(上)、背面(下)


范鸿泰墓

范鸿泰(1895-1924),原名成绩,越南义安省人。早年加入越南光复团,积极投身于越南民族解放运动。1924年他试图在广州刺杀法国驻越南总督麦林,但未能成功,自沉珠江,壮烈牺牲。

范鸿泰墓

范鸿泰墓原葬于下二望岗,1958年3月24日迁葬于黄花岗。墓前立有“越南范烈士墓记”。

越南范烈士墓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