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仙岩古代诗词选》古寺重门里,回廊一径幽。水声长带雨,山色最宜秋。

 风摆柳 2022-08-19 发布于内蒙古

图片

选自《仙岩古代诗词选》周兴杞主编

视频:温州仙岩圣寿禅寺

仙岩寺铭

(唐)司空图

岩之巅,森戟插天,中宅灵仙。

瀑之作,风斡洞壑,地涌山凿。

越之裔,瓯之隅,人逸而腴

某某师,某某牧,寺圮而复。

※注

①司空图:(837~908),字表圣,河中(今山西永济)人。著有《诗品》、《司空表圣集》。

②斡(wò):转,旋转。

③壑(hè):山沟。

④腴(yú):胖。

⑤圮(pǐ):倒塌。

图片

圣寿寺

)许景衡

古寺②重门③里,回廊④一径幽。

水声长带雨,山色最宜秋。

寓宿已多日,题诗更少留。

此生随利禄⑤,行路自悠悠。

※注

①许景衡:(1072~1128),字少伊,世称横塘先生,瑞安白门人,为温州元丰九先生之一、瑞安元丰四先生之一。宋哲宗元祐九年(1094)进士,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迁殿中侍御史,后升尚书右丞。为官刚直不阿,力主抗金,后遭奸臣排斥,罢为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卒谥忠简。景衡得程颐之学,志虑忠纯。有《横塘集》三十卷行世。

②古寺:指圣寿禅寺,俗称仙岩寺。

③重门:多重门。

④四廊:两厢房走廊。

⑤利禄:名利官禄。

游仙岩(寄仙岩元上人

)许景衡

龙穴梅潭抱岭斜,忆曾同试雨前茶②。

稍须林壑开云叶,便倩儿童汲井花。

一别仙岩空梦寐,三千边塞走尘沙。

拟将觅片闲田地,邻舍如侬有几家?

※注

①上人:上德之人。系僧人和比丘的尊称。因他们内涵德智,外有胜行,在人之上。

②雨前茶:指节气在谷雨之前采摘制成的春茶。

重过仙岩

)曹豳

片棹②仙源及早秋,西风谡谡③翠华浮。

矶④分玉映三千界⑤,壁耸金铺十二楼。

谈道昔年人已没,论交今日我还留。

欲同山衲⑥寻遗事,苔鲜蒙茸⑦不可求。

※注

①曹豳:(1170~1249),字西士,又字潜夫,号东畎,瑞安曹村人,叔远侄。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进士。历官左司谏、礼部侍郎、工部侍郎、宝章阁待制。卒谥文恭。(豳Bīn:古地名。)

②棹(zhào):船桨。

③谡谡(SùSù):形象挺拔。

④矶(jī):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

⑤三千界:佛教语指三千大世界。

⑥山衲(nà):衲指百缀衣(布丁);又是和尚代称。山衲:山中和尚的代称。

⑦蒙茸(róng):同蒙戎,又同龙茸。犹言蓬松、乱貌。

游仙岩

)项公泽

瓯东福地大罗巅,杖履②徜徉③礼圣贤。

梅雨潭边湔④俗虑,虎溪桥上缔清缘。

百年光景蕉藏鹿⑤,三世生身篆有烟。

无俟高僧招隐偈⑥,自消名利爱逃禅⑦。

※注

①项公泽:(1201~1270)字德润,瑞安人。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进士,官至吏部郎中。

②杖履:即同杖屨。古时五十岁老人得拐杖。文古人入室,鞋须脱室外,表示敬老;老人入室,鞋脱室内。杖屨系敬老之词。

③徜(cháng)徉:徘徊,彷徨。

④湔(jiān):洗。

⑤藏鹿:鹿是禄的代称。藏鹿是贮积福禄。

⑥偈(jì):佛经中的唱词。

⑦逃禅:逃避世事,归依佛法。

仙岩山游

)陈则翁

白云护危壁,遥隔世人家。

野径不多竹,幽兰自作花。

红衣僧说法,枯叶树成槎。

门外禽相狎,临溪鱼浴沙。

※注

陈则翁,字仁则,号端洲,瑞安南社阁巷人。杏所之子。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试登学究科,又登宏词科,官广东路副使。因厓山之变,弃官归里。在柏树村建集善院。著有《浪论兴》。

清虚堂

)陈兼善

闲门潇洒入窗明,一洗浮生梦幻情。

夜月静移花下影,晓风轻度竹间声。

天空廖廓入孤坐,地耸高寒鹤不惊。

满目青山云散尽,还如玉宇在蓬瀛。

※注

①陈兼善:字达则,号简轩,瑞安崇儒里(今阁巷)人,陈竹所子。从弟则翁。家编有《清颖一源集》。

②潇洒:清高洒脱,不同凡俗。

③浮生:《庄子·刻意》:“其生若浮。”谓人生在世,虚浮无定,后因人称人生为浮生。

④玉宇:传说中神仙住所。萧纶《祀鲁山神文》:“金坛玉宇,是众妙之游遨。

图片

重游仙岩寺

(元)高明

伏虎溪桥②迹已陈,落花流水几番春。

当时邂逅③成三笑④,今日何由见一人?

※注

①高明(1305~1359),字则诚,又字晦叔,号菜根道人。陈昌时婿。居瑞安南社崇儒里(今阁巷柏树村)。元惠宗至正五年(1345)进士,官处州录事,福建行省都事,浙江四明都事。后旅寓鄞县栎社沈氏楼,因作《琵琶记》被世人称作南戏鼻祖。有《柔克斋》集二十卷行世。

②伏虎溪桥:指北宋楞严禅师在此处讲经,老虎听经的典故。

③邂逅:谓不期而会。《诗·郑风·野有蔓草》:“邂逅相迂适我愿会。”

④三笑:疑指苏轼的“三笑国赞”。指陶潜、惠远、陆静修三人同在庐山共话,一日话后,大笑而别。

宿仙岩寺

(元)钟士贵

偏舟昨夜雪中归,又逐岩云宿虎溪②。

偷得浮生③闲几许,挑灯拂壁醉留题。

※注

①钟士贵,字季文,廷俊子,瑞安人。元有司以明经荐授河南宜陽主薄。著有《出丑别集》。

②虎溪:即虎溪和虎溪桥、伏虎寺。

③浮生:疑指丘翁。

图片

游仙岩寺

(明)杨南①

飞瀑岹峣②下九天,昙花③香度碧岩前。

溪山胜赏金围刹④,湖海归惭雪满巅。

绕径松风秋倚杖,一庭萝月夜谈禅。

何时了却人间事,来共山中听雨眠⑤。

※注

①杨南:(1359~1444),字景衡,号曲江外史,瑞安人。人称杨大参,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举人,官至福建布政司左参政。常与季德玑、虞原璩、黄淮等唱酬。本书录用杨景衡和季德玑、虞原璩、倪寅、叶子琪同游仙岩,宿文粹和尚处,同韵酬唱诗。善行书,著有《三山稿》。现将六老同韵唱和仙岩律诗辑于下:

②岹峣(tiáoyáo):形容山高。

③昙(tán)花:仙人掌科植物。花生于叶状枝边缘,夜开,翌晨即萎。所以谓“昙花一现”。谓稀而易逝的事物。

④刹(chá):梵语,佛塔顶部的装饰。

⑤尾联系后改此句。原作为“南闽秩满归来日,拟向山中听雨眠。”宣德三年(1428)从福建左参政任上告老还乡。同众老友游仙岩首唱之作。定稿时改为上述尾联。

送鉴空禅师进京

(明)王毓

黄梅雨里发轻舟,岸柳青青江水流。

喜有诗篇壮行色,可无杯酒浣离愁。

谈经曾已颁朝服③,奉诏重看觐冕旒④。

好乞天书镇岩壑⑤,庐山衡岳可为俦⑥。

※注

①永乐三年(1405)鉴空和尚和儒士虞原璩应召入京参与修纂“永乐大典”。

②王毓:(1360~1426),字允成,又尹成,号樵云,永嘉人。处士。著有《槐阴集》。

③进京修典须脱袈裟换上朝服。

④冕旒(miǎnliú):古代帝王礼帽前后的玉串。

⑤修典完工返仙岩之日,乞请皇帝颁佛经,期作仙岩寺镇殿之宝。

⑥俦(chōu):伴侣。那时仙岩圣寿禅寺可与庐山、南岳等名山,因为伴侣一样。

游仙岩和韵

(明)王毓

山门深邃①伴云斜,绀宇②缤纷绚彩霞。

沓嶂③萦青连野树,芳池④菡碧映岩花。

泥沾贝叶⑤梁间燕,声杂晨钟⑥柳外鸦。

有约他年来结社⑦,共谈玄趣谢纷华⑧。

※注

①深邃(shēnsuì):深,精深。

②绀(gàn)宇:寺院。绀,稍带红的黑色。

③杳(tà)嶂:杳,多而重复;嶂,直立象屏嶂的山峰。

④芳池:疑指圣寿禅寺前的放生池。

⑤贝叶:佛教用品。贝多罗叶的简称,此叶经冬不凋。印度人多拿来书写经文。称贝叶经或称贝文。

⑥晨钟:早晨的钟声。

⑦结社:结成团体。

⑧纷华:繁华盛丽。《史记·礼书》:“自子夏门人之高弟也。犹云:'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汉书·货殖传》“虽见奇丽纷华,非其所留,辟犹戎翟之与于越,不相入矣。”

访樠庵草堂

(明)黄淮

闲携朋旧访仙岩,松竹团团护石龛。

潭入神姑寻异迹,坐同支许共清潭。

斋厨引水源头活,茶乳浮香齿颊甘。

但愿抱餐禅悦味,相忘何必问三三。

※注

①樠庵:见上诗“文粹”释义。

挽樠庵禅师

(明)黄淮

出门长日护苍苔,静对莲峰世外开。

泡影常教从变幻,虚空何处着轮回①。

钵②盛定水③龙归化,榻锁寒云虎自来④。

我亦托交寻社事⑤,梦中还忆度浮杯⑥。

※注

文粹,号樠庵。仙岩寺住持。

①轮回:佛教语。谓众生从无始以来,即展生死于三界六道中,如车轮一样旋转,无有脱出之期。

②钵(bō):佛教语。梵文钵多罗的简称。僧徒食的同餐器。

③定水:佛教语。喻:定心湛然犹如止水。

④本句谓伏虎寺和伏虎听经典故。

⑤社事:指社里(即乡里、地方)之事。

⑥浮杯:见本书29页缪均《游仙岩歌》注④“九典流觞”条。

游仙岩寺次杨大参韵

(明)虞原璩

锦衣还自九重天②,古刹③重游兴倍前。

遂有於菟④驯石畔⑤,从教白鹤下松巔⑥。

山光水色天然画,翠竹苍松我亦禅⑦。

何日重分云外榻?一溪春雨看鸥眠。

※注

①虞原璩:(1367~1439),号环庵,又字叔园,瑞安罗凤双桥村人。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被荐入朝,参修《永乐大典》,事竣辞归。尝与郡守何文渊辨难经史,商榷时务极欢。一日何夜访虞,村中沽不到酒,以醋佐蔬韭对饮,时人谓之“醋”交。他协助官府疏浚石冈陡门,民感其德。有《环庵集》问世。

②九重天:天高有九层。《汉书·礼乐志》:“九重开,灵之游。”诗中指帝王所居之处。

③古刹:指圣寿禅寺。

④於菟(Wūtú):古人称老虎。

⑤驯石畔:指虎溪旁系虎石。有楞严遇安禅师,有伏虎听经的故事。

⑥松颠:松树之颠。

⑦禅:禅那的简称。华译为静虑,即静息念虑的意思。

挽慧心鉴空荼毗

(明)虞原璩

笔扫龙蛇阵,山开虎豹丛。

百年将半世,一梦忽西风。

焰冷灯花落,尘消鉴影空。

自今松径月,无复一枝筇②。

※注

①荼毗,指僧人死后,尸体火化。

②筇(qióng):筇竹可作杖。

次季兰坡挽慧心鉴空荼毗韵

(明)虞原璩

老僧智永高闲辈,曾悟毫端变化机。

笔冢①月寒惟卧虎,墨池②云瞑知龙帰。

空留贾岛③传诗派,安得惠能④附祖衣。

最忆仙岩万松树,玄潭尘尾几同挥。

※注

①笔冢(zhǒng):冢即塚的简化字。笔冢指埋笔的坟。唐长沙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弃笔堆积,埋于山下,号曰“笔冢”。

②墨池:书圣王羲之曾任温州郡守,挥毫作书后在池中洗笔砚。宋米芾题书“墨池”于此,此坊称墨池坊。

③贾岛:唐诗人,字浪仙(779~843),初为僧,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主薄,官终普州司仓参军。诗喜荒凉苦寂之辞,以五律见长。词句工整。

④惠能:佛教禅宗六祖。

游仙岩和杨大参韵

(明)倪寅

锦衣行乐小春天,彩笔题诗绣佛前。

好事赞公留杜老②,能书怀素③失张颠④。

山窗萝月三生⑤梦,涧水松风一宿禅⑥。

此日南闽望霖雨,东山那得尚高眠。

※注

①倪寅:(1368~1440)字子宾,号澹菴。居瑞安县城西山下沈家巷。书香门弟,以教授弟子为业。与虞原璩、黄淮、杨景衡等友善。著有《观光集》。

②杜老:指杜甫。

③怀素(725~785)唐长法家、僧人。本姓钱,字藏真,长沙人。以“狂草”驰名。

④张颠:即东汉书法家张芝。字伯英,敦煌人。善章草,后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石粲,演为“今草”。

⑤三生:佛教语,指前世、今生和来生。

⑥禅:见虞原璩《游仙岩次杨大参韵》注⑥。

游仙岩寺

(明)钟清①

薇省②黄堂③早退休,余生何幸得清游。

天开好景画难似,地拥奇峰翠欲留。

十里岭分丹凤翼,半空岩露老龙头。

石门雁宕④虽名胜,品第无如此最幽。

※注

①钟清:( 1419-1485)字景清,瑞安人。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进士,官至福建布政使。

②薇省:即紫薇省的略称。唐开元元年改中书省为紫薇省、中书令为紫薇令。后简称中枢机要官署为薇省元代称行中书省为薇垣,明改中书省为承宣政司,掌一省政令,亦沿称为薇省或薇垣。清初亦有此称。

③黄堂:太守办事厅堂。

④宕(dàng):水流过去为宕。

陪傅少参游仙岩

(明)姜立纲

肩舆②清晓入招提③,百尺浮图④曙色迷。

僦⑤地布金为幻境,摩崖泚⑥笔觅新题。

鱼游潭影时常见,鸟悦山光不尽啼。

若说寺门留带事,只今谁复与苏齐。

※注

①姜立纲:(1444~1499),字廷宪,号东溪,居瑞安梅头东溪村。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七岁,以书法为翰林院秀才,历官中书舍人,太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书法全国著名,誉为“一代书宗”。著有《东溪书法》等。

②肩舆:轿子。

③招提:寺院的别称。

④浮图:又作浮屠,此处作塔。

⑤僦(jiù):租赁。

⑥泚(cǐ):用笔蘸墨。

再游仙岩寺

(明)文林

一径迢遥②转翠微,苍崖古树护禅扉③。

廿年不到山依旧④,此日重来人渐非。

梅雨有潭龙化去,仙源无迹鹤飞归。

宾朋散乱太守⑤醉,人影鸟声添夕晖。

※注

①文林:(1445-1499)字宗儒,长洲(今苏州市)人。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进士,十二至十三年任永嘉知县。廿一年后明孝宗弘治十一年(1498)任温州郡守。

②迢遥:遥远。南朝江淹《横吹》云:“迢遥衡山,崎曲抱真。”

③禅扉:寺院的门扇。

④作者廿十年前曾任永嘉知县游仙岩。

⑤谓巳是温州大守与友朋又游仙岩。

游仙岩

(明)张璁

落日在招提,山深藏古洞。

水落正石出,穿岩入其空。

绝壁合欲倾,观天如坐瓮。

飞流泻中潭,山根似浮动。

蓬岛不在兹,相顾疑是梦。

无边风月清,如常可吟弄③。

※注

①本诗《张璁集》题为《仙岩洞》。

②张璁:(1475~1539),字秉用,号罗峰,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帝赐名孚敬,字茂恭,永嘉(今龙湾区永中镇普门村)人。24岁在瑶溪建“罗峰书院”授徒讲学。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嘉靖十四年(1535)致仕,嘉靖十八年(1539)病逝。诏加太师,谥文忠。有《礼祀章句》、《大礼要略》、《张文忠集》、《嘉靖温州府志》等。乡人流传“张阁老带携做官。”

③吟弄:即吟风弄月。

仙岩寺

(明)王湖

木落风高山气青,疏林芳草坐新晴。

微微天影萝间白,淡淡虹标②岛外明。

清籁③远依仙梵④度,闲心杳与暮云平。

凭虚更上双峰顶,自觉浮生梦里行。

※注

①王湖:(1496~1587)字崇泗,号西涧,永嘉(今龙湾永中新城)人。嘉靖高士,官历鸿胪寺丞。著有《樗散稿》。

②虹标:虹系大气中光的现象,天空中水珠气被日光照射形成七色彩带。虹标以彩虹作标志。

③籁(lài):古时一种管乐器。有三孔。

④梵(fàn):佛教用语,指清净的意思。

赠仙岩憙上人

(明)张纯

胜里空山寻旧迹,诸天色相散晴霞。

一灯长照清虚界,万树光含智慧花。

夜闻钟磬龙宫寂,晓历霏微鸟道斜。

自笑红尘催白发,偏怜飞瀑洒袈裟。

※注

①张纯:(1498~1566),字伯贞,号沧江。永嘉人,张聪从子,嘉靖七年(1528)举人。官山东转运同知,嘉靖四十三年(1564)除南康知府,修白鹿洞书院,立学规,未满任,以疾致仕,卒。

图片

赠隐峰、肃岩二禅师

(明)王叔果

初地芳春敞法筵,喜看飞锡集诸天②。

千幡不动慈云护,双树高标慧月悬。

面壁达摩③真出世,长斋苏晋④欲逃禅。

尘劳忧扰殊堪厌,何似名山结净缘。

※注

①王叔果:(1516~1588),字育德,号西华,晚号雨华山人。永嘉英桥里(龙湾区永中镇新城村)人。少随父居京,明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中举,二十九年(1550)进士。历官兵部司主事、员外郎、湖广布政司右参议、广东按察副使。为官清正廉洁。因不满时政,归隐半山,筑“缭碧园”,著书自娱。卒于明神宗万历十六年(1588),著有《半山藏稿》等书。

②诸天:即诸位尊天之神。是佛教中高级护法神。地位属人间帝王,没有成佛,如菩萨罗汉等系统,属于在家之神。

③达摩:约南朝宋齐间(约480年左右)印度僧人达摩入华,初在南方各地弘法,后入嵩山少林寺,面壁静修九年。将禅学传入中国,奉为中国禅宗的初祖。

④苏晋:苏指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僧人契嵩、慧辨等友好,是当时融合三教的“蜀学派”代表人物。晋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303~379)今存有《晋佛遗教经帖》《晋金刚经帖》等佛教书法传世。

夜宿仙岩上方庵次王十岳韵

(明)王叔果

卓锡何年肇,冥棲此日求。

感时初入夏,问劫几经秋。

石陨渊雷震,窗虚树霭浮

翻经消永日,对雨且淹留。

注:

①卓锡:卓,直立。锡指锡仗,僧人所用。出行,多持锡杖。谓僧人居止为卓锡。

②冥棲:冥:昏暗,谓黄昏。棲(栖):棲息之处。

③问劫:问,谓不知或不懂之处,询问于他人。劫是佛教用语,佛经谓天地形成至毁灭为一劫。泛指无法测数的时间。

④石陨,即陨石。堕落于地面的流星体。

⑤树霭浮:霭即云气。谓树木上方浮云盛厚状。

⑥翻经:东汉魏晋隋唐时称翻译佛教经典为翻经。刘禹锡《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诣河南君白侍郎》:“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

丁卯春日同玉海坛、王九岳过仙岩观诸僧入定

(明)王叔果

(一)

扁舟晚赴白云期,闭户焚香入定时。

大地喜成千佛会,禅林应报长新秋。

(二)

钟梵乘风出上方,长明灯熖隐莲房。

六尘到此浑如洗,坐对瞿昙一炷香。

注:

①入定:参禅入于禅定之中。

②禅林:即檀林。佛教语,指禅宗的寺院

③钟梵:即梵钟,铜铸打击乐器,定时撞响以报时辰或作号令。晨钟示长夜已过,劳作当始,暮钟示众僧勿疏忽。

④六尘: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尘者污染之义、谓能污染人们清净的心灵,使真性不能显发。

⑤瞿昙:对释迦牟尼的俗称或代称。亦称“乔答摩”。

己巳①冬日同吴来源游仙岩,适寺僧沿厓引泉架碓

来源有作赋誉之

(明)王叔果

阴雨弥旬朔,兹辰倏开霁

榜舟迟良朋,名山谩登憩。

适际浲潦余,门径顿隳敝

山僧倒衣迎,云方事修砌。

引泉助高舂,阁道纡云际。

客至称奇观,境入转幽致。

振策试参禅,浮觞载修禊

客自台雁来,夙负青云器。

鹏鷃诚殊方,仁知谐所契。

抚景慰赏心,倾倒浑忘寐。

注:

①乙卯明隆庆三年,即1569年作者王叔果五十四岁,冬日与吴来源同游仙岩。

②弥旬朔:上月下旬满旬下雨,朔指初一。

③开霁(jì):下雨或下雪后转晴。

④浲潦余:指雨季之后。

⑤门径句谓门被毁坏,敞开,关不拢。隳(huī):毁坏。

⑥山僧倒衣:诗作者王叔果来仙岩,僧人忙出迎,忙中出错,倒穿袈裟迎接。

⑦引泉水架碓春米。

⑧纡(yū):弯曲、曲折。

⑨参禅:佛教语,指禅宗信徒参究禅修行之道,寻师访道的活动。

⑩修禊:古代风俗夏历三月上旬的已日(魏以后改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消除不详。称为“修禊”。王羲之《兰亭集序》:“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⑾客指同来的吴来源,自从天台雁荡等地来访友游仙岩。

⑿鹏鷃(péng yòn)传说中的大鸟和小鸟。鷃即鹌或老扈。

仙岩寺参禅偶闻佛曲作六言西方乐四首

(明)王叔果

(一)

是处即为极乐,却言极乐西方。

夜去月沉海底,朝来日上扶桑。

(二)

谩说安期是定,出期定力尤难。

空里行云片片,岩头飞瀑潺潺。

(三)

得道还同未得,谈禅即是非禅。

一悟本来面目,菩提今古常圆。

(四)

坐住浑忘南北,行持不论西东。

睡醒随他去处,一轮明月天中。

注:

①极乐:即极乐世界,佛经指阿弥陀佛所居住的国土。教徒认为居住此处,可获光明、清净和快乐,摆脱烦恼。也称西天。

②安期,即僧侣坐夏或坐腊,夏季僧徒不随便外出,致力坐禅和修习佛法。

③禅:佛教语,梵文翻译为思维修或静虑,即住心一境的冥想妙想。

④菩堤:梵语华译为觉道,觉即是觉悟,道即是佛道,觉悟佛道的正智即菩堤。

仙岩禅房新成,四月八日适会安期,书示禅众

(明)王叔杲

佛日祗园结胜因,檀林虚静隔芳尘。

老僧相见首摩顶,沙界频来欲洗身。

五蕴已空趋彼岸,三生未了尚迷津。

本来面目何须认,行坐如缘总性真。

①佛日:此处应谓佛生日,阴历四月初八,释迦牟尼寿诞,标题示明为四月八日适会安期。佛日释义有二,一谓佛能破除众生的痴暗,如红日能破除一切黑暗。二谓佛法,慈悲广大,普渡无私,如日遍照大地。

②祗园:是祗树给孤独园的简称。系祗树太子的树林,给孤独长者的园地。在古印度舍卫城,佛陀常在那里讲经。

③檀林:旃檀之林,即寺院的尊称。

④摩顶:佛为了授记用手抚摩弟子的头部。

⑤沙界:佛教谓恒河沙数的三千大世界。

⑥五蕴:蕴是积集之意。五蕴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⑦三生:佛教指前生、今生和来生。即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

游仙岩寺

(明)张逊业

支杖探奇度远峰,云门②远见翠微重。

珠宫③缥缈悬银汉,宝树④参差锁玉龙⑤。

咽露蝉声和法偈⑥,出林香霭带钟。

寻僧拟结青莲社,应觅庐山惠远踪。

注:

①张逊业:(1525~1560),字有功,号瓯江,永嘉人,张聰次子,以荫授尚宝司丞,迁太仆寺丞。

②云门:云门山有二处,一在绍兴县南,又名东山。梁武帝选学生在此受业。山有云门寺唐时释智永住此三十年。二是广东乳源县北,山有云门寺,五代甫汉时女偃禅师居此。  

③珠宫:即珠宫贝阙,以珠宝为官阙,指水神的宫殿。

④宝树:佛教语:西天净土的草木。莲华经云:“宝树多花果,众生所游乐。”

⑤玉龙:形容瀑布,金元好问《黄华峪)十绝句:“谁著天飘洒飞雨,半空翻转玉龙腰。”

⑥法偈:法:此处释为:佛教泛指宇宙的本原、道理、法术。偈系佛经中的唱词。

⑦青莲社:青莲系青色莲花,瓣长而广,青白分明,故佛书多以为眼目之喻。也指僧、寺等。青莲社疑为白莲社之误。白莲社注释见王叔果《仙岩流觞亭柱联六言(注)3》。

⑧庐山惠远:应是庐山慧远之娱。详见王叔果《仙岩流觞亭柱联六言》注③

清 虚 楼

(明)王光蕴

石室藏经处,名山卜胜初

松蟠晴壑⑤暝⑥,云宿夜窗虚。

素月辉莲座,香风泛贝书

遗民兹发愿,为远公庐。

注:

王光蕴:(1540-1606)字季宣,号玉洞,永嘉人,叔果子。嘉靖三十九年(1560)举人。万历二十年(1592)授宁都知县。后迁宁国府同知、改衡府长吏、引疾归。编有《万历永嘉县志》、《万历温州府志》、《万历宁都县志》,现存《江心志》。

②石室:岩洞或石造之室,诗中云系藏经处。

③卜胜初,卜(bǒ):预测。古人用火灼龟甲取兆,以预测吉凶,为卜。胜初指胜景之初拓。ì岸

④松蟠(fán):高大松树之干,屈曲盘伏着松枝。

⑤壑(hè):山谷坑地。

⑥暝(mì)日落:天黑。

云宿:睡醒。

⑧素月:即素魄,即皎洁的月亮。

⑨莲座:莲华的台座。即佛座。

⑩贝书:即贝叶经。

⑾遗民:改朝后不仕新朝的人。

⑿远公:晋释慧远卓锡庐山东林寺。寺人称远公。

登 塔

(明)张鸣凤

绝顶凌苍汉②,危栏倚白云。

飞平地起,人语半空闻。

悬铎鸣秋籁,疏棂带夕曛。

应知藏舍利,顿觉远歊氛。

注:

本诗原载《崇祯仙岩志》之四,录自《东瓯诗存》。

张凤鸣:(1550~1619以后)字仲喈,号栖梧,永嘉人。医术名世,诗酒优游。

②苍汉:苍即青色:汉指天河、银河。苍汉:指山峰极高处。

③危栏:危即高耸貌。栏:即栏杆。

④铎:古乐器铎铃。

⑤疏棂(líng):门、窗或栏杆上有花纹的格子。董解乙(西厢记》:“早是梦魂成不得,湿风吹雨入疏棂。”

⑥舍利(shèlì):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珠状物体。后来指道行较高

的和尚死后烧剩的骨头。

⑦歊(x1ā日o):气上冲貌。

图片

晓登仙岩寺钟楼

(明)何白

层阁②出云标,群峰青壁立。

登兹散尘襟③,菁华④涧堪挹。

朱霞⑤丽江皋⑥,黄花缀⑦。

试扣法王⑧音,一醒大千蛰⑨。

注:

何白,(1562~1642)字无咎,别号丹丘生,又号鹤溪老渔,原籍乐清,随父迁居温州积谷山下。善诗,为府学教授龙和永嘉县令陈景湖赏识。万历十七年(1589)后外出游幕南京、苏州、杭州,后到湖北郧城作客,又赴陕西榆林,协修《榆林志》。归来后过田园生活,常和诗友唱和。诗、书、画被世人珍视,著有散文《雁山十景记》和《山雨阁诗》、《榆中草》、《汲古堂集》、《汲古堂续集》等。《何白集》已由况洪保点校列为《温州文献丛书》出版。

②层阁:楼阁。《淮南子·主术》:“商台层榭,接屋连阁。”

③尘襟:世俗的胸怀。

④菁华:精华。

⑤朱霞:虹色的云彩。

⑥江皋:江岸。

⑦隰(xí):低湿的地方。

⑧法王:原指释迪牟尼,后引申为传法首领。

⑨大千蛰:大干指佛教三千大干世界。蛰:动物冬眠,蛰居。

重过仙岩寺

(明)何白

重寻香积①路,塔影出云层。

涧杵喧舂碓,庭花落古藤。

旧依双树宿,夜对五台僧。

欲语无尊宿,繙②经傍石灯。

注:

①香积:取香之义,指寺中物品。

(fǎn)经:即翻。指翻译梵文经。

同复支上人宿仙岩寺,寄郝明府

(明)何白

闲傍支公①宿上方,遥怜潘令②在河阳。

窗悬飞瀑秋生枕,山压长檐雨映廊。

野鹘惊栖风铎③响,粥鱼催洪午林香。

此中幽事凭谁赏,尘外天花满石床。

注:

①支公:指同宿仙岩的支上人,上人亦指僧人。

②潘令:姓潘的县令。

③风铎:指挂在殿、塔檐下的风铃。

游仙岩禅寺

(明)王维虁

长怀屏迹卜深山, 胜地招游一往还。

落照荒荒留古塔,清阴寂寂扃禅关。

流觞亭畔松皆老, 积翠岩前鹿自闲。

欲借远公劳伫望, 虎溪云断话谁攀。

注:

王维虁(1574~1653)字邦佐,号龙友,永嘉人。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官至江西布政使。

②扃(jiōng):门扇。

③远公:晋释慧远居庐山东林寺。世人称他为远公。泛指有道行的僧人。

游 仙 岩

(明)周应期

梵宇尊严似化城,况兼洞壑逗蓬瀛

灵区合寄仙人迹,丹笈先镌福地名。

峰耸碧宵千玉立,泉飞梅雨万珠倾。

结庐日日宜来此,双屐披云更濯缨

注:

周应期:(1586~1664)字际五,又字克昌,永嘉人。万历三十七年(1609)进士,授礼部郎中,出为福建海道兵备。迁巡按御史。崇祯初备兵九江,历任江西山东布政使,晋右副都御史。明亡,归卧一楼,不出户十九年,杜门撰述自号止庵。学者称之石室先生、清节先生。

②梵宇:佛寺的别称。

③化城:佛教语,一时幻化的城郭,比喻小乘所能达到的境界。

④蓬瀛:神仙居住之地。海上有三仙山:蓬莱、方丈、瀛洲。

⑤丹笈:赤色书箱。

⑥结庐:即结茅,指建造房屋。

⑦濯缨(zhuōyīng):濯:洗涤缨系冠的丝带。{楚辞·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仙岩夜坐

(明)林增志

披衣夜踏万峰巅,月小山空境寂然。

听久云涛松籁合,坐深天露雨花鲜。

辉辉眠鹤窥人影,汨汨寒淙挂鹿泉。

此际无言谁会得,点头谁与石相怜。

注:

林增志(1593~1667),字任先,又字可任,瑞安人。明毅宗崇祯元年(1628)进士。授蒲圻令,官至少詹事。南明隆武小朝庭时为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隆武遇难后,出家为僧,法号法幢,后改念庵。著有《天咫篇》、《还乡集》等。

游仙岩访天目和尚(二首)

(明)王至彪

(一)

支得枯藤度虎溪,焕然云构见招提②。

印山漫说支公③买,匡阜④真成惠远⑤栖。

半岭松阴团翠盖,六时梅雨幻虹霓。

坐来听彻玄生话,不觉时鸣座下鸡。

(二)

昏黑登山谒异僧⑥,上方清净月栖藤。

锡飞独卓东瓯胜,烛照真传西竺⑦灯。

崇建岂惟开二梵⑧,超禅何俟品三乘⑨。

生公坐畔容顽石,听到点头得未曾?

注:

王至彪(1596~1677)字文虎,号积石,永嘉人。王叔果族孙,崇祯癸酉(1633)副贡,甲申(1644)授南平令,以亲老不赴,安贫读书,人高其行。明亡隐迹,八十余卒,著有《玄对草》。

②招提:寺院。

③支公:支遁(314—366),晋·陈留人,字遭林。俗家

姓吴,家世事佛,隐居余杭山,深思道行,二十五岁出家。通(庄子)及<维摩经)等,世人称支公。

④匡阜:阜系小山,匡庐即是庐山。

⑤惠远:又名慧远,东晋雁门人,俗姓贾,也称庐山惠

远。名僧道安徒。大元九年入庐山,居东林寺,与刘遗民、宗炳等十八人结白莲社。在山三十余年。净土宗推尊为初祖。著有:(法性论》、<匡山集》等。

⑥异僧:谓天日和尚。

⑦西竺:即天竺,古印度国名。

⑧二梵:即二凡:即内凡和外凡。内凡是快要进入圣位的人;外凡是刚刚闻教起信的人。

⑨三乘:小乘即声闻乘;中闻即缘觉乘;大乘即菩萨乘。

天目和尚病疟戏一首慰之

(明)王至彪

一别吾师四载多,相逢又见病维摩①。

比来君子偏遭疟,不信高僧尚受魔。

茶灶药铛消息在,低眉怒目等闲过。

山中应有关情病,普度能如末劫何?

注:

①维摩:即维摩诂(jí),释迦牟尼同时人,也作毗摩罗诘,义译无垢称。曾

向弥勒、文殊等弟子授大乘经。

图片

仙 岩 寺

(清)朱彝尊①

咫尺仙岩寺,云峰望转亲。

夕阳钟磬②发,犹有未归人。

注:

①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嘉兴人。清圣祖康熙十八年(1679)以布衣中博鸿科,官翰林院检讨。著有《爆书亭集》等。

②钟磬(qìng):钟和磬均是佛教用的打击乐器。

酬天目和尚

(清)潘耒

三过本觉堂,坡老①真仙才。

三到芙蓉亭,庞公②绝点埃。

而我无寸长,但爱扪苍苔。

喜遇补衲翁③,虚空能翦裁。

跨海漉④金麟⑤,弥天构香台。

仙岩遂三至,松月相徘徊。

瀑流洒飞雨,潭石鸣轰雷。

一一皆妙谛⑥,何人不心开。

飘然孤鸿去,瞥尔闲云来。

去来长不隔,法幢永无摧。

注:

①坡老:指苏东坡。

②庞公:疑指庞蕴,宇道玄。唐衡阳人。与石头和尚、丹渊禅师为友,信佛。不剃发举家入道,挈其所有沉入水中。以手制竹器为生。机辩迅捷。留有诗偈三百多篇。

③补衲翁:补衲图国画,南宋刘松年作。图中一须发皆白老僧头缠头巾,端坐禅榻,老态龙钟,穿针引线,以朴衲衣,旁一青年僧人端坐。屏风左侧有一僧一俗端在桌前为老僧调理药物。

④漉(lù):渗出。

⑤金鳞:金鱼。

⑥妙谛:佛法的真谛。

送讷隐大师归仙岩

(清)释沧涯①

平田十里稻葩香,起送村桥趁早凉。

草露欲沾移葛履②,河风偏袭去衣裳③。

鹤归福地青松久,鱼乐仙源白瀑长。

别后虎溪明月咏,敢劳频寄慰疏狂。

注:

①释沧涯:(1667-1691)字一轮,俗姓戴,瑞安霞川人,八岁出家,天资颖异,事白门寺十余载,终悟奥旨,著有《法语机录》《烟云集》存诗二十三首。

②葛履:葛布和葛荆制成鞋子(即麻草鞋)

③去衣裳句:河的风袭开欢开敞开衣襟,如脱衣。

④疏狂:无拘无束,任其自然。

仙岩方丈偶作

(清)端木国瑚①

夜来山瀑长溪源,方丈茶缾味少浑。

一水穿花红近砌,万松飞雪白当门。

食隨斋钵忘钒雀,卧窃丹经②识字猿。

漏米岩③边安臼窖,人间何苦觅田园。

①端木国瑚(1763~1837)字子彝,又字鹤田,号太鹤山人,青田人。嘉庆三年(1798)举人,授湖州教谕。道光十年(1830)召相山陵,官授内阁中书。道光十三年(1833)中进士,选用知县,辞请仍为中书。精于易经,经廿六年撰成《周易指》等四十六卷,因娶瑞安陈氏为室,晚年举家移居瑞安。

②丹经:用丹砂抄写的经文。

③漏米岩:即流米岩,位于圣寿禅寿大雄宝殿西侧,狮子峰前端鹰岩下的岩壁上有一碗口大的洞,有流米的传说。

九月同王茂才应乾登慧光塔

(清)项霁①

罡②风落帽天,胜景振衣前。

夕丽林峦日, 晴孤墟里烟。

人声山隔断, 暝色树相连。

凛凛客将下,危栏过百年。

注:

①项霁:(1792-1841)字叔明,瑞安人。工诗。

②罡(gāng):强烈的风。 

同人游仙岩

(清)孙衣言①

浮图百尺远迎人,却倚轻桡②更问津。

烟树犹藏山蕴藉③,丹黄忽对壁嶙峋④。

当时殿屋雄千柱,此去人间隔几尘。

饶舌老僧夸识我,不知我已坐忘身。

①孙衣言(1815~1894),字邵闻,号琴西,晚号遁坡,斋名逊学。原住瑞安潘岱砚下村,后迁居县城金带桥。清宣宗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授翰林,官湖北布政使、太仆寺卿。著有《逊学斋诗文钞》。

②桡(rá0):桨。

③蕴藉(yùn jīè):含而不露。

④嶙峋(līn xún):山石突兀,重叠。

月夜诗寺僧不值①

(清)孙锵鸣②

松月生塔阴,隐隐露佛火。

举手叩寺门,清磬一声堕。

①值(2hr):诗中作相遇释。不值即未见到寺僧。

②孙锵鸣(1817~1901)字韶甫,号渠田,晚年自号止园老人,止庵退叟。瑞安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充广西会试同考官,留任广西学政。咸丰二年(1852)于桂林抗御太平军。桂林解围后,任满归省故里,在乡举办团练,咸丰六年擢侍讲,转侍读,升任左右庶子,均以治团练留瑞,平金钱会起事。同治元年(1862)升侍读学士回京供职。同治二年任武会试总裁。因温州绅民上京控告,温处道上书左宗棠,被罢官。后长期在乡举办书院授徒。

游仙岩赠寿石上人

(清)王德馨①

自携竹杖访名山,山里精蓝②一叩关。

诗句君除蔬筍气,屐痕我印藓苔斑。

雷潭共上穿云去,梅瀑相看带月还。

却爱先人遗跡在③,古碑剔读未曾闲。

①王德馨(1819~1888),字玉才,号仲兰,晚年自号识字农。永嘉人。工诗善画,孝友渊儉,豪迈旷达。多次乡试未中,以廪生为东山书院山长,教生育徒。著有《雪蕉斋诗钞》、《雪蕉斋诗话》等。

②精蓝:寺院。明王世贞诗云:“改策向精蓝,散履蹑高低。”

③仙岩寺曾经其王家世祖王方伯阳谷公重修建。

游仙岩寺

(清)端木百禄①

溪山称第一,游趣素欲领。

爰踏②芒鞋来,尘心③已涤屏。

到门闻午钟④,莲幢佛灯炳⑤。

金刚⑥怒目迎,罗汉⑦笑容请。

積翠环禅扉⑧,蒲团⑨僧坐静。

洞开四面窗,饱览一时景。

古塔舍利藏,夕照疑峰影。

空潭豁人心,撒石雷电警。

梅雨洒缤纷,泌入诗脾冷。

似此小楼霞,何必箕与颖⑩。

盘桓半日间,日归兴渐猛。

一路松花飞,当头如雨打。

①端木百禄(1824~1860)字叔总,一字小鹤,号梅长,端木国瑚之子。青田籍。幼承家学治易,好为诗。尤嗜金石文学之学。道光廿九年(1849)以拔贡为直隶州判。后随父从青田迁瑞安定居。太平军进攻浙江等地百禄携家避难至文成、泰顺等地。忧愤狂奔,思集义旅,常往来骄阳辱雨之中,咸丰十年(1860)竟以疟疾卒。著有《石门山居诗钞》等。

②爰(yuán)踏:爰有作语言助词的作用。可作为与乃释或作更换。

③尘心:佛教宣扬超脱现实,把关心社会现实的心情,称为尘心。

④午钟:报时的钟声。一般称晨钟、午钟和晚钟。

⑤炳(bīng):光明,显著。

⑥金刚:原指金刚杵,传为最坚硬之器,能摧毁万物。后引申为“力士”作

护法天神。“四大天王”属金刚。

⑦罗汉:原指小乘佛教修行者所能达到最高成就,称“阿罗汉。”后泛指得“阿罗汉果”果位之一。传说罗汉必须是修行的和尚。其量如恒河沙,难以胜数。

⑧禅扉:禅房之门户。

⑨蒲团:佛教用具,用蒲草编成的圆形坐垫,作为参禅打坐和跪拜之用。

⑩箕和颖:即箕(jī)颖(yíng):晋皇甫<  >高士傅·许由):“由于是遁耕于中岳,颖水之阳,箕山之下。”后因谓隐者所居之地为“箕颖”。

宿仙岩寺

(清)沈宝瑚

趺坐①藤萝挹露华②,缻罌③寒潄雨前茶④。

灵风作籁⑤吹飞瀑,宝树⑥闻香放觉花⑦。

万壑秋声猿啸月,五更禅味⑧鹤餐霞。

壁间旧迹留题句,尘面何年见碧纱。

注:

①趺(fū)坐:双足交叠而坐。

②挹(yì)露华:舀酌取花上之露水。

③瓿罂(fǒu yíng):容器,也叫“晷瓿”“罂缶”。(史记·淮阴传》云:“陈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瓿渡军。”

④雨前茶:廿四节气谷雨之前制成的春茶。

⑤籁(lài):古代的一种箫。

⑥宝树:即佛教所说宝树观。观经所说十六观之一,即极乐世界宝树之相。

⑦觉花:觉树之花。觉树即菩提树。

⑧禅味:禅定微妙的滋味。如人入定时,即有一种轻松寂静的滋味。

甲子二月十七日,吾友项君荫轩集宴仙岩寺,

余以老畏春寒,未预其会。杨侯君述即席赋诗,录以见示,次韵奉和

(清)沈凤锵①

使君佳句似何阴②,诗酒追陪数杜岑③。

先哲祠④荒丹嶂在,梵王⑤塔古白云深。

摩崖谁继沈持要⑥,驻锡⑦人怀支道林⑧。

为想溪声应不改,他年携杖听清音。

①  沈凤锵(1853~1932)字桐轩,又字仲威,晚号云鹤散人。瑞安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大挑二等。曾任通议大夫、湖北宜昌府通判、郧西知县。光绪二十八年(1902),湖北乡试同考官、驻日陆军留学生副监督等。著有《天籁阁诗集》。

②何阴:指何逊、阴铿。

③杜岑,谓杜甫、岑参;谕指胡调元、孙星农诸君。

④先哲祠:即止斋祠。

⑤梵王:大梵天王的简称。

⑥沈持要:即沈枢,字持要。

⑦驻锡:僧人出行,以锡杖自随,因称僧住止为驻锚。

⑧支道林:东晋佛教学者,名遁(374—366)俗家姓关。陈留人。廿五岁出家,后至建康(今南京)讲经,与谢安、王羲之等郊游,好淡玄理。注《庄子·逍遥游》见解独到。

图片

寄仙岩方丈

清)大川

久未瞻方丈,今霄宿共郡。

窗虚移竹月,院黑落山云。

鱼韵庙中出,炉香笼外闻。

老僧为苦行,礼佛尚殷勤。

注:

大川,字小默。瑞安人。少时业儒,二十岁前后忽出家为僧,历游诸名胜。挂单卓锡天王寺,知医,喜与士人结游,食酒肉,善诗画,兰竹、草书皆清矫拔俗。著有《四箴堂诗稿》。

宿仙岩寺方丈(四首)

清)大川

(一)

黄昏灯火焰诸天,没个头陀去坐禅。

鼓后鸣钟钟后板,聒人一夜不成眠。

(二)

十笏①斋头寄老狂,衣凉似水月如霜。

山中夜半松风起,作经声满佛堂。

(三)

自昔仙岩推福地,梅潭果是一奇观。

霄来默忆经行处,拟有飞泉落枕寒。

(四)

当窗山立瘦三冬,霜叶闻阶复几重。

此夕深藏狮子窟②,欲将棒喝③振南宗④。

注:

①笏(hù):即朝笏。古时臣见帝君时手中所执狭长板子。有玉质、象牙、竹片等料制成,以记事用,也叫“手板”。

②狮子窟:佛是人中狮子,故不论是床是地,皆叫狮子座;狮子藏身的洞穴为狮子窟。

③棒喝:佛教禅宗祖师重触机,其接待初学,常当头一棒或大喝一声,提出问题令答,藉以考验其悟境,叫棒喝。

④南宗:佛教禅宗自五祖弘忍以后,分南北二宗,南宗为六祖蓖能所立。 

游仙岩寺

清)大川

一带溪山天地宽,花宫    壮瞻观。

中兴自此称天目,开法当年说遇安。

慧塔似真生古,梅潭常觉送清寒。

东瓯福地斯为最,未了前因来挂单。

注:

齾齾(yà):缺齿。繁体:“”齿。齾齾:参差貌。

②慧塔:指蓖光塔。

游仙岩赠天目和尚二首

(清)万代尚

(一)

花香鸟语小窗南,灌顶醍醐②我自酣。

长怪东西两天目,精灵幻出老瞿昙

注:

万代尚,字开来,河南人。清世祖顺治十四年(1657)任温处道。

②醍醐(tí hú):比喻最高佛法。

瞿昙:佛教用语。古天竺人的姓。旧时因释迪牟尼姓瞿昙,故也指“佛”。

(二)

到处青山露洁身,自恃慧剑划千津。

明明宝月悬空际,起灭凭他一聚尘。

仙岩寺次周蓉湖学宪二首

清)王成

(一)

仙岩自古擅名山,咫尺扁舟去往还。

竹杖穿林通梵刹②,芒鞋踏翠扣禅关。

云无心处幻非幻,石点头兮顽岂顽。

我亦有缘听妙法,何妨半日作偷闲。

(二)

白云红树影重重,山谷虚闲静不封。

曲水流觞仙子迹,书台积翠右人踪。

烹茶喜汲梅潭水,踏月还看石径松。

揽胜不知归路晚,秋光引我上高峰。

①王成,字讷庵。瑞安人,清诸生,善诗。

②梵(fān) 刹:即寺院。

积翠楼落成共天目和尚茶话

清)王锡瑄

缥缈珠宫近赤霄,谈禅顿觉俗尘消。

红楼乍歇千山雨,丹壑惊回万里飚。

戴笠自甘长避世,鸣珂宁辨再趋朝。

相逢只合忘羁绊,况复东林此见招。

注:

王锡瑄,字玉伯,永嘉人,官刑部司务。康熙初,华亭周茂源游永嘉,屡陪其同往仙岩寺,访天目和尚。(天目和尚系华亭人。)

赠天目和尚

清)刘廷玑

四壁苍然一径通,瀑飞成雨吼成风。

老松乱点峰头翠,落日遥衔塔顶红。

系虎僧归顽石在②,读书人往故台空③。

是谁能解枯禅意,五十年来只此中。

注:

刘廷玑,字玉衡,辽海人。康熙三十五年(1696)官温州兵宪。

②本句指楞严遇安禅师伏虎听经的典故,留有虎溪、系虎石等遗迹。

③本句指陈傅良的读书台。

吴昙法师(二首)

(清)李敷

(一)

禅翁惟释网,卓锡此山椒。

皓道通幽键,元津鼓大②。

日光③石发,春色上芭蕉。

起病汤休在,终朝对绮寮④。

(二)

菲菲幽若佩,岌岌切云冠。

从此栖深谷,何妨中薄寒。

圜墉花倩粲⑤,寻径竹檀栾。

正好跏趺⑥坐,随时且谛⑦观。

注:

①李敷,字长阳,瑞安人,清顺治诸生,善诗。著有《牛斋纪游诗草》。

②舠(dào):小船,形如刀。

③唏(xī):干燥。如晨露未唏。

④绮寮(qīliáo):有花纹装饰的小屋。

⑤倩粲(qiàncàn):美好。

⑥跏趺(jiāfù):双脚盘腿而坐,脚背放在股上。佛徒坐法,俗名双脚盘花。

⑦谛(dì):佛教用语。指道理。

寄怀仙岩天目和尚

清)陈振麟

大罗之阳有福地,洞壑谽谺②含幽异。

飞泉射日洗珠玑,峭壁摩天积苍翠。

此地曾为佛祖居,狮峰③南北拱缁庐④。

沧桑以来胜迹改,雁堂鹿苑成丘墟。

自师锡向东瓯挂,剪棘芟荆辟莲界。

千区精舍布祗林,点缀名山宛如画。

弥天功行世无加,远接曹溪⑤近永嘉⑥。

阶前时有鸟投果,座畔赏看天雨花。

春秋六十推耆旧⑦,轮齿珠眉姿独秀。

山中丹井⑧笑轩辕⑨,吾佛从来无量寿。

注:

①陈振麟,字云趾,光前子,顺治十四年(1657)举人,任孟津令。

②谽谺(hānxiā):山谷空阔貌。唐·岑参《招北客文》:创山,,,天凿之门,二壁谷谽谺,高崖嶙峋。

③狮峰:指仙岩狮子峰。

④缁(zī)庐:僧人结庐之住屋。缁为黑色,缁郎就是僧人。

⑤曹溪:佛教,中国禅宗南宗初祖曹溪慧能。

⑥永嘉:指玄觉,称永嘉禅师。

⑦耆(qí)旧:旧交好友,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

⑧丹井:指三皇井。

⑨轩辕:指黄帝。

游仙岩寺

(清)陈瑞辉

诘朝携伴访仙踪,旭日初升塔影重。

小径萦纡之字绕,不辞婉转蹑苔封。

注:

①诘(jié)朝:明旦、明早。

②蹑(niè):踩成登。

③苔封:布满富厚的苔藓(印地农)。

四至仙岩寺

(清)沈初东

笑指肩舆约四驰,昔年情兴尚堪思。

重游已破东山屐,三醉曾倾太白卮。

山水清音全不改,星霜变态却多移。

莫言老大无豪举,后会何妨可预期。

注:

①肩舆:指轿子。

仙岩十八景

(清)沈初东

禅  院

界迁村落几民间,广构花宫壮圣关。

世事变更何有定,古今不改祗青山。

方  丈

方丈深深树隐间,通峦盘磴似重关。

生公雅爱林泉趣,不说曹溪①说坐山。

注:

①曹溪:原系水名,在广东曲江县。本诗谓掸宗别号,以六祖慧能在曹溪宝

林寺演法而名。

  客  堂

堂高盘郁约三间,门设何曾用掩关。

客到不烦僧点茗,隔溪糊面是梅山①。

注:

①梅山:系山名。一在湖南新化、安化县,在新化者称上梅山、在安化县者谓下梅山。二指安徽含山县东南山上多梅,传为曹操行军“望梅止渴”处。

禅  祠

绿竹茸茸夕照间,引人入胜到贤关。

枕岩祠里看遗像,浪说经营开祖山。

僧  房

笑兰香篆紫炉间,纸帐高悬门不关。

一榻维摩①初睡起,碧窗梵唱②学渔山③。

注:

①维摩:即维摩诘,又称毗摩罗诘,与佛祖释迦摩尼同时人,曾向佛于舍利弗、弥勒、文殊、师利等讲法大乘教义。

②梵唱:可引用梵声和梦音,即诵经声。

③渔山:地名,也作鱼山。山东东阿西,山之西有曹植墓。传说曹植游山闻诵经声,乃记音律,始制梵呗,又名渔呗。楞严经:“梵呗咏歌,自然敷奏。”

弥 勒 佛

茹荤饮酒戏人间,阅遍川途辐辏①关。

争奈尘寰浑不觧,呵呵坦腹笑空山。

注:

 ①辐辏(fúcòu):也称辐凑。车辐集中于轴心,喻人或物聚集于一处。

钟  鼓

名利相争朝市间,佛门清净绝无关。

钟悬何事殷勤扣,祗为阇黎思下山。

注:

①阇黎,指高僧,泛指僧。

斋  堂

一羹一饭出民间,锄雨耕云农力关。

试问苾蒭知也否,盘湌粒粒进香山。

注:

①:苾 (bi)浓香。蒭:(chú)星官名。

虎  溪

一泓清水漾中间,白石桥横水势关。

柳巷花村应隔断,红尘飞不到溪山。

浮  图

宝塔嶙峋翠霭间,披云搁雾护禅关。

夕阳一片镕金色,疑是雷峰移镇山。

注:

①浮屠,即浮屠,佛陀奉堵波的讹略,即佛塔,如''七级浮屠”。

木  鱼

鲸育旦暮极廊间,俨似招提一守关。

不逐波涛归大海,却甘晦迹伏名山。

注:

①招提,寺院的别称。

藏经楼(经典多王进士印章)

印誌依然贝叶间,翻经老衲问津关。

雄谈未必风生席,静对斜阳楼外山。

水  碓

小小构成碓一间,岩泉流凿布机关。

溪边添个看舂衲①,笑指清流急出山。

注:

①春衲(chōng nà):用杵臼捣谷类之食物穿补缀之人。

積 翠 峰

岧峣積翠插云间,景赛仙源孰扣关。

争似化工传彩筆,淡妆浓沫夕阳山。

瀑  布

恍如银汉落人间,幻出珠玑造化关。

素女机丝蛟宝带,随风荡漾认灵山①。

注:

①灵山:泛指仙山。佛教称灵鹫山为灵山,道教称蓬莱为灵山,道书''洞天福地”, 称江西信州上饶县北墨真人住灵山。

梅 雨 潭

晴空梅雨洒潭间,两扇岩门峙若关。

昔日名贤曾讲学,几人此地仰高山。

積翠楼(王氏别业,今圮)

胜跡依稀水曲间,飞禽出谷语交关。

楼台花木今何在,祗是青青草满山。

范 公 祠

毁瓦颓垣宿草间,往来凭吊觉情关。

当年忠裔堪绳武①,老纳殷勤与守山。

注:

 ①绳武:与绳祖解相同。称继承祖先为绳武。

晓登慧光塔

清)吴陈琰

寺门窣②堵几回盘,金碧争看复旧观。

檐树无风铃自语,山岚不雨袂③先寒。

天开画轴河流转,槛印香坭鸟迹残。

揽尽千峰朝气爽,身轻已觉骨珊珊。

注:

吴陈琰,字宝崖,钱塘人(现杭州)。

②窣(sū):轻轻地。

③袂(mèi):袖子。 

系虎石

清)吴陈琰

见说仙岩石系虎,恰如庐阜虎游山

高僧大有安禅力,借我於菟日往还。

注:

①一虎曾来此处听遇安禅师讲经,悟道后曾随遇安禅师云游。回山时在此系虎。

②庐山慧永禅师能伏虎,有游山虎。

③於菟(wū tú):即老虎。

虎溪桥别天目和尚

清)吴陈琰

东林记踏古苔青,一笑山中猿鸟听。

此日送人随虎跡,隔桥应有过溪亭。

南湖泛舟与友人共宿仙岩寺

清)邵家默

湖色秋来深更碧,山峰雨后远微青。

舟移草岸云迷寺,人到松门水绕亭。

绀宇萧条僧供寂,芳尊烂熳客愁醒。

佛灯初上空廊静,万壑寒泉醉后听。

注:

①邵家默:字恭思,号怡堂。永嘉人。康熙五十年(1711)举人,尝以贤能授武进令,以母老力辞。后授嘉善教谕。

②绀宇:青红色的殿宇。也即寺院。

长夏偕同人游仙岩寺

清)周泮

薰风拂拂送行舟,眼底林泉兴自悠。

洞口断云芳草合,岩巅飞瀑落花流。

翻来贝叶诸缘静,听到钟声万虑收。

可是三生曾有约,高歌此夕且优游。

注:

周泮,字鲁先,永嘉人。

仙 岩 寺

(清)周衣德

惟有名山最可憎,不居佳士只居僧。

黄金几竭只园地,白骨犹修宝塔层。

岂有烟霞邀佛住,恐崇土木致妖兴。

谁知秃鬓峨嵋老,四大禅床坐未能。

丽塘登舟之仙岩

(清)周衣德

万古仙人宅,天开洞壑幽。

离城三十里,将老践斯游。

欲访千花塔,因乘一叶舟。

晴新犹望雨,水浅不成秋。

旭日明湖上,平桥古渡头。

前山苍翠处,矫首即丹丘。

游仙岩寺

清)周清原

爱山恰喜得名山,况有仙岩任往还。

百尺寒泉飞绝壁,四围积翠拥禅关

心持半偈月初到,座演三车石不顽。

我叩花宫问真谛,岭头遥指白云闲。

注:

周清原,字蓉湖,晋陵人,浙江学政。

②百丈寒泉:谓瀑布。

③积翠:仙岩寺位于大罗山南麓的东西积翠峰之间o

④禅关:佛教术语,即“玄关”。指进入玄妙之道的关卡。禅宗用来指进入禅学之门。

⑤偈(jǐ):佛教文体,亦称“颂”、“伽陀”、“偈陀’’等,指宣传佛理的短句韵文。有四言、五言、六官、七言,三十二言等简意骇。类若诗。

⑥真谛:二谛之一,圣智所见的真实理性,离开虚妄,故日:真。其理决定而不动动,谓:谛。凡修出世间法及其所证的境界,皆名真谛。

奉陪苏兵宪游仙岩因访天目和尚

清)林必澄

五月熏风好溯游,南塘一带雨初收。

钜公②乘兴开吴榜,下士追陪载洛舟③。

狎客④沙鸥将近远,避人水鸟自沉浮。

咸言选佛牵青翰⑤,兼识明农向绿畴。

 黁道⑥苍松沿路立,入门檐葡⑦绕阶幽。

旌旗缥渺交旙动,璎珞⑧辉煌结佩游。

僧供伊蒲滋味酝,堂张阿若⑨暗香柔。

行行仄径恣心赏,转转奇峰刺眼投。

辰匪⑩永和翻曲水,时方逸少挟名流。

澄潭无底清堪印,野碓悬空响自由。

百丈瀑吹晴里雨,千寻松冷夏中秋。

  辋川⑾况复通摩诘,绀宇⑿为邻得贯休。

小构且存天地态,一泓洗尽古今愁。

衣裾染翠猗岩树,杯斝⒀分红艳海榴。

贤主不逢犹下榻,嘉宾更自上层楼。

  既疑世外成三竺⒁,又似人间有十洲⒂。

阑夜木鱼声隐隐,未明林鸟语啾啾。

山传安石娱丝竹,岘说羊公⒃玩布裘。

惜别烟霞终欲痼,言归猿鹤若为留。

寺门镇玉风依旧,花墅行杯兴共悠。

从是园亭增绝胜,常教灵壑足夷犹。

注:

林必澄,字翰仙,永嘉人。与李象震、王咏交契,著有《罗浮纪胜诗集》等。

②钜(jù)公:指天子或伟人。《宋史选举志》:“名卿钜公,皆繇此选。”

③洛舟:疑释洛河之舟。

④狎(xiá)客:指亲呢接近常共宴饮冶游之人。

⑤青翰:船名。因船上有乌形刻饰,涂以青色,故名。李绅《过吴门》:“绿

杨深浅巷,青翰往来舟。”

(nún)道:即香气,道即充满香气的道路。

⑦檐葡:屋檐旁的院子里架绕葡萄藤。

⑧璎珞(yīngluò):古代用珠玉穿成戴在颈项上的装饰品。

⑨阿若:梵语。即阿兰若。译为寂静处,指寺院。

⑩匪(fěi)即作“非”解。

⑾辋川:(wǎngchuān)水名,又名相谷水,在陕西兰田县南,川口即晓山之口。两山夹峙,川水从此北注入灞,路险恶,至此豁然开朗,山峦掩映,风景幽美。

⑿绀宇(gányǔ):又称绀园。即寺院。

⒀杯(bēijiǎ):杯和均为古代酒器。,青铜制酒器,有錾和三足用以温酒。

⒁三竺:杭州灵隐山飞来峰东南,有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三座,合称为三竺。

⒂十洲:、《十洲记》中,传说八方大海中有十洲,系神仙居住地。十洲即:祖洲、瀛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玄洲、风麟洲、聚窟洲。

⒃羊公:羊叔子有鹤善舞,常向客称之。有客试请驱鹤来。鹤来却不肯舞。后人称名实不相称的人为“羊公鹤”。

访仙岩天目和尚

清)林齐鋐

轩帝乘霞御六龙②,名山犹自记仙踪。

飞花劝洒流觞水,啼鸟催诗积翠峰。

梅雨晴从青润落,书台晓被白云封。

我来绕座忘归晚,欲向浮生闻所从。

注:

林齐鋐,字觉候,瑞安人。诸生,善诗,著有《荻斋集》。

②六龙:古代天于之车驾六马,马八尺称太。因用为天子车驾的代称。

过仙岩寺

(清)赵贻瑄

谷深乔木合,径转缭垣长。

半壁飞来雨,千峰自夕阳。

塔盘空际鹘,僧息定时香。

为讽梅花句,清芬泌齿凉。

注:

贻瑄:字瓘松,乐清人。

②谷深:两山或二块高地中间狭长而有出口的地带。乔木:主干明显而直立,分枝繁盛的木本植物。   ·

③缭垣(liáoyuán):缭即缭绕、围绕。垣:矮墙。

④塔盘空际鹘(gǔ):鹘:鸷鸟。能俯击鸠鸽而食之。又说隼鸟。谓塔顶盘旋的隼,翱翔于天空。

仙岩访天目和尚二首

(清)徐凝

(一)

石桥月出虎溪东,薄暮禅关扣远公。

白社人携尊酒绿,青山僧定佛灯红。

泉声暗落香台雨,松影寒交素壁风。

一宿应知尘梦隔,剧谈真觉世情空。

(二)

法幢东过大罗岑,一带松杉落地阴。

花雨春飞狮座迥,禅灯夜照鹤林深。

经行初地清凡虑,坐悟空山长道心。

况值新晴风日好,迦陵处处送仙音。

注:

①天目和尚,明末清初应林增志(法幢法师)之邀,主仙岩寺,长达五十多年。

②法幢:即林增志,明亡后出家的为僧,法幢是他的法号。

③大罗岑:指大罗山。 

舟行至仙岩寺

(清)秦瀛

溪雨飒然至,溪风吹客衣。

泉流分竹笕,岚影聚松扉。

危石偶闲坐,乱云无数飞。

山禽似相识,啁哳话禅机

①秦瀛,字小岘,无锡人。乾隆举人。官至刑部右侍郎。

②啁哳(zhāozhā):形容声音烦杂细碎。

③禅机:佛教术语。指禅宗的秘诀,即传授佛理时,不用正常的语言点明,而用暗示,譬喻的方法,旁敲侧击,以便对方明白佛旨,领悟道理。猛省佛旨。为启发性的传授法。亦有将悟入禅定的窍门称禅机。

初春喜晤东瓯仙岩寺博济上人

(清)崔应階②

十年吴楚感离群,尘世何缘复见君。

万里青山间杖履,数茎白鬓老烟云。

禅心③每向松间定,妙谛④时从月下闻。

回忆仙岩旧栖处,一溪花鸟许谁分。

①博济,字佛鉴。

②崔应階,字吉升,三楚人。

③禅心:寂定的心。

④妙谛:佛教用时作玄妙的道理释。

游仙岩寺

(清)蒋俊声

上方住宿殊清绝,野岛寒泉醉后听②。

人到松门水绕亭,绀宇萧条僧供寂。

芳尊烂漫客愁醒,湖色秋来深更碧③。

山峰雨后远微青,舟移草岸方迷寺。

蒋俊声,瑞安知县。

②③两句借用邵家默(南湖泛舟与友人共宿仙山寺)句(本书第149页) 

仙岩杂詠(二首)

(清)释超智

锦 溪

霞斑藓迹浮清水,五色宝光泛碧溪。

此处有人能插脚,管教个个净无泥。

铁皮树

灰尽凡心胸次空,山前独自惹清风。

通身何事铁相似,幻示威严护梵宫。

注:

释超智,法号天目和尚,别号智超,生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岁次庚戍,俗姓李,父名文所,母许氏,上海青浦县四十一堡三区人,天目降生时,房内异香满室,直透窗外,远近人闻之皆觉奇异。

仙 岩 寺

清)潘之彪

偶寻幽胜踏云根,初地重開祇树园

一瀑飞流追雁荡,两峰对峙作狮蹲

香飘金粟因风细,泉出丹崖入雨浑。

况是远公④飞锡在,相从有悟却无言。

注:

潘之彪,字文山。丹阳人。进士出身。康熙六年任温州司理。注:

②祗树园:祗树太子的树林,给孤独长者的园地。在古印度舍卫国,佛陀常在那里讲经说法。

③此句喻双峰犹如门台外的双石狮。佛门比喻佛祖讲经,声震世界谓“狮子吼”。

远公:见本书(123)页何白《龙须潭……》注释⒃。

宿仙岩寺

清)薛隽声

一榻香林万象空, 偷闲领略味无穷。

尘缘静处云归岫, 觉性参来铎占风。

入耳涛声飞还远, 分光慧火法灯红。

阇藜漫说知名姓,扫石留题恨未工。

注: 

①薛隽声:中州人。清圣祖康熙五十年(1711)任瑞安令。

②铎:指大铃。古时宣布政教法令或战时所用的大铃。此处作寺院詹下挂的风铃。

③慧火:即慧炬,指智慧的火炬。

④法灯:佛教用语。正法如明灯,照亮世间的黑暗。

⑤阇藜(dūlī):梵语“阿阇梨”的省称,指高僧,泛指僧人。

图片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

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