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3日处暑,今年处暑在“出伏”前,有什么说法吗?处暑后还热吗?

 三农小毛 2022-08-19 发布于北京

导读:23日处暑,今年处暑在“出伏”前,有什么说法吗?处暑后还热吗?

最近一段时间你家乡下雨了吗?

虽然立秋过去了一段时间,并且马上就要迎来处暑节气了。可是在我的家乡这边,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下雨了。

不光是菜地里的好多蔬菜旱死了,就连家门口的一些杂草也枯黄了。就是因为长时间没有下雨,再加上最近一直都是40℃的高温天气,生命力顽强的杂草也枯黄了。

在8月23日就要迎来处暑节气了,听村里的老人们说今年的处暑节气不一般,因为是在处暑节气是在出伏前。那在民间有什么说法呢?处暑节气后还会热多久呢?

(1)处暑节气期间的天气特点

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它紧随立秋节气之后,也是在24节气中第14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50°的时候就迎来了处暑节气,它在公历的时间是在每年的8月22-24日,而今年的处暑节气是在8月23日。

处暑,也就是“出暑”,而暑就是暑热、炎热的意思,因此“处暑”节气的意思是说到了这个节气,炎热就要离开了。换言之,随着处暑节气的到来,酷暑天就要结束了,而在后面就会变得凉爽起来了。

其实在多数的年份,到了处暑节气的时候,随着太阳直射点的不断往南移动,而太阳在这个期间的辐射也开始减弱了。尤其是随着副热带高压逐渐向南移动,所以天气也开始由暑热难耐变得凉爽起来。

不过,虽然处暑节气后副热带高压开始南移了,但也不会主动交出主动权的,在它所控制的南方地区,即便是到了处暑的尾声,气温变得凉爽以后,又会出现短期的回热天气,而在民间就把它称之为“秋老虎”,这同样是非常酷热的一段时间,其持续的时间是半个月到两个月不等。

但是虽然有秋老虎存在,也不用太过于操心。因为秋老虎期间的天气,一般也就是在中午的时候热一阵子,而在早晚的时候已经变得很凉快了。

(2)处暑节气在出伏前有什么说法?

之所以村里会看天气的老人说,今年的处暑节气不一般。第一个原因就是今年的处暑是在出伏前。

一般的情况下,处暑都是在出伏以后才出现的。而今年的出伏是在8月26日,而处暑是在它前面3天(23日处暑),因此有些农民说今年的处暑不一般,并且这还不是好兆头。

而具体的依据就是古人所传下来的一句谚语:处暑出伏前,必定是灾年,它的字面意思相信很多人都已经看明白了,也就是说处暑节气是在出伏之前,那么这一年的粮食收成会受到影响,甚至歉收的概率非常高。

而这句谚语还有后半句:出伏处暑前,遍地是黄金,意思是说出伏如果是在处暑节气前,即出伏以后才迎来处暑节气,那么粮食就会迎来大丰收。而遍地黄金是指农作物大丰收。

类似的农谚还有“处暑不出伏,一年无春秋”、“处暑不出伏,遍地起新坟”等等,它们的意思都是差不多的,就是处暑节气到了,才迎来出伏,则意味着这一年后面的天气不好,农作物收成会受到影响。

另外一点就是处暑节气太热了,这未必是好事。农谚说“处暑热不来”,即到了处暑节气以后,本来气温就要开始变得凉爽了。但是如果处暑节气依然酷热难耐,那就不是好事了,预示着后面还会热上很长一段时间,比如农谚“处暑热,热到立冬前”,即炎热会持续到立冬节气前。因为冬季如果偏暖的话,第二年农作物病虫害就多。

其实吧,今年处暑是在出伏前,这本来就预示着处暑以后依然还很热。因为正常的年份,一般是出伏以后才处暑,这样很快天气就凉快了。可是今年处暑节气后才出伏,意味着炎热的时间延长了,即便是处暑节气后,依然还会热上一阵子,也就是秋老虎发威了。

至于后面还会热到什么时候,根据往年的经验来看,一般北方地区到了处暑结束后就开始变得凉爽了,而在南方大部分地区,则汪汪队要等到白露节气,甚至有些地方要寒露节气以后才会凉快。

编后语

今年处暑是在出伏前,在民间有着粮食收成受到影响,并且处暑后依然气温高的说法。其实这些说法还是有点道理的,像今年就因为出现了极端的高温天气,南北方多个地方长时间没有下雨,像玉米、高粱、大豆、花生等作物受旱就非常严重,产量肯定会受到影响的。

现在期盼的就是能早点下点雨吧,尤其是急需要几场大的降雨。笔者的家乡这边一个多月滴雨没下,稻田的农作物都快要干死了。

农谚说“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可见这个时候降雨对农作物的重要性。但如果处暑节气下雨了,不仅可以缓解旱情,同时还能缓解当前的高温天气,因为降雨是降温最佳利器了。

处暑节气到了,你家乡下雨了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