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事理本然如是参:“幸福”我见(摘自《王三堂日记》)

 惟虫能天 2022-08-20 发布于河北

作者心语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共修,同登善域。

(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心中有爱,行中有善)

“幸福”我见

幸福是人生永恒的追求。“小乘”者追求自己的幸福,“大乘”者追求全人类乃至所有众生的幸福。“福”与“富”有关联,但也绝非一回事。富者可能更幸福,但也未必;一贫如洗者固然也可能有感觉幸福者在,但大多数一贫如洗者幸福指数肯定会受到影响。“福”与“富”比起来,“福”更重要。因为富者大多指物质而言,而福者的精神指向、心理体验会更多,而精神的愉悦、心态的良好,本身是一种比物质富有更重要的富有。幸福与快乐历来有两种,一种是有所得的幸福与快乐,一种是无所求的幸福与快乐。

当然无所求不是无所谓,不是懒惰、懈怠,而是不过求、不奢求、不妄求、不执着,无所求未必就无所得,况且无所得也是一种大境界,其到极致是无所不得。

幸福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说到底是一种感受,一种心理体验。尽管每个人的幸福观各不相同,但还是有一些共性可言的。如说,这种感受是体现在身、心上的。体现在身上,就是眼、耳、鼻、舌、身五个方面,体现在心上就是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看法、想法和追求上。体现在口上的幸福就是口福,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吃什么都香;体现在耳上的幸福就是耳福,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听什么都悦耳,余三效此。

而这与你吃什么、听什么没有必然的联系。试想一下,就是山珍海味摆满桌子,如果脾胃不好,心情不好,能消受得了吗?能感受到吃的幸福吗?体现在心上的幸福那就更明显了。其实身体不过是工具而已,真正能感受幸福的是心。情调好了,心态端正了,心地善良了,心胸开阔了,“从心所欲不逾矩”了,这不是最高的幸福吗?

如果你的物质生活很幸福,请千万别停留在这个层次上,请充分利用物质生活的幸福,去创造精神生活的幸福;如果你现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很幸福,请你千万别沉湎其中,请充分利用现有的幸福,去创造将来更大的幸福;如果你个人很幸福,请千万别“独福其身”,请充分利用自身的幸福,去为更多的人创造幸福。

欲购《事理本然如是参可联系“正己而已”公众号管理(1503116086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