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单 | 近期出版的13本人类学图书合集

 老王abcd 2022-08-20 发布于广东

“人类学作为一个学科,具有它的核心问题,那就是,我们究竟能否理解他者的文化。人类学史上所有的研究,都或多或少地围绕这个问题,做出回应,进行回答。因为这源自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世界上所有的人类成员,都是源自同一祖先,因而天然具有平等的地位,以及对人类文化共有的理解方式。”

这次,文献君整理了近期出版的13本人类学著作,从城乡互动、文化传承、乡村实地考察到民族志、扎根理论方法论,相信无论是人类学专业学者,还是对人类学有兴趣的人士,都能有所收获。

以下书籍按出版时间倒序排序)

城乡互动与农村家户现代化

图片

张建 宗世法 陈斌 雷勇 等著

出版日期:2022年7月

ISBN:978-7-5228-0195-7

本书以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一个布依族与汉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典型村庄联增村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资料、数据、图表详细介绍了联增村过去和现在的发展状况,立足村庄实际情况,展开了居于历史立足当下又面向未来的村庄变迁研究,既揭示了联增村几十年来的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展示了联增村特有的发展轨迹。本书作为一部“资料性的学术专著”为农村社会研究提供了一个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的案例,也为以后的西南民族地区乃至全国的农村社会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鼓车道:乡愁记忆与传承保护

图片

王若光 著

出版日期:2022年7月

ISBN:978-7-5228-0398-2

本书作者历时九年,通过深入田野,搜集了全面、翔实的材料,完整地勾勒出民俗文化个案——鼓车赛会所承载的地方民众的乡愁记忆与传承愿景,以及这种社会情感记忆背后的现代困惑。本书通过田野资料与既有的学术观点展开学术对话,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下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不足与局限,并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民俗文化保护需要实现理念与实践的同步转向;“人在艺在,人亡艺绝”的文化保护逻辑需要重新被审视;“地方民众生活的稳定延绵”是民俗文化保护的前提。

人神鬼和合

图片

徐俊六 著

出版日期:2022年7月

ISBN:978-7-5201-9890-5

“目瑙斋瓦”意为“历史的歌”,是融神话、诗歌、传说于一体的景颇族神话史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书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陇川县、芒市等地的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文本分析方法,以景颇族“目瑙斋瓦”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目瑙斋瓦”文本的诞生、文本本身及其吟唱、传播和传承进行阐释,归纳出景颇族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作者称之为:人神鬼和合。

政治人类学评论(总第15辑)

图片

陶庆 主编

出版日期:2022年6月

ISBN:978-7-5228-0021-9

《政治人类学评论》是由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政治人类学研究所主办的国内第一份政治人类学专业集刊;旨在紧扣“权力-权利”互动博弈逻辑,运用田野研究、民族志文本和扎根理论等“三位一体”的扎根理论方法论,展开交叉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本书为总第15辑,收录了4篇博士毕业论文的精简,反映了一个时代中国的发展境况,以一个具体案例,呈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是不同侧面的缩影。

再造祖先图像:

一项华南宗族民族志的考察

图片

陈晓阳 著

出版日期:2022年5月

ISBN:978-7-5228-0027-1

本书是一部建立在流动的田野基础上将祖先崇拜与祖先图像纳入视觉人类学研究领域的著作。本书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传统再造与宗族复兴置于同一框架下考察,从绘制祖先图像的过程展开,通过人类学、艺术史和图像学对祖先图像和当代的宗族组织形式进行综合研究,尝试回应祖先崇拜与宗族观念在新时期的城市与乡村中的多元实践路径,丰富了中国世系群和宗族复兴理论的面向。本书还对粤西客家这一较少被学界关注的族群进行相对系统的调查,从方志、民间文献和口述史中,试图恢复一段模糊不清的边缘族群历史。

发展、文化与权力:

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农业推广——以河北吴乡为例

图片

蒋志远 著

出版日期:2022年5月

ISBN:978-7-5228-0098-1

本书基于发展人类学的理论视角,分析一个华北平原乡自解放以来农业推广活动的发展历程,其中改革开放以来乡村转型过程中的现代化农业推广与乡土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本书的核心部分。因此,本书围绕“发展”、“文化”与“权力”这三个关键概念来分析农业推广,并将农业推广置于当地的历史、日常生活和整体的文化体系中加以考察。

甜蜜的苦痛:

乡村慢性病人的患病经历研究

图片

成普 著

出版日期:2022年4月

ISBN:978-7-5201-9938-4

中国乡村居民易受关节炎、椎间盘疾病的困扰,且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病率正在快速上升,接近城市。本书结合既有的统计数据,系统梳理了中国乡村疾病谱近百年的变迁规律,提出慢性病的社会类型学,进而以一个村寨的民族志为基础,从疾病的解释框架、求医问药的实践和日常的道德生活三个面向展现了乡村慢性病人的患病经历。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十六辑)

图片

何星亮 主编
郭宏珍 执行主编

出版日期:2022年4月

ISBN:978-7-5201-9696-3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重点学科宗教与文化研究文集。本辑共收录20余篇文章,分历史探微、民族文化、东北亚研究和译介述评四个栏目,围绕宗教社会学经典著作、历史宗教等方面进行探讨。本书内容涉及学术前沿,史料考述翔实,田野调查扎实,资料丰富,观点鲜明,具有一定学术参考价值。

魁阁2021年第2期 总第5期

图片

关凯 主编
郭建斌 李晓斌 副主编

出版日期:2022年4月

ISBN:978-7-5201-9950-6

《魁阁》是云南大学人类学与社会学系创办的学术集刊。本书是第5期,分8个栏目,研究主题涉及描述分析蒙古族牧民居住生活的变迁、彝族俐侎人传统服饰的变迁、门巴族“央”与家屋的关系、拉祜族火把节、云南建水文庙祭礼仪式,以及影视人类学作品《匠鑫》的创作过程等,突出了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也体现了少数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及其传承。

中国乡村教师性别结构的变迁

图片

武晓伟 著

出版日期:2022年1月

ISBN:978-7-5201-8615-5

本书以河北省一个普通县Q县为个案,融合国家政权建设理论、现代化理论及社会性别理论,采用史学文献法与人类学民族志的研究范式,梳理了Q县百余年乡村教师群体中女性从无到有、从数量少到与男教师人数比例相当,再到显著超过男教师人数这一历史过程,并重点研究自新中国成立至今,该县乡村教师群体性别结构变化的样态、趋势、原因与影响。本书是目前我国学术界第一个以一个县为案例,完整梳理百余年乡村女教师全貌的研究。

双村百年——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

图片

 吴毅 著

出版日期:2021年12月

ISBN:978-7-5201-8185-3

本书以川东“双村”为个案,运用社会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和“民族志”叙述架构,考察个案村在20世纪一百年间的村治历程,村治变迁中权威与秩序形态的变化是考察核心。书中阐释了“现代性”、“国家”与村庄“地方性知识”这三种要素在20世纪中国由革命向改革发展变化的大场景中共同塑造村治格局的历史过程,归纳出影响个案村村治变迁的基本逻辑:现代化背景下从国家、现代性依托革命对村庄社会的改造,到超越革命后的国家、现代性与村庄地方性知识共同重塑新村治格局。这一解释模型的提炼,不仅对理解个案村,而且对思考整个20世纪中国的村治历程都有启示。

“云南三村“再调查

图片

李立纲 等著

出版日期:2021年12月

ISBN:978-7-5201-8893-7

《云南三村》是中国社会学一项具有多重历史和现实意义的社会学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研究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农村社会的经典,本书围绕八十多年前所做的“云南三村”调查研究所提出的寻找近代以来中国农村演变的轨迹和类型特征的思路,以再调查的方式对云南三村进行再研究,梳理工业化与城市化为主线的农村现代化的历史脉络和现实问题,分析了费老之后近八十年的三村变迁和发展情况。《“云南三村”再调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禄村农田、易村手工业及玉村的商业和农业进行了全面调查和详细描述,为我们呈现了三村的新变化。

清华社会学评论 第十六辑

图片

王天夫 主编
严飞 执行主编

出版日期:2021年12月

ISBN:978-7-5201-9465-5

《清华社会学评论》是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通过热门主题的选取、独到的视角、精辟的论述,掀起了学术界对“面向社会转型的民族志”“新生代农民工”等问题的讨论热潮,为社会学学界搭建了一个交流共进的学术平台。本期是第16辑,分为“现代性中的权力”“人类学的文化实践”“中国社会学思想史”“学术论文”“思想沙龙”“学术书评”六个栏目。

“边疆社会科学”公众号 | 编辑:颜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