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 | 华东师大顾小清教授:智慧教育是什么?

 daoge6302 2022-08-20 发布于湖南

图片


本文大概

5372

读完共需

16

分钟

导读:8月19日,在由北京师范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22全球智慧教育大会”的“区域智慧教育新生态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成员顾小清发表了题为《智慧教育的理论框架、实践路径、发展脉络及未来图景》的主题报告。

顾小清教授认为,智慧教育是从数字时代到指数时代的必然选择。

注:顾小清教授等撰写的相关文章发表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可点击阅读:顾小清 等 | 智慧教育的理论框架、实践路径、发展脉络及未来图景

分享 | 顾小清

整理 | 教育信息化100人
来源 | GSE2022全球智慧教育大会
 以下内容据顾小清教授的视频分享整理

01

智慧教育的理论框架

图片


理解“智慧教育是什么”是开展智慧教育实践的基础。在我们的这个理论框架中,智慧教育可以用根本要义这个词来解读,智慧教育的根本要义是:通过人机协同作用以优化教学过程与促进学习者美好发展的未来教育范式。我们对智慧教育的理解也可以用精准、个性、优化、协同、思维、创造这六个词来表达,这六个词既表达了智慧教育的基础特征,也表达了智慧教育的目标追求。

图片

我们所构建的智慧教育理论框架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对智慧教育的理解基础上。这个框架明晰了智慧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需要综合性的、全局性的变革思考,也就是既需要智慧环境的支撑,也需要智慧教学法的保障,还有待于智慧评估的实践,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智慧型的人才。
 1、智慧环境

图片

智慧环境是技术融合的生态化学习环境,体现为六个方面的特征,这六个特征分别为:全面感知、无缝连接、个性化服务、智能分析、提供丰富资源与工具、自然交互。
全面感知是指,具有感知学习情境、学习者所处方位及其社会关系的性能
无缝连接是指,基于移动、物联、泛在、无缝接入等技术,提供随时、随地、按需获取学习的机会。
个性化服务是指,基于学习者的个性差异(如能力、风格、偏好、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诊断、学习建议和学习服务。
智能分析是指,记录学习过程,便于数据挖掘和深入分析,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提供丰富资源与工具是指,提供丰富的、优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供学习者选择;提供支持协作会话、远程会议、知识建构等多种学习工具,促进学习的社会协作、深度参与和知识建构。
自然交互是指,提供自然简单的交互界面、接口,减轻认知负荷。

在实践当中,智慧环境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的智慧教育示范区也是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或实现着智慧环境的这些特征。

图片

在教育部的智慧教育示范区有类似的智慧学习环境,比如教室的照明可以随着外部环境自适应调节,以便给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室光线。

当然,AIoT实现的智慧教室除了光照的自适应以外,更是可以实现其它直接面向教学的功能。比如可以将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师生的互动知识创造自动生成教学资源。

图片

 
更能够体现智慧环境的是可以更加丰富学生的活动,比如实验型的跨学科,教学型的创客学习空间等。
通过AIoT的技术可以来记录学习者的移动轨迹,学具的使用的情况、学生屏幕关注的情况、手部动作的情况、小组协作互动的情况等等。这些多维度数据的获取,正是体现了智慧教育全面感知学习过程的特征。所感知到的、所获取到的数据,提供了描述刻画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丰富数据来源,也为智慧教育的智能分析以及个性化服务提供了实现的可能。

2、智慧教学法

图片

在智慧教育的理论框架中,第二个要素是智慧教学法。智慧教育的精准、个性、优化、协同、思维、创造这六个词正是需要通过智慧教学法来实现。智慧教学法也可以更进一步地解构为两个方面,也就是智慧教法生态和智慧学法生态。

图片

通俗地来说,智慧教法就是针对合适的内容、合适的教学目标,面向合适的人群,采用合适的教学法。从上图可以看出,如果我们把教学法看作是一个连续统,两端分别是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和学生为中心的研创型学习。为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已经有丰富实践的翻转课堂,就是在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面找到了一个破口,对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变革。
而如果我们通过模拟、问究、辩论、协作、案例的学生为中心的方法进行有机的组合,再加上为学习者提供技术与设备的增强和赋能,那么智慧教法就会向学生为中心的研创型进行牵移。
 

图片

从本质上说,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活动,所以学习既包括个体层面,也包括群体层面,这里的智慧学法生态囊括了不同层面的学习。
智慧教育的特征中非常突出的一点就是个性,也就是针对个体的差异提供因材施教。在个人自主适应性学习中,学习者就可以根据个人偏好和发展的需要,自主选择学习的资源和发展的路径。
但是学习又不仅仅是个体的知识学习,除了学会求知,还包括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所以群体互动生成性学习,通过网络互动、广泛联通开展学习,不仅可以实现群体知识学习的目标,也提供了群体通过知识协同创造以便达成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等等这些目标的发展空间。
类似的小组合作研创型学习,一方面能够达成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会合作的培养目标。

 3、智慧评估

图片

我们团队也曾在多种场合强调智慧教育的要诀,也就是评价即学习。智慧评价体现出六个方面的特征: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式多样化、形式个性化、监测全程化、结构可视化。
主体多元化是指,评价主体不仅仅有教师,学生自己、同伴、智能机器也应参与评估;
内容多维化是指,评价内容不仅仅关注过程表现、学业成就,真实情境中的迁移应用也同样重要;
方式多样化是指,评价方式不仅仅包括点评,也包括自评、互评、展评;
形式个性化是指,评价形式不局限于试卷笔试,也重视体现个性特征的数字档案袋,绩效评估;
监测全程化是指,学习的全部过程可以被隐式地监控、测量;
结果可视化是指,以可视化的形式(如即席报表、数据仪表盘等)将学生的学习模式等结果实时呈现给师生。
评价主体不仅有老师,也包括了智能学伴;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习的过程和学业的表现,真实情景中迁移应用也同样重要;评价的方式不仅包括点评,也包括了自评、互评、展评;而这些智慧评价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智慧感知、全面感知等等这些智慧技术的实现,在有了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学习过程监测全程化才有可能实现;最终呈现出来的可视化结果也才能够真正有意义、有价值。
 

图片

智慧评价关键是对学生成长的深度刻画,也就是真正能够动态地生成学生的学习画像,这个词现在用得也比较多。
学习画像实际上包括了两个层面,一个方面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阶段性能力结构,另一个方面也包括学生学习成长发展性过程模式。这里的阶段性能力结构包括了学习的能力、3R基本能力、7C高阶能力,这里的过程模式涵盖了学生学习的一些过程性、非认知方面的特征,比如学习的投入、学习的偏好、行为的印记、情绪的波动、认知的顺序。当然这个结构还是一个发展中的、理论上的模型。在实践中,学生的画像不管是阶段性的结构,还是过程性的结构,都仍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
在我们的智慧教育示范区,很多也都在尝试刻画学生的学习画像,将其作为提供个性化学习的重要依据。实际上,理论和实践都是同时在互相促进着,以完善对于学生发展的全面刻画。

图片

举几个在实践当中常见的智慧评价的例子,比如知识缺陷“门牙”图、从“诊断报告”再到个性化错题本、每生一份15页的成绩单等等,这些案例都可以看作是评价从简单的分数报告向复杂的诊断报告转变。

4、智慧人才

图片


最后智慧教育通过教法生态,最终的目标还是落实在人的培养,所谓智慧教育就是以培养智慧人才为最终追求的。智慧人才应该具有行动、思维、创造这三方面的特征,这三个词说起来可能会显得非常平常,我们再把这三个词换一个表达方式。

图片

行动可以表达为“事办好”,思维可以表达为“办好事”,创造则是“好办事”的理念。这三个词分别能够描述智慧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特征的三个方面。

02

智慧教育的实践路径


图片


以上所讨论的理论当然需要通过我们的实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领域一线当中。这些智慧教育的理论落实到实践,既需要有理念,也需要有方法,亦需要有具体的路径和确实的抓手。
从智慧教育实践的角度,一定程度上贯穿中国传统哲学“道-法-术-器”的表达。“道”体现为教育的理念,“法”则是教学的方法,“术”为应用技能,“器”则是在智慧教育当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条件和手段。
比如,在“术”的层面,我们可以为智慧教学技能的施展提供智能机器助手;在法的层面,我们可以将深度学习方法作为新型智慧教学法来助力智慧人才的培养。
1、确立人机协同的底线思维

图片

智慧教育的实践需要确立人机协同的底线思维。比如,教学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也体现了简单的例规性工作,但更是无处不体现了教师的情感性、启发性的设计,这些都是只能由教师来完成的。其中所包含的可重复性工作可以由智能助手来帮助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当中,机器可以作为智能助手来给教师提供精准导学服务,提供助力。
2、累积生态化的智慧学习资源

图片

智慧教育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学习理念,学习者是智慧教育最终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所以从学习者角度来看,需要建构生态化的智慧学习资源。智慧课堂可以将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升级为“学材”,加上学习者的“习材”,加上促进学习者创造能力的“创材”,三者相辅相成地共同促使学习者智慧能力的发展。
3、构建“教法-技术-文化”平衡的智慧学习生态

图片

智慧教育综合知识的传授、学习者品性塑造和人类文化传承的功能或目标为一体。所以,智慧教育不仅要关注在道、法层面的教法、技术因素,更需要考虑文化的因素。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智慧学习生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在智慧学习空间学与教的群体,与所在的空间,以及空间当中的资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法、技术和文化的系统。
4、培养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师

图片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力军。实际上每一轮教育改革或教育环境的变化都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智慧教育也同样如此。智慧教育的出现和渐进的发展,同样也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概括地来说,教师需要在智慧教育环境当中体现这样几种核心的角色,包括思维教学的设计师、创客教育的教练员、学习数据的分析师,这些角色都是对智慧教师发展的创新要求,也是真正实现智慧教育非常重要的人的因素。

03

智慧教育的发展脉络

智慧教育呈现的是怎么样一个发展脉络?我们这一次会议的主题是有关于数字化转型阶段的智慧教育,实际上这也体现了智慧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演进的路径。
结合我国智慧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演进,我们也对智慧教育的发展归纳为这样三个路径或发展阶段。

图片

第一阶段:萌生阶段
萌生阶段的特点是不管是理论构建还是实践探索,都处于一种盲人摸象式的探索当中。比如华东师大、北师大等科研机构都从理论建设的角度,尝试建立严密的逻辑框架,探讨智慧教育是什么。而同时那些具有创新探索的学校的实践机构,不管专家怎么定义,都通过自身实践开展智慧教育的探索,再加上企业的积极跟进,展现了初期理论与实践双新驱动的发展格局。这一阶段很多学校的案例被发掘出来,作为示范智慧教育是什么的实践案例。
第二阶段:试点示范阶段

图片

试点示范阶段正好吻合了教育信息化2.0 的“三全两高一大”。在这一阶段同样有很多区域性的探索被挖掘出来成为示范。
第三阶段:全面普及阶段

图片

全面普及阶段搭载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也帮助智慧教育开始全面进入推进阶段。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必然是数据智能带动的新的教育治理模式和颠覆式的教学改革,这也是区域性的智慧教育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也就是在区域层面完成类似(这里我用类似一词)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的数字基建建设,完善制度建设,推进智慧教育由试点走向规模化。当然这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

04

智慧教育的未来图景

智慧教育是进行时,那么未来的发展前景会是什么?在这里我借想借用这么一句话:理想有多远,格局就有多大。对智慧教育的未来图景的展望也同样如此,我们的思维格局有多大,未来的发展也就有多广。

图片

祝智庭教授提出展望智慧教育要有“指数思维”。“指数思维”这一词来自于指数技术,所谓指数技术是基于计算能力、人工智能等聚合技术融汇多领域且改变世界的颠覆性技术统称,这种颠覆性技术能够为世界带来一种指数型的飞跃。借用指数技术、指数思维本质上就是能够从不可知当中、不可能当中预知可能的一种智慧,是人类思维的大变革。

1、指数思维引领智慧教育的适切性

图片

从指数思维看智慧教育未来的发展,可以具体到:在指数思维视角下,智慧教育的生态环境的技术创新将有怎样一种走势?智慧教学法的方法创新将会有怎样的格局?智慧教育的跨界融合将有什么样子的可能性?换成大白话来说就是:在指数思维视角下,需要跳出思维的曲线和框架去展望什么样子的未来?

2、智慧教育中指数思维可为的创新

图片

当然有很多可能的未来,比如说在上图中这些方面,实际上我们现在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指数增长的指数效益。
图片
比如cMOOCs已经体现出了开放共享的课程所体现出来的这种指数效应。
 

图片

同样智慧教育的这种跨学科融合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指数效应,通过整合的跨学科的和设计思维的融合,把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带到现实当中去,也将为我们未来教学法的创新带来指数价值和创造指数效应。

3、指数思维与智慧教育深度融合的顶层设计

图片

 
立足未来反观当下的特性,指数思维和智慧教育深度融合,也带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群智开放,使得这样子的创新变为常态。
智慧教育:从数字时代到指数时代的必然选择

图片

总结一下,智慧教育的核心价值是让学生获得美好的学习发展体验。智慧教育是从数字时代到指数时代的必然选择。智慧教育是进行时,我们现在正在进入到数字化转型这一进行时。未来的智慧教育也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更多的挑战,不断地前行。
注:顾小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成员。
《教育信息化100人》是由产学研媒联合发起的智库型媒体,关注教育信息化、教育数字化、智慧教育、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教育技术等领域,我们要“让优质的信息和知识更快被看见”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