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早“中国”一词的出处

 清茶999 2022-08-20 发布于天津

                                                     (何尊)

   “中国”一词出自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也是最早“中国”一词的出处。青铜器何尊腹底铭文122字,记载了武王灭商和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洛邑的史实。铭文里有“宅兹中国”一词,这里的“中国”是方位词,接近地理概念,指的是中心、中央,表示国之中央的意思,指的是今洛阳一带
     1963年,何尊出土于宝鸡市贾村镇。发现之初,何尊曾被村民拿回家中装粮食,两年后又流落到废品收购站。宝鸡市博物馆的专家在收购站见其造型凝重雄奇,纹饰严谨而富有变化,断定这是一件珍贵文物,便将这尊铜器买回博物馆。经考古人员确认,这是一尊西周早期时的青铜酒器。1975年, 国家文物局在北京故宫举办 “ 全国新出土文物汇报展”, 这件铜器被调北京展出, 著名青铜器专家、 时任上海博物馆保管部主任马承源受命参与筹备 , 在清理何尊锈蚀时 , 看到何尊的底部较平, 就想会不会有铭文, 于是剔除铜锈, 发现了12行122字的铭文, 这一发现轰动了学术界 , 使何尊身价倍增。
     何尊的铭文史料价值极高,不仅因为铭文中首次出现“中国”二字,而且铭文记载也证实了周成王营建成周洛邑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与《史记》《尚书》等史籍记载相互印证,有证史补史的作用。在殷商甲骨文卜辞里,“中”和“国”都没有放在一起连用,直到铸造于公元前1038年的何尊铭文第一次出现“中国”。
     国宝“何尊”现收藏于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作为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何尊被放置于单独的高台展柜之中,许多人慕名而来,就为了一睹这件造型雄浑、纹饰华丽的国宝神韵。
     学界普遍认为,何尊最大的价值是铭文中“中国”二字作为词组最早出现。尽管它与现在的“中国”不是同一概念,更有“国之中央”、“天下四方中心”的意思,但这种提法与国名“中国”的出现之间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关联。

       (铭文拓片,红色字为“中国”)

      在何尊中,“国”的准确写法是“或”。《说文解字》释“或”为“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或”字之后又分化出表示国家的“國(国)”与表示疆域的“域”。此时“中或”虽然主要还只是一种地理概念,但也奠定了后世表示政治共同体概念的“中国”之基础。

      “中国”一词的概念和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演变、发展、扩充的。在华夏民族形成的初期,由于受天文地理知识的限制,总是把自己的居域视为“天下之中”,即“中国”,而称他族的居域为东、南、西、北四方。“中国”最初只是一个方位区划上的概念,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这个“中”字在甲骨文和早期金文里像一根长杆,上中下三部分均有飘带,学者推测是古代的一种侧风标杆,因为位于方向坐标的中心,所以就有了“中间”的意思,到战国时期,文字里才省略飘带,中间的圆形也变成方形,与现在的“中”样子一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