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题|马上出伏了,“平”着养生,收割三伏天最后一波“韭菜”

 素问健康 2022-08-20 发布于广东

超长待机的三伏天,即将宣告结束啦。

“天地之气”即将面临非常大的变化。伏天结束,出伏开始,一直到秋分时节之前的这段时间,天地人由阳转阴,正转着“大弯”,是尤为“凶险”的时节。



“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气象方面讲,气温波动大,且频繁。 

早晚凉风飒飒,中午热雷轰顶,一天之内,经历三季。

如果我们的身体不能很好地适应去这个变化,它就会状况百出。



中医认为,夏季炎热,易出大汗,耗损津液,气血消耗也很大。而受暑热所伤,胃口差,水谷精微物质跟不上,身体就会比较虚,出现气血不足的症状。

出伏后典型的“气血不足”症状有:

➡️ 久坐或者劳累工作以后,忽然站起来会觉得眼前发黑


人体的大脑和眼睛对缺血最为敏感,只要气血运行不畅,就可以出现头晕眼花的症状。




➡️ 每天夜里两三点醒过来后,难以入睡


气血不足会使器官气血不能正常工作,这个时候身体会自己醒来,促使气血运转。




➡️ 秋乏的现象很明显


现在还没有入秋,一般来说,秋乏大都出现在深秋。如果提前出现秋乏,而且现象很明显,总觉得困乏无力,大有可能是三伏伤津耗气,气血不足了。




➡️ 便秘的现象明显


经历了三伏,津液耗伤,肠失濡润,再加上人体气血不足,难以推动肠道的糟粕排出,出现便秘的情况,时间一久,容易发展为慢性便秘。


“出伏”阶段,即使全国各地继续高温节奏,有一段湿热、闷热的日子,但是再热,这个风也是凉风。

实际上气温也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下降,早中晚温差大,就是我们常说的秋老虎。




秋天气候逐渐干燥,秋气通肺,此时对应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肺又娇嫩,喜润恶燥,不耐寒热,敌不过天气的变幻。

大街上露背露脐露腰的人依然不少,还有不少贪凉,与冷饮空调为伴的人。




这段时间极其容易出现感冒、肺炎、痛经、腹部赘肉、肩周炎、腰腿痛,开始拉肚子,总感觉小肚子凉凉等问题,更甚者还会影响到生殖问题,如不孕不育。

肺合皮毛,通过鼻与外界相通,燥为秋季之主气,容易被秋燥所伤:

夏季津液损伤较多的人,容易出现反复咳嗽、嗓子疼;

过敏性鼻炎的人,平常鼻子就不舒服,但是到了这个时候,鼻炎现象加重;

空气中的尘埃以及花粉等颗粒物也逐渐增多,人体的皮脂腺分泌开始减少,在这一大环境下,发生损美性问题的几率大大增高,比如:头皮干燥脱屑、皮肤干燥、容易敏感、长斑、湿疹等等。



伏后,身体亏虚,是“进补”的好时机。但是我们不能像冬季进补一般大补元气。

此时天气虽有降温,但还是有暑气残留,进补当以平补平润。

选用“补而不厚”的平补之品,比如九制黄精、淮山、玉竹、南瓜、莲子、党参、黑芝麻、红枣、核桃等。



选用“润而不腻”的平润之品,避免燥邪伤害,比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芹菜、菠菜等。


百合莲子汤

【用料】:莲子50g,百合20h,冰糖适量。

【制法】:先将莲子、百合分别用水浸泡半小时后,冲洗干净待用;再将百合加入清水和冰糖武火煮开,煮15分钟后加入莲子,改文火继续煮半个小时即可食用。

【养生点评】:莲子清心除烦、健脾益气;百合润肺止咳,调理肠胃,清心安神;两者均具有凉降的作用,且两者下降之力均不太强,不会因过“降”而伤身;两者搭配食用,能很好缓解肺气太过而克肝木,舒缓心情,改善失眠和精神紧张的状况。




夏季贪凉的人居多,大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也让很多人长期处于空调的支配之下无法脱离,无形之中内湿外湿集中于一起。

出伏阶段还没完全入秋,非常适合利用这一时间将体内的湿气排一排,祛祛暑气。


可以选择
艾灸涌泉穴,涌泉穴为肾经第一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而艾灸此穴可以引火下行,引阳入阴,温肾火祛脾湿。

出伏,少烟酒,尤其是少喝冰镇啤酒。




秋季去湿气,茶饮可是重头戏啊。喝茶,是养生中的必修功课,夏秋之交,更是如此。

我们可配合理气化痰祛湿的食材,培土生金的方法也是比较合适的,比如茯苓、白术、扁豆、山药,这些都是“白色”的药食,白色通于肺,可以经常用来煮茶,是很利于秋季祛湿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