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评|《文城》:一个人和他一生的寻找,一群人和一个汹涌的年代

 新用户0196IoEk 2022-08-20 发布于山东

奇怪小姐      queer girls

象牙塔里看世界

以法学的理性  以传媒的温度

作者:八戒    | 审核:诏安

校对:晏南亭    | 编辑:季凌

图源:网络侵删

# 书籍简介 #

《文城》

作者:余华

标签:

苦难、传奇小说、魔幻色彩

简介

《文城》一书从构思到出版经历了21年之久,经过了多方查阅资料、推敲情节最终成书。其对细节把控、人物与时代命运关系的描绘无一不展现着作者余华丰富的阅历与成熟的人生价值观。

它由正文和补两部分构成。正文部分记述的是生活在北方的青年林祥福与从南方来的女子小美相爱,小美在生下女儿后失踪,林祥福带着女儿去往南方,寻找小美口中的故乡——文城的故事。

林祥福没找到文城,却找到了与小美所描述的故乡十分相似的地方——溪镇,并在溪镇落脚,直到生命的结束。

故事讲述了在军阀混战、匪患横生的动荡年代里林祥福等一众小人物的生活。

文城补的部分则对小美的一生进行了叙述,从小美做童养媳的经历写起,到和丈夫小强一起南上骗取林祥福钱财与感情,再到小美在雪地里祈祷走向死亡,这一部分是对小美的人生经历的具体交代。

余华书中的悲剧总能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时代的洪流推动着这些悲惨的人们向前,他们善良真诚,却又不得不接受生活早已安排好的苦难,在命运的捉弄下过完自己的一生。

苦难与温情

余华老师的每一部作品都紧紧扣住苦难这一主题,《文城》一书也不例外。余华老师总是能抓住那个时代的痛,让人在会心一笑的温情氛围中被痛苦狠狠击中,难以自拔。

林祥福的命运是充满温情与苦难的,林祥福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在母亲的教育下成长,饱读诗书,还十分擅长木匠活,家中有田产有房屋,生活不可谓不有滋有味。在遭受小美的欺骗后,他背井离乡一路南下,最终在溪镇住下,终此一生。

让人感到心酸的是,那个生活优越的男人,为了爱情,原谅偷自己钱的来路不明的妻子,又因为承诺一路南下。那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为了女儿,在雪夜里、在无数个日子里低声下气为女儿讨要奶水;那个善良勤恳的男人,为了异乡的村民,义无反顾冒着生命危险向绑匪交付赎金,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陈永良一家亦是如此,夫妻二人将林祥福当做真正的朋友,处处照顾林祥福的生活;把林祥福的女儿林百家当作自己的女儿,在林百家被土匪绑架后,因担心林百家遭受侵犯,让自己的儿子去顶替,儿子的耳朵被割掉遭受侵犯并无一丝怨言;得知儿子陈耀武对已与别人有婚约的林百家动感情后,为了不影响林百家的人生,一家人选择远离生活了多年的家。

林祥福远在老家的仆人田大也带给人许多感动,数十年为林祥福守护财产,跋山涉水找寻林祥福,走坏的四双鞋子里不知有着多少的爱。“田大,我想家了。叶落该归根,人当还故乡。”收到信的田大身体不适也要亲自迎去世的林祥福回家,最终因为行路的颠簸死于来时的路途之中。

一种来自于人灵魂深处的大爱深深震撼着我,他们对待这个世界无比真诚,除了爱,好像再也没有别的七情六欲。

那么苦难在哪里?

苦难在于他们明知事情的结果,但他们毅然选择了牺牲自己、造福他人的那条路。他们无愧于心,是坚强对抗苦难的温柔战士。

困难写作

余华老师在创作中始终追寻的便是不能重复写作的理念。他坦言一个人的作品“不会比过去好,超越自己是不可能的。”因此他总是在挑战自己。

同类型的文本不能写两遍,他不停的变化着写作的体裁。他写着开放型的文本,让长篇小说的情节跟随生活一同变化。《文城》作为一部传奇小说,戏剧性的冲突是它的一大亮点。

余华的困难写作还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如对纪小美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正文部分小美并不是一个“好人”。但作为有着鲜明的余华小说特色的中国女性,小美的形象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写一个“坏”人是简单的,难的是人物造型的丰满与真实。相比较于林祥福、陈永良等人角色的单薄与脸谱化,纪小美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无疑是更成功的。

在文城补的部分,余华对纪小美的形象进行了丰富。纪小美作为一个不断成长的形象,她是被命运驱动着成长的。

因为小时候因为家里贫穷,她被送去做童养媳,仰人鼻息、寄人篱下的她凡事小心翼翼,她将生活的尴尬与痛苦表现的淋漓尽致。

因为欺骗了林祥福而心怀愧疚的她,在夜里偷偷研究转胎术,想要弥补林祥福,为他生下儿子。这样的她让人不忍心去谴责。

相比较于高尚的人格来说,这样的人物形象一定是更加丰满而动人的。困难写作的意义也正在于这里。

风土人情

《文城》一书原定名字为《南方往事》,其实书中所写就是长江以南的风土人情,我们追寻林祥福的脚步由北入南,一同去见证一种审美的震撼,余华用细腻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乱世里一个南方小乡村的风土人情。

他用“暴力叙事”的写作方式带我们去看军阀混战与土匪劫乱,为这部本色温暖的小说加上了残酷的色彩。

他毫不避讳地将一个蛮荒年代里我国乡土大地上一个南方小镇地衰败写下,深沉且壮烈。

他为了书中的细节之处多方查阅资料,关于木匠这一偏门的学问他也做足了研究;写被土匪绑架的顾益民去身上腐肉时又去找与中医有关的资料;写十八日的雪冻又去了解清代无锡下了四十多天的雪灾。这些细节之处的真实无疑更是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余华老师的作品总有着细节的质感,是一种被打磨过的成熟与顺畅。充足的知识储备再加上余华丰富的想象力,这座小镇里的风土人情都是如此鲜活。

写在最后

文城当然不是真实存在的,它只是灵魂的乌托邦,但那已经十分美好。所以让我们寻找心灵的乌托邦吧,不管是否真是存在,那都不重要,愿意去探寻就很可贵。

阅读的意义在于什么?余华老师给了我们答案:世界的丰富多彩和个人空间的狭窄使阅读打开了我们个人的空间,让我们意识到天空的广大和大地的辽阔,让我们的人生道路由单数变成了复数。

去阅读,去追寻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