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5门!2022年北大春季学期通识核心课程推荐(附课程大纲及课堂实录)

 shiys112 2022-08-20 发布于北京

关键词: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推荐

为了继续推进通识教育改革、探寻这一领域更加成熟的教育方式,北京大学教务部推出了“通识教育核心课”系列课程。通识课程在过去几年间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

我们在这里向大家推介2022年春季学期的通识核心课程汇总,这些课程将分为四个板块:人类文明及其传统,现代社会及其问题,艺术与人文,数学、自然与技术。


2022年春季学期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简介

系列Ⅰ:人类文明及其传统

国学经典讲论

吴国武(副教授)

学分:2

“国学经典讲论”课程是为了加强国学经典训练而开设的大学本科生基础课程。国学是我国传统学术文化的统称,而《诗经》、《礼记》、《周易》、《史记》、《资治通鉴》、《论语》、《老子》等经典则是中华文化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本课程以汉文古书和国学经典的形成发展为线索,以古书读法和经典训练为导向,以经、史、子、集四部经典及其学问为架构,讲授和讨论传统中国经典的文本形态、成书流传、内容结构、学术旨趣和文化价值。课程立足于文化传承创新,通过文献学和学术史并重的专业训练,培养研读国学经典的综合能力,进而体会中华文化精神、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国学经典讲论》

走进课堂 | 吴国武:朱子《诗集传》解经体例与宋代经学新典范的成熟(上)

走进课堂 | 吴国武:朱子《诗集传》解经体例与宋代经学新典范的成熟(下)

周易古经与先秦诸子

孙熙国(教授)

学分:2

周易古经是先秦诸子的源头,也是整个中国文化的源头。班固著《汉书·艺文志》,把《易》列于五经之首,认为“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先秦之儒家、道家、墨家、兵家、法家、阴阳家等皆滥觞于周易古经。课程较系统地讲授《周易》一书的基本性质和六十四卦的基本内容,阐释周易古经与先秦诸子之间的关系,呈现周易古经和先秦诸子的基本样态,探讨周易古经在先秦乃至整个中国思想发展史中的地位,以此提升选修者学习和研究先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和素养。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周易古经与先秦诸子

课堂实录 | 周易古经与先秦诸子

古典文献学基础

漆永祥(教授)

学分:3

本课程通过对古典文献学概念的解释,历代古文献学成就的综述,以及目录、版本、校勘、训诂、辑佚、辨伪等专门知识的讲授,使本科生学习到古典文献学的最基础知识,打下扎实的古典文献基本功,提高阅读、鉴赏、鉴别与整理古籍的能力。对中文、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理工科本科生,以及传统文化爱好者而言,本课也会起到良好的引导与示范作用。 

讲授古典文献学概念的解释,历代古文献学成就的综述,以及目录、版本、校勘、训诂、辑佚、辨伪等专门知识。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古典文献学基础

走进课堂 | 漆永祥:当前古籍整理诸问题刍议

博雅GE微访谈 | 漆永祥:古典文献的“学”与“趣”

西方政治思想史

段德敏(长聘副教授)

学分:3

政治思想是人类针对集体生活的困境和问题而思考的产物。“西方政治思想史“主要讲解从古希腊到古罗马再到中世纪而后现代时期(20世纪)西方政治思想的变迁,讨论不同时期在不同的政治生活形态和历史背景之下所形成的不同的政治观念和理论,重点介绍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著作、观点和理论贡献,力求展现西方政治观念的发展脉络和政治文明的历史全景。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是了解西方政治发展的重要途径。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西方政治思想史

课堂实录 | 西方政治思想史

沙龙纪实 | 混沌中的和谐:西方政治思想家对“冲突”的理解

哲学导论

王中江(教授)

学分:3

'哲学'的希腊文本义是'爱智慧'。在西方古代、中世纪和近代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哲学一直被看成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和基础。直至今天,哲学在大学的人文教育仍然占有核心的地位。本课程主要通过讲解柏拉图的对话等西方经典哲学文本,使学生明白哲学家探求世界秩序的方式以及哲学生活的内在张力。

先秦哲学

孟庆楠(长聘副教授)

学分:2

先秦哲学这门课程,主要以断代和专题的形式对作为古代中国哲学源头的各家子学及其经典进行梳理、讲解和评析,旨在解明其各家子学的源流、观念和学说,考察各家子学之间的相互批评和影响,揭示思想与社会、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关联,并在横向同古希腊和纵向同秦汉以后的比较中显示其原创性和独特性。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先秦哲学

博雅沙龙 | 孟庆楠:先秦哲学

西方政治思想(中世纪)

吴飞(教授)

学分:2

本课接续《西方政治思想(古代)》,讲授罗马帝国到中世纪的西方政治思想。集中于奥古斯丁和但丁。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西方政治思想(中世纪)

走进课堂 | 吴飞:尘世之城与魔鬼之城(上)

走进课堂 | 吴飞:尘世之城与魔鬼之城(下)

《四书》精读

杨立华(教授)

学分:2

《四书》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最为核心和精要的部分,对于中国文化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和影响。本课程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读本,结合其它的古代注本,精选《四书》中最为重要的章节,作详尽的讲解和阐发。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典籍,特别是儒家的核心经典,有更为切近和直接的认识。对于弘扬中国固有文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四书》精读

走进课堂|杨立华:《齐物论释疏证》序

走进课堂 | 杨立华:科技纪元与三体《春秋》

《理想国》

吴增定(教授)

学分:3

本课将带领学生细读柏拉图的《理想国》,使同学对一些相关哲学问题有深入思考和讨论,从而培养出同学们阅读、思考和写作的基本能力。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理想国》

走进课堂 | 吴增定:家庭与城邦 ——从柏拉图的《理想国》谈起

吴增定 | 人是不是自然世界的例外?

博雅班讨论班:批判性思维(二)

李沉简(教授)

学分:2

I. 博雅班的宗旨是师生共同探讨:

    1. 启发学生对人类思想文化宝库经典瑰宝的深入理解和由衷热爱;    

    2. 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习惯;

    3. 帮助学生建立对各个领域的根本性问题的理解和欣赏;

    4. 获得具有思维深度的宽广视野。

II. 博雅班师生共同学习的对象是文明的四大支柱, 即:

    a) 中外文学

    b) 中外历史与哲学

    c) 科学

    d) 音乐、绘画与建筑

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

邓小南(教授),阎步克(教授)

学分:2

在中国古代史的纷繁事象之中,本课程选择若干专题,着重从政治与文化两个视角,对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通过各种类型的问题,如位阶安排、诸子治道、士族阶层、民族统治、官僚选拔、重要帝王、都城地理、中外交流等方面,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强化历史感,初步理解历史分析的基本方法和相关视角,把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与发展趋势。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

走进课堂 | 信息沟通与制度文化:以宋朝为例

课堂实录 | 谈中国古代士大夫政治的特点

中国古代陶瓷

丁雨(助理教授)

学分:2

本课程从考古和文物的角度,以陶瓷考古调查、发掘所获资料和传世瓷器为依据,结合有关文献记载,系统地讲授中国古代陶瓷的基础知识和各时陶瓷器的造型、胎、釉、花纹特征以及原料加工、成形、施釉、装饰技法烧成技术等制瓷工艺的发展、变化,进而总结中国古代陶瓷手工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系列Ⅱ:现代社会及其问题

欧洲政治思想史

费海汀(助理教授)

学分:3

在几个世纪以来,欧洲一直是人类政治与政治思想发展最为密集、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与其他地区相比,这一地区有着相似的历史背景,但却数次因为观念冲突而走向对立。历史上,欧洲数次融合,也数次分裂。

罗马帝国的建立,将同样的价值和理念传播到欧洲各个地区。但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东、西罗马帝国的政治、社会、宗教、文化形态差异都开始逐渐增大。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大革命席卷欧洲,再次将欧洲的各个部分连为一体。但随着苏联建立,冷战开始,欧洲再次走向分裂。20世纪90年代以后,苏联解体,欧洲的政治形势再次出现变化。现在的欧洲,正处于一个旧时代的终点和一个新时代的起点。它的发展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类政治发展的方向、模式,对历史的理解和对未来的判断影响着我们现在的选择。

本课程将对各个历史时期,欧洲各个部分的代表性人物、流派、观念进行介绍,包括它们诞生的历史背景与指向问题,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继承、否定、发展的历程、现状与趋势。将欧洲政治思想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能帮助学生对人类政治发展史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欧洲政治思想史

宗教学导论

吴飞(教授)

学分:3

本学期的《宗教学导论》将主要分为三部分,考察中西文明中对待宗教的三种形态。第一部分集中于西方古代宗教,即城邦中政治性的宗教;第二部分集中于基督教以及西方现代宗教,即社会中的心灵宗教;第三部分集中于中国传统中的宗教,即伦常性的宗教;贯穿三部分的核心思想是神道设教。

本课希望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宗教学的思想传统和一般研究方法,学会全面、客观、学术地看待宗教问题,更系统地掌握中西方文明的相关知识,逐渐找到通过阅读经典,化解自己种种生活问题的方法。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宗教学导论

优秀作业 | 信仰的前提与动机

走进课堂 | 吴飞:论“生生”  ——兼与丁耘教授商榷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

封凯栋(长聘副教授)

学分:3

本课的目的是帮助本科生理解中国工业的崛起对于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为了使本科生从世界性的和历史性的视野去理解工业发展的意义,本课将首先介绍自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之后,国际工业领导权的兴衰交替对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本课的主要内容,也是最具特色的内容,是对一系列当代中国工业发展案例的介绍,包括汽车、民用航空、核电、高速铁路、半导体显示器、机械装备等工业。对这些工业案例的介绍全部基于任课教师近20年来对中国工业发展的经验研究。这些内容涉及在当代中国工业发展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许多关于技术创新、企业战略、工业竞争和政府政策的经验教训,本课将帮助本科生从理论上寻找分析和回答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概念工具。

影像与社会

吴靖(教授)

学分:2

影像是一种传播方式,与文字、声音一起构成了我们社会的表意体系。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影像充斥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一方面扩大了人们的感知范围与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又补充或替代了许多传统的表达方式,比如文字和交谈。与其他各类表意方式相比,影像的诱惑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带给我们直观、感性、轻松和奇观式的表意体验,成为许多社会传播所青睐的媒介,而广告、新闻、宣传、娱乐等活动对视觉符号的偏爱又进一步推动整个社会走向影像爆炸,影像已经超越现象成为一道独特的社会文化景观。

这门课为喜爱和关注影像文化以及影像的社会角色的学生设计。课程的重点在于介绍和讨论组成当代社会视觉文化的重要媒介—摄影、电影、电视和新媒体—以及这些媒介的社会性和文化性。本课程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简单介绍上述几种媒介出现、发展和成为重要传播媒介的文化与社会史,重点在于这些媒介社会使用模式形成的过程和原因;二是探讨视觉表意的技巧和方式,人们解读和体验视觉符号的过程,以及观看所造成的社会关系;三是讨论影像与社会意识之间的互动,考察影像如何维护、质疑或改变现代社会中的一些重要观念,比如性别观念、有关自然和科学的观念、民族意识、阶层意识等。三个方面相互穿插,构成对影像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批判性考察。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影像与社会

沙龙纪实 | 在影像符号和社会议题之间

优秀作业 | 视线与呈现间的对象化张力的消解

死亡的社会学思考

陆杰华(教授)

学分:2

《死亡的社会学思考》课程是为全校跨专业的本科生专门设置的通选课程之一。目前,国内高校开设与死亡社会学相关的课程并不多见,死亡社会学的相关教材也相对较少。为此,本门课程重点从社会学视角审视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尤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宏观背景下与临终、死亡与丧亲关怀相关的重点议题。课程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死亡社会学产生的现实背景、学科研究对象、相关理论基础、学科研究方法等方面,重点从跨学科(尤其是社会学)和跨文化对死亡教育、死亡过程、死亡类型、临终关怀、死亡应对等议题进行学理性的诠释。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死亡的社会学思考

优秀作业 | 临终范式困局根源与破解的可能性……

博雅GE微访谈 | 陆杰华:思考死亡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社会博弈论

陶林(副教授)

学分:2

博弈论提供了对互动行为进行严格研究的一种视角和一系列分析工具。自二十世纪中页出现以来,博弈论的影响逐渐扩大,现已经发展为社会科学中重要的基础性工具之一,在从经济学到社会学的各个学科中获得广泛的运用。

本课程力图帮助学生掌握博弈论中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分析工具,以及如何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具体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课程内容包括基本的博弈类型、博弈的“求解”或者均衡的概念、信息在策略性互动中的作用、重复博弈的分析等专题,并对演化博弈论(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和行为博弈(behavioral games)的研究进行简要介绍。课程中将学习如何从博弈论的角度观察和理解一些重要而基本的社会学现象,如合作如何可能,集体行动的困境,社会制度及其演化等。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社会博弈论

走进课堂 | 课堂实录:混合策略

博雅GE微访谈 | 陶林:从博弈论出发分析和思考社会

国外社会学学说(上)

李康(教学教授)

学分:2

了解经典时代(1930年代以前)社会学理论的核心人物、重要著作和关键概念,有选择地梳理社会学理论自创建学科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发展脉络、问题意识和理论特色,培养基本的社会学经典著作阅读能力。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国外社会学学说(上)

走进课堂 | 李康:记忆铭刻于记忆,答案在风中飘荡

优秀作业 | “不要驯顺地走进良夜”

国外社会学学说(下)

孙飞宇(长聘副教授)

学分:2

旨在使学生了解1920年代以来现当代社会学理论的核心人物、重要著作和关键概念,梳理社会学理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的发展脉络、问题意识和理论特色,培养宽泛的理论视角和基本的文献拓展能力。

往期链接:

走进课堂|孙飞宇:个体的自我保存与社会学的现代道德人格属性

博雅GE微访谈|孙飞宇:成为自我教育的人

优秀作业 | 图腾的自然史与图腾宴的复现

公共财政学

李玲(教授)

学分:3

本课程旨在理解和掌握公共财政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帮助同学们能够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和解释政府的财政职能、政府影响资源和收入分配的方式以及政府公共财政政策。具体内容有:福利经济学、效率与公平、公共财政的职能、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效应及其纠正、成本—收益分析、公共财政支出、收入再分配和社会保障、公共财政收入、税收的转嫁与归宿、税收理论、税收效应、以及中国财政税收和公共政策改革。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公共财政学

课堂实录 | 公共财政学

通识经典 | 李玲:这场疫情的“危”与“机”

世界政治中的民族问题

王联(教授)

学分:3

本课从民族的概念和理论上的争论入手,着重讲授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通过有代表性的个案选择,对不同国家的民族政策展开比较研究。课程还将涉及与民族问题有关的民族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化等话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了解中国的民族、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世界政治中的民族问题

优秀作业 | 菲律宾南部穆斯林分离运动的“异化”与“外化”

社会科学定量方法

罗杭(长聘副教授)

学分:3

教授学生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社会科学问题,学习掌握决策分析与群体决策、系统分析、图与网络分析等多种定量研究方法,并基于社会科学领域的具体问题及案例展开实际应用。培养学生文理复合的知识体系,以及应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解决社会科学问题的能力。

国际贸易政治学

王勇(教授)

学分:3

设计本课程旨在帮助修课同学了解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领域——国际贸易政治的基本历史、基本理论以及相关基本问题,培养分析国际贸易政治问题的基本能力,教学重点包括介绍国际贸易政策与全球贸易体制形成、发展的动力、过程、规律与运作规则。主要教学内容有:国家、社会、利益集团、国际因素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中的互动关系;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政策过程研究;多边贸易体制(GATT与WTO)研究;利益集团在贸易政治的作用等。

外国宪法

左亦鲁(助理教授)

学分:2

本课程将以美国宪法为主,但也会涉及其他国家宪法。课程内容每年会有所更新,但总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关注权力(power),将采取纵向视角,按照历史顺序讨论美国从独立、建国、制宪、内战与重建、新政、民权运动、保守主义复兴直到当代的宪法发展。第二部分关注权利(right),将结合相关领域判例,围绕自由、隐私和平等等议题展开讨论。

经济地理学

贺灿飞(教授)

学分:3

经济活动为什么会集中在少数地区?企业应该选择在什么进行地方投资?一个城市或区域应该发展什么产业?为什么一些城市增长快,另外一些增长慢?什么城市可能发展成为世界城市?为什么两个区域会发生商品贸易?为什么农民工从中西部地区流入东部沿海地区?中国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工厂?为什么跨国公司涌入中国市场?这些经济问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涉及到空间。经济地理学能够回答这些问题,经济地理学从空间视角关注经济活动,强调空间或者区位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经济空间布局对空间的重构。

本课程是经济地理学的入门课,旨在向学生介绍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理论体系。课程内容的安排按照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从微观到宏观包括有要素、企业、产业、城市与区域,以这些研究对象的区位选择、空间分布、空间结构及空间相互作用规律为主线,介绍相关的理论模型、分析方法和研究成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经济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学会初步的经济地理分析,为进一步学习经济地理学打下基础。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经济地理学

走进课堂 | 课堂实录:市场与企业区位

社会性别研究

佟新(教授)

学分:2

本课程是社会性别研究的入门课,也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通过个人的经验、阅读和讨论分析社会性别的建构过程和性别知识的生产过程;寻找建立两性平等和伙伴关系可能性。 

本课程分为五大部分,一是介绍社会性别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讲内容);二是从文化角度分析和批判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建构(包括讨论心理、历史、性别社会化和大众传媒与性别的关系,共讲四讲);三是从性关系角度分析性爱、婚姻和家庭对两性关系的影响(包括分析身体、性暴力和婚姻家庭制度与性别的关系,共讲三讲);四是从劳动性别分工的角度分析公私领域的建构如何作用于两性的职业发展(包括分析劳动性别分工、两性职业发展、消费社会与社会发展与性别的关系,共计四讲);五是再次反思性别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包括讨论相关理论和认识论,共计两讲)。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社会性别研究导论

博雅GE微访谈 | 佟新:性别平等问题其实是一些基本常识

优秀作业 | 不存在的“漫游女子”(Flâneuse)

系列Ⅲ:艺术与人文

逻辑导论

邢滔滔(教授),王彦晶(长聘副教授),钟盛阳(助理教授),丁一峰(助理教授)等

学分:3

本课程是逻辑学的导论课,介绍逻辑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基本思想和技术,以及它与哲学、数学、计算机和语言学的密切关系。

西方美术史

丁宁(教授)

学分:2

西方美术作为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她的存在与发展见证了西方文明的价值取向和更迭,是物化形态与精神表达的一种创造性的融合,蕴涵了让后世感受和理会内中丰富而又鲜活的精神力量的价值。西方美术史十分迷人,尤其是其中的经典作品,常常令人倾倒,难以忘怀。所谓“经典”(classical)一词源自拉丁文的“classicus”,意为“第一流的”。我觉得,无论是学文还是学理的大学生,都应该了解一点美术史,这是感受和理悟人类第一流的文化成果的重要途径。

本课程专为大学素质教育开设,特别侧重介绍西方美术史经典作品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读解西方美术杰作的能力,以此加深对欧洲文化的理悟,提升自己审美的趣味。

授课过程配有大量精美的幻灯资料,有些是授课教师在欧洲实地拍摄的。另外,有专门的网上课程特区:http://wah.,可供浏览主要作品的图像以及交流学习体会等。

每学期有440位左右的同学进入本课程,结束时意犹未尽。相信他们会在今后的生涯里继续自己的西方美术史之旅。

往期链接:

课程简介 | 西方美术史

走进课堂 | 苍蝇与艺术刍议

博雅GE微访谈 | 丁宁:看得见的博雅

大学国文

张学谦(助理教授),王风(长聘副教授),李林芳(助理教授),范晓蕾(长聘副教授),陆胤(预聘副教授),白一瑾(副教授)

学分:2

为了使大学阶段的学生继续接受比较高等的语言、文学与文化教育,弥补中学时期语文教育的不足,纠正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缺陷与偏见,提高学生用汉语学习自己专业的能力和对于祖国文化的鉴赏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等,有必要长期坚持开设有针对性的大学国文课程。 

“大学国文”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课程,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与汉语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最基本途径。本课程将围绕培养目标,对学生在中外文学作品赏读,汉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以及口才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系统培养与训练。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大学国文

博雅GE微访谈 | 大学国文:北大人文启蒙课

走进课堂 | 大学国文课堂实录

音乐与数学

王杰(教授)

学分:2

本课程通过介绍音乐与数学之间密不可分、却又往往不为人知的关系,以期探讨音乐这门抽象的艺术与数学以及物理学、心理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比较两者的思想方法之异同,打通文理界限,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分析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在课程设计方面并不要求听课的学生具有音乐或者数学方面的先修课程,而是随着教学的进程陆续介绍一些与课程内容有直接关联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数学知识。在音乐方面,会从零开始,首先介绍乐音体系、音名和唱名以及五线谱等最基本的乐理知识,循序渐进地讲授音程、音阶、调式、和弦、和声进行,直到现代音乐学的音类集合 (pitch-class set)理论、新黎曼理论(Neo-Riemannian theory)等。在数学方面,只假定听众具有高中数学的知识水平。对于需要用到的几何、代数(群论)、组合计数等方面的内容都尽量做了比较详细、直观的介绍。如果你学过高等数学,肯定会对理解课程内容有所帮助。但即便是没有学过高等数学的听众,也同样能够通过本课程了解音乐与数学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相关的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事实上,音乐理论中比较艰深的部分,如律学、和声等,对应的数学知识并不复杂,主要是比例(分数)、对数等。而像波动方程的解、傅里叶级数等数学(也包括一些声学)方面的内容,对应的音乐现象反倒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例如音高与弦长之间的关系、泛音列、音色等等。

往期链接:

勘误 | 《音乐与数学》课程大纲

系列Ⅳ:数学、自然与技术

古今数学思想

范后宏(教学教授)

学分:2

解读数学经典知识,理解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提升数学高阶素养。计划的主要内容有: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的联系。数学中四个基本思维方式。数学存在的本质。古希腊数学。古代中国数学。Newton-Leibniz 之前的欧洲数学,虚数的奇妙,一元三次方程的根式解,一元四次方程的根式解。Newton 和Leibniz的数学思想。如果还有课时,选择介绍一些Newton-Leibniz之后的数学思想。可以根据课堂具体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选择的内容。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古今数学思想

沙龙纪实 | 数学的美与力量

博雅GE微访谈 | 范后宏:拾级而上——领略数学的价值

普通统计学

房祥忠(教授)

学分:3

本课程是专为全校文理科学生开设的通选课,无需高等数学基础,介绍许多实用数据分析方法的课程。

无论是理科、工科、还是人文社会学科,都需要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统计方法已经成为当代科学家必不可少的研究工具。

该课程介绍数据的采集方法(观察性研究、试验性研究)、数据的描述方法(图表、数字特征)、数据的统计推断方法(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统计学是用来收集和分析数据的一门科学和艺术,研究利用数据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如何利用观测数据和试验数据进行科学研究,客观验证科学假说等初步的统计方法,利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普通统计学

简明量子力学

吴飙(教授)

学分:2

本课程试图向北大所有学生严肃而又通俗地介绍量子力学。通俗即向尽可能多的人讲述和展示量子力学的美妙和神奇。严肃即意味着用数学来描述量子力学中最深刻的结果,而不只是文字叙述。不用数学是不可能准确理解任何科学的。北大学生都熟悉高中的数学知识。对于任何超越高中水平的数学,比如矩阵,线性空间等,我将按照需要多少讲解多少的方式介绍,适可而止不过分深入。因此这些超越高中水平的数学也不难,只要学生有耐心去做些简单的课后练习,就很快会熟悉和掌握。没有练习就没有理解。

本课程将先简单描述量子力学的发展历史,介绍量子之父们和他们传奇的事迹,然后尽量在高中物理的水平上简单概述经典物理。在这些铺垫之后,开始讲述神奇的量子力学:量子态,量子几率,线性叠加,量子纠缠,贝尔不等式,海森堡不确定关系,薛定谔猫,量子全同性,量子测量,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多世界解释等。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简明量子力学

优秀作业 | 简明量子力学

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

郭秋菊(教授)

学分:2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当代核科学应用基本知识,揭开原子核的“神秘面纱”,对放射性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可以分析使用核技术的“利与弊”,克服盲目的“核恐惧”心理,有能力参与关于核技术问题的一般讨论;而且能够在较深层次上了解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科学素质,增强科学研究和科学探索的能力。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

优秀作业 | 浅析中国发展核电的意义

现代天文学

王科(助理教授)

学分:2

天文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最古老的学科,它的起源甚至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发展和算术、几何知识的应用,天文学最终从原始的宗教、信仰中脱离出来。随着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哈勃,一代代哲学、科学巨匠,一个个划时代理论的提出,今天的天文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体系。

时至今日,随着技术的发展,天文的研究手段已经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包括自适应光学、综合孔径等先进的观测技术,以及超级计算机等高效的计算能力。而天文学者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其实仍然是宇宙的起源、我们星球的最终命运、地外文明的存在等命题,虽然还没有找到最终的答案,但是随着探测技术的更新,对于这些命题我们不断获得着新的认识。

本课程希望通过对天文基本概念的讲解,对天文主要研究领域以及研究前沿的介绍,包括天文的发展历史、太阳系与行星、恒星、星系、以及宇宙的演化等,使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尤其是非物理专业的学生,能够了解天文的一些常见概念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等。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现代天文学

优秀作业 | 利用真菌生产“小行星土壤”可行性分析

演示物理学

穆良柱(教学教授)

学分:2

课程采取以实验贯穿教学组织方式进行教学。具体作法是,精选若干演示试验,组织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題,讲解相关的物理规律,引导学生感悟物理学的精髓,使学生对物理学获得一个初步而准确的整体印象,作为今后自身扩展科技知识的基础。

往期链接:

课程简介|演示物理学

课程感言 | 演示物理学

走进课堂 | 穆良柱:什么是ETA物理认知模型?

发展心理学

苏彦捷(教授)

学分:3

发展心理学是关于人类个体自受精卵形成到出生后直至死亡这一发展过程中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的科学。本课程以心理发展为主线并介绍了生理、动作、言语的发展及其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并探讨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首先介绍发展心理学中有影响的几种理论,如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Bandura 的社会学习理论和Erikson心理社会危机理论,并简要介绍理论发展的新动向;然后扼要讲解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式和方法,并结合讲解一些经典的实验;最后以年龄为线索介绍各个发展阶段中个体心理和生理各方面的发展特点及所面临的发展任务,通过演示和少许实验加强学生对个体心理发展特点和研究方法的直观把握。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发展心理学

课堂实录 | 发展心理学

走进课堂 | 苏彦捷:家庭教育与个体发展

认知神经科学(B)

杨炯炯(副教授)

学分:2

认知神经科学是近年在国际学术领域中正在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边缘学科,是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两大类科学之间的交叉。要将认知科学的基本理论概念,包括物理符号论、符号论、生态现象论、模块论与当代脑研究的技术成果和理论进展结合起来,对人脑智能活动的规律与脑机制进行高度跨学科的研究。本课程对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两大类学科体系进行概括讨论后,着重讲授,认知心理生理学、认知神经心理学、认知生理心理学、认知神经生物学和认知计算神经科学等各认知神经科学分支的原理,研究方法,主要成果与存在问题。这一课程可使学生对当代高科技理论和技术问题中生物脑和智能基础新研究进展有较新的认识。

实验心理学

耿海燕(教学教授),张俊云(副教授)

学分:2

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心理学的各个分支都需要用实验方法来进行研究。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个分支,因此可以说实验心理学是各门心理学的基础。

实验心理学的教学目的可以概括为:为通过实验心理学理论和实验的学习,基本具有独立设计心理学实验并分析研究结果的能力。

课程首先介绍实验方法、心理物理学方法、反应时等一般研究方法,然后选择注意、知觉、视听觉、记忆、思维、意识、心理语言学、情绪与归因等主要过程说明上述方法的应用。


https://mp.weixin.qq.com/s/wvbP2Zs-_6G_Fno4UoNsl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