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佳宝2022春拍

 自华居 2022-08-20 发布于广东

图片

精品一览

图片

Lot 0294 明早期 鎏金莲花座持如意男相观音坐像

高72cm;宽33cm

来源:
1.台湾著名藏家旧藏。
2.台湾门得扬拍卖2017年秋季拍卖会,诸相非相·佛造像专场,Lot513 明 男相观音。

RMB 1,500,000

本尊观音像,体型硕大,头戴金箍束发,面庞丰圆,目光下敛,面容安详静穆的在高台莲花座之上。尊像敛目入定,眉目细长,直鼻薄唇,双颊略丰,嘴角微带笑意,长发披肩,神情慈慧内蕴,表情静穆和悦,显得睿智而深沉。双手姿态优美,于胸前托持一支如意,结全跏趺坐于重瓣莲座。尊像身着交领式长衣,衣纹线条流畅,袖口宽大,自手肘处大幅散开,皱褶自然。胸口衣领低而宽,露出裙头的结饰,衣缘堑刻细腻纹饰,是标准的汉族服饰,精美华贵。观音刻划写实,形象稳重端正,给人大方自在之感,具有显著的明代中期中原造像特点,通体鎏金,金色光艳。其下莲座分为两层,上为莲座,下为六角形须弥台座,中以圆柱支撑,造型繁复别致。

图片

Lot 0221 清乾隆 祭红釉玉壶春瓶

口径9cm;高30.3cm;宽19.8cm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来源:

国营文物公司

RMB 700,000

玉壶春瓶为清代宫廷经典陈设器,其器形源于宋代酒器,因诗句中“玉壶先春”而得名。瓶侈口,束颈,圆鼓腹下垂,高圈足外撇,造型秀美典雅,线条优美流畅。外壁施以祭红釉,釉质坚致,细腻匀净。整器形制周正,烧造精良,素肌玉骨,浑然天成,为乾隆朝祭红釉玉壶春瓶之难得精品。
祭红釉为明清两代烧造工艺难度较大的高温颜色釉品种。清时有“官古窑成重祭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书精心合,一样抟烧百不同”之说,由此可见,烧成一件颜色靓丽鲜艳之祭红釉器并非易事。乾隆一朝六十年,为单色釉瓷器烧制工艺的鼎盛时期,在强大国力支持下,御窑不惜人力物力,烧造出一批精美的红釉瓷,本品便属乾隆玉壶春瓶之佳品,值得收藏。

图片

Lot 0192 清康熙 绿地紫彩沥粉壬字云纹碗

口径15.4cm;高7cm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来源:

国营文物公司

RMB 500,000

此碗侈口微撇,深弧腹,至足收敛,直立圈足,线条圆润流畅,饱满充盈,器形庄重典雅。通体满施绿釉,釉质凝重,釉色青翠宜人,器内光素无纹,外壁施绿釉为地,以沥粉法施紫彩描壬字云纹,底部饰莲瓣纹,风格凝重,寓意吉祥;釉面清亮,胎釉结合紧密,刻工细腻隽秀,让人不得不赞叹制作工艺之精。整器造型端庄,修胎精细规整,胎体轻盈,为康熙官窑器。
沥粉工艺源于珐华器的装饰手法,瓷器装饰上运用不多。沥粉与堆花工艺的区别在于:沥粉纹样的立体感强,线条细挺,纹样清晰;而堆花纹样在这三方面都稍逊色,给人以柔美的感觉。此技法多用建筑及绘画,以凸出的线条为作画媒介,润色时是色与色之间的界限,在艺术风格上强调装饰性。本件拍品绿釉娇嫩,紫彩飘逸,胎骨紧密,且工精纹美色丽,布局规整,器形周正,颇具收藏价值。

图片

Lot 0204 清中期 粉彩百花不落地如意

长43.5cm;宽11.3cm

来源:
1、1982年英国伦敦Spink & Son Ltd旧藏。
2、英国伦敦重要藏家旧藏。
3、2009年辽宁省文物公司旧藏。

RMB 500,000

瓷质如意因其难以保存的特质及其稀有,观之两岸故宫博物院藏之亦属寥寥。《清朝野史大观》记有:“如意,物名也,唐宋前已有之。”明清两代,如意发展到鼎盛时期,它从实用品逐渐转向了一种艺术陈设品,供人们欣赏娱乐。因其珍贵的材质和精巧的工艺而广为流行,成为承载祈福纳祥等美好愿望的贵重礼品。凡值年节,王公大臣督抚,必进如意于朝,以取兆吉祥,时有“椒戚都趋珠宝市,一时如意价连城”的诗句。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郎世宁等作《高宗岁朝行乐图》 中就见之乾隆皇帝手持如意,可见如意因其意之吉祥亦受帝王之喜爱。
整器呈如意型,器身以粉彩满饰百花纹饰,俗称“百花不露地”、“百花图”、“万花锦”、“万花堆”、“万花献瑞图”等,即将粉彩与金彩结合,各色花朵将整个画面填满,不露出瓷底,也不露出花朵的枝干。百花如同天女散花,各尽其致,繁密之极,浮于空中,故称“百花不落地”。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述:“瓷器满画花朵种种,色色形状不一者谓之万花,以黑地者为最贵,即白地者亦可珍。花之形状大小偏反,各尽其致。”此等纹样必生于繁荣盛世,乾隆和嘉庆发展至极致,光绪尚见,但已非常罕见。据乾隆内务府记载,宫内依不同节令使用不同纹饰的瓷器,新年用“三阳启泰”,上元节用“五谷丰登”,端阳节用“艾叶灵符”,七夕用“鹊桥仙渡”,万寿节用“万寿无疆”,中秋节用“丹桂飘香”……绘百花图案者,则象征“万花献瑞”,此器又有祭祀礼佛之用,便是当权者寄希以万花来供奉佛祖,彰显帝国之昌盛。其工序之繁缛,设色之丰富,绘画之多彩,绝非数人之力可成,当为彩瓷之翘首。
百花之成在于良工与巧匠,其程序与工艺相当繁复:先需内务府造办处设计百花画样,交由御窑厂为粉本,再由瓷工艺匠甚至直接由画师本人将画稿临摹勾勒于素胎上,期间要照顾器表不同于纸面的特殊之处。百花不露地者花饰遍身皆是,故临摹工作最难,而临摹画稿为施彩绘画之基础,一旦有误,全局皆变,任其彩料何等妍美,画手如何高超,亦无法弥补画稿原有之神韵。其三,彩料配制之多堪称众瓷之首,百花不露地者一器之上所见颜色不下于三十余种,故绘画之前,彩瓷的所有颜料必须配备,种类繁多几近百种,均需一一调试。最后的填绘洗染,必经数人之手,方可入窑。故一器告成,历时数月之久,耗资甚巨,绝非其它御瓷可比。如此繁复之至必将注定百花不露地者烧造不多,如此粉彩如意之名器则更为罕见。此件尊贵典雅,釉彩妍美多姿,画工精细繁密,全器上下皆工致非凡,其珍罕程度恐非言语可表,处处彰显出中国彩瓷无与伦比的华丽与尊贵。

图片

Lot 0218 清 青花三多折枝花果纹六方尊

高63.5cm;口径21cm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来源:

2011年伦敦邦翰斯拍卖行

RMB 350,000

此尊造型宏伟雄奇,侈口长颈,折肩弧腹,圈足外撇,为六方瓶样式,线条流畅优美,釉面清亮干净。通体以青花勾勒纹样,颈部六面分饰折枝花卉,腹部主体以“三多”为主题纹饰,绘制石榴、灵芝、寿桃,寓意“多子”、“多福”、“多寿”,瑞果之间搭配菊花、牡丹、莲花三组折枝花卉,腹部及颈部的折枝花卉皆以灵芝为根基向上蜿蜒,寓意灵芝生祥瑞。祥花瑞果,穷秀极妍,吉祥之气尽现。纹饰绘画方面摹仿永宣时期的效果,笔触点染刻意追求永乐、宣德时期青花呈色中自然出现的“铁锈斑”效果,彰显着当时社会摹古之风对永宣时期的推崇。器身六道棱线分绘西洋巴洛克式卷草纹,与上下的如意云头和回纹结合起来,使腹部每面形成开光的表现形式,从而巧妙的烘托了主题纹饰,起到了点缀主体纹样的作用,此种纹样颇具西方巴洛克式装饰风格。可以说,本品即是中国传统题材与西方艺术风格相互融合的完美体现,纹饰绘法规整,构图严谨,布局疏密相宜,观之气派非凡。

图片

Lot 0220 清嘉庆 窑变釉杏圆贯耳瓶

宽18.5cm;高30.5cm

“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来源:

国营文物公司

RMB 300,000

窑变釉贯耳瓶为清代官窑的传统品种。窑变釉始烧于雍正朝,是仿钧釉衍生出的新品种,乾隆官窑将其运用于贯耳瓶上,始成此瓶样式,而后历朝多有沿袭烧造。
器形仿汉投壶式样,颈部两侧对称贴竖直的管状贯耳,腹部扁圆,腹部前后有凸起的杏形纹样。通体施窑变釉,釉质莹润光亮。釉色以高温铜红釉为主色调,釉色红艳动人,边棱呈月白色,甜美自然,居中泛火焰青,静穆温润。三色釉互相融合,相叠相交,如幻似霞。长方形圈足,底部刷酱色涂料。整器胎体厚重,圈足修胎规整,若置于文房案几陈设,凝重瑰丽,古趣盎然。借用唐诗来赞美窑变釉恰如其分,“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空中星满天,峡峪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

图片

Lot 0358 清乾隆 紫檀高浮雕荷塘清莲图座屏

高64.5cm;宽52cm

RMB 280,000

座屏由屏心、屏座组成。周身均以紫檀木为材四边攒框而制,其材质厚重,用料硕大,如此例之通体紫檀者,则极为少见。屏风底座用两块厚木雕成外檐式墩子,上树立柱以站牙抵夹。插屏边框打洼,插入主柱内侧槽口,可装可卸,它的不规则的矩形边抹作框,内侧四周嵌入条环板,纹饰均为紫檀木雕花。插屏的中心亦镶嵌紫檀木板面作为屏心。纹饰呈现高浮雕效果,局部配合镂雕、阴刻等技巧,层次丰富。浮雕荷塘图,观之塘水满盈,一颗柳树斜出,柳条轻垂,塘中生荷,阔叶逐波,花茎婷婷,擎举花朵傲然独立。但塘中池水却不似一般静谧,急漩翻滚,气势汹汹,似有飞龙刚刚潜入,喘气之声隐隐传来。乍一看普通景致,细观如此暗藏天机,不禁让人拍案叫绝。此紫檀木质极密,纹络细腻,适于精雕细刻。质地光滑如玉,色泽由赤红至褐紫,年久亦显乌黑光泽,含蓄沉稳,景物用高浮雕技法表现,布局饱满,层次分明,图案精细,高低错落,雕工卓绝,景物之间层次立体,气势蓬勃,细腻逼真,通体雕饰繁缛,富丽精致,独具匠心。
古代以屏风主要起分隔空间的作用,既营造出“隔而不离”的效果,又强调其本身的艺术效果。屏座四平八稳,站牙、横座皆满雕刻,将插屏的波涛汹涌延伸下来,更添其气势磅礴。在清代,为了适应室内装潢的需要,在宫廷和上层阶层的居室内,广泛地应用插屏与挂屏等家具,但其实用性已基本退化,成为室内陈设的一部分,主要起的是美化环境的目的,故往往不吝成本,极尽精工之能事,而其设计与制作又与不同的场所与位置紧密相联,体现出一种时代风尚。此件屏风用料珍贵,王气内蕴,当为清宫珍贵陈设。紫檀在多种硬木中质地最坚,份量最重,大多为紫色,有的黝黑为漆,几乎看不见纹理。它不及黄花梨那样华美,但静穆沉古,是任何木材都不能比拟的。我国自古即认为紫檀是最名贵的木材,我国云南,两广等地亦有生产,但为数甚少。由于过于名贵,故紫檀器物比黄花梨要少。尚是大型家具,因材料难得,更视同拱璧。这件插屏式座屏以全用紫檀木为材,雕工精丽,繁复富贵,漾谥着吉祥寓意,是典型的清代鼎盛时期的风格,弥足珍贵。

图片

Lot 0313 明宣德 铜兽足莲纹大熏炉

高37.5cm;直径21cm;重量4620g

来源:

中贸圣佳2014年秋拍,LOT1173,明中期 铜兽足莲纹大熏炉,成交价575000

RMB 250,000

熏炉鼎形,作为熏香之用。分体铸造,由炉盖和炉身两部分组成。红铜质,炉身唇口,折沿边,短颈,丰肩,下设三兽足。熏盖盒熏身叠插口相套,盖面透雕线刻技法铸饰镂空缠枝花卉纹,以便通风透气;实用美观,二者兼备。盖中立大象为钮,象卷鼻垂尾,背负鞍垫及宝瓶,象征太平有象,寓意“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熏炉肩部精雕莲瓣纹一周。腹部通体贴铸缠枝莲花纹,大花小叶,朵花盛放,枝蔓缠绕,极具生命力。其工艺精湛,修饰精细。纹饰繁缛花筋叶脉转折流畅活泼,为明代鼎盛时期之风格。此纹饰不仅在铜器中盛行,同期的宫廷瓷器中也见有其靓影,并对后朝产生较大的影响。中央熏炉外心凸铸朵花吐露含珠。下承三足与腹部相连部位做兽首状,鬃毛卷曲,面部轮廓清晰,圆目宽鼻,庄严肃穆,神情生动,大口张开,作吞吐状,颇有气势;下为兽足着地,肌肉线条清晰,颇有力度,掌爪锋利,颇有沉稳雄健之姿态。
熏炉整体线条转折有度,硬朗韧劲,气势宏伟,皮壳苍茂,使人望之便有典雅古朴之感,宫廷气息浓厚。整器造型稳重端庄,大气典雅,质地精良,包浆古朴,锈色熟美,古韵十足,弥足珍贵,纹饰富丽华贵,工艺高超,彰显明代奢华高贵的皇室气派,为明代宫廷铜器之佳品。根据养心殿楼上供器陈设所查,此物应为此物应为宫内佛前燃香供奉之器(《故宫历代香具图录》,第200页)。级别之高,实属珍贵。

图片

Lot 0197 清乾隆 仿嘉靖青花龙纹盘

口径24cm;高4.2cm

“致远堂制”四字双行楷书款

来源:

国营文物公司

RMB 200,000

盘为敞口,浅腹,圈足。通体施白釉,盘心以青花绘侧面立龙,点缀祥云,外壁同绘穿行云龙纹。底足留“致远堂制”楷书方款。致远堂为当时宫廷御用堂号,所制器物多为仿嘉靖回青料色,及嘉窑龙纹样式,颇有慕古之气。
乾隆朝堂名款瓷器有官窑民窑之分,其中落“敬畏堂制”、“致远堂制”、“养和堂制”款识者均以馆阁体小楷书写并外加双栏方框,当属御窑厂出品。其制作之精,尚在普通纪年款官窑之上。清人笔记曾指出康雍干时期皇家趋重理学成风,故这几种有“理学气”的堂号均取名自儒家经典,系内府或亲贵诸王所定制。“致远”,出自诸葛亮教子修身的名言:“君子之行……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图片

Lot 0293 明宣德 铜观音坐像

高34cm;宽21cm

RMB 200,000

此尊造像精铜铸造,体型大,厚重完好,且做工精湛,具有浓重的明代宣德宫廷造像风格,是明代佛教造像艺术的精品。尊像面相丰颐圆润,曲眉似弯月与鼻梁相连,眼睑较宽,神态慈和宁静,双眼微合,俯视前方,仿佛正在冥想之中,又似在出神聆听,寻觅众生求助的呼声,应声前去解救。头戴五峰花冠,冠叶雕刻精细,并向外倾斜,这与藏式风格略有不同,融合了内陆造像的审美情趣。顶束高髻,耳侧U字形缯带翻卷,耳饰花环垂肩。其身躯雄健,结构匀称,体态优美,整体给人庄严神圣而又慈祥亲切的宗教美感。衣缘处饰以精美的花朵纹饰,胸前饰璎珞,下身着高束腰及胸长裙,此为明代汉地菩萨造像常用装束。衣纹厚重写实,刻划自然流畅,衣缘上錾刻花纹,纹饰清晰,雕刻精细,鲜明的汉地造像装饰风格。双手结说法印,并在手心握住两枝莲花花茎,花茎沿手臂升至双肩在肩头。并在双肩处生两侧莲花,莲花上托置法器。菩萨全跏趺坐于红木制莲座之上。整体形态端庄,雕刻细致入微,时代风格鲜明,为明代永宣时期汉地观音造像经典之作。

图片

Lot 0216 清康熙 洒蓝地描金开光五彩花鸟纹棒槌瓶

宽18.5cm;高46.5cm

“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来源:

国营文物公司

RMB 180,000

此瓶器型硕大,盘口,直颈,直筒状腹,圈足。器身施洒蓝釉,其上以金彩满绘纹饰,颈部开光内绘折枝花卉纹饰,腹部开光内分绘四幅五彩花鸟图,图案丰富,色泽鲜艳,光泽透彻明亮。洒蓝釉与五彩纹饰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装饰效果,富丽堂皇。
康熙金彩浓重足色,光润亮丽,凡是贵重的五彩瓷器多加饰金彩,即所谓“五彩加金”,然金彩容易脱落磨损,而此件于洒蓝地上描绘金彩,使用面积颇大,历经三百余年仍保存较好。全器工艺复杂,融洒蓝釉、金彩、五彩彩绘于一器,在传世的康熙瓷器中非常少见。此器釉彩鲜亮,绘画秀美雅致,带富贵典雅之美,颇为难得。

图片

Lot 0314 清乾隆 铜海水云龙纹天鸡耳长方熏炉

长31cm;宽21cm;高41cm

宣德年制,四字篆书款

来源:

国营文物公司

RMB 180,000

熏炉,整器黄铜精铜所制,胎体厚重,侈口,唇口方折。分盖,炉身,底部铸台座,作三拿式。熏炉形体硕大,整体制作精细繁缛,气势磅礴,铜色色彩鲜明。器物整体呈长方,匏顶、弧腹,熏盖与熏身子母口相套,盖上满工镂空錾刻云龙纹,迭压遮掩,变化多样,层次分明。凤鸟置两侧,云龙行中间。其上祥云环绕,龙凤穿梭其间。一只盘旋在云端的飞龙,巧妙成为圆形盖纽,成为捉手。炉盖穿插云龙图案,香烟可从空透处升起。炉周身亦錾刻满工满饰,纹饰均为高浮雕表现。炉对称两侧塑置天鸡形铺首耳。炉颈部饰祥云纹一周,中间正中上行龙,海水江崖,似涉于浪涛,海水飞溅,浪花翻卷。云龙戏珠,矫健灵活,奔驰迅速,鬓髯鳞角丝理规整,巧穹毫发,生动有致。流云卷曲柔婉,连绵不绝。龙珠圆润明亮,火焰飞舞。周围江崖海水激荡汹涌,辉映巨龙戏珠脚尖腾越之势。余地祥云簇绕,云水纹精细流畅,画面祥和凝瑞。炉体运刀精确细腻,纹饰层次分明,磨盘圆熟光洁,不露刀锋棱角。炉底四角置四如意足。底心刻“宣德年制”四字篆书款。炉底同铸一体的禅台形座,为双层高台四方,并饰以细密莲瓣纹一周。铜座下置四如意云纹足。座中内亦透雕云龙纹饰之。
纵观熏炉整器,其铸造水平和錾刻技艺精湛。纹饰经典写实,寓意吉祥,风格于雄浑中透出庄重。神兽威猛矫健,鳞鬣角爪,具悉纤备;夜壑风雷,烟云波没,呈现幽秘尊贵的气息,亦显示了使用者的特殊身份。器物虽年代已久,但依然可感知其华丽精美,熠熠生辉之貌。华丽精致之余,其与规整形制相互融合,于雅正中现华贵之貌,二者相得益彰,精妙至极,下刻“宣德年制”款,乃御府所造,放置堂中案头,可用可赏极具收藏价值。

图片

Lot 0189 清光绪 粉彩过枝九桃纹碗 (一对)

口径16cm;高6.5cm

“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来源:

国营文物公司

RMB 150,000

“过枝花”是一种瓷器特殊构图方式,器内外壁或器身与器盖的纹饰相连,浑然一体,似花枝越过墙头,故称为“过墙花”或“过墙龙”,装饰技法新颖别致,有独特艺术风韵。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过枝花”画法为“成化开其先”,但传世未见成化时期的器物,传世品以康熙斗彩“御赐纯一堂”款凤竹纹碗为最早。清代雍正、乾隆时期较为流行,有过枝花卉、花果及龙纹等。道光、光绪时期有过枝葡萄、懒瓜纹最为常见。
此式粉彩九桃纹饰为雍正时期创烧,其后便成为官窑瓷器的经典纹样。尤其是雍干两朝的九桃器物,皆是绝世珍品。光绪官窑器无论在造型还是品种上,均沿袭前朝旧制。而以九桃为饰的高级作品更是少之又少,此碗即为一例。此碗成对,敞口微撇,弧腹,下承圈足,通体以粉彩绘饰,以过墙纹绘桃花两株,株壮果硕,外足起株,越及口沿,延至内壁,粉桃九颗,翠叶互亲,阴阳相背,翻卷有力。几朵桃花隐放其间,对碗构图寓意,福(蝠)寿(桃)双全,洪(红)福(蝠)齐天。整器绘工细腻精湛、设色鲜亮典雅,大有“南山仙桃大如牛,一食能益千年寿”之意。胎质细洁致密,釉质肥润莹白,制器考究规整,造型端庄有度。

图片

Lot 0191 清康熙 黄地绿彩锥拱立龙纹碗

口径11.5cm;高5.8cm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来源:

国营文物公司

RMB 150,000

黄地绿彩品种始见于明代,此式作品先于素胎之上锥拱纹饰,复施黄彩为地,高温烧成后以绿彩勾绘,再入窑低温烧成,为明清官窑瓷器的名贵品类,康熙时御窑多有烧造。
此碗造型端庄秀丽,线条优美。碗侈口,弧腹,及底内收,下承圈足。全器均以黄地绿彩为饰,碗心饰龙纹,龙形神态威武,趾爪有力;外壁通景绘如意云头连接桃实花卉纹,近足处饰如意云纹一周。黄绿二彩匀净无瑕,配色明妍纯净,整体设计独特,制作上乘,为康熙官窑之精品。此类黄地绿彩瓷器乃是宫廷专用的传统器皿,清代黄釉器的使用等级分明,据《国朝宫史》记载,此种黄地绿彩碗应为宫中贵妃所用。

图片

Lot 0219 清光绪 粉彩百蝶图大赏瓶

口径17.8cm;高70.5cm

“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RMB 150,000

此件器型硕大,形制规整端庄,胎釉精良,莹白温润。通体以粉彩绘百蝶富贵图,所见彩蝶翩翩起舞,姿态各异,设色华丽,笔意工整,无论点、擦和线条均流畅生动,宛若趣意盎然的国画小品。“蝶”与“耋”谐音,因此百蝶寓有“寿至耄耋”之意。口沿下饰一周如意云纹,肩部两道金彩弦纹间饰缠枝花卉托寿字纹,近足处饰一周变体莲瓣纹。
赏瓶最早出现于雍正时期,清宫档案原名为“玉堂春瓶”,是清宫经典的陈设器皿,光绪朝之前,赏瓶以青花绘制缠枝花卉品种最为多见。自光绪朝始,赏瓶种类日渐丰富,除青花外,还出现了粉彩和蓝釉等品种,瓶腹除绘传统的缠枝花卉、云龙等纹样外,还流行百蝶寿字、皮球花等图案,是光绪朝瓷器中极具代表性的瓷器样式。彩蝶纹饰最早出现于乾隆时期洋彩轧道御瓷之中,至道光朝颇为流行,道光皇帝对此喜爱至深,北京故宫博物院典藏数件道光朝御用堂名款白地蝴蝶纹瓷器,清雅佚丽,可谓开光绪朝粉彩百蝶纹赏瓶之先河。

图片

Lot 0195 清乾隆 霁红釉盘

口径16.5cm;高3.5cm

来源:

国营文物公司

RMB 90,000

此件为清代御窑经典品类,见有内白外红、内外满施红釉两种形制,拍品即为前者。
盘敞口,浅弧腹,圈足。整体造型规整,胎体坚硬细密。内壁光素,外壁满施霁红釉,口沿留有一线灯草口,对比鲜明。釉光饱满丰腴,釉色纯净雅致,红釉凝浓,宝光内蕴。有清一代在永宣时期霁红釉的基础上,进行了继承和发展,烧制出颇为鲜艳浓丽的霁红釉瓷器,乾隆时期达到顶峰。本品即为乾隆时期霁红釉佳品。

图片

Lot 0638 清乾隆 白玉龙钮饕餮纹四足鼎式炉

长10.7cm;宽8.4cm;高19cm

RMB 600,000

此件玉炉选用硕大的上等和阗白玉整料精雕而成,玉质极为致密,润白细腻,局部带少量黄色沁斑。整体器型仿照商代青铜方鼎而制,并带有同料所制的白玉盖。
鼎腹为长方体,直壁。鼎口折沿,外侧阴刻一周回纹,口沿两侧凸起一对立耳。器腹四角及四面正中皆纵向出戟。器壁纹饰分为上下两层,上层装饰夔龙纹,下层装饰硕大的饕餮纹。饕餮以一对夔龙为角,以出戟为鼻,圆眼怒睁,张口露齿,霸气十足,威风凛凛。器壁底纹满饰细密的云雷纹。炉底平整光滑,炉身下承四兽吞柱形足,至底微收。器盖呈覆斗式,顶立圆雕盘龙钮,龙作蹲踞之态,身体蜿蜒盘绕,神情威严肃穆。盖身镂雕宝相花纹,周饰卷草纹,纹饰十分繁密精致。盖体两侧留有缺口与凸起的双耳相合,设计精巧。下配镂雕红木器座。
乾隆朝文治武功,史所推重,所制玉器亦是精美文雅,远迈前朝。其中仿古陈设玉器属于比较重要的一类,多以商周时期青铜器为蓝本,对于结构设计和雕琢工艺的要求极高,多为清宫造办处制成。其用途或为宫中陈设,或为赏赐臣工,亦或礼赠外邦,无论何种用途,都以珍宝视之。此件玉鼎选材精良,造型稳重敦实,古朴厚拙,雕工规正精美,既有穆穆古风,又显富丽华贵。无论远观近玩,皆令人赏心悦目,处处彰显出富贵豪奢之气,当令藏家珍视。

图片

Lot 0527 清乾隆 带皮青白玉瑞兽

长14.6cm;宽10cm;高7.9cm

来源:

国营文物公司

RMB 300,000

此件卧兽体型硕大,采用大块和阗青白玉籽料圆雕而成,质地细腻温糯,油脂感极佳,局部留有红色璞皮。瑞兽形似狮,呈伏卧回首状,粗眉怒目,双眼炯炯有神,细阴线刻出瞳孔。如意形卷鼻,阔口微张,獠牙外露。双耳外搭,耳梢略卷,头顶生有独角,额头装饰“二”字纹,毛发沿颈部向后披散。背部隆起雕出骨节,尾巴甩向一侧翻卷上冲,毛发以细密流畅的阴刻线琢饰,线条排布整齐。其四爪垫于腹下,利爪雕出骨节及尖趾。瑞兽口衔一束灵芝,灵芝以红皮俏色,形似如意。整体造型丰满雄浑,肌肉感强烈,各部位雕琢精准到位。下配红木底座。
乾隆二十四年平定了西部叛乱,解决了新疆回部的问题,打通了和田玉进入中原的通道。此后,玉器制作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诸如此类大件精料玉雕作品多为这一时期集中出现。此件作品造型饱满圆润,表现出一种充满精气神的艺术效果,并且在细节处理上非常到位,彰显出一派雍容典雅的艺术风貌,实为清乾隆时期宫廷玉雕之精品。

图片

Lot 0548 明 黄玉九龙纹双耳长杯

长14.7cm;宽6.7cm;高5.5cm

来源:

2009年法国NICE RIVIERA拍卖行

RMB 250,000

和阗黄玉历来都非常珍贵,高濂在《遵生八笺》对玉质品级做出评价,“玉以甘黄为上,羊脂次之;黄为中色,且不易得,以白为偏色,时亦有之,故而今人贱黄而贵白,以见少也……”可知,黄玉稀少,其色质佳美,观之秀色可餐矣。黄又与“皇”同音,故而黄玉受到历代帝王的喜爱和重视。此件耳杯即为珍贵的和阗黄玉所琢,玉质莹润细腻,取料奢侈,整凿而就。
杯体呈长方形,口沿平切,器壁直下,至底部微收,壁体匀薄。口沿两侧各镂空雕一龙耳,双龙前爪攀爬于口沿,后爪蹬壁,身体弓起,一龙攀于口沿作探首观望状,一龙作曲颈回首眺望状。龙怒目张口,绞丝形弯角,背起齿脊,长尾卷曲分叉,四足攀登有力,立体而富有张力。杯体外壁两侧共高浮雕七条小龙,或为夔龙,或为螭龙。所雕龙纹姿态各异,寓意丰富,有苍龙教子,有行龙昂首向前,有龙回首企望,有升龙直冲九天,有降龙俯冲而下,皆游弋于云气之中。表面小龙皆采用提油工艺染为红色。清末刘大同在《玉古辨》中记述:“虹光之草,似茜草,出西宁深山中,汗能染玉,再加脑沙少许,燃以竹枝烤之,红光自出,此法名曰老提油,今已不多见矣。”可见提油工艺古已有之,此技法在明清两代宫廷制玉中亦常用于仿古器皿之上,纯以表现艺术性而服务。
龙乃皇权的象征,全器所雕龙纹,不论大小共有九条。从西周开始最高统治者称天子,以上天的儿子自居,是神龙在人世间的化身,称为真龙天子,人与上天之间的沟通皆由龙得以实现,龙乃上天的代表和使者。宋代开始规定龙纹与皇权的关系,龙纹成为皇权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数字。指天之高为“九重”,指地之极为“九泉”。阳数之中,九是极数,五则居中。“九五”之制为天子之尊的重要体现。所以在很多象征皇权的器物上常会出现九数,例如九鼎《史记·封禅书》:“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可见“九”在上古就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于明清之际,“九”数又与象征皇权的龙纹相结合,至尊之数和皇权纹饰并驾出现,产生了“九龙”纹,常见于官窑瓷器,宫廷服饰,王公建筑等皇室生活中,更进一步体现了该纹饰的重要性。以九龙为纹饰的器物皆为皇室使用之物,对“九龙纹”的使用具有非常明确的限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位于紫禁城的“九龙壁”。
此件九龙纹黄玉杯用料奢华,整体呈现古朴之态,器型端庄,线条挺拔,纹饰细致,抚之趁手。采用浮雕、镂雕、阴刻、提油等多种工艺并施,耗工费时,实为珍贵。

图片

Lot 0058 吴昌硕 不老松 立轴

136×40cm

款识:松色不首秋戌午孟冬之月吴昌硕老缶年七十五。
钤印:吴俊之印、吴昌硕、染于苍

出版:

《吴昌硕全集》全十二卷,第三卷p107。(2017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先生归来》,热烈祝贺西泠印社创社115周年,吴昌硕和他的时代作品集p84。(2018年西泠印社出版)

RMB 300,000

此件吴昌硕《松色不肯秋》画于绫本之上,布局大起大落,取对角斜势,上下端松针茂密,中端用松树枝干衔接以增加画面气势,注重画面错综回应,枝干交错,以顺应逆,以拙藏巧,吴昌硕善题长款,而此件作品却用短款,应画面与布局气势通盘考虑。他曾说:“奔放处离不开法度,精微处照顾到气魄。”吴昌硕绘画,得益于金石篆刻修养甚多。
此件《松色不肯秋》为吴昌硕75岁开冬之作,在树叶纷纷凋零的季节,而松树却依然保持那一份苍苍郁郁,或许吴昌硕先生别有所感,用充溢着浑厚的金石意味线条,尽情挥“写”他的感受,是对崇高松树的赞美!或许见证了太多的悲欢离合,或许寄托着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的美好愿望!

图片

Lot 0124 蓝瑛 山水 立轴

155×41cm

款识:仿大痴道人画于流香亭。
钤印:蓝瑛之印、田叔

来源:

国营文物公司

RMB 300,000

图片

Lot 0038 吴昌硕 梅石图 立轴

109×50cm

款识:花明晚霞烘干老生铁铸,岁寒有同心空山赤,松树戊午新秋吴昌硕。
钤印:吴俊之印、吴昌石、缶

RMB 280,000

图片

Lot 0061 陈师曾 花卉四屏 画心

138×34cm×4

款识:
1.庚申孟陬陈衡恪写于槐堂。
2.翛然结屋近西城自扫轩窗向晚睛黄叶有像留,话青山无恙坐读经怜家留水樱桃熟老圃秋风蟋蟀鸣今日弟兄犹健在修髯相对两桓荣衡恪并题寅恪六弟属庚申孟陬衡恪又书
3.师曾陈衡恪
4.愧堂朽者写于安阳石室
钤印:染苍室、师曾长年、朽者、愧堂墨缘、安阳石室、师曾、荒率、朽道人、师曾、愧堂之印

RMB 280,0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