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秦文学】鹏 鸣:【首任西域都护郑吉】

 三秦文学 2022-08-20 发布于山东



首任西域都护郑吉

文/鹏 鸣

我们在欣赏唐诗的时候,读到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经常会遇到有关“都护”的字样。王维在《 使至塞上 》吟道: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唐朝著名边塞诗 人岑参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写道: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以上唐诗中的“都护”是官职的称号。其实,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已经有了都护这种官职,并在西域设置了都护府。说起西域都护,就有必要讲一讲匈奴与我国西汉的关系。
西汉时期,我国早已经是强大的封建制帝国,而北方的强邻匈奴却刚刚进入奴隶制社会。匈奴人是游牧民族,在我国北方广袤的草原上,过着“随畜牧而转移,逐水草而迁徙”的生活。匈奴单于在西域设“僮仆都尉”,就是把西域各国的人民当成奴隶和仆从对待,对天山南北几十个城邦国家进行残酷的奴役和压榨。匈奴奴隶主还经常侵犯汉朝,烧杀抢掠,给中原各族人民造成极大的痛苦,并且严重地威胁着西汉中央政权。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即位后,对匈奴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公元前138年和119年,张骞两次通使西域,使汉朝对西域的了解更为深入,扩大了汉朝在西域各地的影响,开了一个好头。公元前108年,应乌孙王的请求,汉武帝将宗室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公主嫁与乌孙王,几年后,细君公主去世。汉武帝又于公元前104年将另一位宗室之女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通过这种“和亲”,汉朝与乌孙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
为了保障沟通东西方的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汉朝政府于公元前101年在西域设置使者校尉,率士卒数百人在轮台、渠犁一带屯田积谷,以供应出使西域的使者。使者校尉是汉朝政府派驻西域的第一个官员。公元前68年,汉朝政府派侍郎郑吉率兵在车师( 今吐鲁番盆地 )屯田,并命郑吉护鄯善( 今罗布泊一带 )以西丝路南道,统管天山以南各地。公元前60年,汉宣帝任命郑吉为第一任西域都护。
西域都护是汉王朝中央政府派遣管理西域的最高军政长官,级别相当于郡太守,每年的俸禄是2000石粮食。其属官有副校尉、丞各一人;司马、侯、千人各二人。都护的职责是直接掌握汉朝在西域的驻军,统辖西域各国,奏请朝廷批准后,可以调遣西域诸国的军队,维护地方安宁,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管理屯田,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即发兵征讨。可见西域都护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汉朝的西域都护与匈奴的 “僮仆都尉”截然不同。西域各国不需要向汉朝贡赋纳税,汉朝派驻在西域的戍卒和官员,其给养供奉完全取之于屯田和内陆朝廷,不要西域各国负担。由此可以看出汉朝与匈奴制度的优劣。按汉朝制度,西域都护任期一般为3年。据史籍记载,自汉宣帝任命郑吉起,到王莽新朝约70余年间,西域都护都是由勇敢有谋略者担任,总共有18人就任这一职务。
首任西域都护郑吉是西汉会稽( 郡治吴县在今江苏苏州 )人。他起初在汉军中当士兵,曾多次随军进出西域,后升任为皇帝的侍卫郎官( 职小权微的低级军官 )。他为人好强,胸怀大志,特别喜欢学习有关外国的知识。
从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李广利征伐大宛之后,西汉王朝就开始在西域设置校尉官署,屯田渠犁( 今新疆尉犁、轮台一带 )。公元前68年,郑吉以侍郎的身份被派遣到渠犁负责屯田,积蓄粮食。后来由于车师国勾结匈奴,劫杀汉使,郑吉就准备攻打车师。到秋收时,郑吉与校尉司马熹发动西域城郭各国军队10000多人,加上自己带领的屯田士1500人共同袭击车师,攻破交河城( 今吐鲁番西 )。车师王躲在北边石城中,没有捉到。当时军队粮草已经耗尽,郑吉决定罢兵回到渠犁。
秋收完毕,军粮解决,郑吉又发兵攻打藏有车师王的石城。车师王听说汉军来了,赶紧往北逃走向匈奴求救,可是匈奴并没有发兵。车师王只好与贵族苏犹商议,打算向汉军投降,又担心汉军不信任。苏犹就让车师王先攻取匈奴旁边的小蒲类国,然后向郑吉投降。
匈奴听说车师王投降汉朝,立即发兵攻打车师。郑吉带兵向北迎战,匈奴吓得不敢前来。郑吉就留下一个军侯及20个士兵保卫车师王,自己领兵回到渠犁屯田。车师王害怕匈奴军队又要杀他,于是抛下老婆孩子逃到乌孙。郑吉很关心车师王家人的安危,就把车师王的家人接到渠犁保护起来。
郑吉要回到汉朝,把车师王投降汉朝的大事向皇帝报告,他到了酒泉,就接到诏命,让他不必进京,尽快回到渠犁与车师屯田,增加积粮以安定西域,对付匈奴。郑吉回到西域,“传送车师王妻子诣长安,赏赐甚厚,每朝会四夷,常尊显以示之”。郑吉还和校尉将渠犁的屯田士1500人全都调到车师屯田,并进驻交河城。后来唐人李颀有“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的诗句,我们不妨以此作为当时郑吉屯田车师的生动写照。
匈奴贵族觉得,车师土地肥美,距离自己国家又近,如果让汉军占领了进行屯田,收获很多粮食,必然对匈奴不利,所以一定要把车师争夺过来。于是,匈奴又增调骑兵前来攻打车师。汉屯田士少,郑吉只得让大家退进交河城内固守,与匈奴的军队相持不下。匈奴贵族在城下对郑吉喊,我们单于一定要争夺这个地方,你们别想在这里屯田!交河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匈奴围住交河城,久攻不下。后来皇帝命令长罗侯常惠带领张掖、酒泉的骑兵开到车师北边,显示汉军威武。匈奴骑兵害怕,赶紧退走了。郑吉才从车师回到渠犁屯田。
汉朝立了故车师太子军宿为王,将车师国民迁到渠犁。车师王因得到汉军保护,不受匈奴欺压,生活安定,也就特别亲近汉朝。郑吉因为在渠犁屯田和处理车师之事有功,升为内卫司马,也许相当于现在的团参谋长之职吧。朝廷让郑吉保护鄯善以西,丝绸之路南道( 即从古楼兰,经于阗、莎车、疏勒,翻葱岭之路 )的畅通。
公元前60年9月,匈奴单于死,诸王争权夺位发生内乱。住在匈奴西部的日逐王名叫先贤禅,他是单于的叔伯哥哥,身兼西域僮仆都尉,驻扎在焉耆一带,实行苛捐杂税,长期压榨西域诸国。他想到,单于一死,内部相互倾轧日益严重,匈奴国势也一天不如一天,他在西域的地位也危在旦夕。想到自己在匈奴诸王之中不是单于的嫡系,他越加感到势单力孤,弄不好很可能被别人吞并。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他想出一条自新之路,就是归顺汉朝。当年10月,他秘密派出使者和郑吉联系,传达归顺汉朝的意愿。
郑吉得信后喜出望外,便准备迎降的事宜。手下人却劝他,日逐王拥有上万名精骑兵将,我们屯田区只有300多人,我们去迎他,如果发生什么变故,那可就麻烦大了!
郑吉向手下人分析了汉朝和匈奴两方的实力,汉朝是蒸蒸日上,匈奴是日薄西山,日逐王眼下很不得志,处境困难。他劝大家说,我认为日逐王要归顺汉朝,是出于形势所迫,他之所以约定我们到他指定的地点去受降,主要是想试探一下,看我们是不是有诚意。如果我们不敢去,他必然会产生疑心动摇起来。我们不能只考虑个人的安危,误了国家的大事。这样吧,怕死的留下,不怕死的就跟我走上一趟。经他这么一讲,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表示,咱们都是背井离乡来到西域,目的就是为了报效国家,所以一切听从司马调遣!
郑吉当然不敢贸然前去见日逐王,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方可行动。到了约定日期,郑吉调动渠犁、龟兹各国的5万人马,前往指定的地点迎接日逐王归顺汉朝。日逐王一见郑吉亲自前来迎,非常高兴,他对郑吉的气概十分赞赏。于是,郑吉迎接日逐王归顺汉朝的大计终于顺利实现。
日逐王率众12000人、小王将12人归顺汉朝,郑吉将他们安置在河曲一带( 今青海 )。这中间有一些匈奴人逃跑了,郑吉派兵追上杀了他们,并护送日逐王等至京师。汉宣帝封日逐王为归德侯,把他和家人及随从留居在长安。
郑吉攻破车师以后,又迎接日逐王归顺,撤销了匈奴僮仆都尉,威震西域。汉宣帝嘉奖郑吉的功劳,下诏说,都护西域骑都尉郑吉,镇抚外蛮,宣扬汉朝威信,迎接匈奴单于的堂兄日逐王民众,攻破车师国兜訾城,功绩卓著。封郑吉为安远侯,食邑千户。
汉宣帝看郑吉很有能力,就命他既领护鄯善以西的丝绸之路南道,又领护车师以西的丝绸之路北道。从此丝绸之路的南、北两条道路都由他来领护。公元前60年,汉朝在乌垒城( 今轮台县 )设置了西域都护府,郑吉被汉宣帝任命为第一任西域都护。都护的设置就是从郑吉开始的。
从此,西域各国的臣民,都成了汉朝天子的臣民,西域各国的河山,都划入汉朝的版图,西域和中国统一就从这时开始了。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就任西域都护之后,郑吉选择西域中心、土地肥饶的地方设立都护的幕府,治乌垒城( 在今新疆库尔勒与轮台之间 ),负责处理西域各国事务,“督察乌孙、康居诸外国动静,有变以闻。可安辑,安辑之;可击,击之。”同时发展屯田事业,“田于北胥鞬,披莎车之地”。屯田校尉开始从属于都护。汉朝的号令在西域颁布,是从张骞开始,而由郑吉完成的。
郑吉任西域都护期间,正是西域屯田规模达到空前时期。轮台屯田区最盛时,屯田士卒达到3000人。按当时每兵垦田20亩计算,屯垦面积达6万亩,轮台成为汉朝在西域的著名粮仓之一。屯垦事业的大力发展,既减轻了西汉政府和当地人民的负担,又解决了军队的后勤供应,增强了西域的防守能力。屯田是西汉政府为了统一和巩固西域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前期屯田主要是为来往西域的内陆汉使提供粮秣,后来大规模的屯田,为统一与安定西域提供了可靠的物资保证。屯田这一千古良策影响至今。
郑吉在西域都护府建立初期,为了对西域进行有效的管理,调解西域诸国之间的关系,做了大量的工作。郑吉于公元前49年去世,皇帝赐其谥号为缪侯。他在西域20余年,屯田渠犁,击破车师,迎降日逐王,出任西域都护,功绩卓著,永载史册。
现在,轮台县宾馆前,矗立着胡继杰先生创作的一座郑吉与汉军士兵和当地首领的雕像,生动地反映了2000多年前汉朝首任西域都护郑吉为统一与开发我国边疆所做的历史贡献。
西汉设立都护以前,西域各地小国林立、互不往来,或者你争我夺,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各国都没有起码的安全感,受了欺负也没有个说理的地方。有了汉朝的西域都护,在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之下,西域各国不论大小强弱,彼此平等,大家相互交流,相互了解与信任,同时也增进了西域与内陆的密切联系。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西域局势发生动荡,但西域一些小国仍派人至中原,请求中央政府派遣西域都护保护,这充分反映了西域诸国对中央政权的信赖与忠诚。
再从经济方面说,汉朝有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统一西域后,这对西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经验及熟练的劳动人手,都给西域地区带来了新的因素,从而促进了西域本地经济的发展。当然,西域与中原地区的经济也有着很强的互补性,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更是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使西域与中原的经济之间产生了持久而良性的互动,从而使西域地区的区域经济纳入整个汉朝的经济体系之中。
因为如此,西域都护府使被匈奴切断了的“丝绸之路”得以恢复发展,各国人民在这条中西交通要道上撒下了友谊的种子。西域的胡麻( 芝麻 )、胡豆( 蚕豆、豌豆等 )、胡瓜( 黄瓜 )、胡葱( 大葱 )、胡萝卜等植物和骆驼、驴、马的优良品种传入中原,内陆的丝绸织品和铁器等工艺品、生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往西域,东西方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大大地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生活。
随着西域都护府的建立,西域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中原地区的文化制度对西域产生了很大影响,而西域地区的音乐、舞蹈也传入内陆,从而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节选自鹏鸣散文集《牧歌伊犁》一书。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鹏 鸣 (英文名:彼特peter) ,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内外十二所高等学府特聘教授与客座教授。1956年出生,陕西白水人。现定居北京,从事专业创作与文学研究。已出版有选集、文集、文艺理论、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学术专著、报告文学等多部。部分作品被译成多语种版本。

往期回顾


【三秦文学】王惠:【平凡大白菜】(散文)

【三秦文学】王惠 :【人生如茶 】(散文)朗诵:如萍

【三秦文学】王惠:【回忆父亲】

【三秦文学】王  惠:【文到穷时自有神 ——读刘马陵《归途杂拾》有感】

三秦文学团队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学总顾问:鹏   鸣
平台总顾问:边士刚
平台法律顾问:李木子
顾  问:

段恭让 白忠德   邓汉章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昆  仑    史  波

李   静    杨  强

策  划:李书忠 
平台讲师:方 天
宣传推广:鼎文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慧质
总 编:鱼儿姐姐   徐萱波
主   编:白云故乡   杨洪民  高  涛
副主编:长青山人  陈杰
编 委:

唐桂英    米兰花    刘马陵  谭文群

凤尾竹    吴远红    张小鱼  梦而诗

刘旭平    冯   彪    莲  生    刘军英

王宝群    润   隆    喝 茶    张晓强

孙传志    吴风平    秦岭人家    

王   飞    秋日私语    南友锋

水云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