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世民-李治:历史上的李治真的是人畜无害的小白兔吗

 历史的精神世界 2022-08-24 发布于北京

主要观点

李治表面文弱乖巧,善于把自己包装成宽厚仁慈的模样,扮猪吃老虎。

1

李世民对李泰的溺爱,给了李泰不合理的预期。

在李世民的溺爱之下,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的争夺愈演愈烈,形成了分庭抗礼之势。

从人员配置来看,太子党与魏王党旗鼓相当。

 

太子党之中有叔叔李元昌、侯君集、杜荷、李安俨等。

从这个团队来看,李元昌是李渊的第七子,李世民的弟弟;

杜荷是名臣杜如晦之子,娶城阳公主;

赵节的母亲是长广公主,李世民的姐姐;

侯君集是贞观名将,玄武门之变大功臣;

李安俨是禁军将领,掌管李世民的宿卫。

从太子党来看,不是皇亲国戚,就是重臣大将,还拉拢了禁军将领。

这样的配置十分合理,看来李承乾决非昏聩之徒。

魏王党则包括黄门侍郎韦挺、杜楚客、崔仁师、柴令武和房遗爱等。

另外黄门侍郎刘洎、中书侍郎岑文本,工部尚书张亮也是李泰一党。

杜楚客是杜如晦的弟弟;

房遗爱是房玄龄的儿子,由于房遗爱是魏王党,因此其父房玄龄大概是亲魏王的。

魏王党的配置也和太子党不相上下,哪方都没有绝对的胜算。


贞观十七年,发生了一件事情,一锤定音。

齐王李祐举兵谋反,太子李承乾得到齐王起兵的消息,准备发动政变,类似于玄武门之变

杜荷献计,李承乾装病,趁唐太宗来东宫探病之时发动政变。

但政变还没发动,纥干承基被捕,结果为了逃避死罪,就把太子出卖了。

太子谋反,事关重大,唐太宗派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李绩、孙伏伽、岑文本、马周、褚遂良,作为审讯团。

这个审讯团非常豪华,很快就审问清楚了。

太子党全军覆没,李元昌赐自尽,杜荷、侯君集等全部处死。

但李世民又心软了,太子李承乾只废为庶人,流放黔州。

一年多以后,李承乾死于流放地。

李承乾的失败是注定的,他只有二十五岁,没有父亲战场上拼杀的凶狠,没有在朝中军中的威望。

政变毕竟不是请客吃饭,同样是玄武门之变的政变形式,父亲李世民可以驾驭好,但自己的分量却不可以。


2

太子党覆亡,按正常逻辑应该是魏王李泰继任为太子。

但李泰过于心急了一些。

他向父亲说,自己将来去世后,会把儿子杀了,传位给弟弟李治。

李泰这么说,纯粹是讨父亲欢心,因为李世民对嫡三子李治也很宠溺。

结果李世民还开心的跟臣子们炫耀,说看我儿子李泰多孝顺。

褚遂良一听急了,立即戳穿了李泰的谎言,哪有为了弟弟继位把儿子杀了的道理?这明显是哄您老人哪家开心的

李世民也明白过来了,决定再慎重考虑,暂时没有将李泰立为太子。

李泰又坐不住了,毕竟他只是个二十四岁的小青年,心态不够成熟。

他干脆找到弟弟李治,跟他说,你跟李元昌交好,李元昌刚因太子谋反之事被杀,你就不担忧吗?

李泰这个计谋就比较弱智了,李治是小,但不傻。

李治表面是很乖很懦弱的少男,但实际上也不是省油的灯。

虽然他当时只有十六岁,但非常善于把自己包装成宽厚仁慈的模样,从而受到从父皇和重臣的认可。

从这点看,他采取的策略与当年的杨广是一样的。

李治是长孙皇后最小的一个儿子,母亲去世时他才九岁,当时李治就表现出极大的哀伤,瞬间戳中李世民的软肋,从此李世民对这个儿子也非常宠爱。

李治和小妹妹新城公主,被父亲李世民接到宫中直接抚养。

这种皇帝直接抚养子女的情形,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李治遭到哥哥李泰的恐吓,满面愁容,父亲李世民询问,李治就把李泰的恐吓告诉了父亲。

同时,当时废太子李承乾尚未离京,李承乾又告了李泰一状,承认自己谋反就是担心李泰夺嫡。

李泰的皇帝梦,就在自己的小聪明和兄弟们联合绞杀之下,走到了尽头。


3

李世民内心已下定决心,于是带着李治,召集四位重臣,长孙无忌、房玄龄、李绩、褚遂良,共同商议立储大事。

李世民情绪激动,说我三个儿子和一个弟弟,都为了争储位心怀不轨,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先扑倒在床上痛哭,然后居然拔剑准备自刎,几位重臣赶紧抢上前,抱住皇帝夺下刀。

然后大家问李世民的意愿,李世民说愿意立晋王李治。

长孙无忌拔出剑,厉声说:“奉诏!谁有意义,我就斩了谁。”

其他三位重臣沉默,李世民对李治说:“你舅舅许你了,赶紧拜谢。”

于是大事定矣。

史书妙笔生花,这段情节简直比话剧还精彩!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场情景剧。

其实长孙无忌早就倾向于李治,这肯定与他和李治之前的交往有关,李治也是用心巴结舅舅的。

长孙无忌以国舅之尊,开会之前李世民应该和他是通过气的,他在会议上的激烈表现,也给李世民和李治都吃了定心丸。

房玄龄之前分析过,由于儿子房遗爱是魏王党,他也可能是偏向魏王的。

房玄龄此时是首席宰相,他的意见很重要。

长孙无忌拔剑威胁,主要也是冲着房玄龄去的。

李世民带着李治来开会,然后又是痛哭又是自杀的,表演一番,谁都看明白他心里的意思了,加上长孙无忌首先表态,房玄龄自然也就沉默不语了。

李绩则比较超然,首先他资格不如长孙无忌、房玄龄,其次他是武将系统的出身,对于这种核心政务,历来参与得不多。

但李绩的地位也很重要,李靖此时已经是退隐状态,李绩就成为朝中第一大将,代表军方的意见。

李绩看会议的架势,就知道这是神仙打架,自己只要随大流,点头称是就行,不用冒头。

褚遂良有些尴尬,之前他应该是偏向太子李承乾的,但并非私交,只是谨遵嫡长继承制的伦理。

李承乾事败后,由于之前他支持李承乾比较明显,此时再投靠李泰则显得格格不入,所以褚遂良就自然偏向李治。

当听闻李泰有杀子立弟的说法,立刻激烈反对,事实上他是因为反对李泰而客观倾向李治。

李世民通过这次会议,一锤定音,得到了外戚派、元勋派、军方派、清流派四个方面领袖的支持,也使李治顺利攀上了太子的宝座。

其实从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宗室在贞观朝,是很不得志的,完全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

李渊在位的武德年间,宗室势力还是很大的,以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为首。

还有很多如李神通、李孝恭、李道宗、李道玄等等堂兄弟子侄,都是重要力量。

但李世民因为玄武门之变的创伤,对于宗室有意识的进行裁抑,基本上贞观朝宗室对朝政影响力很弱。

之所以会介绍各路重臣的情况,是要引出下一节,贞观朝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重臣集团的变迁与传承

我们下篇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