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很神奇,为啥有的人尝试过却没效果,诊断不得要领是一个方面,针灸治疗作为中医治疗的一种,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很重要,还有朋友问我针灸需要把脉吗?当然需要啦!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取穴不准确。那么如何才能取穴准确呢?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针灸治疗 1.要了解经络循行。 针灸治疗不得法,选穴不准确,治疗自然难以有效,不懂经络循行,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经络循行分支繁多,加上络穴以及奇经八脉的沟通,相当复杂。不了解的话,你就不明白,为啥某一穴位可以治疗与它既不在附近又不在同一经络的疾病。就拿条口透承山穴来说,为啥能治肩周炎。因为条口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承山穴属足太阳膀胱经。而足阳明胃经在肩部的走向路过缺盆而络督脉的大椎,又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于肩。两穴经气上行都交于肩,所以治疗肩周炎有奇效。如果不学经络循行,就不会想到这两个腿上的穴位为啥能治疗肩痛。 ![]() 经络循行 2.针灸取穴的同身寸法。 每次听到穴位的定位多少寸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1寸到底多长?姚明的1寸和武大郎的1寸是一样的吗?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记载的针灸取穴比量法,根据患者本人体表某些部位确定尺寸。比如:患者本人拇指指关节宽度为患者的1寸。四肢并拢,中指横纹处宽度为3寸。 ![]() 同身寸 这样以患者的尺寸比对患者取穴,比起所有人统一的尺寸,取穴更准确。毕竟如果都是一样的三寸的话,姚明的足三里可能还没离膝盖范围,而个子很矮的人可能已经快到腿肚子了。当然这只是简易取穴,适合新手或者自学者使用,更准确的还是骨度分寸法。 ![]() 同身寸法 3.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记载于《灵枢·骨度》,《灵枢》是《黄帝内经》专门论述针灸经络穴位的专著,因此又称为《针经》。为啥说骨度分寸更准确呢?它是以身体特定骨性标志为参考点,将身体各部位确定折算尺寸作为选穴依据,比如人的腕横纹到肘横纹定位12寸,不管男女老幼,高矮胖瘦,都12“寸”,需要取穴的时候,只需将这一段等分,取相应的份数即可。例如我要取内关穴,内关穴在腕横纹上两寸,我先在前臂肘横纹与腕横纹之间对半取下六寸,在下六寸之间取最下面三分之一处,这样针对不同人的两寸,比起定死的两寸,对应起来就更准确。 ![]() 骨度分寸 4.宁失其穴,勿失其经 有些穴位骨性标志不明显,例如头部,有记录参考发际线的,但是发际线是个很不靠谱的参照,发际线后移很严重甚至纯光头都有。以督脉和膀胱经为例,头上挨着都是穴位,参照标准又不明显,怎么办?头上的穴位普遍需要平刺,那么我们就有一个讲法,叫“宁失其穴勿失其经”,能精确定位当然很好,如果实在没办法定位,只要在同一经络上,又是平着刺,偏差就不会太大,作用影响也就小了。 头穴 5.得气感觉。 针灸治疗时讲究得气,《黄帝内经》记载“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可见得气的后疗效还是很迅速的。《标幽赋》歌诀: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针灸得气是治疗的重点,选穴不准很难有得气的感觉,什么是得气感,《标幽赋》说“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对于得气感,目前存在一定的争议,以腕踝针和腹针为流派的针灸医生不注重得气,为的是缓解患者针灸痛苦,以无痛针灸为己任,疗效也不错。有了解的同学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交流,我也会不断地去学习总结。 腹针 关于针灸治疗的选穴和取穴准确,就说到这里,我是杏林,一个爱好钻研的小中医。如果觉得内容有用,点赞关注一下,我们下期再会! 针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