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县篁碧畲族乡政府所在地篁碧畲族村,绿水青山,古风犹存,如同一幅画。壬寅年盛夏,我们在这幅画中游览避暑三天。
晨起,悠哉悠哉到篁碧古村散步。这次来篁碧,发现村子里的白色民居屋檐下都画了一只欲飞的凤凰衔着一朵绽开的花朵。靠近雷家古建筑群的沿河路口边建了一个凉亭,还立了一方巨大的岩石,石上写着“篁碧畲族乡”红色大字,告诉游人,这就是上饶最美的古村落篁碧。岩石背面刻着凤凰。传说,在上古时代,高辛皇后耳痛三年,从耳中取出一虫,形象如蚕,育于盘中,忽变金龙。高辛皇帝见之大喜,赐名龙麒,号称盘瓠。这就是麒麟图腾的由来。后来,盘瓠演变成人后获得功名,但他不愿为官,领挈妻儿到广东潮州府凤凰山居住,开荒种田、繁衍子孙,形成今天的畲族。因此,畲族的图腾渐渐演变为凤凰。而铅山的篁碧畲族始祖,是雍正六年徙居篁碧的,即1728年,至今已有294年。比畲族更早定居篁碧的是林氏,有970年历史。
看美景,品美食,是旅游休闲的重要内容。我们住的“畲乡宾馆”位于篁碧畲族村,宾馆对面就是村委会。对零星散客,篁碧的民宿一般不提供餐饮。好在篁碧农贸街有多家餐馆,一日三餐不用愁,还可换着花样尝美食。篁碧的早餐挺丰富,价钱也不贵。来了篁碧,篁碧豆腐和香菇笋干是必尝的美食。豆腐白嫩,笋干是和香菇一起用炭火熏干的,所以有香菇的鲜味 。也许是水好,篁碧的豆腐无论怎样烧都好吃。篁碧街豆腐店还兼卖豆浆,一块钱一大杯,豆浆浓稠,放不放糖自便。卖豆腐的老太叫华雪花,她的名字真好听,与她做了一辈子的豆腐行当也很搭。雪花老太每天只做一板豆腐、只炸一屉油豆腐,只磨一小桶豆浆,八点不到,就销售一空。在篁碧村祝家村,还有一对叫祝万忠、徐冬凤的老夫妻,也是做豆腐的。以前来篁碧,我特意到他们家买油豆腐回上饶,冻在冰箱里可以放大半年,冬天用它煮火锅,好吃得不得了。
篁碧的韭菜饼也值得一提,一元一个。咬到嘴里,外酥里糯,韭菜香味,从唇边溢出,许多上饶避暑客回饶都要带一大袋回家给亲友品尝。我们住的宾馆旁,有家“赛英早餐店”,烫粉四块钱一碗,虽是粉干浸泡的,也能吃出“铅山烫粉”的味道。
吃过早餐后,我们会到篁碧街巷逛逛,看看白墙灰瓦的华家大屋,再打卡雷氏宗祠、雷家大院、词臣牌坊、祝氏宗祠等古建筑,这些是篁碧的文化地标,虽然多次到过,再次寻访也能发思古之幽情。
走到雷氏宗祠时,正遇到有人参观,我也跟着去看。宗祠内的雷氏家风家史馆比上次布置得更整洁,展板全部上了墙。一位叫雷显身的男子带着朋友来看宗祠,边看边讲解。当说到房梁上张贴“冯翊郡”三字时,老雷向参观者解释,这个“冯”是多音字,此处作地名,读音为“píng”。哦,涨知识了。我问老雷,您是老师吧?老雷笑笑,我不是老师,我父亲雷乃接当过赤脚老师(民办老师、代课老师的别称),我是铁匠。哦,耕读篁碧,果然名不虚传,高手在民间呀!这年头,铁匠已经稀缺,能把家风家史馆里的内容向游客讲清楚,还能解释来龙去脉的真不多。他怕我不相信他,带我到大门口,指着门上铁锁装饰说,这对葵花形门辅就是我打的。他说的门辅,是安装在门上衔门环的底座,是中国传统大门装饰,又称“辅道”。这个古建知识,是铅山民俗专家刘军先生告诉我的。很可惜,老雷现在基本不打铁。他说,现在传统农具需求太少,用模具浇铸出的农具虽不耐用,但价钱便宜,有市场。好在孩子们大了,铁匠铺关张,生活能维持。
从雷氏宗祠出来,再次看了雷家大院,我曾以《古韵悠悠雷家院》为题,介绍过篁碧雷家大院和词臣牌坊。道光二十年,即1840年,雷维翰从篁碧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三考三中,受到皇帝的嘉奖,敕建这座光耀子孙的词臣牌坊 。听说现在有学子考学,会到牌坊下走几圈,仰望先贤,也沾沾才气。此刻,是下午三点多,词臣牌坊下静悄悄,一朵朵白云飘忽在牌坊上空,那是雷家先贤化作的云朵吗?
看了雷家大院和雷氏宗祠展板介绍,不能不提到一位老人,他叫雷省身,是篁碧退休教师,一贯热心于篁碧畲族文化的传承,宗祠里展出的内容,都是他义务搜集编写的。雷老师还担任篁碧畲族乡老年体协副主席,负责全民健身运动的组织落实,雷老师做事尽心,业务熟悉,太极拳、健身操都会,而且认真教大家练习,常常在市县组织的比赛中获奖,激发了畲乡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情。就在我们来篁碧之前的8月8号“全民健身日”,乡里就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健步行活动,在县城照顾患病妻子的乡老年体协主席林水琳特意赶回篁碧组织参加活动。
看了雷氏宗祠,讲了雷老师热衷公益事业的事迹,再到篁碧畲族村西的华氏宗祠走一走。从篁碧走出来的华日新、华祝三、华立三叔侄三人,在清道光年间同赐一朝,传为美谈。这座宏伟的宗祠,始建于1837年,是叔侄三人合力兴建的,彰显了家族的荣耀。
这次来篁碧,还参观了祝氏宗祠 。虽然宗祠锁了门,但从屋檐上高耸的马头墙和宗祠门前的八个旗墩,能感受到祝氏家族曾经的辉煌。
篁碧畲族村,畲汉杂居,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篁碧的古建,不止有以上提到的雷氏宗祠、华家祠堂、词臣牌坊、雷家大院、祝氏宗祠,还有许多风格古朴的畲、汉古建筑值得一看,它们散落在村庄的僻静处,静候你去探访。我们在参观这些不知名的古老院落时,看见有些曾经高耸的门头已经离破碎。人会老,房子会破旧,能流传下来的只有文化。
也有保存完好老屋,虽然有人居住,但门洞大开,屋里没人,有的桌上饭菜还飘着香味。路不失遗,夜不闭户,在篁碧、天柱山和港东一带农村常见,就是村民家守门的小狗,也非常温柔,摇摇尾巴吠二声,让你随意拍照。
行走在篁碧,最喜欢的莫过于清凌凌的篁碧水,正因为有这奔流不息的山泉水涌出,通过纵横交错的沟渠,像蜘蛛网一样,流遍村庄的角角落落,流经村民家门口,篁碧才比其它地方更凉快,成为避暑消夏的好地方。不论春夏秋冬,还是雨季旱季,因为水的滋润,墙脚上长着青苔,墙缝里开着野花,好似碧篁畲姑们镶的美丽裙边,五颜六色的墙裙,在流水的衬托下,闪着波光,飘逸又灵动。每天走过篁碧村的街巷,看见这哗哗响的沟渠,看见村妇在门前洗菜、洗衣,会停下脚步静心观看,心生羡慕,这也是篁碧畲族村一道独特的风景。
好山好水育好林,离篁碧畲族村不远处的梁家自然村北坡,有一片神奇的古树林,被有关部门认定为“上饶最美古树群落”。古树林虽然去过几次,还是挂念着它,想再次去吸吸林子里的好空气。古树群落有贞观银杏树,有雌雄并列而生长的两棵香榧树,当地人称“龙凤香榧”。还有让梁家人引以为豪的“红豆杉王”。那年参观古树林后,我写了一篇《篁碧梁家古树林》的游记,引来许多城里人赞叹!当我这次走进古树林时,听到身后有人叫“奶奶好”,回头一看,林中并无其它老人。只见一大一小两个男孩向我走来,我问大男孩叫什么名字,他说叫翁允浩,牵着的是他弟弟,叫翁晨凯。翁允浩脸蛋圆圆,我问读几年级,他说读四年级,下学期读五年级。翁允浩是个开朗的孩子。通过聊天,知道他小名浩浩,父母在上海打工,父亲送快递,母亲打杂工,他跟爷爷奶奶和叔叔婶婶在村里一起生活。晨凯是叔叔的儿子,是他的堂弟。浩浩就像一个导游,见我拍古树,就告诉我这是香榧树、这是银杏树、这是红豆杉,上面都挂了千年古树的牌子。他还告诉我,香榧树上还有果子,他们会捡回去,炒着吃。
清晨的阳光,洒在古树林中。树干上,草丛中,光影氤氲,雾气蒸腾,宛若仙境。这两个小男孩好像上天派来的天使,为我做伴,为我导游。古老的树林,有了这位两可爱的孩子而充满生机。浩浩还告诉我,晚上树林里开了灯,更好看。我说要回畲族村吃早餐了,早餐后就要去大岩。接着,他又说“奶奶,那你下次来篁碧,晚上一定要来看古树林哦!”翁家小哥俩就像小大人一样懂礼数,送我走出了古树林,还说要送我到刻了凤凰的石头边。从这个四年级的小朋友嘴里随口说出这些话,真让我感动。篁碧人热情好客的古风民俗, 在翁家小哥俩身上得到传承。下次来篁碧,还要来古树林,看古树,看灯,也来看看这两位好客的小朋友。


词臣牌坊


祝氏宗祠







(本文图片篁碧畲族乡翁灵芝提供、柯援生、汪彩萍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