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零距离|糖尿病人做好这7点,死亡风险下降一半!

 清风明月008 2022-08-21 发布于江苏

今日名医档案【8月21日】

卜瑞芳,无锡市人民医院内分泌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AASD(亚洲糖尿病研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苏省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委员;无锡市医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无锡市营养保健协会副理事长、营养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获省、市科研新技术奖1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参编著作3部。擅长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诊治,甲状腺结节鉴别, 肾上腺疾病、罕见内分泌病的诊治。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三、周五全天

图片

糖尿病人做好这7点,死亡风险下降一半!

一、吸烟——及早戒烟、百害无利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指出吸烟不仅是导致癌症、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吸烟还会增加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尤其是大血管病变。近年来不少人选择电子烟,但电子烟可能引起肺损伤、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氧化应激等,同样带来健康风险。
二、饮酒——能不喝酒,就不喝酒
对于糖尿病患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8年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中,明确不推荐饮酒。每克白酒能产生能量7.1千卡,相当于蛋糕的能量,因此,糖尿病患者喝酒后容易能量超标,血糖在短期下降后就会再次升高,高高低低的血糖波动是控糖的大忌,会诱发或加速并发症的发生。2018年4月,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刊文指出:最安全的饮酒量为0,即不饮酒才能对健康有益。
三、体力活动——每周150分钟运动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指出,规律运动不仅可以帮助降低血糖,还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体质、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预防多种并发症建议坚持规律的有氧运动,如健步走、慢跑、骑行、跳绳等,持续时间≥45分钟,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主要帮助降低血糖,还能起到减重效果,改善胰岛素抵抗。
四、饮食——注意控制热量、饮食多样
2017年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版)》给出饮食建议,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占1/3;很多患者确诊糖尿病之后便长期以杂粮为主食,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全谷物、杂豆类应占主食摄入量的1/3。多吃蔬菜、水果适量,种类、颜色要多样。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适量,限制加工肉类;常吃鱼、虾、蟹、贝及禽类,畜肉适量,减少肥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选择。
五、睡眠时长——11点前入睡,8小时睡眠
睡眠不足也会带来血糖问题。长期睡眠不足可引发一系列生理改变,如交感神经兴奋、应激系统启动,体内皮醇、肾上腺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还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建议尽量晚上11点前入睡,并保证8小时睡眠,休息后要有神清气爽的感觉。
六、久坐——久坐会加重血管功能障碍
长时间静坐会导致代谢需求和血流量下降,使得血压急性升高;也可能导致餐后血糖、胰岛素和甘油三酯水平急性升高,加重血管功能障碍,继而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建议大家,每坐着工作或学习1小时,就起身活动一下,最好到室外活动手脚与躯干,舒活一下筋骨,以加强血液循环。如无条件,也可以离开座位3~5分钟,做几个蹲下起立的动作,健身效果会很好。
七、社会联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保持好心情
除了生活规律,按时休息外,还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充实生活内容;做好情绪管理,保持开朗、乐观、积极态度,保持心情舒畅。

来源|健康时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