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立波故乡行采风作品选5】周进军:周立波故居行吟

 开心明智 2022-08-21 发布于湖南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周立波故居行吟

周进军

壬寅初秋,骄阳似火,却没有阻挡我们行走的步伐。
邵东市文联和作协,这次是“趁热打铁”,紧随中国作家协会脚步。组织一批文学“发烧友”参加“清溪之约一一感受山乡巨变”周立波故乡行创作采风活动。
我终于有了机会,亲近《山乡巨变》作者周立波故居。
在出发前,心中很是特别向往,又不免忐忑。去过不少名胜古迹和山川湖海,平心而论,多少有点相见不如想念。我在想,立波故居之行,一定不会产生遗憾,一定会让我们这些文学发烧友“满载而归”。
车刚到达目的地,顾不上舟车劳顿的一行人,直奔立波广场而去。
沿着秀丽的风光,大家头顶烈阳,踏着炽烤的小路前行。
步行进入村口,只见一条小巧洁净的青色小公路,把整个清溪村串联起来。一栋栋青瓦白墙的农舍,掩映在四季长青的果树丛中,仿佛一幅幅着色的天然山水画在眼前徐徐展开。
一条小溪缓缓流淌,两条铁路横卧在村子上方,桥墩成了美丽的清溪画廊。村道一侧嵌入许多地雕塑像,另一侧布排果蔬长廊。彩绘图案、木质浮雕、铜制塑像等,一幅幅《山乡巨变》里的人物和动物,栩栩如生。艺术展现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历程和人民勤劳朴实的精神风貌,向游人述说着山乡的历史变迁和时代故事。
一路向前,农家庭院,溪旁稻田,荷塘果园,一个现实版的“新山乡巨变”出现在眼前。
立波故居,是一所青瓦粉墙的三合院,依山傍水,被一片绿色包围着。门厅摆着一个巨大的周立波半身铜像,像下面刻有周立波先生的生平介绍。
正厅两边是周立波先生的主要事迹图文展厅,旁边厢房陈列着各式农具器物以及先生的作品集。
讲解员娓娓道来:立波先生一生著作出版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译著及报告文学等500万字。先后获“斯大林文学奖”和“斯大林文艺奖”,他为我国文学文化事业做出了不朽贡献。
聆听周立波的成长故事,了解他“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的创作信念,感受清溪村在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立波先生坚持认为,一个作家如果长期脱离生活实际,不接地气,创作源泉必将枯竭。1955年,他毅然放弃北京生活,携全家回到阔别20多年的故乡,亲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那场改天换地农业合作化运动。他在同乡亲们朝夕相处中,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涌入脑海,把生动的乡村人物和生活场景,写进长篇小说《山乡巨变》里。
六十多年过去,一场新山乡巨变大事件正在祖国各地蓬勃发生。
立波先生故乡清溪村,无疑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新变化。
前不久,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在这里启动,将清溪村定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
而今,清溪乡土文学展馆,清溪剧院,立波广场,立波小街,人潮如织。清溪画廊环绕一条清溪水蜿蜒而行,稻菽满垅,荷花竞放,瓜果飘香。周立波先生眷恋的这片土地,正在铺开一幅“新山乡巨变”的新时代画卷。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那种精神,令所有参观者怀念与敬仰。见证着“心中有人民,下笔为人民”,感受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一种萌动的力量,凝聚成一个美好心愿,岁月甘醇,生活静好。
我在心里默念席慕容的诗句:那么就让一切该发生的/都在瞬间出现/我会想你的/让我与你相遇与你别离/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诗/然后再缓缓地老去。
这次的清溪之行,是我最放松最快乐的记忆。灵魂经过洗礼,将告别昨日的浮躁与浮华,好好深入生活,好好学习写作,好好走过未来的岁月。
清溪村,让人心醉的地方,多少溢美之辞,在这里,会显得那么苍白。驻足凝眸,移情在“新山乡巨变”的画卷里,超然物外,随清溪,随资水,轻盈地飘向梦开始的地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