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杂性辨证论治思维(中)

 ywmdtsg301 2022-08-21 发布于四川

图片

(二)复杂性辨证论治


所谓的复杂性辨证论治,具体说来,包括变法辨证思维、动态辨证思维、整体性辨证思维、相对性辨证思维、司内辨证思维等等。俞根初所谓的“六经钤百病”,就是从复杂性辨证论治的角度讲的。如果从一般性辨证论治的角度讲,从常见病、多发病的角度讲,真正“钤百病”的不是六经辨证,而是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可见,《伤寒论》和六经辨证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复杂性”三字。因为这三个字体现了“变”的、“活”的、“动”的辨证论治精髓。
1.变法辨证思维
师是论述变法辩证思维的大师,从写作手法到病脉证治,可以说整个《伤寒论》的398条,处处体现或涵示着这种变法辨证思维。
(1)写作手法
仲师一个方证往往用两段条文分别论述之,常常是一前一后,这两段条文就是按知常达变辨证思维设置的,而且常常是前者阐常,后者述变。如大青龙汤证(38、39)、小青龙汤证(40、41)、附子汤证(304、305)、桃花汤证(306、307)、当归四逆汤证(351、352)、白头翁汤证(371、373)等。只有两个小小的例外,一是附子汤证前条讲变法、后条讲常法,一是白头翁汤证的后条应该紧接前条之后。研读这些条文我们发现,凡是讲常法的条文比较好理解、而讲变法的条文就比较难以理解、引起争论的疑难问题往往在于此。我们以大青龙汤证为例,38条将其外寒内热的病机、脉症、方药和煎服禁忌等,阐述得十分明确,而39条则不然,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脉浮紧变成“脉浮缓”,身痛变成“身不痛但重”,而且还要与“少阴病”扯上关系,种种异于常规的表现,确实让人费解。仲师之所以另设一条大青龙汤证,还要如此反常地进行描述,其用意显然在提示临床少见的、极为特殊而又难以辨证的大青龙汤证。换言之、仲师在提示一种关于大青龙汤证的变法辨证思维,其阐常述变、知常达变之意昭然若揭。我们在学习《伤寒论》时,往往比较重视常法之条文,其实应该将品读的重心转移到变法条文上。因为变法条文能引起思考,引起歧义,进而引起争鸣,对于培养我们的复杂性辨证思维能力极为有利。
(2)病脉证治
可以说,仲师的“达变”辨证思维,遍布于病脉证治的各个方面。举脉象为例,仲师明言“脉迟为寒”,此言迟脉主病之常。但同时进“尺中迟者。血少故也”。热入血室“脉迟身凉”,大结胸证“动数变迟”,甚至阳明热实的大承气汤证也见“脉迟”,显然后者均为迟脉主病之变。但从辩证思维的角度讲,后者的辨证意义更大。因为它打破了“脉迟为寒”的孤立的主病思维,使我们对于迟脉及其主病有了更为深邃和复杂的认识,这才是《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真正价值所在。如果从脉证相应的角度讲,迟脉与寒证最为相应,而且相应的几率最大,可是这类内容,后世的教科书已经讲得够详细了,还须从《伤寒论》这样的经典中学习吗?
举证治为例。如烦躁证,“烦”字从火,阳盛则烦,故烦躁属于热证,清热除烦此为常法。如大青龙汤证之烦,栀子豉汤证之烦,白虎汤证之烦,大陷胸汤证之烦等等。但仲师又举出阳虚之烦,甚至阳亡之烦。如心阳虚烦躁的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肾阳虚烦躁的干姜附子汤证,阴阳两虚烦躁的茯苓四逆汤证等等,后者不但不能清热除烦,反而要温阳回阳除烦,显然属于烦躁证治之变法。《伤寒论》在有关证候的知常达变辨证中,论述最为典型全面者当属“厥”证。厥逆无疑属于寒证,每因阳虚或亡阳所致,治法为回阳救逆,方剂为四逆汤类方,此乃厥证辨证论治之常法。但“阴阳气不相顺接”绝非阳虚一途,所以仲师又分别相对论述了阳郁之厥(四逆散证)、热郁之厥(白虎汤证)、痰郁之厥(瓜蒂散证)、水郁之厥(茯苓甘草汤证)及蛔虫之厥(乌梅丸证)等等。这些厥证的治疗,不但不能回阳救逆,反而要理气、祛痰、利水、驱蛔,甚至清热,显然属于厥证证治之变法。其实就辨证论治思维而言,阳郁之厥较之阳虚之厥,给人的启示更大。《伤寒论》这种阐常述变的例子比比皆是。如腹胀,既有承气汤证的实性胀满,又有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的虚性胀满;如口渴,既有阴津虚少加栝楼根者,又有水气不化用五苓散者;如腹痛,既有脾络不通用桂枝加芍药汤者,又有脾气虚弱用理中加人参者;如身痛,既有寒凝经脉、不通则痛的麻黄汤证,又有营血虚少、不荣则痛的桂枝新加汤证,等等。前者为常,后者属变;知常者易,达变者难。
图片

验案:李克绍先生用五苓散治愈尿崩症:7岁男孩,患尿崩症久治无效,先生根据舌色淡,白滑苔,饮不解渴,诊为水饮内结,津液失布,判断其多尿是因多饮所致,与五苓散8剂愈。众所周知,五苓散证的主症是小便不利,而本证属于尿崩症,应该是小便过利。但先生否定膀胱蓄水论(即太阳腑证说),从未将五苓散视为利尿之方,始终认为是调节水液之方,因此即使“尿崩”,亦以达变思维辨治之。姜老临床运用五苓散加减治疗一例10岁女孩尿床证,女孩虽已10岁,仍每周尿床5-6次,西医各种检查均无异常,中医亦久治无效,查大多为补肾补气,收敛涩尿之方。根据舌淡苔白,手足稍凉,诊为阳虚气化失常,当与五苓散。兼尺部脉弱,乃先天发育稍差,故加桑螵蛸与益智仁。服6剂,尿床减至每周2-3次,继服20余剂遂愈。1年后其母告曰,只有偶尔喝水多时会尿床。变法辨证思维对于临床辨证论治复杂性、疑难性疾病十分重要,本患者既不“消渴”,又小便过利,若拘于《伤寒论》原文,或按一般性辨证思维,不知变通,是断然不会运用五苓散的。

文案选自姜建国《伤寒一得》

本平台作品为“齐鲁伤寒姜氏复杂性辨证方法中医药特色技术传承工作室”原创,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禁止其他网站及个人匿名转载。欢迎进行学术、临床交流,期待大家的关注!




END

编辑 | 孙中耀

审稿 | 宋素花

排版 | 王   钰

图片

齐鲁伤寒姜氏复杂性辨证方法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