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航母简史:06.海军的假日

 科学声音 2022-08-21 发布于上海

l

上一次讲到了日本人从英国人那里偷师学艺,结果呢,居然比老师的航母下水更早。凤翔号超在了英国人的竞技神号之前。不过相比之下,竞技神号从结构上讲,更加接近如今的航母,上层建筑比较大。
美国人这边也没闲着,他们建造了兰利号,鼓捣出了压缩空气弹射器。这些都和航母本身直接相关。但是,有些事儿和航母多多少少沾点边,但是效果是全局性的。意大利的杜黑提出了制空权理论。杜黑认为,天空无比辽阔,是根本无法防守的,所以空军唯一的作用就是进攻。防空防空,十防九空。只要把成吨的炸弹扔到敌人的脑袋上,敌人就扛不住了,关键问题就是你如何把炸弹扔过去。

朱利奥·杜黑——制空权理论先驱

所以,在杜黑眼里,轰炸机是个好东西,轰炸机能炸毁一切。但是对于海面上移动的船只,到底能不能用轰炸机炸沉呢?那些比手榴弹大不了多少的炸弹对于皮糙肉厚的军舰来讲,简直是挠痒痒都不如。
偏巧,美国陆军航空队的米切尔就非常赞同杜黑的理论,他也是轰炸制胜论的支持者。英国人在1918年成立了独立的空军,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独立空军。当时美国的航空兵力要么从属于陆军,要么从属于海军,是没有独立空军的。所以,米切尔对英国人那是羡慕嫉妒恨。要是能把海陆军的航空力量合并到一起,弄他个几百架轰炸机到处炸,那肯定是所向无敌。于是,他就开始到处鼓吹仿照英国成立独立的美国空军。可惜战后没什么人听他的,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都舍不得自己这点航空力量。

印第安纳号

当然,海军和陆军都在大力发展航空技术。海军就开始研究是不是能把飞机变成攻击军舰的优秀武器。1920年,美国人用印第安纳号军舰进行了一次测试。这艘船标准排水量1万吨出头,当时已经很老旧。美国人在船上装了炸药。然后用教练弹来对着这艘老式无畏舰进行攻击。教练弹是不会爆炸的,是靠炸弹砸中了这艘船,触发引信,引起了炸药爆炸,把这艘船炸沉了。

威廉·米切尔

米切尔在岸上观看着这次测试。他觉得这次测试不能算数,因为飞机携带的那种小炸弹根本炸不沉这艘船。所以才需要在船上预埋炸药。米尔切强烈呼吁,给他一次机会,他要做一次货真价实的测试,真的用飞机投掷的炸弹炸沉一艘战列舰,海军同意进行一次测试。陆军的飞机根本没有特别合适的炸弹,炸人的和击穿钢板的穿甲弹就不是一码事。那没办法啊,只能有什么就用什么了。
1921年的6月21号,开始第一次测试,3架海军的水上飞机攻击了一艘德国造的潜艇。这都是一战的战利品,反正没花钱,炸沉了不心疼。这艘潜艇中了3颗8公斤的炸弹,12分钟以后就沉了。
下一轮就是老式战列舰爱荷华号。这艘船可不是停在岸边,而是由无线电遥控在水里到处跑,结果米切尔手下的飞行员就麻爪了,他们真是不擅长应对这种移动靶。所以,爱荷华号就躲过一劫。但是德国的102号驱逐舰和法兰克福号轻巡洋舰都被飞机炸沉了。

东弗里斯兰号(挂着美国国旗)

这几艘船都是老态龙钟的旧式战舰,本身都已经颤颤巍巍的,轰炸机多少有点胜之不武,法拉克福号被一颗135公斤的炸弹给炸沉了,这实在是太容易了一点。不行啊,必须加大难度。于是,美国人就把德国造的东弗里斯兰号给拉出来了,这也是战利品,1911年竣工,排水量2万2千吨,算是相当新的一艘战舰。
7月20号,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飞机朝着这艘战舰投放了34颗小炸弹,打中了6颗,船根本没多大的事,本来应该派人去检查一下军舰的受损情况,这毕竟是做实验,要取得数据才行。但是他们忘了通知陆军先等等,结果陆军的轰炸机来了。投了一大堆270公斤的炸弹,命中2颗。等大家都炸完了,派人上去检查,发现这艘军舰并无大碍,这些炸弹都跟挠痒痒差不多。
陆军急眼了,第二天派了8架轰炸机,每架轰炸机扔了2颗450公斤的炸弹。命中6颗,检查小组前来报告,这艘船仍然可以航行。这都挨了多少炸弹了,人家德国造军舰真是皮糙肉厚啊。

一枚炸弹在左舷爆炸

下午,陆军的轰炸机带了当时最大的900公斤炸弹来了。一顿狂轰滥炸,两颗在船舷边上爆炸,4颗直接命中,这艘战列舰终于撑不住了燃起熊熊大火。海军没有派灭火队,也没派损管队员上去抢修。就让这艘军舰干烧,过了好久,军舰才沉没。大家要知道,这艘军舰是不是有人在里边积极进行自救,积极进行损管处理,结果真的大不一样。未来我们讲到打不死的小强约克城号航母的时候,你就懂了。

最终沉没

虽然航空兵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也才勉强击沉一艘2万吨级的战舰。那是时候的战列舰真的结实啊。所以,以当时的人来看,这些战列舰并没有应对空袭的准备。军舰只考虑侧面的装甲,毕竟炮弹都是横着打过来的,没人想到有一天会有炸弹竖着往下掉嘛。只要加强一下甲板,战列舰还是有很强生存能力的。但是,我们是过来人了,我们知道,在未来,巨大威武的战列舰在航空兵的面前,真是没有多少还手之力的。这是后话了。
这就是在一战结束以后,美国英国和日本人干的事儿,也是航母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是很快,世界各列强的头顶上多了一层紧箍咒,这个紧箍咒就是《华盛顿海军条约》。
说白了,当时的主要强国都在疯狂升级海军军备,船是越造越大,主炮口径越来越粗。但是,等到一战打完了,这些威武强大的战舰就成了经济负担了 ,维护这么大的一支舰队,花的银子就像是淌水一样。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再说了,英国和德国之间的矛盾是怎么闹起来的?还不是因为德国人拼命造军舰,把英国人给吓着了嘛。你造,我也造。这种竞争很容易变得没完没了。结果就在和平时期建造了一大堆不能吃不能喝的超级巨舰,对民生也是一种挤占。

《华盛顿海军条约》签署现场

现在打完仗了,需要休养生息,就要避免大家再进入无限的军备竞争。最好是大家开个会商量一下怎么办。1922年的6月,美、英、法、意、日5国在华盛顿会议期间签订了一个《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条约到1936年12月31日截止。这就是著名的《华盛顿海军条约》。
《华盛顿海军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几条:
  • 签约各国须放弃各自的主力舰建造计划,保持各自现有的主力舰。本条约开始生效后,未规定予以保留的签约各国的主力舰,无论是否建成,均须按条约的规定予以废弃。
  • 美、英两国的主力舰总吨位各不得超过52.5万吨;日本不得超过31.5万吨;法国、意大利各不得超过17.5万吨。
  • 缔约国的主力舰单舰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406毫米。在役主力舰舰龄须满20年后,各缔约国才可以在条约规定的吨位限制内建造替代 舰。
  • 美、英两国的航空母舰总吨位各不得超过13.5万吨;日本不得超过8.1万吨;法国、意大利各不得超过6万吨。
  • 航空母舰的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27000吨,火炮口径不得超过203毫米。条约规定得以保留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除条约规定以外,不得进行重建或其他大规模改装。
  • 缔约国在条约规定之外,不得建造排水量超过1万吨的作战舰艇,不得装备口径超过203毫米的舰炮。另外,条约还规定了美国、英国和日本在太平洋的各自领地上的海军军事基地和设防区域。

《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之后,从1922年到1936年的15年之间,各个大国的海军都比较闲,大家都不发展军备了,这段时间被称为“海军假日”时代。当时还是大炮巨舰时代,所以大家的眼睛始终紧盯着战列舰和巡洋舰。对于航母大家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所以,世界上各个海军强国对于航空母舰的建造是一点儿都没放松。而且他们可以把大型战列舰改造成航空母舰,这样既能够符合条约的要求,又没有浪费宝贵的资源。所以航空母舰反而成了海军假日之中唯一没有休息的舰艇。到了1930年,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等海军强国都已经改装了一大批航空母舰,而且这批航空母舰的质量比以前有了质的飞跃。

南达科他级的改造计划

美国人用南达科达级战列舰改装成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两艘航空母舰。1927年完工。这两艘船在和平时期被美国海军用来检验航空母舰的战术理论。尤其是1929年的第9次舰队演习,美国人发现了,如何利用航空母舰作为舰队核心来编制一套战略战术。
这两艘战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这两艘船拥有长达270米的全通甲板,最大宽度34米,可以搭载90架舰载机。标准排水量3.6万吨,最大排水量达到了47900吨。航速达到了34节。要知道印度现在那艘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才45000吨。还不如当初的萨拉托加号呢。而且美国这两艘航空母舰用的是封闭式舰艏,和如今我们看到的航空母舰是一样的。

兰利号(CV-1),萨拉托加号(CV-3)和列克星敦号(CV-2)停靠在普吉特湾海军造船厂(1930)

而且这两艘航空母舰是按照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火力限制,顶格制造的。装备了4座双联装203毫米炮塔和12座单管127毫米炮。也就是说这两艘航空母舰的火力不亚于一艘重巡洋舰。当时航空母舰自身的火力还是非常强的,这就跟今天的航空母舰不太一样。
日本人这边也没闲着,日本人把当时还没有建成的天城号和赤城号两艘战列巡洋舰改造成了航空母舰。但是日本人比较倒霉,1923年碰上了关东大地震,当时天城号正在船台上接受改装,结果大地震一来,这艘船直接就躺下了,龙骨受损再也不能用了。那怎么办呢?只能把准备废弃的加贺号战列舰拉出来。改装成了加贺号航空母舰。

赤城号航母早期的样子,旁边的战列舰是长门号

赤城号经过改装以后,满载排水量达到了41,300吨。长260米,宽度31米。最高航速31.2级。可以搭载66架飞机。当时是赤城号有三段飞行甲板,而且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是起降两用甲板,中下层是和机库是相通的,也就是说从机库直接往前开,不需要经过升降机的转运,前面就是跑道。

再次改装后的赤城号

也就是说那个时候日本人就想把起飞和降落的跑道分开。但这种分法显然是不太合适的,前面的起飞跑道太短了。基本上起不到什么作用。后来日本人又改装了一次,就把赤城号彻底改成了一马平川的大平甲板,不要搞什么几层甲板了。而且在船的左舷安排了一座很小的岛式建筑。烟囱放在了右舷,用一个弯管横着排放出去。
加贺号最开始和赤城号的布局也是差不多的,后来也干脆改成了一马平川的平甲板。布局跟赤城号基本上也差不多,只是把上层建筑放在了右边。这两艘船都属于第一航空战队,经常一起出门执行任务。山本五十六还曾经当过赤城号的舰长,所以他对航空母舰的运用是很了解的。

左右搭配的赤城&加贺(模型)

日本人有点强迫症,非要把航母搞成了一左一右一公一母,就跟两只手套和两只鞋一样是对称的。他们想把加贺号放在左边,赤城号放在右边,然后加贺号上起飞的飞机往左转弯,赤城号上起飞的飞机往右转弯。这两艘航空母舰可以靠得非常近,但是飞机起飞的时候互不干扰。
想得倒是挺美的,实际上惹出来的麻烦一大堆。加贺号还算正常,赤城号就别提多窝心了。因为飞行员在起飞的时候,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会下意识往左转。如果上层建筑是在右边,那么问题不大,一左转就出去了。如果上层建筑是在左边,你下意识向左转,那就正好撞在舰岛上。所以除了赤城号,其他国家的航母没有这么干的,日本人后来也不这么干了。
英国人相对来讲就落后一些。他们把暴怒号的两艘姐妹舰勇敢号和光荣号也改造成了航空母舰。暴怒号也重新改装成了平甲板。不过勇敢号和光荣号都是有舰岛的。这几艘船比美国和日本的大型航空母舰都小了不少,所以能够运载的飞机数量也少,能够运载的燃油也比较少。

突击者号,列克星敦号,与萨拉托加号(从近到远

美国人明白,现在的航母从数量上是不够的,但是总吨位摆在那儿,美国不能突破。那么,大型航母就不要造了,还是造几艘1.3万吨左右的小航母比较划算。从1929年到1933年每年开工一艘,这样的话呢,就可以把条约规定的13.5万吨的总吨位给彻底用掉。但是,1929年进入大萧条,美国人就得压缩预算,过起了紧日子。海军的造舰计划被迫停下来了。但是为了维持船厂开工。你要不开工的话,这批工人也会失业。所以1931年编号CV4的航母开始建造,这艘军舰被命名为突击者号。
这艘突击者号并不是特别成功,缺点很明显,因为太小了。当然这也算因祸得福,因为美国人发现航母的吨位不能太小,如果按照原计划一口气造了好几条13000吨的航母,那美国人会后悔死的。
日本人的想法跟美国人也很相似,既然华盛顿海军条约并没有对1万吨以下的航空母舰作出任何约束,那么好了,咱们就造一些不到1万吨的航空母舰。所以他们开工建造了一艘标准排水量只有8000吨的龙骧号航空母舰。

龙骧号模型

如果说美国人的突击者号是个不成功的设计,那么龙骧号几乎就是一场悲剧。联合舰队遭遇了一场风暴的袭击,有一艘护卫舰翻船了。大家这才想起来,唉呀,那艘正在建造的龙骧号是不是重心太高了。日本海军不太放心,只能把能拆的东西都拆下去,一口气拆掉了4门炮。这样的话总算把重心降低了,但是为了提高适航性就必须增加前甲板的高度,而这样做又使得前面付出的代价全部白费了。最后为了稳定性,还得追加500吨的压载,整个船的吨位就比设计大得多。
就在这时候,几大海军强国在伦敦签署了《伦敦海军条约》。你日本人不是想钻空子吗?列强们又不是傻子,他们马上就把这个漏洞给堵上了。条约规定禁止各国兴建1万吨以下的小型航空母舰。龙骧号费劲扒拉地减低自己的重量就变得毫无意义了。但是这艘船的基本结构已经不可能大改了。只能凑合着先用。

伦敦海军军备会议

因为这艘船实在是太紧凑了。有点儿捉襟见肘的意思,为了能够多带舰载机,为建第2层机库腾出空间。不得已拆掉两台发动机和螺旋桨,从四轴推进变成了双轴推进,航速大大下降。航速只有28节。反正,这艘船的设计就是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最后弄得两头不讨好。
法国人也造了一艘航空母舰,叫贝亚恩号。这艘船借鉴了英国人的很多设计。在这件事儿上,法国人倒是很有自知之明。这艘船排水量22,000吨,长182米,宽度27米。航速是21.5节显然有点太慢了。这艘船后来无所作为,因为法国在二战中败得太快。1940年这艘航母开到了法属西印度群岛,被一直扣留到了1944年,然后开到美国进行改装。这艘船实在太慢了,对飞机起降很不利,所以后来就把它当作飞机运输舰来使用了。
1933年德国纳粹已经上台了,希特勒一上台就废除了凡尔赛和约,把德国重新带到了战争的轨道上。英国人嗅觉很灵敏,他们马上就闻到了战争的味道。《华盛顿海军条约》没剩下几年,未来该怎么办呢?我们下回再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